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何應欽的晚年歲月?

大不列顛的帝王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在大陸一直被蔣介石所信任和倚重的國民黨高官大員和大將們,除陳誠等少數人,絕大多數都靠邊站了,何應欽自然也不例外。在臺灣的何應欽,已經被排擠出國民黨核心層,只擔任幾個虛銜,已經沒有了權利。他也自己號稱閉門思過,不聞政事。



作為黃埔軍校的總教官,國民黨中黃埔軍校的2號人物,何應欽一直是蔣介石的嫡系和最信任的軍方人物。歷任國民政府委員、浙江省主席、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軍政部部長等職,並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更是在1945年9月,何應欽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的投降,獲得了一箇中國軍人所能享受的最大榮耀。為何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何應欽卻備受冷落,靠邊兒站了呢?


第一次蔣何矛盾。1927年,汪精衛和蔣介石分別在武漢和南京成立國民政府。武漢國民政府的主席汪精衛通電反蔣,而新軍閥的另三家:白崇禧的桂系,馮玉祥的西北軍和閻錫山的禁晉系,都公開逼蔣下野。蔣介石四面楚歌,何應欽認為蔣介石必敗無疑,於是暗中支持桂系逼宮,蔣介石被迫下野。蔣介石曾說,“當時只要何應欽一句話,我可以不走的。”

第二次,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成扣押了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而此時的南京政府,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不顧宋美齡哀求,何應欽一力主戰,主張武力解決西安問題,何應欽一面出任討伐總司令,一面與日本、桂系、四川聯繫,何應欽的主戰很有可能致蔣介石於死地,何應欽未必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鳶飛九天2018


何應欽,他1890年出生於貴州省興義縣,兩次留學日本學習軍事,參加了辛亥革命、護國戰爭,抗日戰爭。在民國政府時期,權傾一時,曾擔任過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國民黨戰敗,跑去了臺灣。



歷史上,何應欽也曾有反蔣,1927年,蔣介石第一次下野,何應欽與李宗仁聯合,促成寧漢合流,派人到武漢迎接汪精衛;1936年“西安事變”時,他是主戰派,有炸死蔣介石取而代之的嫌疑;在蔣桂矛盾中,他曾兩度與桂系搭檔,擬行“逼宮”



所以,到臺後,他非常老實,因為蔣介石對反對過他的人都會收拾。所以他“閉門思過”,不問政事。蔣介石讓他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和“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的虛職。

何不斷地在臺灣發表文章、演說和談話,吹捧蔣介石。



20世紀80年代以後,海峽兩岸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1981年元旦,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指出“實現中國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但臺灣當局卻用對抗方式回應,3月,臺灣國民黨召開第十二屆代表大會,通過了《貫徹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何應欽已92歲,還親自出馬,邀請各界人士200多人,在圓山國際大飯店舉行會議,討論如何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在何應欽的鼓譟下,大會提出了建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的提案。



自從大陸實行開放政策後,何應欽總是拜託一些回貴州的親友及部屬,讓他們去打聽家鄉的近況。當他聽說何家老屋經當地政府維護,依然保持舊貌,祖塋也由政府撥款維修,何家親人都盼望他回老家興義探親等情況,內心十分高興。但他口頭上卻頑固地堅持所謂“三不”政策。

從1986年開始,何應欽身體逐漸衰弱,時常一人待在書房裡,望著畫家張大千送給他,按照貴州老家興義縣泥蕩鎮繪製的《泥盪風景圖》。

1987年10月20日上午,何應欽的血壓突然急驟下降,雖經全力搶救,但終因心肺衰竭而去世,享年98歲。


新故相推


何應欽晚年備受冷落,不被蔣介石重用

在國民黨黃埔系軍中,何應欽的地位和影響是僅次於蔣介石的。何應欽的政治與軍事才能,在蔣介石的軍隊和政權的形成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巨大作用,這種作用是別人難以企及的。
何應欽二十歲時到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畢業後投奔黔軍總司令王文化,後任黔軍第五旅旅長兼貴州省警備處長。黃埔軍校成立時,何應欽任少將軍銜的總教官。黃埔軍校剛成立教導團時,何應欽任第1團團長。部隊擴編成軍時,蔣介石為軍長,何應欽為第1師師長。北伐時,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何應欽任第1軍軍長。在北伐、東征、中原大戰中,可以說何應欽都居功至尾,戰功赫赫。何應欽後任軍政部部長,掌握了國民黨的軍事大權。
順風順水的何應欽在解放戰爭時,就逐漸地不被蔣介石重用。主要原因是:
1. 1927年,蔣介石與桂系等軍閥意見不和。矛盾爆發,蔣介石原希望何應欽能出面支持自己,但何沉默不語,不置可否。蔣介石一氣之下拂袖而去,就此下野。此事後,蔣介石與何應欽彼此心中就了陰影。
2. 1928年,蔣介石東山再起,重新當上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各路將領都發了擁戴電。而何應欽遲遲未發,這使蔣介石非常生氣。
3.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兵變後,以何應欽為總司令的討伐軍,頂著討伐張楊為名,轟炸西安,意欲炸死蔣介石而後取而代之。蔣介石當然知道何應欽這麼做的用意,只是不便公然發洩。
1944年,蔣介石將何應欽的軍政部長撤掉,換上自己信任的人陳誠。1946年,蔣介石將原先的軍事委員會撤消,何應欽的參謀總長及陸軍總司令的職務也隨之取消。蔣介石給了何應欽一個聯合國安理會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的虛銜,讓他周遊列國去了。
全國解放後,逃到臺灣的何應欽被任蔣介石任命為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等虛職。他1987年去世。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何應欽(1890~1987)字敬之,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國民政府將軍軍銜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

特級上將只有蔣介石一人,一級上將早期有九人,陸軍一級上將有: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海軍一級上將是陳紹寬。可以看出何應欽當時是個有地位影響的風雲人物。

何應欽,留學日本,就讀於陸軍士官學校。1916年回國後,在國民黨敗退到臺灣前一直在軍中任職,直到最後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等。

小編插一句,何應欽還擔任過黃埔軍校總教官,還是黃埔軍校校旗和中華民國國徽的設計者,黃埔軍校,稍微瞭解歷史都知道,其地位之影響有多大。

因其在1927年,暗中支持,導致蔣下野,而使之間產生矛盾。

到後來國民黨敗退到臺灣,蔣介石與1950年任總統,何應欽就開始倍受冷落。

在臺期間,何應欽居住在臺北牯嶺街,開始了所謂的隱居生活。不聞政事,自稱閉門思過。

何應欽官場失意,後創辦了(中日文化經濟協會),臺灣(道德重整會)等民間組織。提出了不少建議,對臺灣的經濟文化繁榮非常關心。他的精力也逐漸從軍事轉移到關注臺灣經濟發展建設上。

何應欽雖然晚年被冷落,但是他的生活比起其他國民黨元老還算好的,吃穿不愁,家境也不錯。心情也逐漸好了起來。平時沒事的時候也就是打打牌,打高爾夫球,栽點花草,與老朋友敘敘舊,喝點酒等。日子過得雖然平淡也算頤養天年了。

1980年4月在其90大壽時,國畫家張大千根據他的描述,精心畫了一幅《泥凼風景圖》作壽禮相贈。

1986年4月,何應欽因中風被送往醫院,身體逐漸衰弱。時隔一年後1987年10月21日上午,何應欽與世長辭。


心周心長客91


何應欽出生於1890年,貴州興義人,17歲考入貴陽陸軍小學,次年被選送到武昌就讀陸軍第三中學,再次年被公派到日本振武學堂留學,當時蔣介石正好也在這裡讀書,是他的學長,於是他倆成為好友。也是這一年,何應欽加入同盟會。

辛亥革命時,何應欽和蔣介石回國參加革命,一起在陳其美麾下任職,升到營長後回到日本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就讀。

1924年孫中山籌備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第一時間就把老朋友何應欽拉了過來,任副總教官,授予少將軍銜。在東征陳炯明時,何應欽歷任第一團團長,第一師師長,連戰皆捷,北伐時,升任第一軍軍長,是當時北伐軍中僅次於蔣介石的存在。

(何應欽、蔣介石、白崇禧)

1927年汪精衛第一次反蔣時,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西北軍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全部跟進,逼蔣下野,而此時何應欽掌握軍中大權,卻一聲不吭,蔣介石只能黯然去職,事後他說:“當時只要他何應欽一句話,我是可以不走的。”

1928年,蔣介石復職,差點把何應欽一擼到底,被人勸說後才給他留了個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的位置。

1937年西安事變時,何應欽代行蔣介石的總司令職務,堅決要轟炸西安,差點把宋美齡、宋子文嚇死。後來還是蔣鼎文緊急飛抵南京,向何應欽出示了蔣介石的停戰手諭,他這才下令停止轟炸。不過事後,蔣介石還很感激何應欽,認為他堅持了原則。

抗日戰爭中何應欽任軍事委員會參謀長,負責戰時軍制計劃和參與各個戰役的指揮,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貢獻。抗戰勝利後,中方受降的長官就是何應欽,這也是他一生最光榮的時刻,如今我們經常看到的日本投降儀式的油畫、照片上,代表中國的就是他。

解放戰爭中,何應欽受到蔣介石學生陳誠等人的排擠,雖然還擔任過兩次國防部長,但實際上是基本淡出了軍界。

何應欽晚年在臺灣備受冷落,只擔任了個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的虛職,平時過著給人證婚、剪綵,打打獵,種種花的日子,直到1987年10月21日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98 歲。

至於如何評價何應欽的晚年生活,其實沒什麼好說的,他雖然不是軍閥出身,但也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和白崇禧、閻錫山等人一樣,都遭到棄用,只是他活的最長而已。


漁樵講史


在國民黨派系錯綜複雜的勢力中何應欽無疑是黃埔系的二號人物,他地位超然,參加過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尤其在黃埔軍校擔任過總教官一職更讓其在軍事方面聲名顯赫,但是晚年的何應欽卻被排擠出了軍政權力的核心。



1950年是何應欽來到臺灣的第一個年頭,當然大多數國民黨軍政要員都是在惶惶不可終日中度過的,因為數百萬解放軍隨時要渡海攻臺,之後卻因為朝鮮戰爭的爆發,臺灣的危機解除。但是在這個時候,何應欽已經不能恢復往日的風光了,來到臺灣的國民黨軍政要員已經沒有了在大陸時根深蒂固的派系支持,而老蔣卻是一家獨大,在這個時候,他要開始進行權力的在分配,從而來達到自己獨裁的目的,何應欽無疑是頭號人選。此時,臺北市牯嶺街一幢老式而陳舊的小樓裡,一個曾在大陸權傾一時的風雲人物卻異常平靜,他就是擔任過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的何應欽。



這位曾經的陸軍總司令,接受過日本最高指揮官投降儀式的中國將領,他在失去大權之後卻異常平靜。他明白權力已經不復存在了,要想安度晚年,就必須擁蔣愛蔣,他先是在1950年發表《從抗戰勝利展望反共抗俄戰爭的前途》,之後又發表了《蔣總統的偉大人格》,開始肉麻地吹捧“蔣總統不僅是一位天才軍事家,而且具有政治遠見”,變成了老蔣的忠實小弟,後又鼓吹“在蔣總統的領導下,完成反攻復國任務”是不成問題的。誰也不會想到,這位昔日多次想取蔣代之的黃埔另一大佬,在日後的歲月裡竟然會為了生活而變的言不由衷,但也頗有一點明哲保身的滋味,這一改變直接換來了老蔣對其一些榮譽虛職上的任命。



雖然吹蔣是為了活命,但“反共”何應欽絕對是發自內心的,他似乎和老蔣一樣,對共產主義充滿畏懼,時時刻刻都提防著共產主義。他在臺灣的晚年歲月裡經常奔走於第一線,他出訪日本,為老蔣獻計獻策,即使進入八十年代,他依然好唱“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救大陸同胞於水深火熱”,殊不知歷史早已經將國民黨淘汰出了統治階級,而新中國早已經開始在世界上崛起,他口中的“暴政”卻是國泰民安,他口中的“水深火熱”卻是幸福美滿,他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何應欽他活了九十八高齡,但卻不能實現他重回家鄉、再見親人的一大願望,這來源於他頑固堅持“三不”政策。而從某一個方面來說,實際上,他就是海峽兩岸骨肉分離悲劇的製作者之一。

到頭來,他作繭自縛,吞嚥了由他自己參加釀造的這杯苦酒,儘管活到了九十八歲,也算壽終正寢,但他的一生卻是個矛盾體,這也是他的可悲之處。


絕筆歷史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何應欽。 生於1890年,1934年為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將。是第一批上將級軍官。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典型的親派。先後擔任海陸空三軍參謀長。軍政部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屬於國民黨實權派人物。但也被蔣介石壓制了一輩子。被白崇禧譏諷為童養媳婦(意思是隻會幫蔣介石養軍隊,自己沒有嫡系人馬),而閻錫山則說何應欽見老蔣就會打立正。在大陸威風一時的何應欽到了臺灣就徹底被無視和遺忘了。


到了臺灣以後。蔣介石的最大心願就是傳位給兒子蔣經國、而蔣介石改造國民黨的第一個目的就是將這些資歷深厚,權傾朝野的大佬。他們既是兒子上位的阻礙,也是給蔣介石丟失大陸的替罪羊,在這一點上何應欽也是明白人。深諳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何應欽對此更是心領神會。在到達臺灣以後。,何應欽主動交出兵權。不攬政事。而蔣介石也只給了何應欽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總統府戰略顧問。連中央委員都沒有給他,顯然蔣介石對何應欽當年在西安事變時候的做法一直存有芥蒂。


何應欽雖然遠離權力中心,但對各種公益活動十分熱心,積極參與。沒有了權力的何應欽也讓蔣家父子很是放心,各種榮譽也是不吝賜予。在1979年,何應欽90大壽的時候,蔣蔣經國在“總統府”向何應欽頒發了當局的最高獎賞——國光勳章。在祝壽大會上,蔣經國對何應欽執晚輩。十分恭謙。

何應欽的夫人王文湘,二人一生恩愛,在國民黨高級官僚中很少見。顧有中國第一好丈夫之說。二人美滿一輩子但卻沒有子女。不能不說是個遺憾。1987年10月21日上午,何應欽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98 歲。也是算安享晚年。壽高而亡。


清水空流


蔣介石為什麼信任何應欽



東征討伐陳炯明時,棉湖之戰東征軍遭到叛軍重創,蔣介石和何應欽都被圍困。對面的人大喊要活捉蔣介石,包圍圈內的蔣介石非常尷尬。蔣對何說:“這次結果基本不好了,要麼被俘虜要麼被打死。”

這種緊急狀況下,何應欽並沒有出賣蔣,他想一個好辦法,就是用錢賄賂。人人都喜歡錢,白花花的錢滾到腳邊了,誰會不要?何應欽對著叛軍林虎的部下喊話,如果你們放下手中的武器,我就給你們一千元。然後立刻往外丟錢,叛軍看到錢立刻開始你爭我搶。這時候何應欽就帶著蔣介石逃跑了。

事後蔣介石與何應欽結拜為兄弟,蔣對何應欽說:“我的天下就是你的天下,有我蔣介石必有你何應欽”。

蔣介石也確實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只要蔣升遷,何就一定升遷。哪怕蔣介石第一次下野,何應欽背叛他;蔣在西安北被活捉,何要派飛機炸死他,蔣也只是冷落,並沒有沒有懲罰過何應欽。

女兒眼中的何應欽



何應欽終生沒有孩子,何的四弟何輯五見三哥官場雖然得意,但家庭生活卻很是冷落寂寞,於是便將自己的女兒何麗珠過繼給了三哥三嫂為女。從此何麗珠就成了何應欽夫婦的女兒。被何應欽夫婦噓寒問暖,悉心撫育,視如掌上明珠。

南京解放前夕,17歲的何麗珠隨父母退到了臺灣。遷居臺灣後,何應欽寓自稱閉門思過,不聞政事。蔣介石恢復總統職權後,對何非常冷淡,將其排擠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只任一席中央評議委員的虛職。自此退出政界和軍屆,專心在家陪伴妻女。

何麗珠說父親有兩條不成文的規矩:一,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回家多晚,都要和母親聊會兒天;二,每天至少要和母親一起吃一頓飯,要麼是早餐,要麼是晚餐。母親患病後,他又給自己增加了兩條規矩,每年陪母親出國求醫治病;定期和母親離開臺北外出度假。

何的妻子因絕症去世後,何應欽非常悲傷。雖然他思想上也早已有所準備,但夫妻兩人相依相靠,攜手度過幾十年風雨人生。如今妻子撒手先去,一種孤獨感便油然而生。

何麗珠說,有一天父親把她叫到書房,就像朋友一樣,向自己娓娓講述了他與母親多年來相濡以沫的恩愛故事。說倒傷心處時,何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妻子眼中的何應欽



何應欽的妻子是貴州軍閥王文華的妹妹王文湘,結婚多年王文湘也沒有給何應欽生個一男半女,性格保守的王文湘勸何應欽納妾,給何家生兒育女,以續接何家的香火,被何應欽斷然拒絕了。這不是何虛偽,而是他與妻子王文湘感情確實好。

王既為何應欽主家政,也為何從事社會活動。西安事變後,何應欽與蔣介石等人有嫌隙,王文湘便在四大家族的夫人中周旋,更常與宋美齡在一起,以借求教《聖經》解說為由,替丈夫辯解開脫。

何應欽不擅長交際,也不培植私人關係,有些貴州的同鄉或朋友熟人介紹的人來求職時,他不想幫忙時,都是王文湘出面得罪人。因而何應欽在貴州籍軍官中口碑很好,王文湘的聲名就差得多,都說她仗勢壓人。

何自知自己個性恬淡,處理不了妻妾之間的爭風吃醋。白天要應付官場和戰場,隨時處在身首異處的險境,需要一個能讓自己放鬆、安寧的家庭。他一直認為,夫妻之情遠遠重於權力、錢財,後者為身外之物,惟有妻子的愛、家庭的溫暖才完全屬於自己。


Mer86


看何應欽的氣質就能看出來,這是個高端的、精緻的、聰明的利己主義者。

歷朝歷代,與老大面和心不和的老二最終的結局多半都不會好,但何應欽卻是個例外,沒被殺,沒被囚,也沒被逐,相反很滋潤地活到了98歲才辭世。

說他是歷史上善始善終,最高壽的二號人物也不為過。

在歷史語境下談風雲人物的晚年,其實談的是落幕。

何應欽的顯赫好日子是何時到頭的呢?

最輝煌之時也是他的落幕之始。

1945年9月9日,日本向中國正式投降的日子。這一天,在219名國民黨陸海空將校、51名國民政府文職要員、47名盟國代表以及88名中外記者的注視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從日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郎手中接過了降書。

然而,在南京受降儀式上享有的無上榮譽餘溫尚在,何應欽就迎來了盛極而衰的窘境。因為同盟國已取得勝利,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這一職務自然就沒了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所以何應欽被自動解除了這一職務。隨後,國民政府又撤銷軍事委員會,成立了國防部,但遺憾的是,國防部長不是何應欽,而是老蔣心腹,何的對頭,陳誠,這等於又是變相被擼了。

但善於審時度勢的何應欽沒有選擇爭鬥,他乖乖地接受這個現實。

就這樣,老蔣還是覺得這個昔日的二把手有些礙眼,於是一紙任命又將何應欽踢到了太平洋的另一端。1946年6月,何應欽被任命為聯合國安理會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兼中國駐美軍代表團團長,出使美國,說白了就是打高級醬油去了。

到這份上,何應欽大概也算是看明白了,於是在美國買了別墅,準備就此安度晚年了。

然而,風雲突變,1947年5月,何應欽又被老蔣召回了國內,第二年又出任了國防部長。老蔣只所以這時候又想起了何應欽,無非是這老資格二把手能幫自己制衡下桂系的“李白”。

誰知道,何應欽野心又被喚醒了。27年何應欽搞過一次老蔣,36年又搞過一次,結果都沒能如願,那這一次暗地再聯合李宗仁能成功嗎?

大勢已去,怎麼可能,最終何應欽落得個裡外不是人。

老蔣敗逃臺灣後,何應欽本來是要遠走美國的,但老蔣卻令他必須火速赴臺“甘苦共嘗”,並且為他準備了專機。

是遠走美國置身事外呢?還是前往臺灣吉凶未卜呢?

何應欽最終選擇了後者。

到臺灣後,何應欽先是在家“閉門思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被老蔣任命成了“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因為老蔣還需要他為自己搖旗吶喊。

何應欽很識時務,很知趣,接下來的幾十年幾乎都在演繹曾經的“九千歲”如何當今日的順民。

政治上,他是時刻擺低自己的身段,該為老蔣當大喇叭的時候,則賣力地叫喚。

叫喚多了,又有野心不死的嫌疑,怎麼辦?

於是乎,何應欽高調搞起了“三打一跳”的休閒生活。

打獵、打牌、打高爾夫,外加跳交際舞。

正是這一張一弛的自保之道,讓何應欽和老蔣、小蔣乃至陳誠的關係越搞越好。

1959年,何應欽七十大壽,老蔣親書“同舟共濟”壽屏相贈;1969年,何應欽八十大壽,老蔣又親贈壽軸,並且讓小蔣代表自己書贈祝辭,極盡溢美之詞。

老蔣去世後,何應欽的順民“愚忠”絲毫沒有動搖,以前怎麼“效忠”老蔣,今後怎麼“效忠”小蔣。

1979年,何應欽九十大壽,小蔣在總統府為何應欽特頒最高榮譽,國光勳章。不僅如此,小蔣還帶領軍政要員一千餘人在臺北三軍軍官俱樂部為何應欽舉行了盛大的祝壽茶會。

何應欽自己認為,老蔣時代他最大的榮耀是在南京主持受降儀式;小蔣時代他最大的榮耀即是九十、九十五兩次風光壽誕。

曾經不止一次拆過老大的臺,最終卻得到了老大兩代人的善待。

除了老二有生存智慧,或許還得說那個老大還是有些胸懷的。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何應欽是民國高官中少有的好丈夫,他的夫人王文湘終生未育,但何應欽從未有過納妾的想法。不僅如此,王文湘患乳癌病重期間,何應欽更是每天親自侍奉茶飯,端湯遞藥,硬是讓患癌的夫人又活了二十年。

拋開政治立場,民族氣節上的汙點,官場上的何應欽是個聰明人,生活上是個不錯的人。


黑句本


何應欽(1890~1987)字敬之,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蔣介石八大金剛之一。歷任黃埔軍校總教官,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行政院院長等重要職位。他是黃埔軍校校旗和中華民國國徽的設計者。


1950年後在臺灣歷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聯合會理事長,國民黨中央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職。

何應欽一生叱吒風雲,晚年生活倍受冷落。何應欽因之前在大陸就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通電反共反蔣,公開逼蔣下野一事,於蔣介石意見分歧。判斷失誤。以為蔣介石樹敵太多,以無回天之力,必敗無疑。何應欽的一句話誤導了蔣介石,在逼蔣下野時表現的態度消極,沒有力挺蔣介石。並暗中支持汪偽政府,無奈蔣介石被迫下野。這也是蔣介石與何應欽之間的首次矛盾。


後來蔣介石復職後一氣之下撤了何應欽所以的職務。其實何應欽對蔣介石是有功的,就因為這件事蔣介石的做法有點過了。何應欽情急之下臥病於杭州。聽說蔣介石曾去看過他,要求他回來復職。並對何說:我離了你,沒有問題,照樣幹下去。你若離開我,就無辦法。何應欽權衡利弊,於是經過大家圓場。答應了蔣介石回南京就職。

後來,國民黨潰敗後何應欽隨蔣介石逃離去了臺灣。

在臺灣期間,何應欽居住在臺北牯嶺街,開始了所謂的隱居生活。不聞政事,自稱閉門思過。

1950年,蔣介石又當上了總統,何應欽倍受冷落,被排擠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只任國民黨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聯合會理事等職。基本上就是掛了一個頭銜,沒有實權。老蔣也算照顧他了。何應欽官場失意,不忘繼續為老蔣效力。創辦了(中日文化經濟協會),臺灣(道德重整會)等民間組織。提出了不少建議,對臺灣的經濟文化繁榮非常關心。他的精力也逐漸從軍事轉移到關注臺灣經濟發展建設上。



何應欽雖然晚年被冷落,但是他的生活比起其他國民黨元老還算好的,吃穿不愁,家境也不錯。心情也逐漸好了起來。平時沒事的時候也就是打打牌,打高爾夫球,栽點花草,與老朋友敘敘舊,喝點酒等。日子過得雖然平淡也算頤養天年了。


1986年4月,何應欽年事已高,因中風被送往醫院。身體逐漸衰弱。時隔一年後1987年10月21日上午,何應欽與世長辭。終年9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