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古代的人發明的《易經》,現在的人卻還沒有完全弄懂?

大帥76496302


研究《易經》的人多,市面上有關《易經》的書很多,不過現在很多研究《易經》的人,都是把《易經》當成風水、算命來使用,似乎走偏了。

現代的人研究不透《易經》,最關鍵的因素:不懂觀天象

有人可能會問,現在天文這麼發達,觀天象有用嗎?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百經之首,《易經》是集合了古代的《連山》、《歸藏》和《周易》,(但《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

現在所講的《易經》,通常指《周易》,是周文王在伏羲氏“易經”基礎上發展而來。

《伏羲八卦》稱為:先天八卦

從自然先天而生,從自然先天生“文”,生“文字”,從自然先天“無中生有”。

完成中國文化——“無中生有”思維認知,開始中國文化——“一分為二”思維認知。

《易經》以一套符號系統來描述狀態的變易,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中華文化的核心是“天人關係”,

中國人始終貫穿著“無中生有,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思維模式。

《周易》就是《周文王易》俗稱:後天八卦

從伏羲“先天八卦”而生,易變“後天八卦”,演成易經64卦,核心字:易。講日月天地與人(萬物)生長普通‘變易關係,提出【一陰一陽謂之道】。在【無中生有,一分為二】思維認知基礎上,系統演成8次一分為二(64卦)定性定量認知,開啟中國文化思維不斷定性定量深入認知過程。由此,《易經》成為中國文化萬經之首。是以陰陽兩種元素的對立統一去描述世間萬物的變化。它的影響很大,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數、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

接觸過很多《易經》專家、學者及民間人士,基本上沒有發現哪一位能觀星觀天象的,星象,即什麼年份、什麼月份、天上會出現有什麼星、在哪個方位等,如果不能對應星象與《易經》一同研究,基本上是表象的,只能用來看風水之類。

象《推背圖》的這樣的奇書,差不30年一卦象,就是根據星象結合《易經》來推算國運。

中華文化的核心是“天人關係”,《伏羲八卦》先天八卦,講的就是天人關係,天在上,地在下,日從東方出,從西邊落,先天八卦圖,是一個立體空間圖,用於佔天道、佔國運。

文王八卦(後天八卦),是一平面圖,上南下北,用於佔社會人事,用現在的話說,格局比伏羲小許多。

.


我是漢字谷主,【專注說文解字、識字啟蒙、語文教育等漢字產業,古汀漢字谷 獨創的《人字學習體系》(人字學習法、快速識字、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古詩文)】

漢字創新思維訓練課程 提升中小學生想象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能讀懂國學經典!歡迎關注、交流及合作!

如何獲得上述 人字學習法 相關資料,請關注本頭條號,私信 “人”


漢字谷主


說的好像現代人超高了古代文明似的!事實上雖然古代大部分人都是原始人,但是有極少的人或者說是神,開啟了我們這一紀的文明。

這些人是包括我們熟悉的伏羲,元始天尊法藏,東皇太一文真,伏羲的孫子黃帝,法藏的大弟子老子,二弟子釋迦牟尼等等。

其中先天八卦六十四卦圖是伏羲所作,但限於當時沒有文字,無法做註解,故稱無字天書。後東皇太一文真附身周公做後天八卦,並做註解,世稱《周易》。伏羲孫子黃帝著《黃帝內經》《黃帝外經》,後外經失傳。法藏弟子老子著《道德經》。

以上經籍代表的是高階文明,也是地球文明的創立者留下的。《聖經》是崑崙被毀時逃出的一個小散仙所留,雖然在崑崙道行低微,但是對於西方蠻夷也如同天神一般,西方至今也未曾真正開化,發展方向背“道”而馳,成為了華夏文明的千年死敵。其信奉的弱肉強食生存法則,讓文明倒退回動物階段,與天下大同的大道相背離。

不要覺得易經簡單,那是大道的演化方式,如果把宇宙比作是一個電腦遊戲,道德經就是遊戲的底層架構,易經就是軟件運行程序,類似於C語言,而我們本身是NPC,程序設計者讓伏羲等給我們自主靈性,我們成了獨立的player。

若是我們中有人通過易經道德經領悟了這個遊戲,知道了遊戲的底層規律,那麼其自然可以成為這個遊戲的高玩,甚至改寫程序改變自身和他人的命運。那麼。這個遊戲就控制不住他了,他也就通關,進入更高一層遊戲了。

而沒有通關的人,一次次重新開始玩,而投生的人取決於上一局遊戲的表現。也有人在遊戲裡做了違規的操作,再重新遊戲時直接降級為動物。這個大大的遊戲就是我們的世界,也就是所謂的遊戲人生吧。

當然遊戲是一個比喻,但現實生活中,我們編寫的遊戲程序裡的人物,若是有一天有了自我意識會怎麼樣呢?細思恐極啊!


大同莊園


易經的創作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也就是我們常從資料上見到的“人經三聖,世歷三古”。說白了易經就是古代人們在生產生活中不斷的總結自然規律而成的一部經典,讓後人可以少走彎路,趨吉避凶。

易經在產生之初應該是為大眾服務的,原始部落時期可以用它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比如今天準備出去打獵,要看看有沒有雨這種。就是很簡單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階級的產生,易經就成為了階級統治的一種工具,易經的理論,高層次的預測都掌握在統治者手中或者說完全為統治階級服務。普通老百姓無法接觸到,但是也一直在應用,只是不知道他們用的就是易經的智慧。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

現在到了互聯網時代,知識大爆炸。易經也順應潮流,任何人都可以接觸的到都可以學習。這是好的現象。但是各種易經理論良莠不齊,有的純粹是利益驅使,這對易經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上面說的其實全是廢話,現在人不能完全弄明白易經我個人認為有一下幾個原因:

一、時間跨度太大。古代的生活模式下寫的東西無法完全照搬到現在。這個主要表現在易經的經文上,其一易經中記錄的很多事情現代社會不會發生,其二古文字與現代文字意思差異很大。

二、預測數術鮮有人懂。預測數術是易經思想最重要的也是最原始的表現形式。隨著時代的推移易經預測術變得非常複雜,每一種都有一套很複雜的理論和運算套路,不是人人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的。這也是制約易經大眾化的一個原因。

三、傳統觀念限制。現在人們提到易經就認為是迷信不願意過多深入瞭解。

四、研究方向單一。易經本是一部百科全書,它在各行各業都可以套用,但是沒有人是萬金油懂現在所有行業的事情,導致的結果就是企業家學易經的管理哲學,醫學上研究易經養生治病,建築上研究風水等等。

其實想弄懂易經也不是難事,因為它不管怎麼使用其總體思想不會改變那就是陰陽思想。

羅哩羅嗦的說了這麼多,水平有限,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參易閣


易經,就是周易,藉助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來談社會,談自然,無疑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這本書有很多哲學觀點,比如坤卦,履霜,堅冰至。還有渙卦,知道人們為生計背井離鄉,就營建太廟,每年聚會。實際上這些都是圍繞社會問題做出的對策。這些應對社會的辦法才是真正的政治問題。原先是用來鞏固周天子的天下,後來因為聖賢孔子傳習給他的弟子,這樣一來知道這本著作的人就更多了。大家都知道這本書是一本了不起的,含蓋天地之道的學問,所以就一直流傳下去。很多社會精英知識分子,從這本書上得到了治國大道,替天行道,順應潮流,喚醒了民眾,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這些人被後人認為是大政治家,有姜子牙,有周文王,有東方朔,有張良,有諸葛亮,有劉伯溫等等。古代人發明的易經,周易,並不是說沒有被這些精英掌握,相反應該說是被這些精英發揮到很深的境界。我們學易經,周易,也可以看看這些精英是如何讀周易的,如何用周易的。這樣無疑對我們有更好的幫助。





八卦小一


易經通往宇宙大道的某個法門,某把鑰匙。

現在的人之所以沒有人能全弄懂,可能有幾方面的因素。

其一,缺少這樣的環境支撐。由於歷史的起承轉合,易經文化逐漸被其他文化替代。比如在上古時代,巫師的主導地位,到後來儒家文化的崛起。就像如今的中醫文化的沒落,不是中醫不能治病,而是環境的每況愈下,人才的斷代,流失。市場競爭,造就的魚龍混雜,劣幣驅良幣,加上主流社會,人群的拋棄,西醫的滲透,自然窮途末路。

其二,多年的人才斷代,如今流傳下來的東西,已經面目全非。很多時候,但凡人說話,都帶有主觀色彩或者某個目的,無論主觀色彩是左還是右,無論目的是好還是壞,都會有色彩和目的;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所有話,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目的;再透過你的心,又會變成什麼?輪迴只是被釋迦摩尼發現了,而不是被其創造的一樣。人生最大的杯具就是當你想好好研究佛的時候,竟然發現佛當年的話沒有一句流傳下來。都是旁人記錄然後各朝代篡改最後翻譯成文字,即便是佛的原話,而佛的境界又有太多語言無法描述的,除非心靈感應才會懂。易經文化如是。

其三,缺乏真正的曠世奇才。以我等資質再過幾千年依然破解不了易經文化的精髓,自然難窺宇宙生態的奧秘 但我相信早晚會有人破解,取得真經的。

其四,也許我們要剝離歷朝歷代給易經文化的詮釋,很可能這種詮釋本身就是某種扭曲,迴歸易經的本來面目,才有可能重歸正途。當然這會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那些依靠易經欺世盜名之輩,他們現在佔據著所謂的德高望重的有利地形。

我相信總有一天會否極泰來,易經會涅磐重生。其實易經文化早已滲透進中華文明裡的方方面面,只是我們日用而不知。因為易經文化本身就是某種宇宙法則的展示。而現代科學也只是另一個認識世界的法門而已。就像大航海時代,一個往東,一個往西,殊途同歸。

感到欣慰的是,新一屆領導層重新開始重視我國的傳統文化,希望這是個契機,讓東方文明重新百花齊放,煥發出讓人奪目的光彩,重新讓我們國家站在世界文明,人類文明的最高緯度。


太陽天然笨真


個人覺得,《易經》成書年代比較久遠,成書時間比較長。經歷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有一個完整的修訂本。現代人與古人在表達方式還有文字方面有出入。再一個就是當時的環境,一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下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

例子:論語開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上來就來這麼三個問句,搞得人一懵一懵的,根據語境來說,這是孔子他老人家回答弟子的問題。問題可能是,“老師你覺得什麼是高興的事?什麼是君子?”這是根據回答來推測問題。

言歸正傳,《易經》成書年代久遠我們不清楚當時的語境,再就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還有好多不同的版本,“真言一句話,贗語萬卷書”。到現在為止我們研究的是不是當時真正的《易經》大概還是兩說吧?

還有就是一本書經過幾千年還能流傳足矣證明其內容的博大,語言的精煉,說情說理的通透。《道德經》五千言至今還沒弄明白呢,更別說群經之首的《易經》了。


常想一二9160395


這個問題的表述,看了幾個嚴重的思維方式錯誤。第一當然就是錯別字(沒辦法,這是編輯的職業病)。第二是不理解人類社會的進步,依然是沿襲著崇拜古代的思想。第三,缺乏自己的思想,被傳統文化洗腦而不自知。

“崇拜古代”,這一點在古代(比如現代印刷術產生之前)沒有錯,因為那時候的知識積累緩慢,人們也普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培訓,更缺乏批判精神,對於古代流傳下來的知識,一般是盲目的學習,而且本來就是處於知識匱乏的狀態下。也就談不上對權力的質疑和辯駁了!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古人對於聖賢的崇拜,畢竟知識難得。

但是我們也必須要注意到,易經所處的時代,註定了它的基礎是非常幼稚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樸素的。它那些基礎的錯誤,跟其他人差不多;它那些猜想,其實也是大而化之,啥都沒好好說。我們甚至可以開個腦洞想想,如果易經真的已經說通了一切,那麼中國歷史上,包括中國文化本身,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苦難,甚至是滅頂之災。即便是“天機不可洩露”(那尼為啥又說那麼多),拯救民族這樣的重大功德,總能免受上天的懲罰吧?可是沒有任何人能預言王朝滅亡包括異族入侵,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大劫難,盛衰循環,慘絕人寰。

其實呢,易,就是變化。變化的規律是什麼,未來如何變化,這些都是那個時代的古人所不知道的,現在的小學生都可以秒殺之,因為現在的孩子們可以接觸都之後上千年,尤其是近幾百年的知識積累。科學、哲學、社會學,每一本書出來,我們那些老祖宗就得變身小學生重新學習,知識的進步就是如此殘酷。

即使最聰明的人,也沒有辦法脫離他所處的時代。比如,你問霍金未來科技是什麼樣子,他也不知道。你問他什麼研究可以拿諾貝爾獎,他的回答是,ca,我要知道我早就去做了啊!

古老,未必正確,未必深奧,反而可能有更可能是帶著幼稚的、嚴重的錯誤而已。這個歷史包袱,我們不要再揹著了。


松鼠老孫


《易經》是玄學,玄學和科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玄學的特點是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釋,並沒有一個可供反覆檢測的標準。

《易經》上說“潛龍勿用,見龍在田”,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沒有標準答案。

一些易經愛好者可能會反駁,說這些是有答案的,我不理解只是因為我對易經的研究不夠。

這樣的反駁恕我無法接受,我說的是一種客觀的標準。

比如科學上著名的“雙縫干涉實驗”,任何人去做都是一樣的結果。博士後也能做、初中生也能做,絕不會因為是愛因斯坦就做出一個不一樣的、更“深奧”的結果來。

哪天誰做出不一樣的結果來,記得告訴我,我替你去發表論文。

哈勃觀測到的星系紅移現象也是一樣,隨便你什麼人,觀測的結果都一樣,哈勃也好、哈林也好、哈比特人都沒關係。

科學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當然有一些東西我們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比如黑洞,那我們可以通過其它現象嚴格的“證明”它的存在。

還有一些是成熟的物理理論預測出來的(注意這個“預測”和算命之類的有本質區別),因為當時的技術條件無法觀測到,技術成熟了就可以,比如宇宙背景微波輻射、引力波等。這些結果最後又反過來證明了理論的正確。

上面說的這些,《易經》都不具備,所以《易經》並不是一門科學,弄沒弄懂,完全取決於個人。《西遊記》也很深奧、《紅樓夢》也很深奧、李商隱的詩也很深奧,很多人到現在也沒弄懂,這不奇怪。


丹讀


《易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著作。是體現人類最高智慧的工具書。它包含著天地宇宙萬事萬物太多的秘碼。如果說沒有完全弄懂也不盡然。它的基本原理基本都清楚。就是陰陽動態平衡,永恆運動變化。任何事情的發展變化都是有條件的、客觀的、一分為二的。矛盾著的雙方是相互包含,是互相轉化的,總是在一定條件下尋求平衡的。數學中的二進制就是易經中的陰陽,還有概率論就是卦象中發生可能性的大小原理(卜筮)。這些原理是巜易經》的大致梗概。總體來看《易經》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原理都是清楚的。《易經》包含著自然界太多的秘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易經的全部秘密終將被發現。


超然智者


反對!

現在的人已經完全弄懂了《易經》好不!只是那些弄懂的人,說給大眾聽,大眾不信,徒喚奈何?烏合之眾嘛,自然信那些吃《易經》飯的傢伙們的故意神秘化。

下面解釋怎麼讀懂《易經》

首先,文字這種符號是活的,不是死的,是發展的,不是停滯的。古時候的很多文字傳到現在,所代表的意義早就大行徑庭了。

比如,八卦之一,“離”字,現代人看到離字怎麼解讀?有多少人把這個字會和鳥類聯繫起來?是不是?整本《易經》這種情況歷歷皆是。所以,古書上表述鳥類的形態、習性、行動的語言,現代人讀來豈不是一腦袋漿糊?你就算看的懂微積分也啃不動易經呀,因為微積分是現代語言,易經不是現代語言。

很多字的古意與現代字的今意已經是東北話與廣東話的距離了。

所以,如果想讀懂《易經》請去大學裡面讀上幾年的古漢語專業。就這麼簡單。

不要說那麼久遠的古漢語了,就算現在去陝西,連廣東也不去,就去陝西請一個老農民說一個故事,全部用陝西地方語言說這個故事,然後用現代語言順著老農民的讀音記下來,拿給一個接受過普通話教育的孩子去讀,他也是讀天書呀,一個"額"字,他不去學習陝西話,打死他他能理解那是個“我”字嗎?是不是?

一本原始樸素哲學著作而已,現代的哲學著作讀的懂,怎麼可能讀不懂原始樸素的哲學著作呢?只是不認識字而已。如果,你用上學習英語的功夫,學會古漢語的所有意義,讀懂《易經》就和你讀“long long ago"一樣容易。

你要是跟著那些吃《易經》飯的傢伙們學習,你永遠也讀不懂。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