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
首先說,核武器只是表示一種武器形式,就像我們去說炸藥一樣。
只要是使用核技術來產生爆炸威力的武器,都叫核武器,哪怕他只是放在地上,一動不動。
所以,是否攔截其實只是看它使用哪種載具。
現役大部分的核武器都是以導彈形式出現的。而這其中還要分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
再有就是投擲,就是凌空投彈,但這種情況基本不會出現。
再有就是核地雷,和火箭彈等奇葩及小眾的就不提了。
那麼,只需要看目標載具對應的攔截方式,就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
如果是彈道導彈,攔截方式一般分為三中,初段攔截,中段攔截和末段攔截。
其中,初段攔截時間內,導彈處於爬升階段,飛行速度相對較慢,所以攔截相對容易,但,預警是個大問題,需要全球24小時不斷監控定位的能力,而且,攔截位置在他國境內,會造成額外的負面反饋。美國在星球大戰計劃裡有這種規劃,但是,到目前也只能想想。
末段攔攔截搜索技術相對簡單,現有防空雷達就能做到,但末段時間,導彈速度極快,攔截難度很大,同時,即使攔截成功,核彈也是在境內爆炸,也會造成核汙染。早期,蘇聯,中國研發的導彈防禦系統都是末段的,用大炮甚至炮射核彈去摧毀來襲核彈。
所以,各主要軍事強國,尤其是美國,都在大力研發中段攔截系統(包括韓國給美國部署的薩德),在這個時間裡,導彈飛行軌跡相對固定,搜尋難度不高,而且附帶損失小,唯一的難點就是,太高了,射高和瞄準很難。但包括中國在內的少數國家確實已經實現了。
如果是巡航導彈,現役的防空系統其實就可以對抗,比如宙斯盾,中華盾等。
如果是空投,那麼更簡單了,防空導彈伺候。
路漫漫吶喊
核武器作為威力極大的戰略性武器,戰備狀態具有威懾力,戰時使用更具有對預定目標的毀滅性打擊能力。
那麼如果敵方已經發射了核武器,到底能不能攔截?該不該攔截?攔截之後的後果是什麼呢?提問者的真實意圖也在於此。
能不能攔截取決於核武器的搭載方式
核武器主要有三種發射方式:陸基洲際導彈發射、潛艇導彈發射、遠程戰略轟炸機攜帶投射,這就是常說的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
美國B52轟炸機
前兩種都需要利用導彈制導,攻擊範圍也更大,洲際導彈射程達8000公里以上,由於使用導彈制導所以肯定是可以被攔截的,和攔截常規彈頭有無區別。遠程戰略轟炸機的攔截主要是針對戰略轟炸機的攔截,一旦投下,由於距離更短,防禦幾乎沒有可能。
該不該攔截?攔截後有什麼後果?
當然應該攔截,攔截一般不會引發核爆,不攔截一定會爆炸。
這與原子彈的爆炸原理決定的,原子彈的唯一引爆方式就是達到超臨界狀態。
未觸發時原子彈一直處於次臨界狀態,當高爆炸藥引爆時將次臨界的核材料擠到一起,達到超臨界後,由中子源點火才能發生爆炸。
所以原子彈的安全性很高,不會因為振動,掉落,受到轟炸等原因提前爆炸,尤其是導彈制導,程序都是事先設定好的,不會提前觸發,當然如果把整個核彈裝置摧毀,就有可能把核彈分解或終止程序,分解核彈雖然有可能造成核洩漏但是比核爆炸帶來的危害小的多。
PS:1966年1月17日美國空軍一架B-52發生空難,機上載有的四枚核彈撒的到處,找了半個多月才找到,有兩顆發生了核洩漏,但均沒有爆炸。
更多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本號五月21號
核先生科普
近年來我們越來越多的聽到有關中段反導的通訊。宙斯盾是海基中端反導系統,因此擁有盾艦是海軍實力的體現。中端反導的驚人之處在於它能夠攔截核彈,它與末端,上升端反導共同構成了防禦體系,是鑄造我國國土安全的“長城”。
作為目前戰略震懾的最基礎單位,洲際導彈永遠是懸在人類頭頂上方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在它始終以高空高速作為投射手段,在這個隱形飛行器時代與世界的潮流格格不入。目前海基,空基核力量都採用投射洲際導彈的方式,對於美國之外的擁核國家而言,射程越長所能投射的“真理”也越長。
對於美國俄國這種隨意可以騎臉外國的國家而言,用飛機像數十年前在廣島長崎所做的那樣直接投彈作為空基核力量的形式也未嘗不可。俄國採用的是老式圖95抵近投彈或圖160圖22突防投彈,美國採用B2隱身突防投彈。但目前有能力將飛機送到敵國上空的仍是少數,因此高成本低維護的洲際導彈依舊是最主要的核震懾手段。
擁核國傢俱有洲際導彈,數量仍然不少,能夠將對方毀滅許多次,不會輕易動用。但是不怕一萬,最怕萬一,以洲際導彈為假想敵,兼容對抗其他導彈的防空系統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先抖個機靈:美國的戰區戰術防空系統被稱為TMD,而國家戰略防空系統被稱為NMD。中國的戰略防空系統是CNMD,俄羅斯的戰略防空系統是TNMD。就連以色列都擁有鐵穹防空系統,又何必勞神專門命名這一防空系統呢?
關鍵問題在於以上幾類防空系統不再僅僅著眼於末端攔截,而是注重中端甚至上升端攔截。上升端攔截是最徹底的反導方式,類似於將敵機擊毀在機場滑行跑道上,但是其窗口時間有限。末端反導的產品我們熟知的有S300,400與愛國者,其窗口時間最短,需要在這段時間內攔截二十倍以上馬赫俯衝的核彈頭,相當於層層設卡。而中端反導的窗口時間最長,但其技術難度相當於用子彈擊中子彈,但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反導方式。
諸葛小徹
防空系統攔截的不是核武器,而是運載核武器的導彈或者轟炸機,核武器威力巨大,但是不會飛,必須要用導彈或者戰略轟炸機投到目標地點。
我國的“兩彈一星”工程,兩彈指的是原子彈和導彈,我國的科學家把原子彈比喻成子彈,導彈則是發射子彈的槍。如果沒有導彈,原子彈發射不出去,只能在自己的領土上引爆,沒有實戰價值。
提到導彈就不得不說現在世界上的三大真理:中國的東風,俄羅斯的白楊和美國的民兵,這三款洲際彈道導彈是保證這三個國家安全地位的關鍵因素。除了彈道導彈,美國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也是核武器的優良載體。
彈道導彈很難攔截,為了成功突破敵人的反導系統,各國都在彈道導彈的研製上下足了功夫,常見的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增加導彈的動力,加快導彈的飛行速度,讓敵人的反導系統沒有足夠的時間攔截。第二種是機動飛行,導彈在飛行的過程中沒有固定的軌道,而是時刻變化。第三種則是採用分導式彈頭,比如一個導彈攜帶十個彈頭,到達預定空域後,這十個彈頭沿不同方向飛行,只要有一枚彈頭引爆,目的也就達到了。
各國的反導系統都沒有絕對的把握攔截敵人的彈道導彈,尤其是搭載了核武器的,因為即使是在高空爆炸,核武器的巨大威力足以毀滅城市。
視野新觀
攔截核彈唯一的辦法就是核彈碰核彈了!千萬別提各大反導系統了,反導系統攔截距離都在三五百公里以內,針對的是爆炸半徑面積都很小的導彈而言。
不空談,以數據說話——
1、核彈爆炸的當量不同,殺傷範圍如下:
當量100萬噸,有限殺傷半徑6.9千米,殺傷面積150平方千米。
當量300萬噸,有限殺傷面積10千米,殺傷面積314平方公里
當量1000萬噸,有效殺傷半徑15千米,殺傷面積700平方公里
(美國投放到日本的原子彈當量僅為2.2萬噸)
(恐怖的核爆)
2、核爆炸的破壞方式: 核武器爆炸時能產生衝擊波、高溫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核電磁脈衝五種殺傷破壞因素。
3、核爆炸按不同要求的爆炸高度: 地面(水面)爆炸比高0~50;低空爆炸比高50~120;中空爆炸比高120~200;高空爆炸比高200~250;超高空爆炸比高250以上。(比高是核彈實際的爆炸高度(米)與核爆炸當量三次方根的比值)
低空爆炸:主要用於殺傷地面或露天工事內的人員,破壞地面和地下淺層。
中空爆炸:主要用於殺傷地面上的暴露人員和不太堅固的目標。
高空爆炸:主要用於殺傷地面暴露人員和破壞比較脆弱的目標。
超高空爆炸:是指爆炸中心在10-20千米以上高空實施的核爆炸。主要用於摧毀飛行中的導彈、火箭、飛機等。
(核彈發射井)
所以要攔截核彈(這裡指的戰略和戰術核彈)只能在超高空進行攔截才不會對己方造成傷害。當敵方核彈飛行到達超高空階段前發射己方核彈,當到達同一高度時引爆,這樣才能摧毀對方核彈,別無他法。冷戰時期,蘇聯為了防止美國核打擊就是以這種方式做準備。
4、核武器可以由核彈頭裝在多種發射系統裡進行打擊: 1、航空炸彈型的核武器由重型轟炸機運載和投擲;2、彈道導彈彈頭和巡航導彈彈頭靠導彈的推進系統攜載和投擲(有陸基及核潛艇)3、核炮彈的發射系統是大口徑火炮。
(俄羅斯白楊核彈)
美國現役最大(民兵3)單彈頭100萬噸當量,大概1500枚核彈頭
俄羅斯白楊M為100萬噸當量,估計1500枚核彈頭
英國有四艘彈道導彈核潛艇,作戰狀況下的核彈頭估計是192枚,單彈頭30萬當量
法國擁有348枚核彈頭,包括288枚海基核彈(部署在四艘核潛艇上),50枚空基核巡航導彈,10枚空基核彈。單彈頭均不超過100萬噸。
什麼叫核威懾?就是——沒有是一枚核彈解決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十枚!
鷹視國際
核武器發射後理論上是存在中途被攔截的可能的,而現在世界上研究反導系統的國家最領先的當屬世界第一的強國美國,從提出這套系統開始美國已經研究這套系統30多年,建立了完備的近程、中程、遠程反導系統,將美國自身及北約的的反導警戒圈大大的擴展到了潛在對手俄羅斯的國境周圍,並且仍在投入巨資持續不斷的進行反導試驗完善該套系統。
理論上,核彈發射後存在三個階段,分別是上升段、中段、末段,上升段當然是最佳的時機,傷害會全部被髮射國承受,對己方沒什麼損傷,但是最難點在於發現時機;中段是目前最成熟的反導系統,核彈在大氣層外飛行,軌跡也比較穩定,攔截成功的可能性最高;末端則是再入大氣層階段,此時的核彈會處於加速狀態,探測系統捕捉困難,且可能面臨著核彈變軌或者多彈頭髮射的局面,而又處於己方領土,機會不多,所以從技術角度看攔截難度是最高的。
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反導系統研製國美國就在大力發展中段和末端反導,但是到目前為止美國在中段反導方面有過一次中段反導成功的實戰,美國利用該系統成功的將一顆失控衛星擊落。除此之外,美國進行了多次的中段反導實驗,但是也是失敗的次數要多於成功的次數,從這個方面說目前的反導技術成功攔截核彈的可能性很低,畢竟即使在中段這個飛行軌跡相對穩定的階段,要調動的人力、物力、資源太多,計算量太大,相互之間的默契度,這還沒有計算核彈自身的變軌能力,更不用說在末端時刻,核彈自身的變軌能力、多彈頭能力以及更短的反應時間,更快的突防速度,這些都對目前的反導技術是個挑戰,目前來看,矛要強於盾,研發矛的技術難度要低於研發盾的難度,所以在我看來攔截成功也僅僅是存在於理論,實戰中核武器被攔截成功基本上不可能。
Freed4om
核武器一般都是搭載在飛機、導彈等這些運載器上的,因此對核彈的攔截一般也是以攔截這些運載器為主。
最初的核武器是使用飛機進行投放的,因為當時導彈技術還不夠成熟,而核武器體積往往又很大,所以遠距離投放只能使用大型轟炸機,美國使用原子彈攻擊日本就是使用的B29重型轟炸機。而在如今,即使已經有了各式導彈,飛機依然是很重要的運載具,可以提升核武器打擊的突然性,比如法國的空基核打擊力量就是依靠幻影2000N戰機實現的。因此攔截時攔截下敵方飛機即可。
至於核潛艇,只能通過增強反潛力量部署反潛網予以打擊,但是由於其隱蔽性較強以及海洋麵積過於廣闊,因此效果並不好。最後就是陸基核武器了,導彈發射井這樣的固定目標生存能力最差,一開戰就很容易馬上幹掉,而像機動導彈發射車,生存力也只是高了一些,可以通過對地打擊予以殲滅。
目前核武器主要使用的就是彈道導彈,當然也有巡航導彈等。彈道導彈一般是在初段進行攔截,此時其速度較慢,而一旦進入大氣層並進入返回端,其速度會大大增加,再加上多彈頭等設計,此時的攔截難度劇增。
因此攔截核武器,首先是攔截住飛機、潛艇等這些目標,不然就要攔截更難對付的已經發射的導彈了。
戰壕
核武器當然可以被攔截,只是概率問題,不同投送方式攔截效率不同。但是與其說攔截核武器不如說攔截核武器的載具。核武器本身就是個彈頭或炸彈,他需要飛機或者導彈把它送往世界各地,所以我們需要做的是怎麼把他的載具幹掉。
其實阻止對方核武器投送的最乾淨辦法就是直接將對方核武基地摧毀,比如利用我方核武器直接對對方空軍基地、核導彈發射筒/架、彈道導彈核潛艇摧毀,這種方法最直接也最根本。所以各國為了避免自己的核力量被一波帶走都在想盡辦法提高生存能力,比如建設更堅固的發射井、提高核潛艇的隱蔽水平、發展公路/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等等。但是這也僅限於中美俄三個具備真正“三位一體”核力量的核大國而言,對於“核小國”來說很難在第一波核打擊中倖存反擊力量。
核武器的投送基本上就是飛機空投和導彈運載,如果說能攔截對方飛機和導彈就能達成攔截核武器的目的。第一種飛機直接空投,這種辦法攔截的成功率能高一些,畢竟現代大國的防空體系比較完善,無論是大型的戰略轟炸機還是中小型的戰術攻擊機/轟炸機都在防空能力之內。比如利用戰鬥機/截擊機攜帶中遠程空對空導彈升空直接對抗,或者利用陸基和海基防空系統使用遠程防空導彈在100公里外實施攔截,將對方核載機直接擊落。下圖為俄羅斯Mig-31機腹掛載巨大的R-33遠程空對空導彈,該導彈改進型射程已經超過200公里。
美蘇在冷戰初期還發展了核防空導彈和核火箭彈,其目的就是利用“核爆炸”的大殺傷範圍和大威力來摧毀對方巨型的戰略轟炸機。比如下圖為美國CIM-10核防空導彈,看起來更像是一架小飛機,1960年服役,配備W40型核彈頭,爆炸當量0.7-1萬噸。
核武器另一種載具就是導彈,可以是巡航導彈也可以是彈道導彈,甚至火箭彈也可以配備核戰鬥部。巡航導彈,比如美國BGM-109“戰斧”式巡航導彈可搭載W80型核彈頭。如果是巡航導彈那麼還好說,大部分對地攻擊巡航導彈是亞音速飛行導彈,只要速度慢還有攔截的餘地,大國空基海基陸基防空體系應該能應付一部分,就算是有漏網也總比一枚都攔截不了要強。
如果是彈道導彈,那麼就費勁了,這是讓大國最頭疼也是最花精力去研究的問題。中近程彈道導彈還好說,末速不會太高,彈道高度也不會太高,反導體系還能應付。如果是遠程和洲際彈道導彈,說實話沒有誰敢說自己100%攔截。這種導彈末速太快,目標太小,甚至還有分導彈頭,末端攔截難度實在是太大,危險性也非常高,成功率可能連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各國都在考慮進行中段攔截,甚至有條件的話實施初段攔截(初段是剛發射階段,導彈目標大,速度慢,但是要接近發射地域才可以)。目前針對洲際導彈的還算靠譜的反導體系有俄羅斯A-135/235戰略反導系統、美國“薩德”戰區高空防禦系統,中國也有類似的中段反導系統,但是成功率未知。總之,對於洲際導彈的攔截不能說一點不可能,但是比較困難。
攔截對方核武器儘量遵循2個原則:1.攔截距離越遠越好,而且儘量是海上。2.攔截高度越高越好。這兩個原則都是儘量降低對我國土的各種影響。但是不管怎麼說能攔住就是勝利。當然了,我上述的分析都是基於大國完備的防空和反導條件下,說實話小國的攔截能力實在有限,能攔住空投就很好了,對於遠程和洲際導彈的防禦能力幾乎沒有,就不去深入分析他們了。
雛菊西瓜Peterpan
狹義上的核武器指的是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等能自持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毀傷破壞效應的武器。
而要把核武器投送出去,辦法可就不止彈道導彈一種了,還包括核炮彈、核魚雷、核巡航導彈、核彈道導彈、核炸彈等等。出於通用性的考慮,很多核武器載具同時也可以使用常規彈頭。
1、如果是彈道導彈搭載,那麼反導系統有一定幾率能攔截,但可能會導致核彈在被攔截上空空爆。
2、如果是最最傳統的戰略轟炸機空投,那完全取決於對方的防空能力,不過你成功突防的可能性比芝麻大不了多少。
3.陸地自殺襲擊這個是反恐中的問題,不過敵對國之間完全可以利用特工或者特種兵完成核彈設備的偷渡,而後定點起爆。但這種方法在和平時期幾乎不可能成功,但在戰時,國家機器被破壞的時候完全有可能成功實施同樣的。
4、超近距離打擊這是一種自殺襲擊的變體。炮射核彈頭就是一種,這種打擊方式不可能攔截,但發射者本身必死無疑。
目前美國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彈道導彈的防禦系統,可以攔截所有種類的彈道導彈。它的反導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可以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陸基中段攔截系統,一個是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的海基標準-3攔截彈,還有陸軍裝備的愛國者-2、愛國者-3和薩德系統,該系統能對中近程彈道導彈進行所謂的末端攔截。其中,薩德系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既能在大氣層內又能在大氣層外攔截來襲彈道導彈的反導系統。
綜合來看,核彈頭能否被攔截,更多的要取決於核彈頭的搭載方式上,並且伴隨著矛與盾的辯證統一關係,攻防雙方都將不斷提升自身的技戰術水平。就像有一個笑話說的那樣,為什麼美國的導彈最容易被攔截,因為性能太好。只要發射以後,導彈肯定按照預設的軌道飛行,那俄羅斯要攔截它就可以在預定的地點打掉它。但是印度的導彈就不容易被攔截,因為一旦發射,印度自己也不知道它會飛到哪裡去。
阿爾法軍事
核武器是運載工具的,目前核彈頭的運載工具主要是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另外還有戰術航空核彈等。對於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來說現在有許多方式可以用來對付,美國就是試圖通過建立完善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來實現單邊的戰略優勢。在冷戰時期就已經開發了不少反導系統,不過這些系統有非常可發的副作用,這是因為這些反導系統本身就是核彈。
隨著科技的進步,反導系統也有來了進一步的完善,目前的反導已經發展到可以在大氣層外進行攔截,美國開發的標準3IIA反導系統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該反導系統利用運載的KKV動能攔截器在太空實現對來襲彈道導彈的打擊任務,通過動能攔截器所寫的探測儀器對來襲導彈進行搜索,並且利用小動量火箭來調整姿態,最後高速度撞擊來襲的彈頭,這樣就完成了反導的過程。大氣層外的反導的優勢在於附帶損傷較小,因為實在太空進行攔截,不用擔心來襲導彈的爆炸帶來的危害。
而對於進入大氣層的彈道導彈的攔截就是要通過高射程的防空導彈來進行打擊了,其中美國的薩德系統是具有典型的特徵,這款導彈可以對進入大氣層的彈道導彈進行準確的反擊。但是對於核武器來說就非常危險,因為再入段核武器已經準備開始爆炸,在這個階段就算攔截成功也會有很大的附帶損傷。如果在40千米到400千米的範圍內攜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進行攔截已經是相當危險了,核武器在空中爆炸的威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對於攜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的攔截方式就更多了,目前的巡航導彈都是亞音速飛行,利用戰鬥機或者防空導彈進行攔截是很有效的,通常情況下這些巡航導彈是沿著地形的起伏飛行,所以攔截需要在超低空的情況下進行。實際上對於核武器的攔截的重點還是對於導彈的攔截,包括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