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拼又懶,其實是因爲慫

是否經常給自己立目標

沒有完成

而且總是在拖延

最後卻不了了之

總是嚷嚷著減肥,還買了瑜伽墊

一個禮拜後

死癱在床上,跑步都不去了

心裡計劃著要學到哪裡哪裡

而翻開書,只不過換個地方玩手機

是這樣嗎?


◆ ◆ ◆ ◆ ◆


想拼又懶,其實是因為慫


◆ ◆ ◆ ◆ ◆

珂姐邀請了

心理諮詢師周小寬

來給大家聊聊

生活中努力拼搏的“積極廢人”


想拼又懶,其實是因為慫


“積極廢人”,就是指那種很熱愛給自己定目標,然而又總是做不到的人。

1

想拼又懶,動力究竟是什麼?

朋友小A兩三天便髮圈打卡健身,勵志練出馬甲線。

可昨天剛鍛鍊了一小時,今天就出去胡吃海喝。

回來又以愧疚的心發了美食照,並繼續立Flag,說:“沒控制住自己的嘴,接下來一個月閉關不約。”

沒過一星期,朋友圈又新曬了美食照。

然後新一輪的自責、立Flag,就此陷入死循環,體重也只升不降。

反正就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都認為想要擺脫這種狀態,只能從改變行為上著手,要時刻提醒自己從行為上變得更努力,更自律,打敗惰性和懶癌,才能成就自己真正想要成就的事情。

就這麼簡單嗎?

我認為不是的,

所有行為背後都隱藏著很深的心理動機。

想拼又懶,其實是因為慫


2

想拼又懶,其實是因為慫。

為什麼慫?因為自戀。

  • 因為自戀,在我的想象中,我應該是個很完美的人,所以我很“積極”;
  • 而“廢”是因為我擔心我做不到,我承受不了我的不完美。

你可能會說,難道一個自戀的人能說自己是個廢人嗎?

能。因為說“我就是很完美”和“我就是個廢人”,

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自戀。

自戀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只是我們需要深究的一點是,

這種自戀究竟是健康的,還是虛弱的?

健康的自戀是這樣的:“我要做一件事情,然後我把這件事情做得很漂亮,然後我就產生了一種極高的自我價值感滿足。”——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健康自戀”,它是具有能量的,是被現實所檢驗過的,而不是虛弱的。

虛弱的,或者說病態的自戀,則是:“我要做一件事情,然後我想象我已經把這件事情做得很漂亮,從這樣的想象中我獲得了一種極高得自我價值感滿足。”

而且,在這種想象當中,你獲得的快感越大,就越不敢將它投注於現實

當然!那個在想象當中無所不能的全能的自己,是絕對不可以有一丁點的失敗的,因為如果那樣的話,我不是無所不能的了。

然而,潛意識深知自己的不完美,會一直嘗試拋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要是xxx發生了我該怎麼辦?”“如果我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強大怎麼辦?”“如果搞砸了豈不是全世界都要笑話我嗎?”

於是,與其說努力去做了又做不成,為了不讓自戀受到損傷,那還是不要去行動好了。

只要沒有付諸行動,那麼那個想象中的我,就還是保持著完美的了。

何況我還可以和全世界說,只不過是我因為xxx沒去做而已,不然我肯定能成功啊。

這就是想拼又“慫”。

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所以想拼,但又害怕看見自己身上的不完美,所以“慫”。

想拼又懶,其實是因為慫


3

不想做廢人:怎樣做一個積極的行動者?


如果你的確發現自己有行動力低下,想得比做的多,然而你卻認為理論上的自己本來應該比現在強得多,以下的幾條建議也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1. 首先,不要誇大自我。

一方面,自我的能力沒那麼大,卻被自己想象得很大;另一方面,一旦發現了自己某方面的缺陷,也會把它放大得超級大。

2. 不要過分追求完美。

犯錯誤沒什麼大不了,否認自己的瑕疵基本等同於否認自己是一個真實的人。

3. 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要做的事情上。

不要去胡思亂想那些過去沒做到的(比如某次類似的失敗經歷),著眼於此時此刻,考慮應該如何實現目標,解決問題。

4. 從具體的可以執行的小事情開始做起。

不要把目標想得太大太重要,這會嚇得你不敢行動。不管怎樣,開始做。只要完成了哪怕很小的一件事,你已經是個行動者了,你的焦慮也會大大減輕。

5. 要給自己一個時間上的寬限。

“行動力”是一種心理素質的綜合能力,它不是一個想一想就能提升的東西,而是長時間自我訓練的結果。

最後,要時刻提醒“自己不是唯一的”,

要知道,並沒有一把聚光燈隨時聚焦在自己的身上。

其實,你的成功不一定有你想象得耀目,而你的失誤也沒有你自以為的那麼顯眼。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