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書評《追風箏的人》

終於鼓起勇氣,用了大概兩個下午,讀完了《追風箏的人》,之所以說是鼓起勇氣,可能因為多久之前拿到這本書,在翻看了幾章之後被一個長久以來很信任的姑娘告知“不想哭就不要看”,更多的是因為當哈桑拖著艱難的步伐抱著藍色的風箏走出小巷,身後拖著黑色的血滴而阿米爾選擇怯懦地逃避時內心對於這種脆弱的都不能稱作友誼的東西的牴觸和從心底裡蔓延出的噁心。現在很平靜地讀完了整本,沒有在阿米爾用了幾近二十年來遺忘所有往事的時候想要咒罵他,更沒有因為被當作異族當街擊斃的哈桑夫婦、在浴缸中割腕自殺的索拉博、為了出售義肢討價還價的男人以及那些遭受著塔利班非人虐待的阿富汗人而痛哭和感到絕望,不是變得堅強,更不是變得冷血,只是原先那些敏感和脆弱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變得不那麼強烈,學會了把故事當作故事,即使故事是真實的生活,也學會了看到那些閃著光的人性而不是糾結於被傷害和欺凌的人本身,可能對於傷痛文學,是多了更理性的接受。

書評《追風箏的人》

從故事的開始,就覺得在哈桑和阿米爾之間存在著某種超越了主僕之間的忠誠和信任,也超越了友誼的神秘的情感紐帶,哈桑對阿米爾的袒護陪伴和忠誠,為了他口中的老爺,那個一起長大的孩子的虛榮心,他可以放棄他的一切,哪怕是放棄他的尊嚴,在一夜之間變得蒼老,去接受他自己都從心底裡覺得噁心的一切。阿米爾為了拋棄那個小巷子裡他親眼所見卻最終選擇假裝無能為力的骯髒而拒絕和哈桑講話,甚至設計陷害哈桑將其驅趕出父親的房子,他以為這樣的自私會讓自己在之後的若干年裡過得心安理得,卻殊不知,懊悔遺憾和自責卻陪著他度過了幾千個離開了喀布爾的夜晚,最終走上了一條救贖的道路。複雜糾結和隱忍充斥在兩個孩童之間,過多的成人化的禮教和教條化的規矩讓本來不諳世事的孩子變成了世故的犧牲品,多可惜,也多遺憾。可所幸,作者最終將這種複雜的情感解讀為親情,多好的手足情,因為是兄弟,即使過去的三十多年從來不曾知道,也從來不曾想過,卻被命運的繩索越拉越緊,直到哈桑抱著他所有的善良和被生活磨平了稜角的任人宰割離開這個世界,直到阿米爾帶著遺憾和久久不能平靜的強烈的拯救和救贖的心重新踏上故鄉早已不能稱為居住地的土壤,那種情感都強烈的存在著,深深地刻在他們的命運的紋路里,從阿米爾為了帶走索拉博放下所有的懦弱和膽怯選擇決鬥起,那個年少時勇敢站出來為他擋住所有風浪的哈桑重新復活,在阿米爾的身上覆活,阿米爾手術後嘴唇上的裂紋早將那個曾經並肩的兄弟哈桑和他自己融為一體,他是阿米爾,他也是哈桑,是怯懦的自私的勇敢的善良的糾結的悲觀的也樂觀的時刻否認自我又推翻自我否認的活生生的人,從他牽起索拉博的手的那刻,就把所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串連在了一起,不管什麼時候,他都會為曾經那個勇敢挺身而出的兔唇少年,為那個生死邊緣走了一遭的自己,為那個泡在浴缸裡洗很久澡的孩子感到無比的驕傲,生活從來不能打垮任何人,哪怕過去曾經那麼陰暗和骯髒,也可以在時候的很多年,即使知道了這輩子可能都接受不了的真相之後,依然可以帶著堅定和些許孩子氣的勇氣說出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哈桑追到的風箏是對阿米爾的忠誠和守候,是對於內心所有善良的擁護和堅持,是跨越了世紀的貫穿著曾經和未來的愛和無盡的力量;阿米爾追的風箏是對過去的那個黃昏發生的一切的自我拉扯和祈求原諒,是對於那個回不去的廢墟般的故土的美好期許,也是鼓起了所有的勇氣,看透了生死之後忍受著所有的痛苦和無奈重新出發的對於新生活的渴求和追尋;索拉博追的風箏是擺脫那個黑眼影白長袍的舞蹈少年給童年留下的屈辱,是忘記莎莎,忘記哈桑,忘記拉辛汗跟隨著可以給他信任的伯父在異鄉的重新開始,更是帶著所有的傳統告別故鄉給的傷痛的堅守和改變。

總之,應該不是太差,起碼阿米爾走上了重新成為好人的路,父親給的所有的善良,勇氣和對於黑暗的痛斥在成年的阿米爾身上完全的,尤其是在父親死後接到拉辛汗的電話重新回到故土尋找真相的阿米爾身上得到了最好的繼承,他成為了父親希望成為的人,不那麼怯懦,不那麼畏縮,對於生活和

過往有了最坦然的接受,對於未來有了最誠切的渴求,他不是一個揹負了太多秘密的阿米爾,而是經歷了三十年風雨,看過了生死的阿米爾哈桑父親和拉辛汗等太多人,是遭受了所有的傷痛委曲求全過卻仍然樂觀著嚮往著光明的所有對於真主無比虔誠的遵照著傳統的阿富汗人民。

書評《追風箏的人》

每個人都有過在記憶裡刻下過傷痛和悲哀的過往,那些過往都塑造了日後印記在血液裡的脾性,可不管經歷過什麼,每個人都有努力狂奔著追尋的風箏,不管那個風箏是什麼,都是力量,是揹負著那些過往帶著微笑和堅強重新行走的勇氣。

這本書是給人力量的,即使充斥著因為家族和宗教信仰差異而引發的痛苦與傷害,充斥著戰爭和恐懼中人性的殘酷和扭曲似的爆發,可更多的是慘烈中掙扎著尋求新生活的人們,是嚴酷中依然帶著自我安慰大概叫做盲目樂觀的精神信仰,是哪怕死亡近在眼前也終於學會了的無所畏懼。這是這本書給的力量,為了期待中未來的自己,為了曾經渴望成為的人,為了生命裡最微不足道的感動與信仰,為了善良,為了人性,為了愛,千千萬萬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