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天津人買煎餅果子真的有自帶雞蛋的習慣嗎?

程文順


天津人自帶雞蛋攤煎餅餜子的習慣,起始於80年代中後期。80年代是個承前啟後的時代,煎餅餜子雖有百年曆史,但因為歷史原因,中斷過一段時期。個體戶在80年代初出現之後,煎餅餜子重出江湖。


煎餅餜子從民國時期就是素的,一張煎餅卷一根餜子,沒有雞蛋什麼事。80年代之後,有了加雞蛋的煎餅餜子,同時不帶雞蛋的,被稱為“素的”。可是當時買雞蛋,要副食本,每家按人口定量供應,作為小販,不可能把自家雞蛋貢獻出來,給別人攤煎餅餜子,就是想貢獻也沒有那麼多雞蛋。順帶說一句,那時候買煎餅餜子,還要糧票。



但80年代的神奇在於,有些富裕人士出現了,不滿足於吃“素的”煎餅餜子,加個雞蛋,營養早餐,天經地義。小販沒有雞蛋,買雞蛋的人就自己帶。這個習慣延續下來。其實“素的”煎餅餜子非常好吃,只是幾乎失傳。


現在天津的煎餅餜子攤,有一套複雜的價目表。你會發現,比如用攤主的雞蛋,兩個雞蛋兩根餜子,是6塊錢一套,那麼自己帶雞蛋,兩個雞蛋兩根餜子,是4塊5一套。那麼差價是1塊5,可是自己買兩個雞蛋,也就花一塊錢。這裡面有5毛錢差價。精於算計的老百姓,自然會自帶雞蛋。在天津買早點還有一個現象,父母還孩子買,買回家吃。父母不捨得多花錢,必然自帶雞蛋。年輕人買煎餅餜子,一般都不帶雞蛋。


其實天津人的早點,不僅僅買煎餅餜子自帶雞蛋,炸個雞蛋餜子,喝雲吞,漿子,也有帶雞蛋的。但是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今當紅早點大餅雞蛋,卻沒有自帶雞蛋的。這是因為大餅雞蛋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父母給孩子做早點,如果想吃這個的話,肯定自己在家裡炒雞蛋。父母不會給孩子買大餅雞蛋。



天津往事


八十年代初,上小學,每天在學校門口的一個煎餅果子攤兒攤上一套素的,一毛錢,這個價錢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以至於後來漲了一分錢,變成一毛一一套時,我總是忘帶那一分錢,攤主是兩口子,興許看我是小孩,也沒太計較。姥姥家是做五金生意的,那時比一般上班家庭要富裕很多,即使這樣,也沒想過要攤雞蛋的,就是喜歡吃素的,剛攤出來時,那叫一個香,也沒有加雙果子的,就是單果子,那一套,吃完剛好。什麼加雞蛋,雙果子,兩雞蛋,在最初的時候感覺都屬於邪教。後來,人們越來越富裕了吧,再去煎餅果子攤,發現拿雞蛋排隊的人多了,我老不拿,老吃素的,不知道的居然有好心人可憐起我,放學回家,把這段子說給家裡人和院裡鄰居,她們哈哈大笑,從那以後,就帶一個雞蛋去攤了。基本從小到大,煎餅果子是我吃的最多的早點品種,其次是大福來嘎巴菜了。上班後,見過拿十個雞蛋攤的,應該是一幫人打賭鬧著玩的產物,問了一下那人味道怎麼樣,回答是真不好吃。自己拿雞蛋去家門口的攤兒,感覺是天經地義的事,攤兒主遇上不拿的,興許就推斷出你不住這門口了


老付181067667


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天津人買煎餅果子自帶雞蛋的太多了,必須是習慣了的。老輩人都這樣做的,這只是延續了上古以來的傳統。

首先說,最早的煎餅餜子是不帶雞蛋的,那時候人們生活水平差,吃雞蛋也算很奢侈了。後來計劃經濟,糧副食都是憑票購買,賣煎餅的也滿足不了所有人的需要。以至於天津人都自己從家帶雞蛋,然後讓老闆給攤一套煎餅餜子。

其次,咱大多數天津人都是過日子人,尤其是退了休的大爺,大娘,每人至少一份,還有四五份給全家人帶的,那是煎餅餜子的主力軍。誰讓煎餅果子大廚們都在每個小區門口處安營呢!還有另一種不帶雞蛋的都是咱天津人說的“小年輕兒”(這是天津方言),他們大多是上班族,根本沒時間也沒那心思,都是老人嘴裡的“不是過日子人”哈哈!

還有,我原來同事的媽媽退休了,每天早晨拉著買菜的小拉車放上3個雞蛋,出小區門口就把雞蛋放煎餅餜子攤那裡,把雞蛋放那排排隊,然後去買菜。回來時順便拿2套煎餅回家吃早點,有意思吧!又省錢又省時間,多好的事!

再說了,自家帶的雞蛋都是自己論斤挑買的柴雞蛋,個頭大又新鮮,幹嘛不自帶啊,你不帶雞蛋買煎餅果子你媽媽知道嘛,熊孩子!很有意思,天津方言就是聽著都快樂,有沒有?有沒有?

說到煎餅餜子,在咱大天津的地界兒,那真的是神一般的存在!煎餅餜子路邊攤車前,你往那一站,“姐姐,來幾套?幾個雞蛋?餜子還是果蓖兒?”三連問之後,麻利地一把鋒矛利刃的小鏟;一勺化腐朽為神奇的麵糊;一顆不可或缺的雞蛋;不出三分鐘這神級美食就做完了!厲害吧!



正宗的煎餅餜子,是大天津衛特色美食,是傳統美食小吃。現在好多外來人群也在這裡加入了煎餅餜子陣營,但是他們的版本都是各種食材,什麼黑米麵,燕麥面,玉米麵版的,攤皮裡還夾帶火腿,海帶絲什麼的,只要沒有綠豆麵,雞蛋,餜子,果蓖兒的,醬料不是麵醬,腐乳,蔥花,辣椒醬的都不是天津衛祖上正宗傳下來的手藝,這就是習俗,傳統!


水瓶座電影


因為我本人有吃早飯的習慣,所以總會去吃一些外面賣的東西,當然了煎餅果子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樓下就有,吃的也比較多。這個問題提的比較好。因為這樣的現象確實存在。

在外面將近吃了兩年的早飯,前一天還是第一次看見有拿雞蛋來,直接給做煎餅果子的,我當時就驚呆了,這是什麼操作。但是大家夥兒都見怪不怪,由此可見,這並不是一個新鮮的事情。煎餅果子裡面放雞蛋這是早就有的一個事情。

但是,十幾年前生活條件還不高的時候,吃個雞蛋也和吃頓肉一樣的開心。估計是那時候流傳下來的這樣的一個習慣。估計當時的煎餅果子很便宜,但是雞蛋很貴。如果不放雞蛋的話,又會覺得不好吃。但是自己買的話呢,又太貴。

索性直接從家裡拿兩個放進去,但是後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收入的不斷增加,也就不這麼做了。這可能不是一個習慣,應該是一個現象。


小孟老師


我是老城裡西北角回民區長大的!(漢民)

自己帶的雞蛋個大,雞蛋放攤兒上可以排隊,然後去旁邊炸棒槌果子或者果蓖兒,回來也差不多到個了!也有素的,不加雞蛋的!素皮可以看出煎餅的正宗,有些綠豆小米比例不對的口感會硬,所以放雞蛋會軟一些。!以前的老百姓吃雞蛋是有限的所以都攤素的!能看出和吃出來麵皮的好壞!

煎餅果子起源於回民,綠豆去皮磨粉小米磨粉,綠豆和小米有一定的比例加上一些秘製配料再用羊骨頭湯調成糊狀,攤煎餅之前用的是香油擦餅鐺,現在我知道的就老城裡西北角回民區南大寺有一家攤煎餅之前用的是香油擦餅鐺,本市人回民!但現在用羊骨頭湯調面子的真的是沒有了。。。。

要想吃完全正宗的沒有,靠譜點的有,想吃就自己帶雞蛋,自己炸棒槌果子或者果蓖兒,找居民樓裡衚衕裡本市人的攤位。要是自己帶雞蛋,只攤煎餅皮3塊兒到3塊5,自己炸棒槌果子(一根兒1塊)或者果蓖兒(小的1塊5,大的2塊)一套下來除了雞蛋也就4塊到6塊錢!


跳舞給鬼看


煎餅餜子之於天津人,好比北京人之於豆汁兒。我這樣說天津人一定不反對。其實,天津人一天就是從一套煎餅果子開始的,享受不了煎餅果子的人,算不得真正的天津人。

餜子早在宋代就傳入天津地區了,當時人們痛恨秦檜,讓他變成油炸鬼,清朝時期,天津人見這樣的油炸麵食形如棒槌,於是逐漸改叫“棒槌餜子”了。

煎餅餜子在吸納山東煎餅、東北煎餅的基礎上,大大提升了檔次並有所發展。煎餅餜子是用綠豆麵糊糊攤成煎餅,然後卷夾餜子,在佐以麵醬、辣醬、腐乳、香蔥末等而成,當地人為增加營養豐富口味,習慣吃早餐時自己帶雞蛋,讓賣煎餅果子的師傅攤進去。

可以說,煎餅餜子是最具天津特色的風味小吃,也是最受老百姓歡迎的早餐之一。

天津人買煎餅果子真的有自帶雞蛋的習慣是真的。


聲宏紫閣


煎餅果子是天津人最愛的早餐之一,金黃色的煎餅,捲上炸的脆脆的油條或果蓖,撒上蔥花,抹上面醬,醬豆腐,辣子,放香菜或蝦皮的都是後來杜撰出來的,還有關鍵的要一般放2個雞蛋,煎餅攤都會有雞蛋,但是很多人都會自己帶雞蛋,這在天津是可以的,很多人都會這樣做,不是為了省錢,自己帶的雞蛋質量好,個兒大,煎餅攤的雞蛋一般個兒小一些,賣雞蛋的一般會把個兒小的留給賣煎餅的攤主來買,雞蛋的價格不管是漲價還是落價,在煎餅攤買就是一元一個,有一些不方便或忘帶雞蛋的就在他那買了。其實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如果有雞蛋攤,就可以買2個,或者加蛋攤專門有賣gewo的,買來直接用,這在別的地方可能不行,但在天津完全可以的,在每個煎餅攤都會看到人們把雞蛋按先來後到排好,甚至還得看好了,別把雞蛋弄錯了,有意思吧


侯哥


我在天津時,自帶雞蛋,因為當時買雞蛋憑票不到兩塊錢一斤,如果讓小販加雞蛋,他用的雞蛋是高價買來的,必然貴,大夥為省錢,只能自己帶雞蛋咯。我們鐵路學校效益好,福利特別多。大門口的攤果子大哥,時間久了成了我們學校單身職工的物品收購商,我們發雞蛋大米豬肉蝦仁白麵花生油倒賣都給他


泰山石不敢當


必須自帶。過去煎餅果子是早點,家門口去買,都是自帶雞蛋,沒必要多花錢。過去買豆漿,炸雞旦角都是自帶雞蛋。也可以拿雞蛋排隊,雞蛋放在那,人先幹別的事,一會直接來拿煎餅果子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