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適合1歲內寶寶的親子早教方法都有什麼?

一根筋的伍小姐


小玖窩媽咪來回答。每一個媽媽歷經十月懷胎及各種各樣的小磨難,小寶寶才如期而至。面對小生命的到來,很多媽媽立馬陷入“早教計劃”的忙碌中,甚至不惜重金抱著孩子參加各種所謂的早教培訓班,唯恐輸在起跑線上。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寶寶出生的第一年是至關重要的學習年。也許,很多老舊的觀念,如“大腦都是爸媽給的,智慧是天生的,一切都是註定的,又豈是早教所能改變? ”立馬拿來反駁玖媽。但是,玖媽堅持認為科學的早教培養是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發育,激發孩子的潛能。


不過,玖媽並不建議媽媽們都去報各類昂貴的培訓班,除非你的經濟基礎很好。這一年的學習不需要什麼教材,道具等等。帶好寶寶最好的範本就是你。跟寶寶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大笑......每天的親子交流就是最有效的學習。


下面玖媽給你推薦50種有趣、科學的親子小妙招,相信一定能激發你的靈感,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早教。


1歲內寶寶的50個親子早教妙招

玖媽有話說

我們不可能人人都成為育兒專家,但我們一定能夠做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成為自己寶寶的“專家型家長”。在早教的過程中,玖媽希望各位爸媽注意以下幾點:

  • 對孩子的各種表現保持高度“敏感”;

  • 與孩子年齡特點相符的育兒方法;


  • 用好幫助我們實現教育目標的工具。


小玖窩媽咪


一歲是寶寶大腦神經快速發展的時期,如果家長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作用是非常大的。


下面總結了我在寶寶一歲前的時候經常用的親子早教方法

1、用眼睛跟寶寶說話。凝視他的眼睛,什麼都不用說,微笑就可以。

2、用寶寶的語言跟他交流。 儘管你也不懂他在說什麼,他也不懂你在說什麼。但是他會覺得這樣的交流很有樂趣。

3.隨時隨地告訴他你看到的東西,你的感覺。比如這是一棵樹,它很有生命力。

4.跟寶寶一起唱歌。也許他不會,但是不要緊,他會跟著你一起哼,他會很開心。


5.幫寶寶換衣服的時候告訴寶寶身體的各個部位。

6.逗寶寶開心,吹他的小臉,肚肚。

7.給寶寶讀故事,使用不同的音調和音色,吸引寶寶注意力。

8、躲貓貓。玩捉迷藏的遊戲能讓寶寶笑聲不斷。他會認識到消失的東西還會回來。

9、讓寶寶接觸不同質地的物品,讓他體驗不一樣的感覺。

10、點著數數。拿著寶寶的手指,指著物品,跟他一起數數。


11.認知顏色。同種顏色的不同物品,告訴寶寶這是什麼顏色。

12.讓寶寶幫忙,請他把東西遞給你。

13.讓寶寶認識ABC。可以每週認識一個英文字母。半年就把字母都認全啦。

家長在這個階段對寶寶進行早教的原則就是運動和感知以及語言能力。

希望我認真的每字每句和用心回答會對您有幫助。


我是J媽,碩士,翻譯+教育行業十多年的經驗,現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關注我的朋友,會在五月免費得到我錄製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視頻課程,同時組建學習打卡團,讓我們共同前行。

文內如果有錯別字,請見諒。


J媽學堂


0-3歲是孩子一生中關鍵的3年,孩子將在多個領域獲得關鍵能力,為一生打下基礎。所以,給孩子的早期教育應該是全面的、多方位的,具體來講離不開這6大方面:

早期身體運動發展能力、早期認知能力、感知覺發展、早期語言能力、早期社會能力發展、早期情感發展能力。

美國國家教育目標委員會認為兒童早期的學習,應該包含以下內容:好奇心、創造力、自信、獨立、能動性、毅力。在早期教育中,我們應該把這些內容融入到6大方面的學習中。

一、早期運動能力

這主要包含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很多早教中心設有的育樂課,就是大運動的培養。在家訓練的方法:

1、滿足孩子自發需求

孩子的抬頭、側身、翻身、爬行、學坐、走路等,自由發展規律。家長不要害怕危險、髒而阻止孩子這些行為,相反要創作條件滿足孩子的這些大運動的發展。

2、借用工具促進大運動的發育

隧道、攀爬設備、滑梯、搖籃、搖搖馬等,都能幫助大運動的發展。建議到早教中心參觀一下。

3、遊戲促進

如媽媽有意識的用發聲的搖鈴,刺激寶寶抬頭,促進頸部肌肉的發育;

在寶寶手上帶會響的手鐲,吸引寶寶揮動小手,促進手部發育和手眼協調;

寶寶躺床上,用玩具在頭的一側逗寶寶,吸引他轉頭側身;

該孩子抓握玩具,鍛鍊手部小肌肉群。

二、早期認知能力

包含對物體、形狀、顏色、空間、聲音等的認知。具體方法:

1、色彩認知

如,新生兒是還不能分辨色彩,只能辨別黑白,給他準備一卡黑白卡做認知;2-3個月的孩子,分辨色彩的能力增強,可以準備一套彩色卡,讓孩子認知色彩。

2、幾何認知

準備積木或者卡片,如果是三角形,告訴孩子這是三角形,並讓孩子觸摸三角形的3條邊。

3、人物認知

孩子出生後,最熟悉的是爸爸媽媽的面孔。我們可以加深孩子對我們的認知,比如讓她觸摸媽媽的頭髮、爸爸的鬍鬚、聞我們身上的氣味等;還可以多把不同的面孔告訴孩子;也可以通過讀繪本,比如《臉臉臉》讓孩子認知不同的臉和表情。

4、空間認知

比如,給孩子一個玩具,她扔到地上,不要責罵孩子,這是她在探索空間關係;孩子往嘴巴里放東西、吃手等,也是在探索自我與外部的關係。推薦幾個小遊戲:

鑽桌底、爬隧道;

滾毛巾(準備一條毛巾,平鋪床上,孩子躺在毛巾的一頭。爸爸媽媽各抓住毛巾的2個角,讓孩子從毛巾一側滾到另外一側;)

玩搖搖馬、盪鞦韆、坐高高(坐在爸爸肩膀上)、舉高孩子、翻跟斗等。

三、感知能力

新生兒出生後,就具備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的感知能力,但還沒發育完整,需要適當的刺激才能將這項功能激活。

1、聽覺

給孩子有聲的玩具,如搖鈴、撥浪鼓、床掛等;給孩子播放輕音樂;給孩子講故事、哼歌謠;讓孩子感受聲音的長短、大小、遠近、聲音的方向等都能促進聽覺的發育。

2、視覺

看黑白卡、色彩卡等,刺激視覺的發育;用玩具逗孩子並移動方向,讓孩子追視,鍛鍊眼部肌肉,預防近視和斜視;多帶孩子到戶外,感知大自然。

3、嗅覺

讓孩子聞奶的味道、熟悉爸爸媽媽的味道、給孩子聞花香等。

4、觸覺

觸覺感受是孩子認知事物的一種方式,多給孩子觸摸不同的物體,感受物體的形狀、大小、粗細、輕重等。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套紋理球,促進手部觸覺的發育;讓孩子多玩沙玩水;給孩子梳頭、吹頭髮、按摩身體、腳底等,刺激孩子的觸覺。

5、味覺

孩子添加輔食後,給孩子嘗試不同的食物的味道。

四、社會適應能力

寶寶出生後,會看母親的臉,哭鬧時母親抱起就不哭了等,這是孩子最早期的社交能力。社交適應能力的培養,主要是處理好環境、人和自己的關係。

1、幫孩子適應環境

讓孩子認知生活的規則習慣等 ,比如固定的作息時間、洗澡的流程、餵養的流程等,都你給你讓孩子增強對環境的安全感;

多帶孩子到不同的環境,增強適應能力。有的孩子,到陌生的環境會哭泣,這是孩子對環境適應能力的表現之一,多種環境的刺激有助於孩子提升適應力;

2、與人建立聯繫

熟悉家人,從出生開始母乳餵養,給孩子餵奶、換尿布、洗澡等,都能幫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多見不同的面孔,教孩子認知不同的面孔;

3、孩子與人的互動

與孩子玩躲貓貓、坐飛機等遊戲,能加強與照料者的互動;

5個月左右的孩子懂得見人要微笑示好,多與孩子微笑、打招呼、握手,也是孩子社交能力學習的開始。

五、語言的發展

孩子的在合適的年齡能說話,前提是他必須有語言的積累。可以從幾個方面開展:

1、多與孩子說話

多次、重複、不厭其煩的說。

2、讀繪本

繪本是孩子語言積累的好素材

3、哼歌謠、詩詞

4、聽音樂

六、情感和情緒的發展

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約85%的問題與情緒不良和情緒障礙相關。情緒不良,不僅對心理有影響對身體也有影響,比如腸胃功能受損、偏食、厭食等。嬰兒的情感發展,源自與與照顧者的關係,所以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情緒發展的關鍵。

情感和情緒的發展包含:情感和情緒的認知和理解、情緒控制等。對於新生兒推薦小遊戲:

1、情緒認知

模仿大人的表情,大人誇張的做笑、哭、傷心、生氣等表情,讓孩子模仿;也可以大人模仿孩子的表情。這可以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讀繪本認知,如《情緒小怪獸》、《臉臉臉》

2、情緒控制

孩子出現各種情緒後,通過轉移法或者其他方法,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並從中學習情緒的控制方法。

內容有點多,純原創手打,希望能幫助有需要的媽媽!更多內容可查看我的文章!


我是懶豬媽咪早教,關注孩子早期教育,媽咪自我成長。熱愛學習、手工、服飾製作、手繪,歡迎點贊+關注!


懶豬媽咪早教


首先,對於“早教”的概念,我認為需要澄清一下。並不是要把孩子送到早教機構,或是非要藉助什麼教具和特殊的環境,才能實施早教。不僅是1歲的寶寶,3歲以內的寶寶最好的親子早教都是在家裡,那些最常見、最普通的方法,都是很有效的。好的早教方法,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真正充滿關愛。我說一下我家二寶1歲以內的時候,我做過哪些所謂的”早教“。

  • 做嬰兒被動操或是撫觸。這是對嬰幼兒早期大腦刺激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孩子感知力,增強其運動能力,助力孩子各方面發育的重要手段。尤其當孩子還在3個月以內時,他的運動都是被動的,需要大人協助。被動操和撫觸就可以滿足這個需求。這也是重要的親子時刻。大人充滿愛意地看著寶寶,幫寶寶做各種運動,既增進了親子感情,也有效地鍛鍊了孩子的大腦和肢體。在日後孩子的翻身、坐、爬、走等關鍵發育期,早期的被動操和撫觸都會發揮作用。當然,也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 多和孩子說話。語言發展是1歲以內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語言也是情感溝通、思想傳遞的重要手段。多和孩子說話,面對面地讓孩子看著你,他不僅能夠習得發音和語言,還從父母的表情和語氣中感知了各種情緒,提高了他對於外界的感知力,也體驗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

  • 多擁抱。這是最簡單的一個動作,但不要忽視擁抱的作用。心理學家們對於擁抱的推崇非常多,不論是朋友之間,還是家庭成員之間,擁抱的價值和涵義常常遠大於語言等方式。孩子在擁抱中能夠獲得安全感,一個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才有精力去探索世界,才能去充分發展自己的智力。當孩子會爬會走,行為能力比較強的時候,大人也要時常給予擁抱,尤其是需要鼓勵孩子、安慰孩子等特殊時刻,要學會用擁抱表達情感,處理問題。

  • 照鏡子。孩子在四五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對照鏡子有很大的興趣了。照鏡子可以幫助他認識自我,也可以學習認識臉部和身體部位。大人可以經常帶著孩子照鏡子玩,給他指認眼睛、鼻子等,也讓他看到自己的各種表情。

  • 一起聽音樂,蹦蹦跳跳。我家老二在10個月左右,可以扶著圍欄站起來的時候,就非常喜歡扭動屁股,跟著音樂搖頭晃腦。我就會放一些兒童歌曲給她聽,任由她自己亂舞動,我也會一起和她蹦跳,孩子會非常開心。

  • 親子閱讀。0歲就可以開始閱讀,這已經是國際上的共識。閱讀是最高級的一類早教開發,因為閱讀要調動大腦的多個區間同時工作。親子閱讀可以增強感情,也可以豐富親子活動的內容,而且是可以天天做,隨手就可以做的活動。這對於孩子的專注力也是最好的培養。

  • 藏貓貓。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試著拿一塊手帕,把爸爸媽媽的臉矇住,讓寶寶找,然後突然拿走手帕,逗寶寶玩。這對於讓寶寶建立客體永存的概念很有幫助。等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讓寶寶自己矇住小臉,或是把臉埋進父母懷裡,讓爸爸媽媽找自己。這種簡單的藏貓貓,寶寶都會很喜歡玩。


父母是悟空


一歲內的寶寶各個方面都還沒有完善,我記得我家孩子一歲時,就是喜歡給他做被動操,盤著他的身體翻來翻去,他挺開心也得到了鍛鍊,另外也會給他看立體的書,布書,讓他對各種各樣的顏色產生認知,其實根據自己孩子的特性,家長還可以自己設計,總之我覺得只要真正的陪伴孩子一起遊戲,聽歌,看書都是很好的親子早教。


我是娜媽


作為一歲內的寶寶,在他四五個月大左右的時候,可以開始試著讓他接觸顏色的區分,利用黑白卡紙,在他視線一米左右的地方輪流移動,來回三個回合,休息一會兒再來一次,這樣訓練幾次,可以讓他感知到黑白的世界,前期不適合用彩色,因為黑白是最容易區分的。還有就是可以經常聽一些輕音樂,例如在睡覺的時候,這樣可以培養寶寶對音樂的認知,舒緩的音樂更適合寶寶進入睡眠,保證睡眠質量。最重要的是要經常接觸寶寶的身體,比如抱著他輕輕的搖,拍手,抬腳,用手去觸摸一些物品,一些生活用品對於寶寶來說都是新奇的,他們有極高的興趣,因此要鼓勵他們多嘗試,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在飲食方面,除了母乳之外,也可以適當的增添一些輔食,讓他們嘗試一些新食物,引起他們的食慾。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