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麼看待高考中,底層基本放棄,中產極度焦慮,上層不在意的現象?

火神數學


題主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完全正確。

大學擴招,並不意味著人人都能考上,明知考不上,為什麼不選擇放棄?

在我看來,現在的學生放棄高考並沒有多大的損失。

真正損失大的,是當年高考上學之後,便會分配工作的時候;

而在那個時候,可能信息也不太通暢,也可能是放棄高考的人太多(因為擴招之前,每年考上大學的人,還沒有現在考上研究生的人多呢),並沒有多少人覺得放棄高考是多麼嚴重的事情!

而在當初,對於農村的學生和家庭來講,考上大學,成為城市戶口,又有工作,那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想當初,城市戶口高農村戶口何止一頭,農村人家能嫁給城市戶口的,那一定是祖墳冒青煙了。

那個時候放棄高考,才是可惜,才是不明智的,才是令人後悔的。


現如今,農村的孩子在明明知道考不上的情況下,為什麼不學會放棄呢?

而且,就算是能考上的,如果學不了好的專業,學完後仍然就不了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又何必一定要去上學呢?

現在有好多家長還沒有完全明白,以為上大學後就會有工作,仍然經常能有家長會問,畢業後是不是給分配工作!!!

如果家長們都真正明白了情況後,我想,會有更多的人放棄高考。

雖然我的孩子上了大學,但是我讓他放棄了考研;

人生豐富多彩,何必一定要擠在一條路上。


其實現在的社會,給了人更多的選擇,不去上大學,學會了開挖掘機,不也一樣可以生活嗎?

上完大學就不用辛苦了嗎?真正的科研工作者,能不辛苦嗎?沒有辛苦,就不會有真正的收穫。

所以,我對放棄高考的行為,表示歡迎和讚賞,絕對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可以說,放棄高考,其實是一種進步的表現。


而對於題主所說的上層不在意,這也完全正常,對於高收入家庭,孩子上不上學其實都一樣,沒有那個智商,上了學也管不好企業。有那個頭腦,邊實踐邊學習也完全可以。只要他們家有錢,什麼時候都可以找所學校去上學。


順便說一句,這樣的家庭,才要更關注名校,而不去關心專業。

反正他們上學,就為了個證,為了個名,專業不專業的不重要。


中層?其實無所謂中層,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講,都在焦慮中,因為我們都希望明天會更好,都希望下一代比我們更強,如此,怎麼可能不焦慮,怎麼可能真正安心呢?

就像明天要高考,今天的家長,怎麼能冷靜?

嘴上可以說冷靜,心中真正冷靜的能有誰?

真正冷靜的人也會有,就是對孩子已經失望、甚至是絕望的家長了。


最後一句,還是祝福明天參加高考的孩子們順利吧。


一介書生945


我倒不覺得底層基本放棄高考,中產也沒有太過焦慮,上層只是把方向放到國外高校而已。

舉個例子吧。

我自己就差不多是從底層考出來的,出生在衡陽的一個小鄉村裡,家裡環境也不是太好,直到讀高中,爸媽也還在東莞的廠子裡打工。

但就算他們受教育程度不高,我家裡環境有限,他們也從來沒有停止對我好好學習的教導

高中的學費,他們也很努力在掙。

我爺爺奶奶那一輩也是說:再苦不能苦教育。

可能正是因為身處底層,反而更會將希望寄託在孩子的教育上吧!畢竟,學歷高些,至少能擺脫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再舉個身邊親戚的例子,他們家條件還不錯,也算是有車有房 ,孩子比我小几歲。

他們知道高考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只要人好學,態度端正,積極向上,就沒什麼需要擔心的。

所以,也沒見他們經常給他家小孩補課,特長班啥的,反而是比較放養,只要不做壞事,都好商量。

這樣一個環境下長大,孩子還真的慢慢喜歡上了學習,該認真的時候絕不含糊,該玩的時候也不裝,還蠻開心的。

中層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過得知足一些,高考也沒那麼焦慮。

再談到我大學認識的一個北京女孩吧。

她是從小就讀北京的國際學校,大概讀到高中,就直接考去普林斯頓大學了!

普林斯頓啊!不是其他一般的學校啊!很牛逼,很難考的常青藤高校之一啊!

不比哈佛差啊!

哎,一談到她,我就特激動,因為都是人,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她家並沒有不在意高考,只是從小就把目標定在國際高校了而已,所以,除了優秀的學業成績,還有豐富的課外活動與經驗,精彩的文書,推薦信啥的,也一樣沒有偷懶啊!

上層嘛,只是在你根本想象不到的地方在暗暗努力而已啦!

總之,我們是不能決定我們的出生背景,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啊!

有這樣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如果僅僅考上好的大學,就是你這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事情的話,那就麻煩了……

畢竟,人生又不是短跑,是長跑啊!跑的久,跑的神采飛揚,才是硬道理!

你覺得呢?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歡迎留言討論哦!

Mindy, 95後英語達人,每天分享學習資訊,更多精彩,不要錯過


Mindy與橋上彩虹


近年來最能引發關注的高考新聞,大致分三類:一類是農村孩子大量放棄高考,選擇外出打工,還有許多寒門子弟即使讀了大學,也難找到合適工作。一類是某些學校,一個班五十名學生中,四十多人早已被國外大學錄取,基本無人參加高考。還有一類則最容易引發集體共鳴,那就是所謂“中產的焦慮”。這些中產家長們最緊張孩子的學習與前途,“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雙管齊下,奧數班英語班鋼琴課圍棋課國際象棋課一個也不能少。每天既要在微信家長群裡做戲精,又要奔波於補習班的接送路上……

“中產的焦慮”之所以能引起廣泛共鳴,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恰恰掌握著網絡發聲渠道,富人懶得吆喝,底層沒空吆喝,只有中產才有時間在網絡上宣洩自己的焦慮與不滿。但如果僅僅將之視為矯情,顯然低估了中產面對的困局。

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沒有真正的中產階層,只有相對於中國整體收入水平的中間收入階層。這個群體基數龐大,也具有較強的消費力,大多有房有車,但卻相當脆弱。

脆弱的表現形式很多,比如“因病返貧”就不罕見。另外,中年失業、投資失敗等因素,都很有可能使得一個家庭被淘汰出“中間收入階層”。換言之,這個群體,想再進一步成為富人,難度很大,但要往後退就相當容易。

所以,這個群體有無數必須要做的事:保住工作,儘量往上爬,獲取更高的收入,為此不惜在辦公室裡常年打沒有硝煙的仗;拼命存錢,同時還得想辦法開源,進行各種投資,買房子、買股票、買虛擬貨幣、買理財產品,家家有一本要確保每年都有淨流入的賬;贍養老人,養活孩子。另外,因為這個群體普遍具有一定學歷,而且又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成長,因此還得確保一定的生活質量,生活需要情趣點綴,消費支出裡必須預留旅行、外出吃飯、購物等選項的空間。

這種複雜局面下,焦慮心理很容易投射於孩子的教育。但問題是,中國教育的現狀,恰恰和中間收入階層的經濟能力、眼界與要求不匹配。對於這個群體來說,要讓孩子接受更棒的教育,雖然不是不可能,但經濟上肯定相對吃力,但另一方面,自己的經濟能力能夠承擔的教育,以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見識來衡量的話,缺陷又太多。換言之,這個群體不上不下好尷尬。

底層大面積放棄高考,顯然是社會之殤。但從個體來看,並非完全失去了人生的前景,某些能在技校學一門本事的人,未來仍有階層跨越的可能。但對於所謂的中產來說,有幾個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去讀技校?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孩子能讀個好大學,最好能出國讀書。當能夠獲取的教育資源與自己的心願不匹配時,他們就成了最焦慮的那群人。


葉克飛


目前在我國,高考依然是國家選拔人才、打通社會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但是越來越多的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初中畢業或者高中畢業後,放棄高考,直接選擇職業、技工學校去學習掌握一門手藝和技術。另外,有6.7%的上層家庭的孩子幼兒園就讀的是學費高達數十萬/年的國際學校,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後繞過高考,直接去到美國、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接受教育。只有社會中層家庭的孩子,在小升初、中考、高考中披荊斬棘,像縴夫一樣一路焦作、疲憊地拉扯著自己一生的命運、一生的社會流動軌跡。

孩子們的受教育動向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社會不同階層家庭對待高考的態度:底層失望、中層焦灼、上層忽視。這個現象有它存在的社會心理原因的。

社會底層家庭,他們第一需要是生存。有個好工作,生活過得去就可以了。原本生活上就捉襟見肘,加上大學的學費也不低,舉全家之力供一個大學生出來,也不一定有好工作好收入,何苦來呢?這個群體的人比較務實也必須務實,他們會鼓勵孩子放下臉去學門手藝有口飯就好。有研究顯示,國內農村貧困層63.5%、中層38.6%的人認為“讀書無用”。

中產家庭,他們第一需要是歸屬。中產群體大部分人都是通過求學改變命運的。他們一旦體驗到了階層的優越感,就不會輕易捨棄,他們會孜孜不倦地追求更高階層或者保持階層,否則就有滑落到底層的危機感。這個群體的人有些清高、膽小,又囊中羞澀,只能把自己歸屬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擁躉群體中,讓孩子們繼續抱著“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去突圍高考獨木橋,向社會上層流動。中產家庭在中國社會中佔比較大,面臨的競爭更激勵,學區房價格一路攀升就是一個例證。

上層家庭,他們第一需要是成長。他們的實力已經穩穩地居於社會上層,幾乎不存在生存危機,又是整個社會仰視的群體,溫飽、尊重等等的問題已經不在他們的視野範圍。這個群體的人有實力、敢想敢幹,他們要的是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長、發展。高考在這些方面對他們的孩子助力既少又小,自然吸引力、注意力就減弱許多。

這就是時下中國社會各階層面對高考的不同心理背景。


心理專家劉愛民


  • 只談一點,底層並沒放棄。

我在東北地區的縣城做過三年的物理老師,班主任,能過觀察到最底層的家庭對待高考的態度。

他們正在努力,並且從未放棄。

  • 能抓住高考改變命運的機會不多了,且考且珍惜。

高考一直承擔著改變考生命運,實現階級躍遷的職能,從古到今皆是如此。但是,新高考政策出臺後,未來十年,高校對於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成績好的同時還要求能力強。而廣大底層是沒有能力把孩子送去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因此未來這幾年,應該是寒門學子的最後機會。

講個故事吧。

11年,我們班有一個孩子,並不聰明,但是非常努力。努力到中午休息都捨不得花費時間,都是叫同學替她買一份餐在教室吃,然後一直看書。有一次問她為什麼?她坦誠地說:他們家條件不好,不能夠給他任何支持,只能憑藉自己的努力,讓生活更好。

她的父母都是農民,妥妥的社會底層,但是為了供女讀書,把家裡的狗都賣了來支持。真的,有時候生而平等,是假的。


朱鐵平


這麼說雖然有失偏頗,但是也不無道理!

☞ 第一,底層基本放棄。

作為社會收入底層的孩子,在起跑線這個出發點上,確實落後於絕大部分孩子,馬太效應會促使著,弱者越弱,強者越強;

所以,從小到大的教育,環境,眼界,見識,在面對高考這一戰時,大部分底層成績差的孩子,基本都選擇放棄了,因為沒看見任何奮鬥的希望!

我知道,肯定回有人說,寒門也出現貴子,寒門更在奮鬥!

道理是這樣說,但是寒門考上本科以上、甚至是名校的比例,正在下降!

不是你太弱了,而且強者越來越強了!



☞第二,中產極度焦慮!

我國的中產階級現在正在蓬勃向上的發展!我國的社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社會,你向上看全是屁股,你向下看,全是笑臉!

所以,中產階級,最害怕,掉下去!

因此,中產階級明白,高考,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是一個未來家庭階級接班和進步的橋樑!

必須把孩子送去名校!

所以,中國的輔導班,在中產階級面前,只要你有水平,教的東西有利於孩子以後階級的提升,中產階級不會猶豫錢的問題!

因為,沒有什麼投資,比投資孩子更有意!

2017年,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的話,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第三,上層社會不在意!

我國是一個什麼社會!

人情社會! 關係社會! 資源社會!

作為社會的上層人士,金字塔的頂端,本身的人數就好,卻掌握著社會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權利、資源!

高考,對於他們來說,真的不在意,考的好的話,那就去讀;

考的不好,讓孩子出國讀幾年!

有的,小時候直接就送到國外讀貴族學校了!

具體參考:王校長為代表的富二代。


紅燒肉加碗飯


你所說的這種底層基本放棄、中產極度焦慮、上層不玩高考在中國確實廣泛存在,這也是社會發展後出現的現象。

一、底層基本放棄是因為看不到希望,做為底層來說,無論在教育投入上,還是在陪伴孩子學習上都力不從心。沒有資金去上各種輔導班,學習各種興趣愛好,連陪伴孩子學習都做不到,因為要謀生就可能要出去打工。而就算孩子努力考上了一般大學,花光了父母多年的積儲,畢業後沒有人脈,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讓人們覺得上大學得不償失,當然這也是底層人的格局的侷限。


二、中產極度焦慮的原因是:孩子稍不努力,家庭就可能降為底層,這是中產所擔心的。中產階層在培養孩子上極盡所能,希望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所以希望孩子能上名校。名校出來的孩子的機會與眼光確實比一般普通大學要好,向上流動的機會更大。中產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上孩子的刻苦,上孩子能更上一層樓,成為上層人士。而如果小孩不能認真學習,或者資質一般,上名校希望少,以後降回底層都有可能。


三、上層不玩高考是因為他們本身有很好的基礎,無論是身份地位、人脈資源、物質財富都處於優勢地位。從小就已經培養了孩子各種興趣愛好,眼光和能力基本出眾,根本不需要名校去渡金。他們如果願意的話,可以直接申請國外名校去留學,根本不需要擠高考這個座獨木橋。



我想說的是,高考在中國還是比較公平的,也是底層、中產的孩子向上流動的最佳途徑,希望大家重視教育,也希望就要參加高考的學子得償所願。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怎麼看,請留言評論、轉發。


良心老師


對待高考的態度真是形形色色,題主提的這種情況確實存在的。這要從家長的身份說起。

現在的中產家長不少都是公務員或社會單位中堅層,他們基本都受過很高的教育,大多數都經過高考這一關,對於高考都有一些切膚之痛,看到子女現在高考無形中會喚起青少年時的一些記憶,再加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想法,總體上相當於自己參加高考,但是有勁使不上,情緒表現上就是非常焦慮了。

社會底層由於在青少年的時候,受的教育不高,所以對高考並不畏懼,同時由於教育方式以傳統式的教育為主,秉承著兒孫自有兒孫福的思想,表現上比較平靜,但絕對不是放棄。

上層為什麼不在意,因為不少的子女根部就不參加高考,留學的相對比較多。即使不上學將來的發展也是不愁的,所以表現的就是無所謂、不在意的想法。

以上是個人見解,歡迎評論交流。


高考前哨站


應該說大體說明中國目前的教育狀況。

自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以來,無數人通過高考,考上大學,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尤其是高校還未擴招以前,能考上本科的學生,都是萬里挑一,名副其實的天之驕子。畢業後分配工作,讓這些大學生們得以進入體制內、事業單位或國企。很多出身於農村的大學生,就此跳出農門,改變了命運。我的小舅就是一個例子,他是最後一批還包分配工作的大學生。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廣州的國企部門,戶籍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如今,雖然國家不分配工作了,但大學仍是普通人改變自己命運的最好渠道。

然而,一個嚴峻的事實我們也不能忽視。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教育水平參差不齊。農村的教育質量與水平與城市不可同日而語,這就導致一個可怕的現象,就是農村學子的競爭力越來越薄弱。以我自己為例子,二零零八年我參加高考,考上一個不算好的學校,可十年過去了,我竟然成為了我們村學歷最高的人,比我年紀小的,基本上早早就離開學校,到城市裡打工了。這就是一種放棄的表現。老師教不好,學生學不進去,家長管不了,是如今農村教育的大致情況。

現在的中層,基本上都是高考的受益者。他們知道教育的意義,也知道高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能力和金錢跟孩子額外的教育。教育從來不是學校一方的事情,家庭也很重要。中產們知道社會競爭的激烈程度,但又沒有辦法像富豪那樣,送孩子出國或請最好的私人教師,所以在公共教育方面就額外焦慮。因為中產們知道這是為數不多讓孩子以後能過得更好的渠道。

教育是花錢的事情。上層擁有大量的金錢和資源,不參加高考了,他可以到國外留學。很多富豪的兒子,從小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高考對於他們來說,確實是可有可無。


輝城啊


這個話題聽起來有些沉重,但又似是而非,讓人不得不感慨。

我們經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因為有了知識,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做法,都會有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並被重新調整到適應新情況的需要。

所謂的“底層人群放棄高考”的說法,無外乎是說,生活在底層的人群,由於生活水平、認識程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貧窮限制了想象”,因此對於高考的意義存在認識上的差距,認為讀不讀大學都一個樣,反正都是做工吃飯。“搬磚的工資或許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還高”。

但據我瞭解,我所接觸的底層勞動者和生活在底層的人,存在上述思想的人真可謂少之又少。他們更多的是,都想把孩子好好培養,而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樣。

至於中產階層,他們本來就是過著小康的日子,更談不上焦慮。當然,誰都希望能夠過上成功人士的生活,住的是洋房、別墅,坐的是奔馳、寶馬。但話也要說回來,誰沒有更好、更高的目標呢?一味地坐吃山空,不是中產的風格,積極追求新的目標、新的高度,才是這個人群真正的做法。

因此,所謂中產對高考的焦慮似乎也理由不足。當然,努力培養自己的後代,讓他們更加強大,這無疑肯定是中產的追求。

不過,生活在上層的人群不再在意高考,我倒認為有可能,畢竟這些人的生活水平已經足夠好了。

舉例說,那些財富大佬像王健林、馬雲,如果純從財富的角度來說,應該已經不是他們追求的目標,他們的後代當然也不會為了那點小錢去奔波。並且,高考不高考的,他們的孩子讀書都不是問題,國外也好,國內也罷,經濟基礎已經決定了這些都不是問題。

換句話說,他們的孩子讀書也不是為了就業,不是為了掙那一份工資。他們讀書就只是為了一種境界,為了一種傳承。因此,他們對於高考,肯定不會像我們平常百姓那樣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