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30出头的你,究竟是怎么变得平庸的

文| 渔见

30出头的你,究竟是怎么变得平庸的

86年,你出生了。

因为是家里的第一个孙辈,得知你是个女孩子,爷爷气得把鱼叉扔进了鱼塘。

你从小乖巧,懂得察言观色,父母喜欢你,爷爷也渐渐对你改观。

7岁那年,你有了弟弟,对弟弟你也是宠爱有加。

你们一家子都是农村户口,爸爸是货车司机,妈妈是工厂职工。

他们每天疲于赚钱养家,对你的学业不甚关心。

小学课程容易,你语文特别好,数学也马马虎虎,每学期都能拿年级前五。你开心,你母亲也自豪。

家里没钱给你买书,你去了村里公用的图书馆找书看,没有一本书告诉你,从小念书是为了奋斗什么。

30出头的你,究竟是怎么变得平庸的

农村户口,初中不用考试,你直接就上了镇里的中学。

你的语文依然很好,数学、科学却渐渐开始吃力。年级排名你也从以前的前5,变成了前20名。

同学们课外都在补习,你家里钱不多,1小时15元的补习费也不舍得拿出来。

于是你只好自己在晚上摸索,对难题依然一知半解。

所幸你中考发挥得还算可以,进了市里排第三的高中,开始住校。

父母每天吵架,那会还没手机,每次用公用电话联系家里,总能听到争辩声。

你觉得很无奈,却不知道自己能帮上什么。

同学来自同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有的洋气有的外向有的知识渊博,你是其中安静而土气的一个。

高一考试,你排到了年级100名开外,数理化成了你的噩梦。

还好高二分班,你去了文科班,排名又上去了,你松了一口气。

然而数学依然很差,每次小考你都不及格。

你内心焦虑,开始每天花更多时间做数学题,却发现对你来说总是很难的题目,别人解起来却轻而易举。

你开始意识到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觉得自己的智商也就只能到这里。

高三最后的时光,你拿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数学。

高考前最后一天,你该看文综的课本了,你却看了哈利波特一整天。

30出头的你,究竟是怎么变得平庸的

高考结束,你数学考了141分,原先最有优势的文综却勉强只考了及格。

分数线刚好在一本线出头,填志愿显得非常尴尬。

填一本学校吧,够不上。二本学校吧,有点亏。去外地倒是更合理些。

但是母亲不愿意,她希望你留在本市。于是你选了本市的一所二本学校。

你书念的很多,却很杂。正如小学时的你,最远去的地方是镇上的集市,大学的你,也不过刚刚开始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你的眼界总是让你慢别人一步。

有些人刚上大学就定了以后的目标,他们开始一步步前进。

而你,从大一到大三,谈了一次恋爱,课程马马虎虎及格,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努力。

大三开始,身边同学考研的考研,考公务员的考公务员。

每天寝室空空荡荡,你第一次开始焦虑,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该考研。

母亲拒绝了你的要求,希望你尽快毕业找工作,好帮家里减轻负担。

于是你退而求其次,跟着那波考研人群一起,每天驻扎图书馆,准备考一个个对找工作有用的证件。

30出头的你,究竟是怎么变得平庸的

大四毕业季,同学们有的通过家里关系确定了工作,有的通过别人介绍进了银行。

而你,揣着简历面试了三个月,才找到一个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这个工作你一干就是两年,期间想过跳槽,想过转型,却因为你的被动型人格最终都不了了之。

直到你发现原先的同学们都远远跑在前头,你才下定决心跳槽去了媒体。

第二份工作你做了四年,稿件的选题你已经写了很多,积累了很多你并不维护的人脉资源。

对你来说,懂人情世故真的和数学一样难,你只知道察言观色,和周围人相处融洽。

让你去建立并维护关系,甚至应酬,就像生病一样难受。

这时你29岁了,还是单身。无车无房,家里人开始催婚。

你相亲了一个又一个,依然没有自己中意的。不是没感觉,就是三观不合。

这时你的同事们,有的怀孕,有的买车,有的买房。

你想了想自己少得可怜的存款,不知道该计划什么。

没有目标是你一贯以来的特色,你一直在漫无目的前行,所以你成长得很慢。

30出头的你,究竟是怎么变得平庸的

好不容易结婚了,父母开始催娃。

你们却还在为买房头疼,房价越来越高,首付款都还拿不出来,你们又拉不下面子去借。

想着过几年,钱攒够了再买也不迟。然而房价并不想等你。

好不容易买了房,你也30多岁了。收入不高,技艺不精,脑子不灵活,非职业性收入为零。

你想换个更好的工作,已婚未育的身份把你砸到土里。

你想建立一个非职业性收入的方向,却迟迟不知道计划在哪里。

你终于明白,人生的自由建立在财务自由上。而财务自由建立在非职业性收入上。

而你,才刚刚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如此平庸。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