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你的朋友圈裡,總有幾個積極廢人”,這個新詞戳痛了很多人的心

1

前段時間,在朋友圈有個詞很火,叫“積極廢人”。

意思是指那些很愛給自己定目標,但是又永遠做不到的人。

他們有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可在行動上又如同廢物一般。

“你的朋友圈裡,總有幾個積極廢人”,這個新詞戳痛了很多人的心

不得不說,在生活中這樣的人還真不少見。

心想著存筆錢,要去世界各地走走;

嘴上喊著要充實自己,多讀書看報;

捏著腰間的肥肉,決心要減肥瘦身;

可最後呢?

旅遊,看書,減肥……不存在的。

喜歡整天窩在沙發上,拖延症發作,拖著手中一件又一件事情,沉醉於刷著碎片化的娛樂產品,揮霍著大把光陰,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只是每次臨睡前,才有些惶恐,今天什麼事都沒做成。

這種間歇性享樂後的恐慌,除了帶來短暫的精神刺激,會引起失眠外,實質上毫無用處。

此刻的反省,就像是離別時的迴光返照,該廢掉的時間已經廢掉了。

“你的朋友圈裡,總有幾個積極廢人”,這個新詞戳痛了很多人的心

說實話,其實多數人不是刻意要去浪費時間,他們也知道努力的人生才會有好結果。

只是,努力並不是一下就能看到回報,中間要經歷的過程太久了。

所以,當三分鐘的熱度冷卻,人很容易就會想要偷懶。

在每次偷懶過後,又開始變得自責,來來回回,由此不斷反覆。

最後,所謂的積極廢人,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語言巨人,行動的矮子。

“你的朋友圈裡,總有幾個積極廢人”,這個新詞戳痛了很多人的心

2

有人說,一旦發現短期的努力,無法帶來超額回報,聰明人就要懂得及時止損。

這是十足十的謬論。

當你放棄努力,選擇隨波逐流,還安慰自己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時,你的人生可算是廢了。

就像波伏娃在《第二性》裡說到:

那時候他還太年輕,不知道每個命運的饋贈背後,都在暗地裡早早地標上了價格。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總是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反正人生該獲得的東西,或早或晚都會得到。

可是你知道嗎?上帝向來是不公平的。

先前大方給予你的東西,在你年華逐漸老去的時候,會一一向你討回價碼。

你所有偷過的懶,享受過的垃圾娛樂,都會在日後成為巨大的壁壘,隔絕你與夢想的距離。

“你的朋友圈裡,總有幾個積極廢人”,這個新詞戳痛了很多人的心

我承認,這個社會誘惑太多,各大平臺好玩的短視頻,讓人上癮的養成式綜藝,助人輕易獲取高成就感的遊戲和小說……

如果只是將這些當做放鬆休憩,那未嘗不可,可沉溺其中就是自甘墮落。

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天下不會掉餡餅,沒有誰會隨隨便便成功,你想要成功,你就要積極進取,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

光喊口號而不加以行動,沉迷兩岸風光走走停停,就會像龜兔賽跑中,驕縱的兔子,輸掉人生這盤比賽。

3

現代人廢掉的原因,幾乎都是:

自知懶而不能改,改卻不能恆。

即所謂的知易行難。

畢竟,對於秉承“人生得意須盡歡”的人來說,堅持這件事太困難了。

就如我在知乎裡看到的一個小故事:

“你的朋友圈裡,總有幾個積極廢人”,這個新詞戳痛了很多人的心

這株枯萎掉的哈密瓜嫩苗,象徵著每個人心中的夢想。

本來只要我們用心灌溉,持之以恆,它就會開花結果,可由於輕易放棄,它也就過早地扼死在搖籃中。

人生大道理懂得再多,也阻止不了懶人將夢想自我毀滅,就像單田芳老師所說:

“好良言難勸該死鬼,大慈悲不度自絕人。”

4

記得在心理學上,有個叫二十英里的法則。

這個法則講的是:從美國西海岸聖地亞哥到某個地方有三千英里的路程,此路段複雜,經常遭遇天氣變化。

那每天該走多少英里才是一個合適的速度呢?

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每天走32公里。

也就是說,只要用150天,五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完美地走完全程。

這樣的成功是不是簡單粗暴又明瞭?

可實際上,很少有人能規定時間內,甚至是半年裡完成目標。

歸根究底,還是那句老話,沒法堅持。

一味貪圖中場休息,那預期中的成功,就會與你漸行漸遠。

“你的朋友圈裡,總有幾個積極廢人”,這個新詞戳痛了很多人的心

想起關於劉德華的一則採訪:

記者:“你為什麼會選擇拍那麼多爛片?”

劉德華:“因為我不確定這部電影能不能火,所以我不敢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對比因為看不到努力的盡頭,就選擇早早放棄的人,劉德華用自己的成功,詮釋了堅持的意義。

又好比寫出鉅著《平凡世界》的作者路遙,他日復一日,定量寫作,在機械化的堅持下,才創造出這部偉大作品。

人生從來都不缺少機會,也不缺少努力的人,真正缺的是:那些始終在堅持努力的人。

所以啊,只有保持自律,始終如一的人,才有機會登頂巔峰,縱覽人世沉浮。

或許一路走來真的很艱辛,但也請你相信,生活是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而又不放棄的人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