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湛江姓氏最多的古老自然村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特別的村子。

在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最南端,距太平鎮十公里,有一個革命老區叫通明村,常住總人口6000多人,祖籍人口有1萬多人。

村內文物史蹟遍佈,有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宣封廟、六角大井,廣東省二級漁港、連片的紅樹林。湛江姓氏最多的古老自然村

這些都不算太特別,特別的是這個村子,有幾十個姓氏,官方公佈有43個姓氏,我們去走訪,村民告訴我們,絕對不住43個,應該有50多到60個姓氏。

其中,陳姓人最多2-3千人左右,吳姓人第二。人數最少的是龔姓,張姓排在第二。

這麼多個姓是如何聚在一起形成一個自然村呢?

原來這裡不但是個港口,還是一個古代的軍事基地

現在的通明村,曾是明代廣東沿海六大水師營寨之一,明清兩代的水師重鎮,稱為白鴿寨。湛江姓氏最多的古老自然村

據記載明朝隆慶年間,常有倭寇、海盜侵襲沿海,燒殺擄劫,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為保護沿海居民,朝廷便在通明港村沿海駐紮水師,防禦倭寇平定海盜。

剛開始水師的船隻,只在海邊結營為寨兵不離船。但隨著軍防任務越來越重要,在清順治十三年,雷州水師便駐紮在白鴿寨,既屯兵又集墟,就開始有不同的姓氏人民遷到白鴿寨。湛江姓氏最多的古老自然村

清朝乾隆年間後,白鴿寨的水師的作用慢慢削弱,白鴿寨水師軍屯的墾田及兵員徵試改由地方管理。

據村民介紹,該村村民的祖先大部分是守衛白鴿寨的官吏和服役者。

如清康熙十年任白鴿寨水師司汛地官的林日秀,娶袁氏女為妻,就定居通明。

而方、劉、龔等姓的祖先則是來自鴿寨服役後而定居者。

還有就是來這裡做生意人的後代。

有了人便有了市場,加上通明港海路發達,水上交通方便、聰明的商人一看就知道是個好市場。

如馮、何、呂、辜等姓的祖先則是在清乾隆、嘉慶年間來此經商而定居於此。湛江姓氏最多的古老自然村

還有部分村民是沿海漁民的後代。通明港是天然的避風良港。

所以沿海漁民常來此地避風,時間一久便有了感情,有些則定居下來。

如通明村最多人的陳姓祖先,就是從雷州市烏石、企水,徐聞縣海安、邁陳以及東海島東山等地先後遷居至此,繁衍後代。

這個自然村姓氏雖多,但和諧相處互相通婚,值得大家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