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封殺中興、遏制雲計算服務,美國為什麼開始對科技公司下重手?

1178891903


首先,發達國家採用某種形式遏制、打壓中國,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發達國家經濟遭受重創,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GDP第二大國,20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國,2013年成為最大貨物貿易經濟體,靠實力的“中國崛起”讓發達國家不得不側目。



中興的事情這裡不做重點討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搜這兩天的媒體報道,箇中內情外行人確實不好下結論。單談雲計算的話,美國遏制阿里雲,我覺得性質同上 —— 繼自研芯片之後,中國又一個高精尖領域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地位不容撼動,否則美國財政部也不會要如此大動干戈。


亞馬遜、微軟、阿里雲現在分別是全球雲計算的前三,阿里雲又是三家裡面增速最快的,雖然亞馬遜先發優勢比較明顯,但中國公司,特別是阿里這樣的公司,追趕速度是很可怕的。


記得當年貝索斯在AWS進入中國前的內部溝通會議中就表示:“阿里雲將是亞馬遜AWS最大的競爭對手”。他的判斷很準確,如今阿里雲不僅在中國佔據了半壁江山,沒留太大餘地給AWS,其全球的步伐也是如火如荼,不光是東南亞、中東這些欠發達地區,歐美髮達國家阿里雲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西方國家過去多年來一路領先,人口少、資源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們掌握了各行業的源頭技術,並且通過專利的方式牢牢遏住別人的喉嚨,為什麼華為不惜血本做自研?仔細想想不難理解。


阿里雲原創的飛天操作系統,完全擺脫了西方國家的影子,完全自主可控,依託阿里集團雙11以及國內各大型企業、行業的應用演進,優勢是得天獨厚的。另外就是中國人特別擅長把技術做成“白菜價”,或者說得高大上一點就是普惠科技,試問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哪個國家有中國高?


所以,美國能不急麼?所以,不擋你擋誰?


不過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據外媒報道,截至目前為止,美國、中國雙方在貿易糾紛議題上僅透過信件溝通、尚未進行全面性協商。


有意思的是,3月24日,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經濟峰會上表示:“美國最終會理解到,美國不可能一邊打壓中國,一邊自己還實現好的發展,這點美國一定會意識到的。”


去年阿里成立了專攻前沿科技領域的達摩院,投入大量研發資源,可以預計未來除了雲計算,還會再更多領域給世界帶去中國範本。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中國科技勢不可擋!


雲八朵


最近這個新聞大家討論得很多,對美國企圖遏制雲計算,我也從幾個方面來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中國科技實力發展迅速、自主領先,令美國獨霸地位難保。

阿里雲也好,中興也好,都是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代表著中國的實力。特別是阿里雲,不僅完全自主研發,還從09年就開始佈局全球了。現在,阿里雲以130%的營收增速領跑全世界,和亞馬遜AWS、微軟Azure並列全球前三。美國知名財經媒體《財富》就說過,過去一年全球雲計算三大巨頭中,增長最快的不是亞馬遜和微軟,而是來自中國的阿里雲。全球3A陣營中,中阿里雲規模增長最快,在中國市場具有統治地位。

同時,阿里雲還為全球包括歐美、“一帶一路”沿線在內的地區企業提供雲計算產品和服務。對於一直有獨霸地位的美國來說,當然是地位難保了。

說白了,這次美國跳起的貿易戰,不管是選的中興還是華為或者

美國怎麼能不慌?所以,不擋你擋誰?

其次,掌握核心科技,就能掌握未來。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種高科技已經開始慢慢遍佈到生活的各個方面,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

而云計算,則可以給多種功能提供技術和儲存服務。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雲計算就像互聯網的“電”一樣,提供計算的公共服務。未來,無論是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還是新文化,支持和引發這個變革的基礎,都是雲計算。這麼重要的領域感受到壓力,美方自然會出手。

三、美國企業無法佔領中國市場,內心是不平衡的

大家都知道,其實全球雲計算老大是美國的AWS。但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阿里雲已經是亞馬遜AWS最大的競爭對手,這是貝索斯自己說的。當年亞馬遜進入中國市場,阿里還剛剛起步,經過十年的努力,阿里雲成功的改變了中國市場格局,中國企業級市場,阿里雲份額已近六成。而亞馬遜,有個數據是中國的市場份額卻從2007年的7.3%降至2012年的1.7%。很顯然,面對如此的差距,美國企業的內心是不平衡的,所以才會堅持發動貿易戰。

不過,通過這次貿易摩擦,也能看出來,美國打壓得越厲害,越能夠證明:這次中國科技真的崛起了!


嘮叨聊科技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分析事態的嚴重性

從美國這次的行為來看,的確打擊挺大的,也暴露出了我們自身的一些弱點,科技弱後就是命脈!要強大就必須提升內在素質!而且美國這次的7年時間,也恰恰針對了我們的2025規劃!可以說是壞透了!

從中興通訊的電子元件來看,重要的30%都是來自於美國,所以對於中心通訊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所以股票紛紛停牌!

你說一個電子產品的核心元件沒有了,它和一堆破銅爛鐵還有區別嗎?

美國的目的

其實美國佬已經在今天發出申明,同意和中國進行貿易糾紛進行磋商,那麼既然要磋商,必須先得給你點厲害瞧瞧!誰受影響大,誰利益受到損害多,誰在談判的時候就越沒底氣!所以美國就是看準了我們在電子科技類的弱項,來給我們痛痛一擊,不就是為了在將來的談判桌上多獲得一些好處和主導權嗎!


作為一個強國,醫療是內需,科技是支撐,軍事是後盾,只有他們發達了,領先了,我們才能在世界的舞臺上佔得一席之地!

小日本為什麼強大,不就是強在它的科技嘛!所以我們必須繼續加強科技領域,軍事領域的投資和發展,而不是把資金投入茅臺,說白了,人家來侵佔你的時候,我們考茅臺來反擊嗎?

既然問題已經出現了,這是一件好事,那麼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將來,用實力來證明自己吧!讓世界知道,有一樣東西叫Made In China!

在股市裡三分天註定,七分靠分析,還有九十分靠價值投資!明明可以短線投機,偏偏卻要長線持股!我不知道明明是誰,反正我是偏偏!希望回答能幫助到你,打字很辛苦記得點贊,加關注哦!


琅琊榜首張大仙


“韜光養晦”是中國早年的政策,但是美國也不是傻子,早就看出來了,中國就算不有意跟美國爭世界老大的地位,這個體量的國家遲早也會威脅到自己。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好吃好喝當然還是好兄弟,但是敢動我全球老大的地位,想多了吧?

雖然說在傳統領域,比如說機械、半導體之類的,中國距離美國差距還很遠,但是新興產業,比如說互聯網、雲、人工智能,中國大有迎頭趕上、彎道超車的勢頭,比如說,阿里雲在全球活躍度上,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當然,與第一之間的差距較大),並且2017年營收接近翻了一倍、處於高速發展之中。

↑阿里在雲業務上的活躍度已經全球第二↑

↑互聯網企業全球前20強↑

而互聯網企業全球前20強,中國已經佔據了7個席位,相比之下美國佔據了12個席位,可以說對美國的威脅已經是不小了。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申請和被授權的專利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甚至於比爾蓋茨在表示“中國的人工智能硬實力已經是全球第二”,雖然他還表示“中國的人工智能不可能彎道超車美國”,但是這種表態本質上已經說明了中國在相關領域的實力和良好趨勢。

↑人工智能相關專利申請和授權(來自網易)↑

要知道,這些新興產業中極有可能帶來下一個技術奇點,隨之兒來的將是世界格局的巨大變革,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興起的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美國和德國,都是在這樣的技術奇點帶來的科技大爆發下走上世界的舞臺的。

確實,中國在這些領域不能說是有優勢,甚至於其中有很多的隱患,但是這個勢頭能不讓美國害怕嗎?

高中政治書上說,我們的世界從兩極格局變成了一超多強,但是這才幾年的時間,似乎又要變成中美兩國主導的兩超多強了,美國作為原先的老大,大概心裡面是不會爽快的,當然要想盡辦法了。

所以說貿易戰、制裁這樣的小動作都出來了,總之就是一句話:我是老大,誰敢冒頭我揍誰。而且傳統領域他不挑釁,知道中國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專門挑新興技術產業走。

現在中興、阿里巴巴都面臨這樣的問題,雖然這些公司也有落人口實的地方,但是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中國應對的措施除了發展自身科技、經濟實力,別無他法。但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又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說法,未來究竟怎麼樣,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技術奇點帶來的技術爆炸將會深遠改變世界格局↑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其實歸根結底都是一句話——“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

誰要是能抓住科學這第一生產力,就能走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勇攀高峰。

近日,中興和阿里雲的遭遇都充分說明了我們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引起了他們很大的重視,而且還採取了措施,這對於我們來說一方面應該警惕,一方面也是引以為傲的事。

從中興方面來說,主要是5G技術和手機了。

中興的5G技術是和華為一起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的,已經開始進行第三段方面的測試,也在國內好幾個地方建立了5G基站,2019年就將商用化了,進度不可謂不快,至少比他們快不少,必然引起他們的警惕和排斥,這是利益使然。

中興的手機也在米國佔據了相當一部分市場,據說有七分之一的市場左右,而他們是代表某些利益集團的,這次不會錯過機會,遲早都會採取措施的。

從中興方面來說,就是你強不會任你強,而且想辦法讓你不強。

從阿里雲計算方面來說,增長太快,引起他們警惕。

大家都知道,雲計算是信息工程和互聯網的基礎和支撐,雲計算的技術能力可說是相當重要。

阿里雲沒有崛起之前,全世界雲計算廠商都是由他們的企業佔據的,分別為亞馬遜雲服務,微軟雲服務,谷歌雲計算,而阿里雲去年的快速增長迅速超越了谷歌,現在是全球第三,中國第一。

相關數據顯示,阿里雲計算去年增長110%,而亞馬遜和微軟都不超過55%,按照這樣的速度,阿里雲每年的增長都會比亞馬遜和微軟快一倍,增長潛力巨大,必然引起他們的重視,必然會採取相關措施。

況且阿里雲計算目標不至於雲計算,前段時間還推出了物聯網戰略和邊緣計劃戰略,重金投入,要建“全球最大的一朵雲”。

我覺得我們在新時代更要發揚先輩們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埋頭苦幹,拿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用事實說話,讓那些想看我們笑話的人的想法落空,這才是“王道”。

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歡迎交流,喜歡可以關注我,給我點個贊,謝謝。


大咖說歷史


主要來說說看我對美國遏制雲計算的理解吧,對這個行業還算了解。

中美貿易戰最近都是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最新進展是《華爾街日報》(WSJ)4月16日援引消息人士爆料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考慮發起新的301調查,以反制中國在雲計算與其他高科技服務領域的所謂“不公平限制;還說,美國財政部可能禁止阿里巴巴在美國提供雲計算服務或在中國解除限制之前禁止阿里巴巴擴大美國營運規模。

為什麼美國開刀選擇了“雲計算”這個領域?

雲計算公司提供的計算機服務包括儲存、軟件和分析。現在,這項服務被認為是科技行業中最有前途和增速最快的領域之一。因此,全球普遍認為,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能夠掌握雲計算技術的人,就掌握了未來產業發展的先機。阿里雲在雲計算領域非常高速的增長,以及其強大的技術實力,美國感到恐慌了,覺得自己會被超越,所以想試圖打壓中國科技。

阿里雲到底有多強大?

首先,阿里雲在全球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僅次於亞馬遜和微軟。值得關注的是全球"3A"陣營中,阿里雲保持最快增速126%,是排第一的亞馬遜AWS的三倍。

其次,阿里雲在全世界有18個國家43個可用區,超過十億的用戶,當然,這其中也包括美國。

再次,除了市場地位的領先,阿里雲的人工智能ET大腦也在中國、馬來西亞等全球國家城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最後,還是想說一句,儘管美國來勢洶洶,但中國科技崛起是勢不可擋的,比如說,阿里雲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操作系統”飛天”,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性能最好的大規模操作系統,並不害怕被美國輕易限制。妄想通過這種方式壓制住中國的發展有點想太多。

我個人強烈希望,中國科技能夠繼續爭光,那些打不倒我們的會讓我們更加強大。


科技的興盛時代


對於這個問題而言,這就好比中國、美國還有其他國家在一起打麻將,剛開始美國就一直贏錢而且贏了很多錢、很開心、也很驕傲、到處耀武揚威;我們中國呢,不聲不響的繼續玩,慢慢的,錢越贏越多,並且贏錢的速度也變快了,已經快趕上美國了,而且我們還在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打牌技術(科技領域),這個時候美國眼看這自己的地位不保,就開始耍無賴,把麻將桌給推翻了,說我們出老千,不公平。具體來看,如下:

一、從經濟發展的狀況來看

早在1978年的時候中國的GDP不到美國的1/10,當時我國韜光養晦,一心一意發展經濟,因為經濟體量比較小,所以當時並沒有引起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注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指導2010年,中國的GDP一句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截止到2017年中國的GDP已經高達82.71萬億,這個數據已經相當於美國GDP的63%之多,不僅如此,我國的經濟增速儘管減緩了,但是依然能夠保持6.8%的速度高速增長,反觀美國2017年的GDP增速為2.3%,那麼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中國經濟規模超過美國指日可待,而且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在很多高科技領域已經超過了美國,所以美國坐不住了,覺得自己的低位受到了威脅,開始採取不正當的措施來遏制中國的復興。

二、中國製造2025計劃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這份計劃可並不是傳統的生產個自行車、生產哥牛仔褲那麼簡單,而是針對於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芯片是核心)、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高科技領域。要知道這些領域目前是美國的強項,那麼我國的發展勢必會引起美國的妒忌之心,所以才會千方百計的阻撓。從美國所公佈的對中國加徵關稅的行業我們就可以看出,恰好就是這10大領域。

所以,美國這就是一種強盜邏輯、霸權思維、競爭不過就開始耍賴,但是啪哥堅信任何力量都阻礙不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的各項改革措施必然有序推進,經濟轉型勢必成功,堅信我國能克服阻力、勇往直前,堅信國運昌盛。

我是啪哥,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給啪哥點贊,更多財經知識解讀關注啪哥實時動態即可。


趣聊財經


很明顯,美國在儘可能的抑制中國高端製造領域的崛起!!!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取得重大成就,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快速的縮小與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差距。同時40年的經濟發展讓中國製造完成從低端向中端的升級,目前正全力衝擊高端領域。為此,中國製定了“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優先發展:先進信息技術、機器人、飛機、造船和海洋工程、先進鐵路設備、新能源汽車、發電設備、農業機械、醫藥和先進材料等十大製造業高端領域!!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國完成了即定的發展目標,實現了中國製造業的全面升級,美國還剩下什麼??這個問題同樣在美國也在思考!如果我們完成既定目標,我國將成為世界唯一一個製造業全領域都能生產的國家。到時候美國能造的,我們都能造,美國不造的我們也能造!美國將對我國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所以他要限制中國的發展,尤其是限制高端領域的發展!!!



我們來看一下美國對我國進行301調查的產品清單不難發現,美國對中國1300多項商品中涵蓋了航空航天、機器人、IT和機械等領域。基本和中國製造2025戰略所發展的行業重合,抑制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阻止中國產業升級意圖明顯!制裁中興,限制阿里雲服務是抑制中國產業升級的一部分。



我們知道中興是中國通信行業的龍頭企業,發展迅猛,在5G通信技術方面具有領先地位。而通信領域同樣是美國的優勢產業,限制中興發展,保障美國企業的領先優勢是必然的事情。而云計算也是新興產業,阿里雲和亞馬遜AWS、微軟的Azure和GoogleCloud存在激烈競爭,美國對阿里雲服務進行限制不難理解!



我們看到這一次美國發起的中美貿易戰很有針對性,精準鎖定中國重點發展領域,中國沒有退讓餘地,只有全力以赴打贏這場硬仗,中國才有可能真正的完成產業升級,不受制於人!!!


圖說地理


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會有一個新的產業或者新的方向,帶領世界復甦,而帶領這個經濟復甦的主體便是科技公司。2008年的經濟危機使得北電破產(加拿大電信公司,和AT&T、朗訊同源),同時國內開始部署3G,讓破產邊緣的華為一躍而起,成為了通信行業的龍頭企業,同時4G的核心技術也牢牢的掌握在華為手中。同期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公司也在金融危機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Google和Apple這樣的科技公司。

只有佈局科技創新,才能在一次次的經濟危機中屹立不倒。在通信行業中,未來的中心一定是5G,因為它承載了物聯網、智慧城市、雲計算等全新技術,是全新產業的基礎工程。如果掌握了其技術,就意味著中國可以領跑世界經濟。

作為中興對5G的貢獻,最直接的就是其和中國移動主導的SAB構架成為3GPP的5G核心網標準。而且通過該核心網完成了第一次端到端通話。為5G實現獨立組網裡下了汗馬功勞。


北京聯通


貿易戰最高級形式,是走到技術封鎖這一步。

美國一直以來都以技術稱霸全球,操作系統,芯片,零配件的核心技術基本都掌握在美國企業手中,這讓在貿易中,美國能輕鬆的掙到最多的利潤,典型例子就是蘋果手機,大部分蘋果手機是在中國生成,然而蘋果的利潤率,我不說大家自然都清楚了。

然而,進入新時代,中國製定《中國製造2025》方針之後,已經開始表現出對美國的威脅,中國高鐵世界第一,突破關鍵領域實現飛機,航母的國產化,這些中國製造能力,讓美國開始恐懼了。

怎麼辦?找到中國製造的根基,雲計算來進行定向打擊,為什麼雲計算是中國製造的跟進,這裡說明一下。

眾所周知,雲計算為眾多企業提供了強大的計算機服務,包括儲存、軟件和分析等等,這項服務被認為是科技行業中最有前途和增速最快的領域之一。

雲計算要求對基礎設施產業鏈的理解,對技術深度跟廣度的理解,對數據和計算的理解,“這一場戰爭的深度和遠度比前幾場更大,雲計算是當前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個結果,同時是未來所有行業的基礎,阿里雲這個名字背後的真正含義是中國的產業。

如果是說打輸了這一場雲計算的戰爭,那今天中國失去的是整個對未來IT底層的控制力和把控力,和今天的技術推動力,就會失去這些基礎的東西,數據會放到哪裡去?技術被重新的被引領,底層的供應鏈的整合,整個產業鏈的整合都不會發生在中國。而我們剛剛在製造業上搶回來今天的一點可能性,就會因為雲計算戰爭的失敗再去喪失掉這些所有的可能性。

經過多年激烈的行業競爭與洗牌。目前能夠運營跨國雲計算網絡的公司屈指可數,以AWS、Azure、Alibabab Cloud、Google為主。以國家論,更是僅有美國和中國。

進入新時代,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展現出中國堅持科技強國的發展方針,雲計算已經成為中國製造的基礎支撐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