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四川為什麼地質災害很嚴重?

緣沉阿妹


其實不僅是四川,中國的西南地區地質災害都很嚴重,頻發的地質災害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單就四川來講,有明確文字記載、震級在七級或以上的地震有過14次之多,近些年來大型泥石流和滑坡也頻頻發生。

四川地質災害嚴重的主要原因是它處在活躍的龍門山斷裂帶上,同時也是我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過渡帶。

四川省四周是高山,中間是盆地,西部是著名的龍門山大斷裂——一條橫貫岩石圈的巨型地殼斷裂系統,南北綿延500公里,寬達70公里。西南方是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在一億年前開始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印度洋板塊向歐亞板塊俯衝,將青藏高原向東推移,而四川盆地是剛性塊體,阻擋了青藏高原的移動。因此,構造應力在青藏高原邊緣積蓄,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在地殼薄弱處釋放,這個“地殼薄弱處”一般就是龍門山斷裂帶。構造應力的釋放便會引發地震,大家所熟知的2008年汶川地震就是和這條斷裂帶的活動有關。

▲貫穿四川省的龍門山斷裂帶

▲龍門山斷裂帶位於四川盆地邊緣

斷裂帶的存在使得四川山體比較破碎,加上四川在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過渡帶,地理環境複雜、山區廣佈、平原狹小、地質構造多變,加上暴雨集中,故而發生滑坡、泥石流、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非常大。

除此之外,人類活動也是引發地質災害的重要因素。過度砍伐、過度放牧、不科學的大型工程等都會使得地表更加脆弱,加劇地質災害的發生。


侏羅紀瓦力


崩塌 山坡坡度陡和相對高差大的山地容易發生,這次茂縣就是如此。由於岩土體在重力作甪下,突然快速下移形成,危巖是前兆,更具潛伏性,突發性及高危性,防不甚防。長時間的大暴雨是加劇山體崩塌的形成。

泥石流 多數因為滑坡和崩塌而形成,是重力作用下形成的鬆散物質、水與空氣三者構成的塊體運動,由於巖體破碎,土體鬆散等形泥石流。

地震 我國雲、貴、川、青、藏地區處在地中海一一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近十年來這條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又因四川處於盆地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地殼不穩定發生概率較大。

地質災害主要是地形地貌與極端氣候兩大主要因素構成。敬請多加防範。


舞動人生124


被譽為“天府之國”的大美四川為什麼地質災害那麼多呢?

哼哼,一定是嫉妒我四川的美!

四川省是中國地質災害最多的省份之一,具有災區規模大、成災速度快、暴發頻率高、延續時間長等特點。地震、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可謂“一應俱全”。

控制因素

四川省多為山區,發育有武都-馬邊(龍門山地震帶)、康定-甘孜及安寧河谷地震帶,地震帶面積約為全省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同時,四川省處於長江上游,在某些極端氣候條件下,暖溼氣流的強弱變化對其地質災害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總而言之,地震活動和乾溼極端氣候控制著四川省地質災害的形成。

雙重攻擊

四川省近年來氣候較為乾旱,如果地震再加上前期乾旱則更易引發泥石流等災害。原因在於地震與乾旱會產生大量的鬆散固體物質和震裂土體,其密度普遍較小,在降雨作用下土體強度迅速降低,從而引發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應對措施

面對地質災害造成的重大人身和財產損失,該採取什麼措施可以避免呢?

① 加強地質災害評估預測與防治研究;

② 加強氣象預測、預報與監測,提早預測降雨的深入程度;

③ 完善雨水情況信息實時共享機制,促進地質災害預測預報效率的提升;

④ 在已經開展的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培訓的基礎上,進一步全面地進行地質災害科普教育。

隨著地質災害預測及防治體系的逐步完善,相信在未來,在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我們四川人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四川,雄起!


科普團


四川是全國地質災害最重的省份之一。因處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過渡帶,受地形、地貌、地質構造條件和暴雨、地震等誘發因素頻發影響,使之成為地質災害的多發區、易發區。汶川大地震更是給四川和全國帶來巨大損失和傷害。

四川地質災害的主要特點:

(一)地質災害分佈廣,頻繁發生

四川省的地質災害在地域分佈的總體格局是西部多於東部,且具有點多、面廣、規模大、成災快、暴發頻率高、延續時間長的特點。災害發生盆周山地多於盆中,河谷多於平壩,工程活動頻繁區多於工程活動稀少區。

據部分統計,全省現具有一定規模,造成危害的崩塌、滑坡約10萬餘處,泥石流溝3000餘條,危及120餘座縣市所在城區和800多個鄉、鎮,500餘家工廠、礦山的安全。每年造成的損失達數億元,2007年全省21個市(州)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發生,災害類型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災害為主,因地質災害傷亡200多人人,直接經濟損失達6億多元。

(二)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日漸突出

四川省是一個礦業大省,近年來不合理開採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惡化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給礦山企業及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由於礦山不合理開採引起了崩塌、滑坡,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幹,地表開裂、礦碴,泥石流等災害,如1995年眉山大洪山芒硝礦在開採過程中,因其迴風巷道穿過了頂板芒硝淋溶帶致使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幹,造成礦區附近餘居民缺水;1995年宜賓維興鎮在採煤過程中,關刀巖坡頂發生地表開裂,形成塌陷帶,前緣發生大規模崩塌。

(三)人類活動加劇了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

隨著四川省各項建設事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投資力度加大,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同時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日益加深,特別是地質環境的破壞所造成的災害也更加嚴重。由於大量建設的挖方、填方形成人工高陡邊坡,造成邊坡失穩、誘發滑坡、崩塌或形成危巖並導致老滑坡的復活。

(四)季節特徵明顯

降雨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四川省內降雨集中分佈每年的5-10月,佔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大量的降雨入滲、浸潤、軟化岩土體,降低斜坡的穩定性。據統計幾乎所有的地質災害暴發均與暴雨及長時間降水有關,特別是泥石流的發生更與降雨關係密切。

(五)地質災害造成水土流失日益加劇

地面的剝蝕、侵蝕作用,必然要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的最嚴重的侵蝕形式以表層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主要分佈在基岩裸露的斜坡、陡坡地帶,雖然它的總的水土流失、侵蝕面積所佔比例不大,但其危害嚴重。


一個運氣不太好的小張


四川處於印度和亞洲板塊交接地帶,山川河流眾多,歷史上地震頻發,石頭風化嚴重,再加上水土流失,每年自然災害就很多了。地震,山洪,山體滑坡每年不少。每年夏季去四川的要注意安全。


不歐歐


四川是多山盆地區域,氣候常年也多雨。四川地質結構構成複雜,分川西,川北,川東和川南。川西,川西北地形比較相似,處於川西高原,地質不成熟,山體岩石以碎石夾帶泥土比較多,覆被植物根系不發達,以灌木和表面草原為主,難以固定泥石,當雨季浸潤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形成泥石流,就形成各種地質災害。川東以緩平山丘和平原地形為主,山區岩石較為整體,所以形成泥石流的利率小於川西。川南跟川東差不多,整個四川地質災害比較兇的就是川西。那裡有龍門山斷裂帶,川西高原起步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