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清朝江蘇三直隸州,現一縣級市二地級市,以轄區論,原太倉州最強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中部,儘管歷史悠久,擁有十三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但是江蘇省設省於清朝時期,是我國設省較晚的省份之一。明朝時期,江蘇、安徽及上海都屬於南直隸,清初改為江南省,康熙六年,江南省才正式分設為江蘇、安徽兩省。

清朝江蘇三直隸州,現一縣級市二地級市,以轄區論,原太倉州最強

江蘇省成立之初,轄江寧、蘇州、松江、常州、揚州、淮安、鎮江七府及徐州直隸州,經過一系列的區劃調整,江蘇轄八府三直隸州一直隸廳,這三大直隸州分別為海州直隸州、通州直隸州及太倉直隸州。

清朝江蘇三直隸州,現一縣級市二地級市,以轄區論,原太倉州最強

海州歷史悠久,秦漢時屬東海郡,東魏時始置海州,之後時為東海郡,時為海州,元時先改為海寧府,後改為海寧州,明初複稱海州,隸屬於南直隸淮安府。清初,海州屬江南省淮安府,康熙六年(1667年),海州屬江蘇省淮安府,雍正二年(1724年),海州升為直隸州。

清朝江蘇三直隸州,現一縣級市二地級市,以轄區論,原太倉州最強

海州升為直隸州後,轄贛榆、沭陽2縣,轄區基本相當於現在的連雲港市、沭陽縣、新沂市東部及響水縣北部。1913年,海州直隸州廢,設東海縣,後析東海、灌雲縣地設連雲市,連雲港地區解放後設新海連特區,1949年改為新海連市,屬山東。1953年,新海連市劃歸江蘇,隸屬於徐州專區,1961年改稱連雲港,1962年升為省轄市。


通州始設於五代後周時期,元時曾升為通州路,明朝時期隸屬於揚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為直隸州,轄泰興、如皋2縣,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南通市區、如東、如皋、泰興、海門北部、海安南部及泰州市高港區一部。

清朝江蘇三直隸州,現一縣級市二地級市,以轄區論,原太倉州最強

通州直隸州於1912年廢,設南通縣,1949年2月,南通解放,以南通縣城及郊區一部設南通市,市縣並置。建國初期,南通縣、南通市都隸屬於蘇北行署區南通專區,1950年南通市升為省轄市,1952年為江蘇省省轄市,1983年南通地市合併,南通地區撤銷,轄區併入南通市。

清朝江蘇三直隸州,現一縣級市二地級市,以轄區論,原太倉州最強

太倉自古為良港,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曾被稱為“六國碼頭”“天下第一碼頭”。太倉州始設於明朝弘治十年(1497年),領崇明縣,屬南直隸蘇州府。清初,太倉州仍為散州,雍正二年(1724年),升太倉州為直隸州,領鎮洋縣、崇明縣、嘉定縣、寶山縣等4縣。

清朝江蘇三直隸州,現一縣級市二地級市,以轄區論,原太倉州最強

太倉直隸州轄區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太倉市、崑山市北部、上海蘇州河以北各區、啟東及浙江嵊泗縣。1913年,太倉州廢,與鎮洋縣合併為太倉縣。建國後,太倉縣先後隸屬於蘇州專區、蘇州地區、蘇州市,1993年升格為縣級太倉市。

江蘇三大直隸州如果以清朝時期轄區計算的話,應該是原太倉州轄區經濟實力最強。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欣賞更多原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