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專項扶持” 半導體業或成“突破口”

消息:

財聯社消息,5月31日,按照《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管理辦法》要求,發改委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擬支持項目予以公示。公示期2018年5月31—6月6日。

戰略性新興產業獲“專項扶持” 半導體業或成“突破口”

點評:

5月31日,半導體行業再次活躍。短期調整後,隨著“扶持政策的落實”,6月相關產業仍將持續獲得事件驅動力扶持。

從決策層反覆強調“搶佔一些關鍵科技領域的制高點”,到國資委圍繞“高科技產業進行密集調研”,再到發改委這個“轉移支付”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定向扶持”,中國在關鍵高科技產業的“自主創新”,已從“頂層設計”加速到“政策落實”的階段。

1、中國選擇半導體、芯片行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突破口”的概率相當大:國產CPU與操作系統被明確列入本次中央政府採購項目的徵求意見公告,是政府有意加速推動芯片與軟件的國產化進程的一個明確信號——近日,中央政府採購網掛出“2018-2019年中央國家機關信息類產品(硬件)和空調產品協議供貨採購項目徵求意見公告”,增設了“國產芯片服務器”這一新的類別,其中包括龍芯CPU服務器、飛騰CPU服務器、申威CPU服務器;而在臺式機或筆記本中,國產Linux操作系統與WIN7、DOS-同被列入可選操作系統。

2、因中興事件而“感到後怕”的中國企業,也在加速“自主自救”的舉措:百度表示,將爭取在2018年內做三到四筆“大交易”。百度資本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裡作出7筆投資,重點關注領域是人工智能、自動駕駛、5G、芯片組開發等。而馬雲宣佈將投入上千億或更多建設國家智慧物流骨幹網。

3、科研方面,復旦大學與谷歌簽署兩年期合作協議,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谷歌將重點支持復旦大學在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移動應用等新興科技領域的課程和創新科技聯合實驗室建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眾所周知,集成電路被譽為“工業糧食”,未來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領域都需要集成電路為基礎,缺芯即會被卡脖子,所以芯片國產化將是國家的確定性戰略。在國家政策和大基金扶持下,國產替代有望加速,具有長期投資價值。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同比增長24.8%。但我國集成電路的貿易逆差卻在增大,大量的進口依賴表明國產替代空間巨大。晶圓廠建設方面,中國本土企業在中國地區的晶圓廠投資額超過了外國企業,2017、2018年均超過30億美元。

整體看,經過近期弱勢盤整後,半導體行業有望在6月迎來更多事件驅動力:包括政策支持、需求反彈、技術創新及支持創新企業的需要等,隨著業績增長、政策落實、新技術研發及應用等方面的實質進展,也將成相關板塊的核心驅動力。據公開市場資料總結,相關標的: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太極股份、用友網絡。

溫馨提示:大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討論留言,後臺看到會及時回覆大家,老師定期會送上品質乾貨,請大家積極關注呦!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學習交流、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和觀點。本人及所在機構不持有上述股票,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