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018高考填報志願時,如何讓高考成績一分不浪費?

他忙什麼


高考填報志願,要用好自己的高考分數,但是,不能以不浪費一分進某一個學校、專業作為填報志願的最高要求,也不能以此來評價志願好壞。考生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名次),選擇自己最想進的、感興趣的學校、專業,如果能順利進到自己心儀的學校、專業,這才是理想的志願填報。即要把實力與興趣結合起來填志願,只看分數不考慮自己的興趣,是填報高考志願的問題之一。

在實行平行志願之後,要實現不浪費一分,投進某學校(專業),難度比以前實行等第志願時小多了,關鍵是考生要用自己的高考全省排名,進行科學的名次定位,按照衝穩守保的原則選擇、組合學校(專業),比如,一名1000名的學生,選擇往年投檔分名次為700~800名錄取的學校“衝”,選擇投檔名次為1000~1200名錄取的學校“穩”,等等。在高考錄取時,省教育考試院會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方式投檔、錄取。根據這種投檔、錄取方式,有不少學生就是高一分或者壓線投檔(當然也具有偶然性,取決於當年填報該校的學生情況)。需要的注意的是,就是壓線投檔,也不能說明什麼,因為一分之差就有幾百甚至上千名學生,以最後一名投進這所學校的學生才“幸運”。

但就是最後一名投檔成功,也不一定就是好志願,要看這一學校、專業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在院校平行志願中,投檔進學校,還有專業錄取問題,壓線投檔進該校的學生,通常只能進該校錄取分數較低的冷門專業,甚至可能要被調劑。有的學生只考慮進“更好”的學校,但沒有分析學校是否適合自己,比如,以前一直想考某所大學,高考分數出來之後,考出了更高水平,預計比自己原來中意的大學要高出不少分數,因此,就感覺自己填報這所學校“吃虧了”,這並不足取。

評價志願填得好不好,主要看最後是否被自己心儀的大學、專業錄取,只要被自己心儀的學校、專業錄取,就是成功的。如果自己心儀的學校往年錄取分數高,今年由於其他考生不敢報考,報考人數減少而錄取分數降低,自己的分數比該校投檔分高不少,這不能說填得不好,說自己浪費了那麼多分數。每所大學的投檔、錄取分數每年都有起伏變化(實行平行志願之後,變化減少),以自己的分數與投檔分比較,看志願是否浪費了分數,這種心態是有問題的。

高考填報志願要堅持實力原則(名次定位)、興趣原則(按自己的實力選擇感興趣的學校、專業),政策原則(根據招生、錄取政策組合學校、專業),只有將這三者有機結合,才能填報適合自己的好志願。


熊丙奇看教育


高考填報志願,一份不浪費是一句形容詞。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一份不浪費。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有一定規律可遵循,但在沒有錄取前,都有可能存在意外,而且每年錄取的分數都會出現波動。

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主要受兩個核心因素影響,最重要的是當年報考該大學的人數,報考的人越多,分數線越高,報考的人越少,分數線會下降。但注意的是,報考人數過少,大學為了保證生源質量,不會把分數拉低,會撤走投放計劃,保證錄取分數不會出現大滑坡。第二,是該大學招生計劃投放數量。

高考志願填報,實際上有兩個錄取分數線,即大學調檔線和專業錄取分數線,專業錄取分數線一般都會比調檔線高。怎麼可能做到一份不浪費。

大學錄取分數線預估,需要大學連續三年的計劃和當年的計劃、連續三年的位次和考生當年的位次、當年高考試卷難易度等諸多條件。我去年幫一考生預估志願大學的調檔線是583分,考生的分數是590分。考生喜歡的專業其他大學沒有,所以建議考生不用衝了,直接把該大學作為第一志願填報。考生把這所大學作為第一志願,被喜歡的專業錄取,該大學當年的調檔線是584分。


編外教育參謀


高考志願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考生後半生的生活方向和軌跡,有多少人因為高考填志願時沒有足夠重視學校和專業的選擇,感覺毀掉了後半生。浪費了不少分數;或是學了不喜歡的專業實在“痛不欲生”!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正是說明志願選擇的重要性。選大學時主要考慮哪些指標?志願填報有哪些誤區?

這份高考志願填報“秘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選大學

二、選專業

三、如何參考往年分數?

四、參考往年分數“依分擇校”

五、志願填報關鍵詞

六、平行志願“分數優先”

七、志願填報誤區


科學填報志願,減少被不喜歡專業錄取的概率,增加一次填報成功的幾率。

如果將來真的不幸被不喜歡的專業錄取,那也要調整好心態,坦然接受,然後試著努力,說不定你就會慢慢喜歡上它了!實在不行還可以考研或就業的時候選擇自己喜歡的嘍!


當然,不妨選擇用【完美志願】,比真人填報專家更精準更科學的志願填報服務,讓考生一分都不浪費。


完美志願(wmzy.com)——讓志願填報零風險。


完美志願


在實行平行志願前,有名俗話:“考的好,不如報的好”,說出了填報志願的重要性,而隨著平行志願的實行,學校、專業所對應位次基本固定下來,已不存在大小年狀況,填報志願也沒有原來的不可估摸了,但考生的每多考一分都不容易,如何實現分數利益的最大化,不浪費高考的每一分,還是每一個家長和考生的願望。

要想做到不浪費一分,我想關鍵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第一,要以全省位次為參照,不能依據分數。每年分數是變化的,而全省的位次是固定的,隨著近幾年招生批次、計劃等的穩定,各學校在投檔時的位置和最低錄取位次也基本固定下來。所以,要以自己的位次與目標院校、專業位次比,不要拿分數比。

第二,要弄清目標院校、專業的位次。可通過省招辦公佈的投檔情況、陽光高考平臺、相關院校招生網等途徑,找到自己位次能上的院校及專業,確定目標院校和專業,這些數據最好要研究三年的。

第三,弄清2018年本省高考政策的變化。招生政策的變化會影響錄取,特別是招生批次、招生人數的變化對各學校和專業錄取位次有顯著的影響。

第四,填報志願時要堅持“衝、穩、保”的策略。現在平行志願能報的學校很多,把各志願按往年錄取位次由高到低排列填報,並按照前三分之一志願“衝”,後三分之一志願“穩”,後三分之一志願“保”來確定院校數量。

以上回答不知對你是否有所幫助,祝你考上理想大學!也敬請關注、佔贊。


業餘教授679


這是所有的家長追求的目標。但僅僅是一分不浪費這是一個初步的目標,並不是終極目標。

這個終極目標想要實現起來,需要很高的難度,需要考慮的因素是非常多的。需要對歷年的院校、專業的錄取數據進行準確的分析定位,對大學專業的報考時熱度高精度的預估、同時大學及專業是符合自己填報方向、符合自己的特質的要求,符合自身的未來發展的需求,並且需要一點點運氣的成分。這其實就是志願填報的終極目標也是最高層次。

總體上看志願填報是分為三個層次的。

第一層次:是按照分數選擇大學,這類人就是單純的按照分數來匹配大學,這樣的人群大部分集中在高考出分後,才開始準備志願填報的人群,基本不考慮考生的感受,以最低分為目標,容易出現滑檔的現象。

第二層次:是按照分數來選專業。這類人群一般都是對某一專業情有獨鍾,非某專業不讀的情況,高分考生拿王牌、中分考生降低院校層次、地域需求,來換取專業就讀的機會。這類人群如果不掌握報考規則,易選擇不服從調劑,出現退檔的現象。這類的人群一般在高考前後才準備。

第三層次:就是開篇提到的。

到底是如何在分數的基礎上做好專業、地域、院校這個多選題,每個人的答卷真是不相同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評論交流。

我是高考志願規劃師趙老師,歡迎大家關注高考前哨站,瞭解相關報考知識。


高考前哨站


根據數據統計分析,會發現家長提前一年考上理想大學的概率達90%;提前一學期定位高考目標,高考成功率達70%;提前一個月成功率達50%;而高考後盲目填志願往往都是失敗告終。

圖片不適合展示被摺疊

優志願在高考期間更新當年招生計劃、結合高考人數、院校歷年錄取數據、位次等多維度數據分析,只要輸入

高考分,就能精準填志願,同時會通過院校錄取概率分析,拉開志願梯度,做到分盡其用,不浪費1分上個好大學、好專業!


家長可以根據以下方向做好大學、專業定位,要做到3個瞭解

幫助孩子瞭解性格、興趣:家長可以讓孩子做一下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試,根據結果再與孩子探討,最終結合自己的分數確定目標專業。

瞭解本地區高考政策:家長一定要關注本地區高考政策,讀懂最新的政策信息、研究高考政策。

瞭解院校、專業信息:上千所高校、上百個專業,要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同時需瞭解院校、專業歷年錄取分數線

圖片不適合展示被摺疊


同時需要做到2個儲備

志願支持:學習志願填報知識,理解志願填報規則,看懂各種術語,學會預估分數、進行志願填報練習同樣不可忽視。

院校庫和專業:家長和考生根據已經選定的一些目標學校,留意收集相關信息,建立自己的院校庫和專業庫。

圖片不適合展示被摺疊


不管是否提前多久,都需要合理的使用工具來查詢院校歷年的數據,家長可以藉助“優志願”來查詢歷年院校錄取數據、位次。查看各省高考政策、院校招生章程和志願填報指南。

優志願-youzy.cn:精準填志願,不浪費1分上好大學!

友情提示:填志願期間,野雞大學也都出來活動了,家長們一定要火眼金睛懂辨識。

1、志願填報時唯一通道就是省考試院指定的網站提交志願。
2、如果有xx招辦來電,那就要小心了,特別是考的不太好的孩子,這些野雞大學都是抓住了升學的心理。


3、優志願數據與考試院一致,在優志願平臺查詢是否有該校,如果沒有,那也需要提高警惕。


葉帆學業規劃專家


壓線投檔是個膚淺的滿足,隨著更加對於院校志願的增加,把分數嘗試壓線投檔已經沒有什麼真正的難度。真正難的是在錄取分數扁平化的現實困惑中如何在自己選擇的專業錄取中,滿足自己獲得錄取。

真正的一分不浪費是個波動值,也就是在超出錄取線5分左右,順利在院校專業錄取環節中獲得自己心怡的專業,專業錄取獲得幾率才會大。精準的選擇專業和學校才算是不浪費的填報策略,尤其是北京,天津,上海等報考人數少的區域,做到是比較容易的。

數據分析,數據採集,數據推演,數據的算法都是關鍵,是核心。


王為願


瞭解政策:平行志願填報規則

平行志願是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也就是說,一個志願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


投檔時,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餘額的院校。

填報志願前,吃透填志願關鍵術語

做好定位準備

要幫助孩子做好各項定位,包括各類學校的定位,孩子目標學校的定位,孩子目標專業的定位,以及學校和專業的要求。

關注孩子的學科優劣勢,以及身體狀況。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所有的專業。有很多專業對部分學科成績或身體狀況有明確的要求。

認真分析,分盡其用

在做好孩子的各項定位之後,我們就要仔細研究院校、專業歷年的分數線、位次、線差、招生計劃等數據,結合高考政策、孩子分數,進行慎重的分析和填報。

當然,如果我們對於數據分析不是很精通,可以藉助優志願智能模擬填報工具來幫助孩子填志願,非常智能的大數據分析,幫助我們不浪費1分填個好志願,上個好大學。


優志願


考的好不如報的好,志願填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是哪些實際情況?首先是分數,看你能上什麼檔次的大學。其次就是你想學什麼專業。不能跟風,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等特點,報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樣才能為以後從事什麼工作打好基礎!

目前中國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參加工作中,從事的工作與所學專業知識不對口的佔比達百分之四十以上,這與最初的志願填報有很大關係,從國家教育層面,這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從個人角度,是沒選對自己喜歡的專業。

如何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目前國內最權威的志願填報助手,是由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三所高校專家團隊聯合研發的《中國高中生高考專業志願填報測評網www.zgzc.top》ZGZC能通過個人的心理傾向測評,選出適合自己的學習專業。

希望能幫助到你,志願填報對了,也就是為自己的未來提前規劃好了。








smile愛華


說實話,填報志願一分不浪費很難!即使是志願填報老師也不一定能做到。題主的意思是壓學校投檔線,這不算很難,難的是要正好錄取自己所填的專業內,而不被調劑。這就涉及到填報方法和經驗了。能在學校投檔線或者專業線3分以內被錄取,那這個志願已經填報得非常好了。

填報方法有多種,比如線差,比如排名,又比如位比。學好這些方法容易,但要自如運用卻很難。

第一步:志願填報前,應該瞭解有關學校和專業的相關情況。從學校層面來講,需要了解學校的實力,包括是否985/211/雙一流、碩博點、院士、重點學科、學校學習氛圍、學校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等;從專業來講,要了解專業的排名,是否雙一流學科,是否為國家或省重點/特色/品牌專業,是否是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試點專業,等等。而且,家長們最關心的其實是專業的就業,所以還要結合國家發展規劃來選擇專業,比如現階段要大力發展人工智能,那麼相關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工程等。

第二步:收集往年各校和專業的錄取數據,用線差法、排名法、位比法等方法進行整理,並進行分析;根據模考成績來定位目標學校。這個定位要分學校和專業。如果是學校控,那麼僅僅定位到學校(即接受此學校的所有專業);如果是專業控,則按專業來定位學校。

第三步:針對對定位好的學校,逐個查詢這些學校的錄取規則。錄取規則有:分數優先、專業優先、等級級差、專業級差。所以家長們還需要去理解透並掌握這些規則。

第四步:高考成績出來後,按此前定位的學校和專業選出自己最想去、最可能被錄取的高校,並按衝、穩、保的方法填報志願。

本人填報志願多年,遇到的情況多種多樣,最終的志願,高於學校投檔線1分的有,高於專業線0~3分的也有。有需要的,歡迎來諮詢(僅限江蘇高考生及其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