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關鍵財務分析指標》-存貨週轉率

一、資產營運(管理)狀況

1、存貨週轉率Inventory turnover ratio

存貨週轉率,又叫庫存週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主營業務成本與平均存貨餘額的比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用於反映存貨的週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佔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它是銷貨成本被平均存貨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貨週轉次數,用時間表示的存貨週轉率就是存貨週轉天數。

存貨週轉率越高,說明企業經營效率高,庫存存貨適度,存貨轉化為現金的速度就快;存貨週轉率低,則說明產品積壓或採購過量,應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處理。

存貨週轉率是對流動資產週轉率的補充說明,通過存貨週轉率的計算與分析,可以測定企業一定時期內存貨資產的週轉速度,是反映企業購、產、銷平衡效率的一種尺度。存貨週轉率越高,表明企業存貨資產變現能力越強,存貨及佔用在存貨上的資金週轉速度越快。

存貨週轉率計算公式

存貨週轉率(次數)=銷貨成本÷平均存貨餘額

銷售成本 銷售收入

= ----------X 100%(存貨管理) 或 ---------X 100%(短期償債)

平均存貨 平均存貨

期初存貨+期末存貨

平均存貨餘額 = -------------------

2

存貨週轉率分析時應注意的問題

(1)計算存貨週轉率時,使用“銷售收入”還是“銷售成本”作為週轉額,看分析的目的。如果分析目的是判斷短期償債能力,應採用銷售收入。如果分析目的是評估存貨管理業績,應當使用銷售成本。

(2)存貨週轉率不是越低越好。比如,減少存貨量,可以縮短週轉天數,但可能會對正常的經營活動帶來不利影響。

(3)應注意應付款項、存貨和應收賬款(或銷售)之間的關係。

(4)應關注構成存貨的產成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在產品和低值易耗品之間的比例關係。正常的情況下,各類存貨之間存在某種比例關係,如果某一類的比重發生明顯的大幅度變化,可能就暗示存在某種問題。比如,產成品大量增加,其他項目減少,很可能銷售不暢,放慢了生產節奏,此時,總的存貨餘額可能並沒有顯著變化,甚至尚未引起存貨週轉率的顯著變化。

2、存貨週轉天數Days sales of inventory

存貨週轉天數是指企業從取得存貨開始,至消耗、銷售為止所經歷的天數。週轉天數越少,說明存貨變現的速度越快。民間非營利組織資金佔用在存貨的時間越短,存貨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存貨週轉天數=360/存貨週轉次數=計算期天數÷存貨週轉率(次數)=計算期天數×平均存貨餘額÷銷貨成本

也即,存貨週轉天數=360/存貨週轉次數=360/(銷售成本/存貨平均金額)=360/{銷售成本/【(存貨年初金額+存貨年末金額)/2】}

存貨週轉分析指標也可用於會計季度和會計月度等的存貨週轉分析。將360天對應的計算數值轉換為90天和30天分別對應的計算數值即可。具體轉換可參考例二。

存貨週轉天數例一:

甲公司2007年度產品銷售成本為200萬元,期初存貨為50萬元,期末存貨為30萬元。則:

存貨平均金額=(50萬元+30萬元)/2=40萬元

存貨週轉率=200萬元/40萬元=5次

存貨週轉天數=360天/5次=72天

存貨週轉天數例二:

乙公司2008年6月的銷售成本為80萬元,存貨期初額為150萬元,6月當期存貨130萬元。則:

存貨平均餘額=(150萬元+130萬元)/2=140萬元

存貨週轉次數=80萬元/140萬元=0.5714次

存貨週轉天數=30天(因為只有6月只是1個月,計算時按30天/月計算)/0.5714次=52.5天

一般來講,存貨週轉速度越快,存貨的佔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應收賬款等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貨週轉率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而存貨週轉速度越慢則變現能力越差。庫存的管理應納入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關乎企業資金鍊的運作。

存貨週轉天數意義:

存貨週轉天數這個數值是越低越好,越低說明公司存貨週轉速度快,反映良好的銷售狀況。該比率需要和公司歷史上的數據及同行業其他公司對比後才能得出優劣的判斷。存貨週轉天數加上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再減去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即得出公司的現金週轉週期這一重要指標。

存貨週轉天數表示在一個會計年度內,存貨從入賬到銷賬週轉一次的平均天數(平均佔用時間),存貨週轉天數越短越好。存貨週轉次數越多,則週轉天數越短;週轉次數越少,則週轉天數越長。存貨週轉次數表示一個會計年度內,存貨從入賬到銷賬平均週轉多少次。存貨週轉次數越多越好。

存貨週轉分析指標是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可用來評價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還可用來衡量企業存貨的變現能力。如果存貨適銷對路,變現能力強,則週轉次數多,週轉天數少;反之,如果存貨積壓,變現能力差,則週轉次數少,週轉天數長。提高存貨週轉率,縮短營業週期,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

存貨週轉速度反映存貨管理水平。存貨週轉速度越快,存貨的佔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它不僅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也是整個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

存貨週轉率是表明存貨流動性的主要指標,同時也是衡量和評價企業存貨購入、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的綜合性指標。

它是企業一定時期(通常為1年)內銷售成本與平均存貨之間的比例關係。通常用存貨週轉次數和存貨週轉天數兩種方式表示。其計算公式為:

存貨週轉次數=產品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 (1)

存貨週轉天數=360 /存貨週轉次數=(平均存貨×360)/產品銷售成本 ……… (2)

在對存貨週轉進行分析時,為了從不同的角度和環節找出存貨管理中的問題,有必要對存貨的結構進行分析。因而人們通常要分別計算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這三類存貨各自的週轉率,以確定它們對存貨總週轉率的影響。

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在分析存貨週轉天數時,往往會步入下面的陷阱,認為:

存貨總週轉天數=原材料週轉天數+在產品週轉天數+產成品週轉天數……… (3)

但事實上,這個公式是不正確的,因為我們可以看出,按公式(2)計算出的存貨週轉天數應為:

存貨週轉天數=平均存貨×360/產品銷售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貨×360/產品銷售成本+平均在產品存貨×360/產品銷售成本+平均產成品存貨×360/產品銷售成本 ………(4)

很明顯,公式(3)與公式(4)的計算結果是不等的。原因何在呢?

存貨的整個週轉過程可分為供應、生產和銷售三個階段。在供應階段,存貨的週轉的方式是將原材料投入生產過程。因此,它的週轉額就是生產過程中耗用的原材料的累計金額。在隨後的生產階段,存貨週轉的方式是將已進入生產過程的在產品生產完畢並辦理入庫手續。因此,它的週轉額是完工產品的累計金額。在最後的銷售階段,存貨週轉的方式是最終將產品銷售出去。因此,它的週轉額是產品銷售成本的累計金額。

從每個階段的存貨週轉可以看出,每階段的存貨週轉額,是各存貨週轉完成時的累計金額。上一階段存貨每次完成的週轉額,先是轉化為下一階段存貨的佔用額,再轉化為下一階段存貨的週轉額。而由於各類存貨週轉的速度不一樣,其從佔用額向週轉額轉化的進度也就不一樣。因此,上一階段存貨週轉額向下一階段轉化只是實現下一階段週轉額的條件。但它並不直接決定下一階段的週轉額。各類存貨週轉額與全部存貨週轉額之間只是存在相互重疊的關係,而並不存在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所以,全部存貨週轉期不是各類存貨週轉期的簡單相加。

公式(3)與公式(4)的計算結果不等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各類存貨的資金週轉額不同。

公式(3)中的存貨總週轉天數不能用各類存貨週轉天數的簡單相加來得到。那麼,如何正確理解各類存貨週轉天數與全部存貨週轉天數之間的關係呢?

可推論如下:

平均原材料存貨=原材料週轉天數×耗用原材料成本/360 ………(5)

平均在產品存貨=在產品週轉天數×完工產品成本/360 ………(6)

平均產成品存貨=產成品週轉天數×產品銷售成本/360 ………(7)

將公式(5)、(6)、(7)代入(4)得:

存貨週轉天數=原材料週轉天數×耗用原材料成本/產品銷售成本+在產品週轉天數×完工產品成本/產品銷售成本+產成品週轉天數×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成本 ………(8)

相當於:總存貨天數= 原材料週轉天數*a%+在製品週轉天數*b% +產成品週轉天數*c% 即加權平均數

通過這種對存貨週轉天數的分解,我們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出

全部存貨週轉速度受各類存貨週轉速度快慢和各類存貨週轉額與產品銷售成本(總存貨週轉額)的比例高低兩個因素影響。前者慢,後者高,則存貨週轉速度慢;反之,則快。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公式(8)所揭示出的各類存貨週轉天數佔存貨總週轉天數的份額,來確定工作的重點,加強存貨資產的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