03.03 广东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

广东省,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包括6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6个县、3个自治县。其中,就乐昌市来说,人口超50万,隶属于广东省地级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麓,粤北边陲,毗邻湖南,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境内有乐石、昌山两山而将梁化县改称乐昌县,也即就乐昌这一地名,因为两座山而得名。


广东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


首先,乐昌,广东省辖县级市,韶关市代管。在地理位置上,乐昌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武江的中上游。地处北纬24º57´至25º31´,东经112º51´至113º34´之间。境内东西相距73.68公里,南北相距64.25公里,总面积2421平方公里。东与仁化县为邻,南与曲江县交界,西南与乳源县相连,北部、西部与湖南省宜章县毗连,东北与湖南省汝城县接壤。市区至韶关市公路里程52公里,至广州市265公里。乐昌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麓,粤北边陲,毗邻湖南,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就县级乐昌市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南平百越之地,今广东省乐昌市一带属南海郡。


广东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


秦朝末年,赵佗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该地区属之。汉武帝元鼎六年(111年),以曲江、含桄、浈阳三县属桂阳郡,今韶关市乐昌市一带属桂阳郡曲江县地。东汉时期,设立始兴都尉,该地区属之。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县级乐昌市一带成为东吴的疆域。南朝宋时期,该地区属曲江县,后来改始兴县为广兴县。南朝齐时期,仍为始兴县。南朝梁时期,设立东衡州,废始兴县,梁天监七年(508年),分曲江县西北境设立梁化县,今县级乐昌市一带属之。公元518年,又分梁化县设立平石县。南朝陈时期,再次设立东衡州,梁化县属东衡州。


广东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废郡改东衡州为韶州,不久之后,废平石县入梁化县。到了公元598年,隋朝改梁化县为乐昌县(因县内有乐石、昌山而得名),属韶州。由此,就乐昌县来说,因为两座山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唐朝这一历史阶段,乐昌县仍属韶州这一建制。北宋建立后,废仁化县入乐昌县,不久之后,恢复了仁化县这一建制。公元1166年,从乐昌县分出部分地区设立乳源县。元朝建立后,乐昌县属韶州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改韶州路为韶州府,乐昌县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韶州府。清朝取代明朝后,乐昌县属广东省韶州府。


广东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


最后,到了1914年,乐昌县属岭南道。1928年,乐昌县直属于广东省。1958年12月后,乳源县管辖的梅花、云岩、秀水、沙坪等地隶属乐昌县管辖。1983年,撤销韶关地区,所属县并入韶关市,乐昌县属韶关市。1994年,撤销乐昌县,设立县级乐昌市。如今,县级乐昌市直属于广东省,由地级韶关市代管。截至2018年底,县级乐昌市总面积达241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53万人。总的来说,县级乐昌市已有1400多年建县历史,素有“千年佗城”、“广东北大门”之称。对于县级乐昌市,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