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劉邦為什麼要除掉韓信?是怎麼樣一步步除掉韓信的?

如花攝影與安全壓艙石


韓信是偉大的軍事天才。在漢楚戰爭中,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屢出奇兵,破魏伐代,滅趙降燕,平定三齊。漢朝的江山,有一半是韓信打下來的。那劉邦為什麼卻不信任他呢?這並非沒有原因。

在韓信平定三齊後,劉邦在西線吃緊,被項羽圍困在廣武,要求韓信迅速率兵西援。然而,韓信卻按兵不動,反倒派人前去向劉邦提出一個要求:請求立為假王,鎮撫齊國。假是代理的意思,就是要全權代理齊王的職責。劉邦勃然大怒,張良暗地裡踢他一腳,這位厚黑大王反應敏捷,馬上口風一轉,對韓信的使者說:“大丈夫平定諸侯,要當就當個真王,當假王幹什麼呢?”立即宣佈封韓信為齊王。

韓信麾下的謀士蒯通,曾勸他自立門戶,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在軍事上富有決斷力的韓信,在政治上卻優柔寡斷,認為劉邦待自己恩重如山,怎能見利背義呢?他自信戰功卓著,劉邦沒有理由虧待自己。然而,韓信既不想背叛劉邦,卻沒有表現出一個臣子應該有的忠誠。

公元前202年,劉邦追擊西楚兵團到固陵,又一次緊急命令韓信速來會合,圍殲西楚兵團。在此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時刻,韓信又一次按兵不動。他以這種沉默的方式,向劉邦索取更大的利益。劉邦不得不做出讓步,把陳邑到海濱的地盤劃給韓信,韓信才心滿意足,率部投入戰場。

韓信得到了土地,可是在劉邦的心裡,他已經是一個不忠誠的危險人物。在韓信兵團的參戰下,項羽敗亡。然而,韓信一步步地登上人生的巔峰時,下坡之路已隱然可見。

論打仗,劉邦不如韓信;論玩政治,韓信在劉邦眼中只是個小兒科。

一個計劃在劉邦腦袋裡形成。擊滅項羽之後,途經定陶,劉邦出其不意地闖入韓信兵營,奪走他的印信。這次突然襲擊,一下子繳了韓信的兵權,韓信成了光桿司令。不過,考慮戰亂剛平,劉邦並沒有藉機剷除韓信,只是改封為楚王,迫使其離開老巢齊國。

就在這時,韓信又被抓住一個把柄:私下收容西楚大將鍾離眛。很快,一封舉報信交到劉邦手上,舉報韓信打算謀反。劉邦依陳平之計,以巡遊為名,率大軍兵臨楚境。韓信心中大為恐慌,獻鍾離眛的人頭以見劉邦。劉邦以有人舉報謀反為名,逮捕韓信,裝上囚車。不過,這時劉邦仍沒有殺韓信的想法,只是裭奪他的封國與王號,降爵為淮陰侯。

從王到侯,韓信被剝奪了實權,鬱郁不得志,他不僅沒有吸取教訓,低調做人以等待時機,反而處處表現其內心不滿的情緒。有一次,他去拜會樊噲,樊噲對他頗為尊重,還稱他為“大王”,韓信卻慨嘆說:“沒想到我現在居然與屠狗的樊噲為伍。”

更要命的是,韓信仍在劉邦面前搶風頭。有一次,劉邦問他:“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陛下最多能帶十萬兵。”劉邦再問:“那你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自信地答道:“臣用兵是多多益善。”對於用兵多多益善的韓信,劉邦當然是放心不下。如今天下太平,你能帶兵打仗,你想打誰呢?

最終導致韓信之死的誘因,乃是陳豨的叛變。

關於這件事,史書是這樣說的:

陳豨是韓信的好友,被任命為鉅鹿太守後,前來辭行。韓信對他說:“您所鎮守的地方,擁有天下最精銳的部隊。皇上現在信任你,可是如果有人說你想反叛,謠言要是多幾次,皇帝不信也信了,到時你要怎麼辦呢?”陳豨一聽怔住了,韓信密囑道:“若發生這樣的事,你就起兵自立,我暗中在內策應,如此則天下可圖。”

公元前197年時(漢高帝十年),陳豨果然被逼叛變。劉邦率軍隊親征叛軍,派人召韓信隨軍出征。韓信推脫身體有病,不肯前往。據說陳豨起兵時,韓信就秘密與之取得聯繫,表示要裡應外合。韓信的計劃是偽造聖旨,到時釋放囚徒與奴隸,組建一支軍隊,進攻皇宮,發動政變,剷除呂后與太子。

然而,關鍵時刻,有人出賣韓信,向呂后告發其陰謀。呂后大驚失色,召蕭何入宮商量。蕭何靈機一動,想出一個辦法:假稱陳豨已經敗亡,要求所有官員前往宮中祝賀。出於對蕭何的信任,韓信入了長樂宮,然後就被呂后下令逮捕。呂后比劉邦更加雷厲風行,更加冷酷無情,無需審判,無需證據,直接下達處決令。

不過,對於韓信謀反的說法,我覺得十分可疑。

美國當代思想家尼爾·沃爾什曾有一段關於歷史的精闢說法:“你們教的根本不是歷史,而是政治。歷史本應對真正發生的事,做充分而精確的記載。政治卻從來不關乎真正發生的事。政治總是關於所發生的事的某某人的觀點。歷史揭示事實,政治則將之正當化。歷史揭發、說明一切;政治則掩蓋,只說一面之詞。”

首先,史書裡對韓信與陳豨的秘密談話內容記錄得那麼清楚,這個就很奇葩了。這種謀反的話,顯然不可能當著第三人的面說,那麼韓信、陳豨難道會自己洩露出去嗎?其次,韓信如果要謀反,第一選擇肯定是逃出京城,投奔陳豨,以自己無以倫比的軍事才華對抗劉邦。怎麼會是在京城監獄裡釋放囚徒與奴隸呢?難道造反只靠一群赤手空拳的烏合之眾嗎?要知道韓信就是個光桿司令,沒有武器造什麼反呢?因此,我懷疑韓信謀反之事,乃是官方偽造的。


君山話史


劉邦並不是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君主,跟他打天下的兄弟們大多得以善終,安享榮華富貴,凡事也是例外。有人說淮陰侯韓信是因為功高震主遭到劉邦猜忌,後期被清算,三藏認為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不知進退,多次以下凌上,這是取死之道。

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一夜之間韓信從一無名小卒成為統率三軍的大將軍。後來,韓信運籌帷幄,協助劉邦逐鹿中原,打下漢朝半壁江山,裂土封侯。若是這樣,故事結局很和諧,君臣相得,譜寫一曲佳話。但是,歷史何曾對誰不一樣,事實就是事實。

韓信多次在劉邦需要外援時,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第一次是在平定三齊時,趁劉邦被項羽圍困廣武,派使者立為假王,鎮撫齊國。雖然最終劉邦答應冊封韓信為齊王,但這是城下之盟,若一根刺橫在劉邦喉嚨上。第二次是在圍殲項羽時,勝負關鍵時刻,韓信又一次不聽調令,向劉邦索取更大的權力與利益,無奈形勢比人強,劉邦只得捏住鼻子認下此事。經此二事,劉邦與韓信漸行漸遠,貌合神離,在劉邦的人生信條中,此乃不忠不義之人,是個投機倒把分子,必欲除之而後快。

考慮到韓信的卓越戰功,不能一蹴而就,否則軍心大亂。劉邦按捺內心的躁動,伺機行事。機會終於來了,剿滅項羽之後,劉邦第一時間奪取韓信兵權,改封韓信為楚王。韓信在對待鍾離昧投奔一事上也沒有處理妥當,被劉邦抓到痛腳,又貶為淮陰侯。

韓信的才能深深為劉邦忌憚,曾經的君臣相知漸行漸遠,往日的情分所剩無幾,反叛的種子在韓信心中不斷滋生,最後韓信聯絡了鉅鹿郡守陳豨,互為犄角,相約造反。後來陳豨果然謀反,劉邦帶兵前去平叛,韓信積極謀劃,無奈功敗垂成,被蕭何誆騙至長樂宮,被呂后將其斬殺,並夷三族,真是敗也蕭何!

既然天下大勢已定,君臣名分已分,就該安分守己,韓信實乃咎由自取,本來得一伯樂,當是人生快事,為主公南征北戰,舟車勞頓,實現畢生壯志,可偏偏得隴望蜀,生了不該生之心,到頭來一場空。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歡迎參與討論,說出您的觀點。我是三藏,帶你走進塵封的歷史殿堂,穿越歷史的時空,探尋失落的往事。

小格格爸比


雖然韓信是被呂后直接殺死的,但是劉邦知道韓信死後的態度是;且喜且憐之。

劉邦的這一態度也表明,他是非常希望韓信死的。而劉邦除掉韓信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穩定劉氏的江山。



韓信和劉邦關係決裂

韓信東渡平原之時,劉邦已經派酈食其說服了齊國投降。而韓信聽從了蒯通的建議,強行攻打齊國。導致了酈食其被烹殺。

攻下之後,又在劉邦被項羽圍困滎陽的時候,要求劉邦封自己為假(代理)齊王。可以想到此時劉邦對待韓信的心理,一定是恨之入骨。不過礙於當時的局勢,劉邦為了穩住韓信,冊封了韓信為正牌齊王。



不僅僅有以上事情,還有在垓下之圍時,韓信遲遲不到,甚至有蒯通勸說韓信自立。雖然韓信沒有采納,但是對於君王而言,韓信此時已經是必死了。

最終,直到劉邦擴大了韓信的封地,韓信才帶兵前來。種種的事情加在一起。劉邦和韓信的關係早已經破裂了。



韓信的能力和威望過高

韓信的能力不用過多贅述,統兵作戰能力在劉邦集團內無人能及。而劉邦平定項羽後,韓信強悍的軍事才能不僅僅沒有了用武之地,反而成為了漢朝的潛在威脅。

整個劉邦集團能夠駕馭韓信的人,只有劉邦一人,而劉邦當時已經是個花甲老人,隨時有可能駕鶴西歸。而韓信死時僅僅有35歲。可以想見,如果劉邦死後,無人能夠壓制住韓信,其後果不堪想象。

韓信在軍隊中威望是劉邦集團中最高的。單單以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去樊噲家中時。樊噲當時的爵位和權力要高於韓信,但是樊噲卻跪迎韓信,這一點足以證明韓信的威望在劉邦集團內的恐怖存在。



韓信和劉邦的理念不同

本質上,平定天下後,劉邦希望採取的是郡縣制,然而卻因為當時的局面無法實行,被迫採取了分封制。但是卻採取了中和的辦法,消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

而韓信卻希望分封為王,這一點上和劉邦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之後被劉邦降為淮陰侯,不管韓信是否準備謀反,他心中必然不滿。

綜合來說,劉邦不可能留著一個和自己關係決裂、理念不同,威望和能力過高的人。



劉邦除掉韓信的步驟

垓下之戰後,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因為灌嬰和曹參在韓信軍中,所以劉邦輕鬆奪取了韓信齊王的軍權。

在改封韓信為楚王后,劉邦以項羽大將投靠鍾離昧為由,誆騙了韓信遊雲夢澤,扣下了韓信,雖然韓信把鍾離昧的人頭帶來了,但是最終劉邦把韓信降為淮陰侯。扣在了自己的都城之內。

沒有了任何權力的韓信,在都城之內任人宰割,最終被呂雉以謀反罪誅殺在了長樂宮的鐘室之內。



大家認為韓信謀反是真的還是假的?

劉邦要除掉韓信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劉氏江山的穩定著想。


我是越關


劉邦除掉韓信,不過是帝王思維的必然反應。

首先,韓信並不真正歸屬於劉邦的利益集團 。

劉邦起義前,身邊集結了一幫朋友,他們分別是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灌嬰、夏侯嬰、盧綰等人。這幫人打起義起,就跟隨劉邦南征北戰,建立了不朽功勞。而從始至終,他們都效忠於劉邦,除了盧綰陰差陽錯的走向造反外,其他人對劉邦從來都是忠心耿耿,不敢有絲毫叛意。反觀韓信,劉邦起義時,韓信正跟從項羽。後來劉邦被封為漢王后,韓信才前來投奔劉邦。而韓信之所以投奔劉邦,不過是想在他那裡謀到一份差事,好實現他的王侯將相之夢。後來,他見劉邦無意重用他,還逃跑走人,幸虧蕭何把他追回,這才作罷。也就是說,韓信不過是把劉邦當作一個平臺,一旦這個平臺不重視他,他隨時都有走人的可能。這種缺乏天然的利益聯盟,劉邦怎麼可能充分信任韓信?

其次,韓信手握重兵,對劉邦的政權構成巨大的威脅。

韓信被喻為兵仙,並非浪得虛名。在劉邦的集團裡,建立最大戰功的也就只有韓信 ,收魏國,攻趙國,降齊國, 漢朝大半個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然而當韓信打下齊國時,就準備稱王了。於是他假借齊人狡詐,必須有人管理,於是逼迫劉邦封他為齊王。而他成為一方諸侯以後,對劉邦的命令並不怎麼認真執行了,當劉邦叫他率兵會戰時,他竟然沒去,害得劉邦被項羽追打。最後,劉邦只好給韓信土地作為交換,韓信才派人會戰,終於打敗項羽。這種眼裡只有自個利益,沒把主上患難危急放在心上的將軍,劉邦又怎麼不防他?所以,在劉邦眼裡韓信就像一隻餓狗, 有肉喂他他就對你好,一旦手中無肉,可能他就要跳上來嘶咬你了。

沒有天然聯盟關係,且又手握重兵,割據一方,如果不除掉韓信的話,劉邦肯定是睡不著的。所以,劉邦必然制定計劃將韓信除掉,以解心頭之患。

劉邦是這樣一步步除掉韓信的:垓下之戰,韓信率兵打敗項羽後,劉邦就迅速解除韓信兵權,然後將之遷為楚王,將齊國這塊土地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裡。接著,韓信因為收留項羽屬將鍾離昧,劉邦叫他交人,但是他竟然不交,劉邦由此試探出韓信還是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於是在陳平的謀劃之下,以出巡雲夢澤的名義,叫他前來會見。而韓信一到,劉邦就派人將他拿下,然後削掉楚王之職,除為淮陰侯。而韓信除為淮陰侯後,心中不平,竟然悄悄地要聯合北方將領陳豨準備造反。而當時劉邦正率兵征戰在外,而呂雉獲取消息後,就找來蕭何商量對策。因為韓信跟蕭何有著深刻的感情,呂雉就利用蕭何,讓蕭何叫韓信回宮裡開會。而韓信竟然沒有半點防備,獨自前往未央宮,一到宮裡,就被呂雉派去埋伏的武士抓住,然後迅速斬首。

總結韓信一步步被殺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劉邦一開始並沒有誅殺韓信之意,不過是想解除他的兵權,讓他安份守已。不料,韓信因為憤憤不平,逼得劉邦及呂雉只好先下手為強,解除這個心腹大患。如果韓信聽話點,隱忍點,聰明點,或許他還不至於落到這般下場。


月望看歷史


朋友,你好,對於你說的問題,希望我的答案能幫助到你。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淮陰人,秦末漢初的著名軍事家。他在幫助劉邦建立漢王朝的戰爭中屢建奇功,是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韓信的評價。其不僅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更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對於你說的“劉邦為什麼要除掉韓信?”這問題,其實史書《史記·高祖本紀》中是這樣記載的:“淮陰侯韓信謀反關中”。在另一史書《淮陰侯列傳》中也明確記載了被貶為淮陰侯的韓信的謀反之心和謀反之實,細節詳實不得不讓人不信。換言之,正是因為韓信有了謀反之心、謀反之實,劉邦才不得已殺了韓信。

對於“劉邦是怎麼樣一步步除掉韓信的?”這問題,其實不能完全意義上算劉邦殺的,按歷史記載是呂后與蕭何合謀,誘殺韓信於長樂宮鍾室。因為現有歷史資料是這樣記載的: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曾與陳豨密謀造反。漢十年(前197年),陳豨反叛,劉邦親自率領兵馬前往討伐。韓信託病沒有隨從,卻暗中部署一起行動,等待陳豨的消息。韓信的一位家臣弟弟因其他原因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呂后聽聞後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何謀劃,令人假說劉邦平叛歸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待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後,就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

個人認為淮陰侯韓信之所以謀反,主要是在於捍衛自己諸侯王的地位,若是韓信覺得自己諸侯王之位無憂,則不會謀反。而現實是,韓信已經失去諸侯王之位,又無法通過正常手段重新奪回時,就必然有謀反之行。但劉邦在殺了韓信後也達到了自己剷除異姓諸侯、建立中央集權的目的,這對於國家長治久安、繁榮昌盛是有利的。謝謝。


蟄龍動山


韓信被軍事界稱為兵仙,如李白在詩界的地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戰成名,也讓劉邦信心滿滿,原來項羽並非不可戰勝。不過戰勝項羽的仍然不是他,而是韓信。頂峰時劉邦親率50萬大軍志在必得迎戰項羽僅3萬疲憊之師,居然大敗到幾乎全軍覆沒,西楚霸王當然不是吹出來的虛名。幸福和痛苦都是比較出來的,夕日不屑一顧的賬下小兵竟然是自己的真正的掘墓人,悲哉!悔當初太過牛X眼濁不識真人,晚矣。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世人皆知的成語故事,簡單解釋就是沒蕭何就沒韓信的出頭,沒蕭何也沒韓信的慘死。這句話常被引用到生活和各個方面,你擅長的恰好是讓你失敗的東西,比如“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房地產成就了你了也毀滅了你。人生極盛時正是走下坡路衰敗的起點,沒有永恆才是生命進化的大道。而韓信在統領漢軍於垓下對決項羽,整出著名心理戰“四面楚歌”時,也正是人生志得意滿極盛之時。想像一下劉邦當時心裡是什麼樣的複雜滋味,你太牛了,必須尋機滅之,要不這江山改姓韓齊了。感謝CCTV還有劉邦的兔死狗烹,要不我們現在還不能被稱為漢人。


中國歷史第二個大一統的大漢王朝,在韓信慘死很久後進入了盛世,為“漢人”這稱呼貢獻功勞的人主要是劉邦、項羽、蕭何、韓信、張良。他們五位各有強項分工不同,劉邦不表,起事過程不議,對劉邦成就大業最重要的人當然是蕭何莫屬,早年“沛公”的名號正是他的計策運作,江湖沒個名號是混不下去的。劉邦的那賣草鞋的後代也得說自己是皇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才有了名號,不再考慮賣草鞋求生的蠅苟之事,同樣是亂世,小角色就有了大反轉的可能。至於蕭何為何就鐵了心就認為跟劉邦混能有大出息呢?那時劉邦只不過是小小一亭長,而且不太誤正業的人,而蕭何可是愛學習的小文史啊,可能劉邦身上有江湖大哥氣質。文人能打下江山的確少有,劉邦論武功也不行,應是江湖氣成就了兄弟們願意忠心跟隨他去打江山,有帶頭大哥才能真正組建一隻有戰鬥力的團隊。

韓信當然不是也不會是劉邦的兄弟,那也就不是蕭何的兄弟。明明他劉邦先入咸陽卻當不了關中王,還被項羽趕到巴蜀忍著一口惡氣還得裝著服氣。實力不行自然求賢若渴,蕭何果然發現並堅定推薦了韓信,一代名將閃亮登臺。眾將尤其是劉邦的出生入死的兄弟們自然都不服,無名小卒當了大將軍?韓信自信到根本不管這些,心裡只有立功,無須去證明給別人看,也打心裡瞧不起這些劉邦的兄弟們,這也是他只能慘死的原因之一。

韓信這麼驕傲的內心總得有一個強大的理由才是,但歷史並沒給我們留下關於他家世的交代,比如他父親是誰,讀了什麼書,師從何人等。只是他從軍前在別人家長期吃白食還吃的理所當然,但為當他母親的喪事能舉大債安置就讓人疑問他的出身與出心了。韓信不比項羽每每親自上陣,他贏在耐心與信心,也非常善於捕捉機會,在謀定而後動!也他同名的韓信也功高封王,但有明確的身份來歷,而他沒有,也沒機會寫回憶錄告之世人,只是在臨死前大喊三聲“我不服”而被誅了三族。



韓信這樣的大才自然不可能在童年時沒受過良好教育,也許是楚國某貴族之後,不幸父親被秦所滅淪為平民,但平天下的心已經造成,他才敢在貧窮之時保持貴族姿態,沒飯吃也不學楊志賣刀,受跨下之辱而不失其志。機會總要來的,也得有足夠的能力與耐心才能把握。韓信上位的情況與諸葛亮有些類似。要藉助王者成就功業,要學會辯天下大事,讓主公明白要去的方向。

王者成大事的都是心在天下,但個人能力總有些缺陷才成。範睢在魏國只是相國一不起眼的門客,到了秦國成就了大業,而同時代的蘇秦能力比他甩了幾條街,以死滅齊,而燕王只想自保與復仇全無奪天下之志,沒幾天齊國又復活了。若沒有識真王的眼光,也成就不了王者大業。在項羽處常嘆懷才不遇的韓信果斷投奔了漢王劉邦,依靠夏侯嬰與蕭何“月下追韓信”的著名典故一步上位,與劉邦高談漢中對策,明天下事,主動出擊項羽才是王者風範,對,他是對的。


“背水一戰”滅趙國是韓信了不起的戰例,後來諸葛亮的親傳弟子馬謖試圖複製這一戰術,結果是人頭落地諸葛揮淚。自此後無人敢用此險招,但對韓信來說,這不是險招,天時、地利、人和,外加情報,對人性的揣度極為到位,也做了充分的意外預案,這與諸葛亮有類似處,只不過韓信不僅有謹慎還有冒險的勇氣。韓信每戰必勝,一連串動作多閃:平三秦滅著名降將雍王章邯、收服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勢如破竹。這多大的戰功當然有了志得意滿與驕傲的資本,在兵鋒直指齊國時,他動了心思,在漢王派的謀臣遊說下已經不戰而降七十餘城的情況下發兵攻齊,致謀臣死也促進齊楚棄前嫌而聯合拼命抵抗,因他貪功而造成重大損失。平齊後,劉邦正在另一關鍵戰場滎陽被項羽圍困,正盼著勝利了的韓信帶兵前來解圍。哪曾想韓信在此關頭要求被封為齊王,劉邦只好封了韓信,這趁人之危談條件的做法一定會被秋後算賬。明明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平了齊國而他非得展示才華,要求封王更是有獨立自主的意思了。

當大漢天下已定,論功行賞之時,齊王韓信被調離崗位,成了楚王,這苦心經營之根據地被輕易瓦解。這與反腐的招式類似,反了?還是去當楚王,韓信還是接受了回到楚國故地,你這時的謀略與冒險精神呢?其實天下大局己是如此,亂世已結束,是必須除掉威脅江山的力量的時候了。七個異姓王如何收拾,這顯出劉邦的智慧來了,打仗不行,治人是高手。張良略施小計,韓信沒辦法不上當。又被假借謀反的名義貶成了淮陰侯,若能認慫安心編輯兵法也能善終。可他偏偏不服氣,暗中竄通陳豨欲圖來個裡應外合,來找回得天下之志。平常仍然也是傲氣十足,隨罰下屬,結果被家臣弟弟舉報。被蕭何助力騙進宮去,讓呂后輕易用極刑悲催致死。

在謀反這樣的大事面前,蕭何當然要選擇他一手謀劃與支持的大漢江山及皇上兄弟劉邦了。不論生死,韓信都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不可多得的帥才。孤傲與自信成就了他的功業,這是“蕭何”,最後毀滅他的“蕭何”也是孤傲與自信。

江山如畫,歷史如血。


唱搖滾的斜槓道長


劉邦是為了劉家江山!

一、移封地,由齊王轉為楚王。

二、降爵。藉口有人密告韓信謀反,雲遊夢澤擒拿帶回京城軟禁,楚王降為淮陰侯。

三、假手呂后,利用蕭何親情,以謀反的老套路密殺之,並誅三族以絕後患!

殺信後,彭越丶英布等異性王,以各種藉口殺之,並召集群臣殺白馬盟誓,唯劉氏能封王,異性王者天下共誅之。可見,殺信等異性王是劉邦既定的國策,信等真反假反都不重要了,要的就是信等必死!

如不殺韓信等功臣,劉邦死後,誰能制伏信等?劉邦殺韓信後,第二年就死了。可見劉邦的用心良苦歹毒!



腳踏一枝梅


劉邦為什麼要除掉韓信有以下幾種因素:一,患難易共,富貴獨享。這一點是中國歷史上普遍帝王的共識,並不是劉邦的個例。如唐朝的李治在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把他推上帝位後,慢慢地就嫌棄他,最後乾脆迫他自盡。心地仁厚的宋太祖不也是有杯酒釋兵權的故事麼。明太祖更是在天下統一後,大肆屠戮開國功臣。清初也是在統一全國後清除異性王。二,劉邦除掉韓信等異性王也是為劉氏後代江山穩固起見而為之的。韓信等異性王是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的重要軍事力量組成部分,可謂是功高蓋世,無可加封的地步。劉邦在世這些人也許安分守已,一旦劉邦去世,新皇帝對韓信這些人沒有再好封賞,韓信他們心裡肯定是不高興的,認為新君怠慢.,不重視他們這班老傢伙了,久而久之,難保韓信他們沒有反叛的舉動,但到那時也就晚了。三,劉邦殺掉韓信也是為了中央集權,鞏固劉氏江山的需要。韓信被撤藩後,劉邦就把他的封地分封了自己的兩個兒子,不然劉邦的兒子們就沒有好地方去了。還有一點韓信他們死了,以後的新君也好對新貴們進行封賞,來樹立新君的威信與恩典,團結鞏固新君的統治。四,韓信也有自身的缺點,雖然他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軍事天才,但骨子裡也有凡夫俗子的貪婪與驕傲自大的毛病。如他當初投奔劉邦後經夏侯嬰的推薦,劉邦給韓信一個管理糧草的都尉,幹了不久就嫌官小了,招呼都不打就逃走了,還是蕭何時時注意韓信,當蕭何追上韓信許諾要劉邦給大將軍一職時,韓信才又回到劉邦的手下。他的大將軍實是逼迫劉邦封的。在垓下之戰最關鍵的時侯,韓信又以齊地平定不久,政權不穩固為由拒絕與劉邦合夾擊項羽。無奈劉邦聽從張良計策封韓信為齊王,韓信得到齊王印信後馬上就率兵南下投於消滅項羽的最後一戰。這兩次貪求高位也為劉邦要殺韓信埋下了伏筆。劉邦消滅項羽後,馬上收繳了韓信的大將軍印信,韓信馬上就成了光桿司令。接著劉邦登帝位,封賞他手下的文臣武將,首先就以韓信的故鄉在楚地為由,改封韓信為楚王並就藩。為什麼劉邦要改封呢?因為韓信進入齊地已有兩年時間,齊地的各級官員都是韓信任命,齊地百姓只知道韓信未必知道有個劉邦,韓信的恩德威信己深入齊地人民,這對劉邦是不不利的,在楚地韓信是一片空白,沒有什麼威信恩德。時間不長劉邦又以有人告韓信準備謀反為由,使用陳平的計策誘捕了韓信,因查無實據,劉邦只好撤了韓信的楚王改為淮陰侯,並留他在京城。一次在朝堂上劉邦和韓信論兩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如何,韓信說劉邦能指揮十萬人馬是最多,劉邦反問他的能力怎樣?韓信競毫不謙遜地說:多多益善。劉邦就挖苦他:多多益善,為什麼又為我所擒?韓信答道:這是天意安排,並不是人力能做到的。通過這次對答,劉邦更加對韓信的猜疑加深了,韓信對劉漢王朝的巨大貢獻也被他貪婪與驕傲所淹沒,換來的只是劉邦對他的厭惡與唾棄。漢高祖十年,劉邦在外征討陳稀叛亂,呂雉和蕭何設計誘捕了韓信,以謀逆罪斬殺了韓信並滅三族,曠世兵聖,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就這樣的悲劇下場落下了人生的帷幕。


森林小草


劉邦當了皇帝,就發覺自己多方面的不足,猜忌功臣不可避免,他能當皇帝,人家一樣能,因為大家都是從草根崛起,沒什麼出身背景幫助。韓信是異姓王中的頭領,早就讓劉邦坐立不安了,想盡辦法清理掉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