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大腦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你可以越來越強大

人們總是假設智商是成功與否的唯一緣由。人們認為智商高低預示了一個人未來成功的可能性,父母都希望孩子擁有如同愛因斯坦一樣高的智商,“智商測試”在國外流行多年,IQ多少甚至一度成為了國外的入學標準,但是一個奇怪的研究發現:處於平均智商水平的人在70%的情況下要比高智商的人出色。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擁有自學習能力,能力一直在不停的變化。

大腦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你可以越來越強大

曾經人們以為大腦發育到青春期後期和成年早期就結束了,大腦在成年之後就基本定型,然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現在科學家知道,大腦在成年之後依舊保留著巨大的變化潛力。這種能力叫做“神經可塑性”,指的是神經連接生成和修改的能力。我們的大腦終身都保有神經可塑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腦的深度學習過程。

神經可塑性體現在大腦被外界刺激影響而隨時修改。當你長期練習某一種大腦功能,就可以讓負責這個功能的腦區的神經連接生成和鞏固。當你每天堅持練習彈鋼琴,你的大腦中負責手指活動的腦區就會長出更多的神經纖連接,手指在大腦中的“地盤”也會隨之變得更大;當你每天學英語,你的大腦語言皮層中負責英語讀寫的區域也會越來越大。當你每天接受腦控訓練,大腦的各項功能均會獲得提升。

大腦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你可以越來越強大

(進行腦控遊戲預防大腦老化的老人)

但是如果你偶爾偷懶,幾天沒練鋼琴,或者幾天不學英語,大腦中剛剛建立起來的“鋼琴神經網絡“或”英語神經網絡“的鞏固過程就會罷工,變得日漸虛弱,一些微弱的神經連接甚至會被修剪掉,幾天後當你重拾鋼琴和英語的時候,就會覺得生疏許多。總而言之,我們的大腦在一生中都是可以改變的,而且對環境有著積極的適應性。

在你在出生時,就擁有了你一生中能擁有的幾乎所有神經元。神經元會長出很多“小手”和別的神經元連接在一起,這些小手叫做“神經突觸”。在你出生15個月左右,大腦神經元之間的神經突觸連接數量就已經達到最大了。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大量的神經元因為不經常使用而“鬱鬱而終”——大約有一半的胚胎神經元最終將因為沒有能夠和其他的神經元建立有效連接而最終凋亡了。

另外那些因為有用武之地而倖存下來的神經元,它們的軸突(比較長的神經突觸)外面會被膠質細胞包裹上,這個過程叫做髓鞘化。神經纖維的髓鞘化就像是電線周圍包了一層橡膠絕緣層一樣,可以讓神經信號在大腦中的傳輸速度和質量都大大提高。

大腦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你可以越來越強大

在這之後,大腦又會大幅修剪發育得錯綜複雜的神經連接,就像修建新長出的小樹苗一樣,為了更好的成長,把用得很少的神經連接修剪掉,只留下重要的、反覆使用的神經連接,讓大腦的能量和物質得到高效使用。對神經纖維“分叉”的大幅修剪過程會一直持續到青春期結束。

大腦網絡終身都可以被修改,積極地適應環境, 但是大腦可塑性的確會隨年齡增長而有所下降,不過直到老年,大腦仍然保有一部分可塑性。隨著年紀變大,雖然我們學習新知識、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所下降,但是因為大腦可塑性會一直存在,所以學習能力也會一直存在,因此通過大腦自主學習,加速大腦的學習能力,是完全可以實施的,活到老學到老是完全可行的。

大腦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你可以越來越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