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文化習俗】茶文化

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


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傳說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甘甜止渴、提神醒腦,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和利用茶葉的國家,茶葉伴隨著古老的中華民族走過了漫長的歲月。中國人飲茶經過了三個歷程:生吃藥用、熟吃食用、沖泡飲用。

古人最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後來便火煮羹飲。古人有藥食同源之說,在我國飲茶之始,是食飲同宗。

【文化習俗】茶文化

一、關於茶的文化

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被稱為茶文化,包括茶道、茶德、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藝等在內的都屬於茶文化。

1、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

2、茶德,是指茶自身所具備的美德。茶有八德:康、樂、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從中國傳播到日本、韓國等,豐富了這些國家的茶文化內涵。

3、茶聯,是以茶為題材的對聯。包括:茶的對聯、茶店對聯、茶莊對聯、茶文化對聯、茶樓對聯、茶館對聯等。

4、茶書。在浩瀚如煙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專門論述茶葉的書,也記載有大量關於茶事、茶史、茶法及茶葉生產技術的內容。

5、茶具。現代人所說的茶具主要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飲茶器具。唐代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其中茶塢是指種茶的凹地;茶人按照現代的觀點,不應納入器具。

6、茶畫,在中國茶文化裡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從表達方式上屬於傳統水墨畫,但是從內容上又可歸於文人畫。

7、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

【文化習俗】茶文化

二、茶文化的內涵和功能

1、以茶會友:客來敬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2、以茶聯誼:各種聯誼活動,採用茶話會的形式,既莊重又生動活潑。

3、以茶示禮:人際交往,無論是多麼莊重的高級會談或重要會議,都可以用茶表示禮儀。

4、以茶代酒:從古至今,以茶代酒者不乏其人。

5、以茶養性:從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提倡以茶修心養性,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

6、以茶作禪:自古就有茶禪一味之說,很多寺院都講究以茶悟道。

7、以茶做菜:很多地區都有以鮮茶做菜的習俗。

8、以茶為食:將茶添加於食品飲料中食用,逐漸流行起來。茶葉口香糖、茶葉蛋糕、茶葉麵條、茶酒等都已被人們接受。

9、以茶健身:茶對人體健康具有多種功效,飲茶健身是很多飲茶愛好者的切身體會。

【文化習俗】茶文化

三、茶與文學

1、散文:柳宗元《為武中丞謝賜新茶表》;劉禹錫《代武中丞謝賜新茶表》;呂溫《三月三日花宴序》;皮日休《茶中雜詠序》等。

2、書法:懷素《苦筍帖》;蘇軾《啜茶帖》;蔡襄《精茶帖》 、《天際烏雲帖》;米芾《笤溪帖》;趙令疇《賜茶帖》;金農《玉川子嗜茶帖》等。

3、茶畫:周昉《調琴啜茗圖》;趙元《陸羽品茶圖》;趙孟頫《鬥茶圖》、《茶榜》;倪雲林《龍門茶屋圖》;顏輝《煮茶圖》等。

4、專著:陸羽《茶經》;張又新《煎茶水記》;蘇廙《十六湯品》;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等。

【文化習俗】茶文化

四、茶的分類

中國茶類的劃分有多種方法,根據製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發酵)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

1、綠茶(鮮葉-殺青-揉捻-乾燥):毛尖、龍井、碧螺春、毛峰、猴魁、瓜片、珠茶、青頂、白雲茶、銀毫茶等。

2、青茶(鮮葉-萎凋-做青-殺青-揉捻-乾燥):鐵觀音、黃金桂、毛蟹、本山、凍頂烏龍、大紅袍、單樅等。

3、紅茶(鮮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川紅、祁門紅茶、滇紅、暖卡紅茶、信陽紅、北苑貢茶等。

4、黃茶(鮮葉-殺青-揉捻-悶黃-乾燥):蒙頂黃芽、君山銀針等。

6、黑茶(鮮葉-殺青-揉捻-渥堆-乾燥):產於湖南安化。

5、白茶(鮮葉-萎凋-乾燥):產於福建。

發酵是茶葉在特殊的環境中,茶多酚等茶葉裡的內含物發生的氧化、聚合、縮合等一系列化學反應。茶的寒性與發酵程度有關,發酵程度越大寒性越低。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白茶和黃茶屬於輕微發酵茶;青茶也叫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黑茶屬於後發酵茶。

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是基本茶類。以各種毛茶或者精製茶再加工成的產品統稱再加工茶類,主要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和含茶飲料等種類。

【文化習俗】茶文化

五、泡茶十三式

早採者為茶,晚取者為茗。茶為國飲,源遠流長。在長期的品飲中,形成了豐富的品飲文化和完整的茶道操作。

1、淨手和欣賞器具。淨手,引茶入茶荷,請賓客賞茶。然後賞具,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為上)。

2、燙杯溫壺。一是為了衛生清潔,二是給茶具預熱,這樣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3、馬龍入宮。放茶入壺,名字叫的好聽,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4、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迅速倒出。目的是為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同時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5、沖泡。再次把沸水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稱為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6、春風拂面。表現技巧美觀,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為的是隻喝茶水,不讓浮葉到口中。

7、封壺。蓋上壺蓋,保存茶壺裡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8、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9、玉液回壺。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10、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11、奉茶。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

12、聞香。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

13、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然後放下。可以在談話交流期間繼續如此,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的身份。

【文化習俗】茶文化

六、行茶禮節

1、水溫要適宜。需要具體結合茶葉的細嫩程度和發酵程度控制水溫,越是細嫩的茶葉,所需水溫在同類茶葉中越是偏低。

2、洗茶要得法。一般使用浸潤洗茶法,先將適量茶葉投入泡茶器具,然後注入開水,以剛剛能夠浸溼幹茶為宜,再迅速將水分倒掉。如此操作即避免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又可洗去粉塵,溫潤茶葉。

3、茶具要清潔。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

4、茶水要適量。先說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再說倒茶,俗語說:七分茶、三分情;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5、奉茶要得法。應雙手奉上,注意長幼有序;切忌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送到賓客面前,一是很不雅觀,二是不夠衛生。

6、添茶要及時。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及時添茶;先給客人添茶,再給自己添。

7、注意更換茶葉。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換茶葉之後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辭則為卻之不恭。泡茶時,茶水從濃到淡,數衝之後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認為暗下逐客令。

8、泡茶禮儀有講究。泡茶時,要求茶藝師走路輕、說話輕、動作輕,茶具不能碰撞;茶具擺放要整齊、不能雜亂,橫看、豎看、斜看,杯、碗、壺都要成一條直線;沖水時水線不能斷、也不能過粗;壺嘴不能對著客人等。

喝茶是一種修行的過程、靜心的過程、享受的過程。茶文化沒有酒文化的酣暢淋漓,但可以讓我們靜靜地體會其中的平和、自在、悠久、淡定。

【文化習俗】茶文化

七、喝茶的好處、壞處、誤區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了許多國家飲料的優劣情況,最終認為茶為中老年人的最佳飲料。據科學測定,茶葉中含有蛋白質、脂肪、10多種維生素,還有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等近300種成分。

飲茶的好處很多

1、茶能使人精神振奮,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

2、茶能促進新陳代謝,並有維持心臟、血管、胃腸等正常機能的作用。

3、飲茶對預防齲齒有很大好處。

4、茶葉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5、茶葉有抑制惡性腫瘤的作用,飲茶能明顯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6、飲茶能抑制細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壽。

7、飲茶有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腦血栓等功效。

8、飲茶能興奮中樞神經,增強運動能力。

9、飲茶有良好的減肥和美容效果,特別是烏龍茶對此效果尤為明顯。

10、飲茶可以預防老年性白內障。

11、茶葉所含的鞣酸能殺滅多種細菌,故能防治口腔炎、咽喉炎,以及夏季易發生的腸炎、痢疾等。

12、茶葉中含有防輻射物質,邊看電視電腦邊喝茶,能減少輻射的危害,並保護視力。

13、飲茶能保護人的造血機能。

不合理的喝茶對人體也有害處

1、喝茶要看體質。人的體質有燥熱、虛寒之別,而茶葉經過不同的製作工藝後也有涼性及溫性之分。燥熱體質的人應喝涼性茶,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茶。

2、晚上最好喝紅茶。綠茶屬於不發酵茶,刺激性比較強;紅茶是全發酵茶,刺激性弱,較為平緩溫和,適合晚間飲用。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喝紅茶時加點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暖胃作用。

3、晚上飲茶要謹慎。對於情緒易激動、神經較敏感、睡眠狀況欠佳、身體較弱的人,晚上應少飲茶或不飲茶。如果晚上要飲茶,應少放茶葉,喝茶時間應放在晚飯一小時之後。

喝茶八誤區

1、喜喝新茶。由於新茶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對人的胃腸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易誘發胃病。所以新茶宜少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應忌喝。

2、喝頭遍茶。由於茶葉在栽培與加工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有害物的汙染,茶葉表面總有一定的殘留,所以頭遍茶應棄之不喝。

3、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再加上茶水吸收率高,致使茶葉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會引發頭暈、心慌、手腳無力等症狀。

4、飯後喝茶。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元素髮生反應,生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時間一長引起人體缺鐵,甚至誘發貧血症。正確的方法是餐後一小時再喝茶。

5、發燒喝茶。茶葉中含有茶鹼,有升高體溫的作用,發燒病人喝茶無異於火上澆油。

6、潰瘍病人喝茶。茶葉中的咖啡因因可促進胃酸分泌,升高胃酸濃度,誘發潰瘍甚至穿孔。

7、經期喝茶。在月經期間喝茶,特別喝濃茶,可誘發或加重經期綜合徵。

8、一成不變。一年四季節令氣候不同,喝茶種類宜做相應調整。春季宜喝花茶,花茶可以散發一冬淤積於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髮;夏季宜喝綠茶,綠茶性味苦寒,能清熱、消暑、解毒、增強腸胃功能,促進消化、防止腹瀉、皮膚瘡癤感染等;秋季宜喝青茶,青茶不寒不熱,能徹底消除體內的餘熱,恢復味甘性溫,使人神清氣爽;冬季宜喝紅茶,紅茶味甘性溫,含豐富的蛋白質,有一定滋補功能。

【文化習俗】茶文化

八、關於茶的一些問題彙總

1、鬥茶,又稱為茗戰。簡單地說就是品茗比賽,是將對茶葉質量的評比當作一場戰鬥,這是古人用來比較茶葉優劣的一個專用名詞。宋人劉松年所畫的《茗園賭市圖》便是描寫市井小民鬥茶的情形,圖中有老人、有婦人、有兒童,也有挑夫、販夫。鬥茶者攜有全套的器具,一邊品嚐一邊自豪地炫耀自己的茶品。

2、功夫茶。並非是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是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3、茶百戲。是指僅用茶和水不用其它原料,就能在茶湯中顯現出文字和圖像的茶藝,與現在的咖啡拉花相似。

4、吸菸與喝茶。吸菸會使人體內的維生素C含量下降,因此吸菸者喝茶,尤其是綠茶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的維生素C。更重要的是茶葉中的茶多酚有抑制致癌物質的作用,多喝茶可以減輕香菸的毒害作用。

5、茶水服藥。在多數情況下,不主張用茶水服藥。尤其是含鐵劑和含鋁劑的西藥,遇到茶湯中的多酚類物質會結合而沉澱,會降低或失去藥效。

6、喝茶提神。茶葉中含有的咖啡因能興奮神經中樞,產生提神的功效。咖啡因起的副作用是暫時性的,在人體血液中不積累,通常幾小時之內就隨人的新陳代謝排出體外。

7、泡茶用水。城市自來水有時含過量的氯化物消毒,泡茶時會帶有氣味;純淨水中基本不含其它溶解物,用來泡茶不影響茶的品味,有利於泡茶;當然,泡茶最好的還是用泉水。

8、每天喝多少茶。一般有飲茶習慣的健康成年人,每天飲6-10克,分2-3次沖泡為宜;從事體力活動且食量大的人每天飲茶20克左右;食油膩食物多,菸酒量大的人也可適當增量;年老血弱、脾胃寒者、孕婦及兒童適當減少茶量。

9、冷茶。冷茶如無變質可飲用。但不能將飲過的一部分茶湯長時間放置後再飲用。目前市場上的罐裝茶水屬冷茶,如是經嚴格滅菌處理的可飲用。應注意的是年老血弱、脾胃虛寒者不能飲用冷茶。

10、茶沖泡次數。一般綠茶和花茶,沖泡以三次為宜,三次之後茶香茶味已無。普洱茶沖泡時因投茶葉量大內含物質豐富,可達10次以上。

11、剩茶養壺。剩茶不能留在壺裡,隔夜的茶湯會有陳味。陳味滲進壺體,不但不能幫助養壺更是對紫砂壺的一種破壞。用這樣方式養出的壺喝茶,對身體有害。

12、茶葉的保質期。關鍵在於茶葉本身水分含量的高低,與小包裝茶所用的包裝材料的防潮性能。能保持茶葉含水率7%以下,在12個月內茶葉品質不會過分陳化;水分在6%以下,全密封成罐頭食品一樣,3年內也不會過度陳化;水分含量大於9%的,難保在3個月內不變質。

13、關於新茶。新茶會給胃黏膜帶來比較大的刺激,即使是綠茶,也最好不要剛做出來就喝。綠茶有一定的寒氣,要等它的寒氣退去一些後再喝。如果要喝新鮮綠茶,最好是在製成後半個月左右再喝。除了綠茶之外,其它茶類的最佳飲用期,幾乎都是第二年。因為這些茶等到火氣褪盡後,口感才會變得更好。有些茶,則是越陳越香。

14、關於陳茶。飲茶要新,喝酒要陳,是人們長期以來對飲茶的生活總結,但並非陳茶就一定差。有的茶葉品種適當貯存一段時間,反而顯得更好。例如西湖龍井、旗槍、洞庭碧螺春等等,如果能在石灰缸中存放1-2個月,效果更佳。又如武夷巖茶,隔年陳茶反而香氣馥郁、滋味醇厚;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磚茶、廣西的六堡茶、雲南的普洱茶等,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甚至能提高茶葉品質。

15、新茶和陳茶。新茶與陳茶的鑑別主要是看它的色、香、味。色澤:茶葉在存過程中,主要受空氣中氧氣和光的作用,綠茶由新茶的青翠嫩綠逐漸變得枯灰。紅茶由新茶的烏潤變成灰褐。滋味:陳茶的滋味淡薄,同時茶葉的鮮爽味減弱而變得滯鈍。香氣:陳茶由於香氣物質的氧化、縮合和緩慢揮發,使茶葉由清香變得低濁。上述區別是對較多的茶葉品種而言的,當貯存條件良好,這種差別就會相對縮小。

16、鑑別茶葉。茶葉的優劣一看乾燥度,二看新鮮度。用手指捏茶條,如能研成粉末的,說明茶葉較乾燥是合格的標準;如不能研成粉,只能研成細片狀,說明茶葉已吸溼,乾燥度不足,不宜購買這種高含水量的茶葉。新茶有特有的新茶香,香氣滋味都有新鮮感受。茶葉是否新鮮,從外觀色澤上就可以進行初步的鑑別,新綠茶色澤或深綠光潤,紅茶烏黑且有光澤。茶葉嗅之有茶香,無黴悶異味者為正常產品。選購小包裝茶時應看清或問清包裝日期,一般小包裝茶超過一年以上者,極易吸溼變質。

【文化習俗】茶文化

九、國外的茶文化

茶不僅在中國被廣泛用於日常生活中,在全世界也非常普及。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喝茶,各國的飲茶方法也各有千秋。

美國:美國人飲茶的歷史也並不算短,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的導火索便是茶葉。波士頓傾茶事件只因美國人不再願意因喝茶而向大英帝國繳納高額關稅引發的,繼而全面觸動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美國可稱之為國飲的,卻是可樂和咖啡,星巴克和可口可樂橫掃全世界。

英國:英國人愛茶可謂全球之最,尤喜下午茶,有英國民謠唱道:當時鐘敲響四下,世上一切為茶而停。英國人對茶的熱愛,追溯歷史還得感謝查理二世的荷蘭媳婦凱瑟琳公主,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荷蘭人從中國發現了茶葉後,這個只有王公貴族能享受的生活方式,便由凱瑟琳公主帶到了英國,成就了英國人從早喝到晚,無處無時不喝茶的生活方式。就像英國人談論天氣一樣,怎麼喝茶成為了生活的必備技能。英國英國各階層人士都喜愛飲料。茶,幾乎可稱為英國的民族飲料。他們喜愛現煮的濃茶,並放一二塊糖,加少許冷牛奶。

日本:中國茶自唐時便傳入日本,甚至發展成為了一種儀式。通過一系列的茶道活動,完成參與者的靜心清志,進而思考人生的離合、相聚的歡娛,使參與者的精神境界接受一次洗禮,達到更高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