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男子痴情網戀,“她”用愛做誘餌,三個月詐騙近百萬

網絡詐騙層出不窮,招式也是千奇百怪,讓人防不勝防。

男子痴情網戀,“她”用愛做誘餌,三個月詐騙近百萬

30歲的黃先生是福州一家企業的中層管理,對於愛情寧缺毋濫的態度,導致黃先生至今還是單身。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裡給的壓力逐漸增大。於是黃先生希望通過婚戀網結識自己心儀的對象,通過一款APP黃某結識了女友小李。小李是上海一名外企的女白領,是英國留學回來的海歸精英。小李不僅姿容秀美,而且溫柔體貼,正是黃某夢寐以求的對象。

不料,交往不久的女友就陷入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變故。為了幫助女友度過難關,在三個月期間黃先生陸續給小李轉款815400元。當女友再一次向黃先生借錢時,黃先生要求見面當面將錢交給小李,小李在答應後迅速將黃先生拉黑。黃先生感覺自己遭遇到了網絡詐騙,迅速報案。案件在警方的偵破下,迅速破案。然而案件的結果讓黃先生受到了心靈和金錢的雙重打擊,自己交往幾個月的女友竟然是一個男性。

網戀結識海歸精英

男子痴情網戀,“她”用愛做誘餌,三個月詐騙近百萬

1987年出生於荊州的黃先生是福州一家企業的推廣主管。身材中等、工作穩定。30歲的他看著身邊的朋友都開始籌備結婚了,還有許多朋友已經在開始備孕,只有他還孑然一身,孤身一人,父母和親友都替他著急。催婚的壓力弄得他自己煩躁,為了早日找到意中人,他在網上一款婚戀APP上發佈了徵婚啟事。

很快就有不少來信,通過層層篩選,一名在外企工作,有著留學背景的女性進入了黃先生的世界,在一番交流後,黃先生得知小李剛回國不久,比黃先生小三歲,曾在德國讀研,現回國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由於以前將心思放在了學習上,所以到現在還是單身。黃先生和小李迅速交換了微信聯繫方式。

私下黃先生和小李詳談甚歡,小李是名副其實的海歸精英,有著體面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小李不僅溫柔體貼,而且見多識廣,常常能給黃先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在交流中處處透露著精英人士的學識和修養,而且通過小李發給黃先生的生活照,黃先生就對她一見傾心。不論是內在條件還是綜合素養都讓黃先生十分滿意,黃先生認定小李就是他尋覓多年的終身伴侶。

深陷情海3個月被騙近百萬

男子痴情網戀,“她”用愛做誘餌,三個月詐騙近百萬

兩人在微信中聊生活聊工作甚是投緣,兩人不僅在人生觀上大體一致,在價值觀上也無較大出入,很快兩人便確立了戀愛關係。期間黃先生多次要求與小李見面,均被小李以出差、出國和旅遊等原因拒絕。可就從確立戀愛關係後,黃先生就陷入了漫無止境的噩夢之中。第一次借款是發生在兩人確定戀愛關係的半個月後,兩人通過微信溝通工作時,小李頗為無奈的說:“最近我在工作上出了一點問題,下週公司就要考核業績了,現在十分麻煩。”出於男朋友的責任感,黃先生在微信上安慰並鼓勵小李,小李也順勢提出需要資金打通客戶關係,便向黃先生借款5萬。為了讓女友迅速出成績,黃先生毫不猶豫的給小李賬戶上打款了5萬。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自從有了這次借款了,小李似乎就將黃先生當成了提款機。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陸續以“家人生病”、“出差沒錢”、“沒錢修車”等急用錢的謊言騙取黃先生的轉賬。為了幫助女友,黃先生這幾年的積蓄幾乎已經消耗殆盡。而小李似乎仍像一個無底洞在不停的向黃先生要錢。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黃先生意識到自己可能被打網騙了,但是他也認為可能是小李被控制了。在最近一次小李向黃先生要錢時,黃先生提出要去上海與小李見面,當面把錢交給小李。小李當時便答應了,然而正當黃先生在為去上海做準備時,第二天便發現自己已經被拉黑了,電話也打不通。這是黃先生才恍然大悟,自己原來被網騙了,便迅速報案。

為還賭債,“男扮女裝”詐騙多人

男子痴情網戀,“她”用愛做誘餌,三個月詐騙近百萬

警方通過多方線索鎖定了身在寧波的犯罪嫌疑人張某。張某是一家外企白領,學歷優秀,從小到大都是家裡人的驕傲。張某高中畢業便考入了上海一所名牌大學,學習成績優秀。大學畢業後,父母省吃儉用將他送到德國攻讀碩士,回國後也進入了外企工作,交了一個不錯的女朋友,在外人看來就是年輕有為的人生贏家。

如此一個優秀的人才,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呢?

原來張某回國後,雖然進入了外企工作,但是工作一直不太穩定。短短半年時間換了幾家公司,雖然都是外企,但還是讓張某感到了巨大的壓力。為了緩解緩解壓力,張某開始在網上賭球,開始只是小打小鬧。但是隨後,金額便越來越大,逐漸失去了控制,從抱著可以贏一點回來,逐漸到個人完全深陷泥潭,最後導致張某在網上欠下鉅額賭債。

這時他便動起了在互聯網上“男扮女裝”騙錢還心思。他通過女友的信息和照片在網上行騙,並在犯罪的道路上泥足深陷。在半年時間裡,除了黃先生的80多萬,張某還騙取劉某60多萬,周某40多萬。本是錦繡前程,卻因為賭博毀於一旦,無不讓人可惜。

法院判決

男子痴情網戀,“她”用愛做誘餌,三個月詐騙近百萬

法院認為,張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多次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等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涉案金額計人民幣上百萬元,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張某歸案後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從輕處罰。綜合考慮此案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法院以詐騙罪判處張某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泰仁律師說法

目前,市面上詐騙手段相當有神秘,例如服務連接、短息驗證、防毒軟件等,稍有大意便進入騙子的套路里。因此成都泰仁律師事務所律師諮詢小編提醒大家謹防小心,依據我國法律規定:犯網絡詐騙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2、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故事根據真實案件改編,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