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雨瀝瀝,霧濛濛,一連幾天陰雨。

山間冷了,人也停下來,都等著雨停了再幹活,常曉峰卻一刻也不耽擱。在雨中,常曉峰把村子跑了個遍,從貧困戶家裡到菸葉田裡,從養殖場裡到蘋果林裡。

2015年10月,常曉峰從縣委統戰部被派駐到秋扒鄉雁坎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秋扒鄉雁坎村,山高路遠。全村1989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64戶186人。一直以來,受地理環境、交通條件的制約,加之落後的基礎設施,嚴重阻礙了雁坎村的發展。

“至今還記得鄉親們第一次見我的眼神,那是不信任、不肯定。”回想起一開始的駐村生活,常曉峰感慨地說。

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在貧困戶家中上黨課

質疑給了常曉峰更大的動力。他挨家挨戶“串門”找鄉親們談心,一次不行,就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暖心的問候,貼心的話語,漸漸地“融化”了群眾的心。

基礎設施差、村民靠天吃飯、處於貧困線以下的就有64戶……這一個個問題、難題都一一擺在了常曉峰的面前。

“面臨的形勢是很艱難,可既然找到了癥結,那就肯定能各個擊破。”常曉峰樂觀不悲觀,思路清晰。

常曉峰請來村裡的黨員幹部一對一談話,瞭解情況,理順關係。一邊是建立完善各項黨務村務制度,增強凝聚力,發揮黨員先鋒作用;一邊是通過設崗定崗、承諾踐諾、志願服務等形式,讓所有黨員擰成了一股繩,團結起來幹工作。就這樣黨組織強起來了,扶貧工作也順起來了。

有了“主心骨”,吃下“定心丸”,常曉峰開始了想方設法為群眾謀出路,找門路。

雁坎村陽光充裕,氣候宜人,土質的酸鹼度適宜菸草種植。常曉峰積極聯繫技術人員來指導,解決了種植菸葉的技術難題,又協調幫扶單位出臺政策給予相應補貼。風險小了,收益大了,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菸葉種植的隊伍中來了。整地、挖溝、栽煙、打藥、鋤地、打煙、辮煙、炕煙……400餘畝的菸葉產業帶貧基地裡,20來戶貧困戶通過務工收入達到脫貧增收目的,人均可實現年增收3500元。

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常曉峰(前)查看代養代管模式的效果

常曉峰還經過多方論證,以青城山生態養殖園為依託,創新地採取了“代養代管”的模式,支持群眾通過發展養殖實現增收致富。

“‘代養代管’簡單來說就是貧困戶投入少量資金購入小豬,有青城山代養,待出欄後,在結清公司墊付款項後,盈餘的部分全部給貧困戶。”常曉峰說。

為了讓貧困戶沒有負擔和壓力,常曉峰多方奔走,終於籌措到了資金,使貧困戶“零壓力”。最終,雁坎村64戶無技術、缺資金的貧困戶與企業簽訂了託管代養協議。同時,還成立脫貧幫帶小組,在貧困戶中選舉,進行項目的監管、宣傳、講解及利潤分配。

“每戶貧困戶一年最少可分紅8000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再到養殖園打工,一個月少說又掙1000多元。”常曉峰對貧困戶的收益門兒清。

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常曉峰(中)瞭解白皮松長勢情況

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查看藤編加工廠的產品

除了菸葉、養殖,常曉峰還在雁坎村發展了152畝的中晚熟蜜桃、蘋果、柿子、梨、獼猴桃等水果的林果產業帶貧基地;種植優質白皮松的育苗產業帶貧基地;能夠在更大範圍內吸引閒散勞動力就業的藤編加工廠……這些項目實現了雁坎村的貧困戶因人而異地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常曉峰主動替群眾幹活

“常書記到俺村後,在他帶領下俺有了活幹,有了錢掙,開始過上好日子啦!”在雁坎村的群眾眼中,常曉峰就是他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太陽能路燈亮了,水泥路修了,文化廣場有了,新的垃圾池、新的廁所、新的堰壩、新的綠化通道,雁坎村的環境越來越新,雁坎村的群眾越來越有盼頭。

2017年,雁坎村整村脫貧。

“回憶起這兩年駐村生活,有辛苦,但更多的是幸福。當看到群眾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我真切感受到了幸福,感受到了來自心眼裡的甜。” 常曉峰的話語中透著滿滿的“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