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么看待高考中,底层基本放弃,中产极度焦虑,上层不在意的现象?

火神数学


题主提的问题,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

大学扩招,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考上,明知考不上,为什么不选择放弃?

在我看来,现在的学生放弃高考并没有多大的损失。

真正损失大的,是当年高考上学之后,便会分配工作的时候;

而在那个时候,可能信息也不太通畅,也可能是放弃高考的人太多(因为扩招之前,每年考上大学的人,还没有现在考上研究生的人多呢),并没有多少人觉得放弃高考是多么严重的事情!

而在当初,对于农村的学生和家庭来讲,考上大学,成为城市户口,又有工作,那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想当初,城市户口高农村户口何止一头,农村人家能嫁给城市户口的,那一定是祖坟冒青烟了。

那个时候放弃高考,才是可惜,才是不明智的,才是令人后悔的。


现如今,农村的孩子在明明知道考不上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学会放弃呢?

而且,就算是能考上的,如果学不了好的专业,学完后仍然就不了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何必一定要去上学呢?

现在有好多家长还没有完全明白,以为上大学后就会有工作,仍然经常能有家长会问,毕业后是不是给分配工作!!!

如果家长们都真正明白了情况后,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放弃高考。

虽然我的孩子上了大学,但是我让他放弃了考研;

人生丰富多彩,何必一定要挤在一条路上。


其实现在的社会,给了人更多的选择,不去上大学,学会了开挖掘机,不也一样可以生活吗?

上完大学就不用辛苦了吗?真正的科研工作者,能不辛苦吗?没有辛苦,就不会有真正的收获。

所以,我对放弃高考的行为,表示欢迎和赞赏,绝对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可以说,放弃高考,其实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而对于题主所说的上层不在意,这也完全正常,对于高收入家庭,孩子上不上学其实都一样,没有那个智商,上了学也管不好企业。有那个头脑,边实践边学习也完全可以。只要他们家有钱,什么时候都可以找所学校去上学。


顺便说一句,这样的家庭,才要更关注名校,而不去关心专业。

反正他们上学,就为了个证,为了个名,专业不专业的不重要。


中层?其实无所谓中层,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都在焦虑中,因为我们都希望明天会更好,都希望下一代比我们更强,如此,怎么可能不焦虑,怎么可能真正安心呢?

就像明天要高考,今天的家长,怎么能冷静?

嘴上可以说冷静,心中真正冷静的能有谁?

真正冷静的人也会有,就是对孩子已经失望、甚至是绝望的家长了。


最后一句,还是祝福明天参加高考的孩子们顺利吧。


一介书生945


我倒不觉得底层基本放弃高考,中产也没有太过焦虑,上层只是把方向放到国外高校而已。

举个例子吧。

我自己就差不多是从底层考出来的,出生在衡阳的一个小乡村里,家里环境也不是太好,直到读高中,爸妈也还在东莞的厂子里打工。

但就算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我家里环境有限,他们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好好学习的教导

高中的学费,他们也很努力在挣。

我爷爷奶奶那一辈也是说:再苦不能苦教育。

可能正是因为身处底层,反而更会将希望寄托在孩子的教育上吧!毕竟,学历高些,至少能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再举个身边亲戚的例子,他们家条件还不错,也算是有车有房 ,孩子比我小几岁。

他们知道高考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只要人好学,态度端正,积极向上,就没什么需要担心的。

所以,也没见他们经常给他家小孩补课,特长班啥的,反而是比较放养,只要不做坏事,都好商量。

这样一个环境下长大,孩子还真的慢慢喜欢上了学习,该认真的时候绝不含糊,该玩的时候也不装,还蛮开心的。

中层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过得知足一些,高考也没那么焦虑。

再谈到我大学认识的一个北京女孩吧。

她是从小就读北京的国际学校,大概读到高中,就直接考去普林斯顿大学了!

普林斯顿啊!不是其他一般的学校啊!很牛逼,很难考的常青藤高校之一啊!

不比哈佛差啊!

哎,一谈到她,我就特激动,因为都是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她家并没有不在意高考,只是从小就把目标定在国际高校了而已,所以,除了优秀的学业成绩,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与经验,精彩的文书,推荐信啥的,也一样没有偷懒啊!

上层嘛,只是在你根本想象不到的地方在暗暗努力而已啦!

总之,我们是不能决定我们的出生背景,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啊!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如果仅仅考上好的大学,就是你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的话,那就麻烦了……

毕竟,人生又不是短跑,是长跑啊!跑的久,跑的神采飞扬,才是硬道理!

你觉得呢?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欢迎留言讨论哦!

Mindy, 95后英语达人,每天分享学习资讯,更多精彩,不要错过


Mindy与桥上彩虹


近年来最能引发关注的高考新闻,大致分三类:一类是农村孩子大量放弃高考,选择外出打工,还有许多寒门子弟即使读了大学,也难找到合适工作。一类是某些学校,一个班五十名学生中,四十多人早已被国外大学录取,基本无人参加高考。还有一类则最容易引发集体共鸣,那就是所谓“中产的焦虑”。这些中产家长们最紧张孩子的学习与前途,“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双管齐下,奥数班英语班钢琴课围棋课国际象棋课一个也不能少。每天既要在微信家长群里做戏精,又要奔波于补习班的接送路上……

“中产的焦虑”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恰恰掌握着网络发声渠道,富人懒得吆喝,底层没空吆喝,只有中产才有时间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焦虑与不满。但如果仅仅将之视为矫情,显然低估了中产面对的困局。

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没有真正的中产阶层,只有相对于中国整体收入水平的中间收入阶层。这个群体基数庞大,也具有较强的消费力,大多有房有车,但却相当脆弱。

脆弱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因病返贫”就不罕见。另外,中年失业、投资失败等因素,都很有可能使得一个家庭被淘汰出“中间收入阶层”。换言之,这个群体,想再进一步成为富人,难度很大,但要往后退就相当容易。

所以,这个群体有无数必须要做的事:保住工作,尽量往上爬,获取更高的收入,为此不惜在办公室里常年打没有硝烟的仗;拼命存钱,同时还得想办法开源,进行各种投资,买房子、买股票、买虚拟货币、买理财产品,家家有一本要确保每年都有净流入的账;赡养老人,养活孩子。另外,因为这个群体普遍具有一定学历,而且又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成长,因此还得确保一定的生活质量,生活需要情趣点缀,消费支出里必须预留旅行、外出吃饭、购物等选项的空间。

这种复杂局面下,焦虑心理很容易投射于孩子的教育。但问题是,中国教育的现状,恰恰和中间收入阶层的经济能力、眼界与要求不匹配。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要让孩子接受更棒的教育,虽然不是不可能,但经济上肯定相对吃力,但另一方面,自己的经济能力能够承担的教育,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见识来衡量的话,缺陷又太多。换言之,这个群体不上不下好尴尬。

底层大面积放弃高考,显然是社会之殇。但从个体来看,并非完全失去了人生的前景,某些能在技校学一门本事的人,未来仍有阶层跨越的可能。但对于所谓的中产来说,有几个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去读技校?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孩子能读个好大学,最好能出国读书。当能够获取的教育资源与自己的心愿不匹配时,他们就成了最焦虑的那群人。


叶克飞


目前在我国,高考依然是国家选拔人才、打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但是越来越多的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后,放弃高考,直接选择职业、技工学校去学习掌握一门手艺和技术。另外,有6.7%的上层家庭的孩子幼儿园就读的是学费高达数十万/年的国际学校,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绕过高考,直接去到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接受教育。只有社会中层家庭的孩子,在小升初、中考、高考中披荆斩棘,像纤夫一样一路焦作、疲惫地拉扯着自己一生的命运、一生的社会流动轨迹。

孩子们的受教育动向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社会不同阶层家庭对待高考的态度:底层失望、中层焦灼、上层忽视。这个现象有它存在的社会心理原因的。

社会底层家庭,他们第一需要是生存。有个好工作,生活过得去就可以了。原本生活上就捉襟见肘,加上大学的学费也不低,举全家之力供一个大学生出来,也不一定有好工作好收入,何苦来呢?这个群体的人比较务实也必须务实,他们会鼓励孩子放下脸去学门手艺有口饭就好。有研究显示,国内农村贫困层63.5%、中层38.6%的人认为“读书无用”。

中产家庭,他们第一需要是归属。中产群体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求学改变命运的。他们一旦体验到了阶层的优越感,就不会轻易舍弃,他们会孜孜不倦地追求更高阶层或者保持阶层,否则就有滑落到底层的危机感。这个群体的人有些清高、胆小,又囊中羞涩,只能把自己归属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拥趸群体中,让孩子们继续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去突围高考独木桥,向社会上层流动。中产家庭在中国社会中占比较大,面临的竞争更激励,学区房价格一路攀升就是一个例证。

上层家庭,他们第一需要是成长。他们的实力已经稳稳地居于社会上层,几乎不存在生存危机,又是整个社会仰视的群体,温饱、尊重等等的问题已经不在他们的视野范围。这个群体的人有实力、敢想敢干,他们要的是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长、发展。高考在这些方面对他们的孩子助力既少又小,自然吸引力、注意力就减弱许多。

这就是时下中国社会各阶层面对高考的不同心理背景。


心理专家刘爱民


  • 只谈一点,底层并没放弃。

我在东北地区的县城做过三年的物理老师,班主任,能过观察到最底层的家庭对待高考的态度。

他们正在努力,并且从未放弃。

  • 能抓住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多了,且考且珍惜。

高考一直承担着改变考生命运,实现阶级跃迁的职能,从古到今皆是如此。但是,新高考政策出台后,未来十年,高校对于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成绩好的同时还要求能力强。而广大底层是没有能力把孩子送去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因此未来这几年,应该是寒门学子的最后机会。

讲个故事吧。

11年,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并不聪明,但是非常努力。努力到中午休息都舍不得花费时间,都是叫同学替她买一份餐在教室吃,然后一直看书。有一次问她为什么?她坦诚地说:他们家条件不好,不能够给他任何支持,只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让生活更好。

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妥妥的社会底层,但是为了供女读书,把家里的狗都卖了来支持。真的,有时候生而平等,是假的。


朱铁平


这么说虽然有失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

☞ 第一,底层基本放弃。

作为社会收入底层的孩子,在起跑线这个出发点上,确实落后于绝大部分孩子,马太效应会促使着,弱者越弱,强者越强;

所以,从小到大的教育,环境,眼界,见识,在面对高考这一战时,大部分底层成绩差的孩子,基本都选择放弃了,因为没看见任何奋斗的希望!

我知道,肯定回有人说,寒门也出现贵子,寒门更在奋斗!

道理是这样说,但是寒门考上本科以上、甚至是名校的比例,正在下降!

不是你太弱了,而且强者越来越强了!



☞第二,中产极度焦虑!

我国的中产阶级现在正在蓬勃向上的发展!我国的社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你向上看全是屁股,你向下看,全是笑脸!

所以,中产阶级,最害怕,掉下去!

因此,中产阶级明白,高考,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未来家庭阶级接班和进步的桥梁!

必须把孩子送去名校!

所以,中国的辅导班,在中产阶级面前,只要你有水平,教的东西有利于孩子以后阶级的提升,中产阶级不会犹豫钱的问题!

因为,没有什么投资,比投资孩子更有意!

2017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的话,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第三,上层社会不在意!

我国是一个什么社会!

人情社会! 关系社会! 资源社会!

作为社会的上层人士,金字塔的顶端,本身的人数就好,却掌握着社会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权利、资源!

高考,对于他们来说,真的不在意,考的好的话,那就去读;

考的不好,让孩子出国读几年!

有的,小时候直接就送到国外读贵族学校了!

具体参考:王校长为代表的富二代。


红烧肉加碗饭


你所说的这种底层基本放弃、中产极度焦虑、上层不玩高考在中国确实广泛存在,这也是社会发展后出现的现象。

一、底层基本放弃是因为看不到希望,做为底层来说,无论在教育投入上,还是在陪伴孩子学习上都力不从心。没有资金去上各种辅导班,学习各种兴趣爱好,连陪伴孩子学习都做不到,因为要谋生就可能要出去打工。而就算孩子努力考上了一般大学,花光了父母多年的积储,毕业后没有人脉,做一份普通的工作。让人们觉得上大学得不偿失,当然这也是底层人的格局的局限。


二、中产极度焦虑的原因是:孩子稍不努力,家庭就可能降为底层,这是中产所担心的。中产阶层在培养孩子上极尽所能,希望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所以希望孩子能上名校。名校出来的孩子的机会与眼光确实比一般普通大学要好,向上流动的机会更大。中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孩子的刻苦,上孩子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上层人士。而如果小孩不能认真学习,或者资质一般,上名校希望少,以后降回底层都有可能。


三、上层不玩高考是因为他们本身有很好的基础,无论是身份地位、人脉资源、物质财富都处于优势地位。从小就已经培养了孩子各种兴趣爱好,眼光和能力基本出众,根本不需要名校去渡金。他们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直接申请国外名校去留学,根本不需要挤高考这个座独木桥。



我想说的是,高考在中国还是比较公平的,也是底层、中产的孩子向上流动的最佳途径,希望大家重视教育,也希望就要参加高考的学子得偿所愿。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们怎么看,请留言评论、转发。


良心老师


对待高考的态度真是形形色色,题主提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的。这要从家长的身份说起。

现在的中产家长不少都是公务员或社会单位中坚层,他们基本都受过很高的教育,大多数都经过高考这一关,对于高考都有一些切肤之痛,看到子女现在高考无形中会唤起青少年时的一些记忆,再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想法,总体上相当于自己参加高考,但是有劲使不上,情绪表现上就是非常焦虑了。

社会底层由于在青少年的时候,受的教育不高,所以对高考并不畏惧,同时由于教育方式以传统式的教育为主,秉承着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思想,表现上比较平静,但绝对不是放弃。

上层为什么不在意,因为不少的子女根部就不参加高考,留学的相对比较多。即使不上学将来的发展也是不愁的,所以表现的就是无所谓、不在意的想法。

以上是个人见解,欢迎评论交流。


高考前哨站


应该说大体说明中国目前的教育状况。

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以来,无数人通过高考,考上大学,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尤其是高校还未扩招以前,能考上本科的学生,都是万里挑一,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毕业后分配工作,让这些大学生们得以进入体制内、事业单位或国企。很多出身于农村的大学生,就此跳出农门,改变了命运。我的小舅就是一个例子,他是最后一批还包分配工作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的国企部门,户籍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如今,虽然国家不分配工作了,但大学仍是普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好渠道。

然而,一个严峻的事实我们也不能忽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农村的教育质量与水平与城市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导致一个可怕的现象,就是农村学子的竞争力越来越薄弱。以我自己为例子,二零零八年我参加高考,考上一个不算好的学校,可十年过去了,我竟然成为了我们村学历最高的人,比我年纪小的,基本上早早就离开学校,到城市里打工了。这就是一种放弃的表现。老师教不好,学生学不进去,家长管不了,是如今农村教育的大致情况。

现在的中层,基本上都是高考的受益者。他们知道教育的意义,也知道高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能力和金钱跟孩子额外的教育。教育从来不是学校一方的事情,家庭也很重要。中产们知道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但又没有办法像富豪那样,送孩子出国或请最好的私人教师,所以在公共教育方面就额外焦虑。因为中产们知道这是为数不多让孩子以后能过得更好的渠道。

教育是花钱的事情。上层拥有大量的金钱和资源,不参加高考了,他可以到国外留学。很多富豪的儿子,从小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高考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可有可无。


辉城啊


这个话题听起来有些沉重,但又似是而非,让人不得不感慨。

我们经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因为有了知识,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做法,都会有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并被重新调整到适应新情况的需要。

所谓的“底层人群放弃高考”的说法,无外乎是说,生活在底层的人群,由于生活水平、认识程度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贫穷限制了想象”,因此对于高考的意义存在认识上的差距,认为读不读大学都一个样,反正都是做工吃饭。“搬砖的工资或许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还高”。

但据我了解,我所接触的底层劳动者和生活在底层的人,存在上述思想的人真可谓少之又少。他们更多的是,都想把孩子好好培养,而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自己一样。

至于中产阶层,他们本来就是过着小康的日子,更谈不上焦虑。当然,谁都希望能够过上成功人士的生活,住的是洋房、别墅,坐的是奔驰、宝马。但话也要说回来,谁没有更好、更高的目标呢?一味地坐吃山空,不是中产的风格,积极追求新的目标、新的高度,才是这个人群真正的做法。

因此,所谓中产对高考的焦虑似乎也理由不足。当然,努力培养自己的后代,让他们更加强大,这无疑肯定是中产的追求。

不过,生活在上层的人群不再在意高考,我倒认为有可能,毕竟这些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足够好了。

举例说,那些财富大佬像王健林、马云,如果纯从财富的角度来说,应该已经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他们的后代当然也不会为了那点小钱去奔波。并且,高考不高考的,他们的孩子读书都不是问题,国外也好,国内也罢,经济基础已经决定了这些都不是问题。

换句话说,他们的孩子读书也不是为了就业,不是为了挣那一份工资。他们读书就只是为了一种境界,为了一种传承。因此,他们对于高考,肯定不会像我们平常百姓那样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