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大通:集體產權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青海新聞網訊 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試點改革中,大通縣通過細化分工、壓實責任、強化宣傳、加強督查等有效措施,明確了農村集體產權的歸屬,維護了農村集體經濟成員的切身權益,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了助推作用。

為確保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大通縣及時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大通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大通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清產核資工作方案》。以分片包鄉的辦法,將全縣20個鄉鎮分成4個片區。每個片區確定由4名業務指導人員進行全程指導,每個村選派7名工作人員全程參與。在此基礎上,縣農牧部門結合全縣實際,制定出臺了《大通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界定的指導意見》和《大通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指導手冊》。圖文並茂地詳細解析了相關政策和工作措施,為順利實施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大通縣積極利用廣播、電視、微信、微博等平臺和懸掛橫幅、進村入戶發放“大通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致全縣農民朋友的一封信”等有效方式,廣泛宣傳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和方法路徑,不斷提高農民群眾對改革工作的知曉率,增強農民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全縣順利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營造了濃厚氛圍。截至目前,全縣已有104個村初步完成成員身份界定工作,界定成員106201人,150個村已完成人員身份摸底工作,35個村正在開展人員身份摸底工作,289個村正在進行清產核資工作。

下一步,大通縣將以此項試點改革為契機,認真學習借鑑外地的好經驗、好做法,鞏固和擴大改革試點成果,引導有經營性收入的村開展股份分紅,讓改革成果惠及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為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動力和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