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總是吵架,真的是性格不合嗎?

總是吵架,真的是性格不合嗎?

你在某段關係中,總會出現吵架的現象?

比如跟父母關於婚姻和伴侶的意見不合,或者情侶之間基於相處日常的摩擦,又或者工作夥伴互相看不慣彼此的工作方式,引起衝突。

我們常常把這些吵架的原因歸結為性格不合,意見不統一,並且很痛苦地認為這種根深蒂固的性格認知或觀念是無法改變的現狀。

總是吵架,真的是性格不合嗎?其實,是你沒弄清楚爭端發生的根本原因!

發生爭吵往往是處於三個方面的原因:

1. 過於關注事情本身

談話的雙方都糾結在"發生了什麼"的事情的細節中。並在爭論到底剛剛那件事情,是誰對誰錯。

在這種思維意識中,矛盾雙方往往會有三種假設:

A. 假設自己的是對的,對方是錯的

B. 假設對方有不良企圖

C. 有受害者心理

【案例】總是吵架,真的是性格不合嗎?

一對兄弟關於年邁父親生病而吵架。原本是老三照顧父親,後來因為工作原因,照顧父親的任務交給了老大。

老大根據自己的飲食喜好,平時的餐食都以清淡鬆軟為主。一次老三在探望父親時,發現晚餐飯桌上擺著是中午的剩菜,立刻大發雷霆,認為大哥為了節省錢,不給父親吃點好的。(假設大哥有不良企圖:為了省錢,而不給父親吃好的。)

後來父親生病住院,老三就認定是因為大哥沒有注重老人的飲食,才會讓父親得病。並當著家族其他成員,怒斥大哥的行為,認為他不孝順,沒有照顧好父親。(認為自己照顧得好,一輪到大哥照顧,就出了問題。)

總是吵架,真的是性格不合嗎?

2. 產生負面情緒,並通過爭吵發洩出來

當溝通雙方中,有一方有負面情緒,往往會引發另一方的牴觸,兩者就溝通態度的問題產生爭吵。

【案例】

一對男女朋友在路上當眾爭吵,女朋友質問男生,為什麼白天發微信不回覆。男生解釋說,白天工作忙,沒有關注到微信。女生繼續質問工作就忙到花兩分鐘的時間打開微信回覆一句"現在很忙,晚點回復"都不行嗎?

緊接著便開啟了女生在戀愛關係中,最容易問到的經典問題:"我認為你不在乎我。你現在不愛我了。"而男生在一邊很難理解,認為自己僅僅因為白天沒及時回覆短信便被質疑,根本是無理取鬧。

女生本來今天在公司遭遇領導的批評,自己特別難過才想找男友訴苦,結果男友完全沒有搭理自己,因此覺得非常委屈。而此時男生這種態度,更覺得自己的判斷是對的。男生已經不愛自己了,所以根本不在乎她的心情。

總是吵架,真的是性格不合嗎?

3. 自我認知偏差,認為自己受到攻擊

中國人特別講究面子,非常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孩子從上學起,就很在乎老師或其他同學怎麼看待自己。進入職場,會在意同事、領導和客戶對自己的看法。而在親戚關係中,也會注意親友的眼光。

因此,在很多場合中,別人對自己的評論或者是對自己意見或工作提出異議,往往就會被認為是對自己人格或能力的挑釁。

【案例】

兩位家長在老師的辦公室基於是否有校園霸凌現象而大聲爭吵。家長A說:"我兒子在學校擔任大隊長,經常上臺代表全校發言。這麼優秀的孩子,怎麼可能在學校欺負你兒子呢?他們一定是小孩子日常鬧著玩的。"

家長B說:"就是大隊長就有優越感了,我兒子個子矮身材胖,你兒子就嘲笑他肥豬。家裡有錢了不起啊!還真是有其父就有其子,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從老子開始就趾高氣昂的。"

家長A:"說誰老鼠呢!你才是老鼠,你全家都是老鼠……"

這個案例中,家長的吵架中就帶有人格侮辱的言論,一旦有人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就很容易誘發激烈的矛盾爭端。

總是吵架,真的是性格不合嗎?那麼,在這三種情況中,應該如何調整心態,避免爭吵呢?

1. 放棄指責和爭論誰對誰錯,嘗試瞭解他人想法,包容不同並反思自己

產生爭吵往往是溝通出現問題,持續地爭論到底是誰的錯,應該誰承擔責任,並不會對矛盾的解決產生任何助力。

停止指責,培養學習型的思維溝通方式,以瞭解對方的情況和想法為目的出發,並在傾聽中思考和反思,是否自己也存在問題,才能讓矛盾雙方都坐下來平心靜氣地分析原因,商討解決辦法。

【案例解決方案】

在父親生病兄弟雙方的矛盾中,老三應該首先向醫生了解父親的病因,並找到大哥瞭解一下日常餐食的情況,不評判大哥的飲食習慣和照顧父親的方式。詢問是否需要提供任何幫助,目的只為更好地照顧父親。

總是吵架,真的是性格不合嗎?

2. 先處理好情緒問題,再來解決事情本身。

在溝通時,若自己帶有情緒,則先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通過溝通描述感受。若別人帶有情緒,則引導對方描述情緒產生的原因。並儘可能地瞭解事情的真實情況,以免帶有偏見和誤會。

【案例解決方案】

女朋友質問男生,為什麼白天發微信不回覆。男生應該首先察覺女生的情緒,表示道歉並安慰女生:"對不起,寶貝。白天工作忙,沒有關注到微信。你是不是特別難過?我不是故意的。我下次一定及時回覆你好嗎?別生氣了好不好?"

接著再來疏導產生情緒的原因:"你是不是白天遇到了什麼事情要跟我說?我現在什麼也不幹,就認真聽你講,好嗎?"

總是吵架,真的是性格不合嗎?

3. 擁有正確的自我認知,包容別人的評論和看法

人無完人,總會有出錯或不夠完美的地方。因此,別人對自己的評論和質疑也是很正常。需要明白的是,別人對自己的反駁或質疑,並不會影響到自身的價值和尊嚴。因此,遇到侮辱或人身攻擊的言論,大可以一笑而過,不予置否。

【案例解決方案】

對於被控訴自己兒子欺負別人的家長A,不應該首先進行否認,而應該表明自己的態度:"我兒子以往在學校表現都很乖,我並不瞭解他是否有欺負別人的行為。若一旦確實有這樣的行為,我一定會對他進行嚴肅的批評和教育。"

家長B或許聽到這樣的態度,就不會覺得對方有故意包庇或隱瞞的表現了。即使此時家長B很生氣,仍然出現了人身攻擊的言論。家長A可以體諒同為家長的心理,表達自己會好好調查,嚴肅處理。

若事實存在,則及時道歉,認真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