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分紅前一天股票變現等分紅後再買同樣數股有什麼不同?誰能解釋一下嗎?

任逍遙181244184


市場上像題主所說這麼做的人不在少數,我相信絕大多數股民如果不是在個股情況特好特強勢的情況下都會這麼做。平時我們看到很多個股在登記日前出現下跌也就是因為有大批資金出逃所致,想撿便宜的可以在這幾天多加關注。分紅前的這種出逃也叫“逃紅權”,實際就是逃避分紅納稅。



在股權登記日拋出變現,等分紅後再買入沒什麼不同,相反這樣做還可以佔那麼一點點小便宜,不用繳紅利稅,參與了分紅稅是無法避免的,稅款實際上就是投資者的損失。分得多虧也多,這就是逃權的根本原因所在,除非你是長期持股可以免除稅務損失。

有些人認為參與分紅了,多分幾次可以降低成本,減下來的成本就是自己參與分紅賺到的好處不參與就沒有成本下降的可能,其實這是個誤解。


拿個實例來說話可能會好理解一些:假設個股分紅前是市值10元/股,每股分1元,分紅除息後市面每股就變成了9元,另外一元繳完稅就直接返還到你個人賬上了。有人就認為這麼一來只要分10次就可以實現0成本,這麼想就是大錯特錯了。你10元買入參與分紅1元持倉市值變成了9元,我等他分紅除息後直接在9元買入有什麼區別?你900元持有100股,我直接買入也同樣是900買到100股。

同樣的資金可以買到同樣的股數而且還可以免去繳稅,到底誰更划算?這筆賬相信大家都可以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雪狐財經


一個股票,分紅率為2%。10塊錢一股,每10股分紅兩塊錢。買了1萬塊錢的,有兩百塊錢為紅利。如果在一個月之內賣掉紅利稅為20%,一年之內賣掉的,紅利稅為10%,一年以上賣掉的,不用交紅利稅。提問的這位朋友想出了這麼雞賊的方法,應該也是一個短線交易者吧。那麼我們假設紅利稅為20%,也就是40塊錢。紅利稅的比例為千分之四。假如第二天的股價保持不變,股價自然除權到9塊8。一萬塊錢的股票如果持有,變成9800塊錢的股票加上160塊錢的分紅現金。

股票分紅會產生紅利稅,比如你持股在1個月之內的分紅需要交納20%的稅費;持股在1個月至1年的需要繳稅10%的稅費;持股一年以上是免徵紅利稅的。所以你在股票分紅的時候把股票賣掉就是等於逃掉紅利稅,有些人為了不想繳稅,也不想分紅直接在股票分紅前一天賣掉股票,不同之處就是賣掉股票不需要繳稅,想要分紅就要繳稅。比如,張三持有某股票1000股,張三持有這票不足一個月;股票分紅前是10元,公司實施10派10元;所以張三想要得到分紅的話1000股實際可用分紅1000元,但是需要扣稅20%之後只有800元。但是在股價也會相對於的折價成9元的股價,所以股票分紅之後你在買回1000股就等於你花了9000元,成功避稅200元。

持股時間在1個月以內的,稅負為20%;持股時間在1個月以上至1年的,稅負為10%;持股時間超過1年的,稅負為5%。對於那些持股不滿一年的,分紅扣稅將分成兩步,上市公司首先會先按照5%的最低稅率繳納紅利稅,然後再根據投資者的賣出時間再補繳5%或15%的稅費。


羽琪財經


朋友們好!

分紅前一天賣出股票,等分紅以後再買同樣數量的股票。這樣等於是規避了股票的分紅,但是你自己要承擔股票賣出買入的交易費用。我們下面來分析一下。

分紅前賣出,分紅後買入的情況

分紅前賣出,分紅後買入同樣的股份,這樣等於是規避了股票的分紅,可以躲避掉分紅稅,但是你這樣做也承擔了股票賣出買入交易的費用。

比如說,你總共擁有1萬股,分紅前股票價格是4.2元,每股分紅0.2元,分紅後除權價格為4元。

如果你是先賣出,也就是賣出了4.2萬元,現在印花稅為千分之一,賣出方徵收,按照佣金萬三計算,你要承擔交易稅費為印花稅42元,佣金12.6元,總共是54.6元。


然後你買入1萬股,也就是說,你用4萬元買入1萬股,交易稅費為12元。

這樣賣出股份,等分紅完畢,再買入同樣的股份,你賬戶裡面多出來2000-12-54.6=1933.4元。

分紅前如果不賣的情況

如果你分紅前不賣出,那麼你可能會承擔股票分紅稅。現在股票分紅稅是根據你持有股票時間長短來計算的,持有時間超過一年了,就不用繳納紅利稅了。

如果你賣出股票的時候,持有股票1個月以內,那麼需要繳納20%的紅利稅。

如果你賣出股票的時候,持有股票1個月以上,一年以下,需要繳納10%的紅利稅。

如果你賣出股票的時候,持有股票1年以上了,不需要繳納紅利稅。

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你擁有1萬股股票,分紅前股價4.2元,分紅0.2元,分紅後除權價格為4元。

從上面紅利稅的繳納方法來看,如果你是做短線的,持有股票不高於一個月,那麼最好是分紅前賣出,這樣對自己是最合適的。

因為,如果你分紅後賣出,賣出時,持股不超過一個月,那麼要承擔的紅利稅為400元。

如果你分紅後賣出,賣出時有股票不超過一年,那麼要承擔的紅利稅為200元。

如果你分紅後賣出,賣出時持有已經超過了一年,那麼你的紅利稅為0。

可以看出來,如果做短線,分紅前賣出,然後分紅後再買入更合適,可以規避掉紅利稅,但是要繳納一些交易稅費。這樣賬戶裡面多出來1933.4元現金。

如果你做長線的,持股超過了一年以上,那麼不操作最合適。你可以規避掉交易稅費,這時候你的賬戶裡面多出來2000元的分紅資金。


綜上所述,如果做短線,分紅前賣出、分紅後買入更合適一些。如果是做長線,持股超過了一年,那麼堅持持股不交易更合適一些。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分紅錢一天股票變現,等分紅後再買同樣的股數肯定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區別就是有兩點,其一避開紅利稅;其二就是買的股價更加便宜。

(1)避開紅利稅

股票分紅會產生紅利稅,比如你持股在1個月之內的分紅需要交納20%的稅費;持股在1個月至1年的需要繳稅10%的稅費;持股一年以上是免徵紅利稅的。所以你在股票分紅的時候把股票賣掉就是等於逃掉紅利稅,有些人為了不想繳稅,也不想分紅直接在股票分紅前一天賣掉股票,不同之處就是賣掉股票不需要繳稅,想要分紅就要繳稅。

比如,張三持有某股票1000股,張三持有這票不足一個月;股票分紅前是10元,公司實施10派10元;所以張三想要得到分紅的話1000股實際可用分紅1000元,但是需要扣稅20%之後只有800元。但是在股價也會相對於的折價成9元的股價,所以股票分紅之後你在買回1000股就等於你花了9000元,成功避稅200元。

(2)買的股價更加便宜

股票分紅之後都是要產生折價,不管你是高送轉還是現金分紅,上市公司實施分紅之後都會產生一點的折價。所以如果你在分紅之前把股票賣掉,然後買回同等數量的股價,數量不變,但是花的現金就已經少很多了。

比如,張三持有某股票1000股,張三持有的股票上市公司2018年年度實施高送轉10送10股,實施分紅前的股價是10元;等上市後實施分紅之後10送10,意思就是每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每1股送1股,分紅之後上市公司股價就折價為5元了;這時候張三再度買回1000股,而股價是5元只需要花5000元就可以買到了,所以這樣張三可以買到更加便宜的股價。

通過以上兩種情況分析得出結論,在分紅前一天股票變現,等分紅後再買同樣數股有兩大區別,可以避稅,同樣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同等數量的股份,可以直接節約成本;現在這種做法很多人都是會這樣做的.


老金財經


粗略的來說,這兩者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

在分紅的頭一天賣掉,在分紅的當日再買回來,好處就是,省了紅利稅,壞處就是,損失了交易費用。

在這裡舉個例子來說吧。

一個股票,分紅率為2%。10塊錢一股,每10股分紅兩塊錢。買了1萬塊錢的,有兩百塊錢為紅利。如果在一個月之內賣掉紅利稅為20%,一年之內賣掉的,紅利稅為10%,一年以上賣掉的,不用交紅利稅。

提問的這位朋友想出了這麼雞賊的方法,應該也是一個短線交易者吧。那麼我們假設紅利稅為20%,也就是40塊錢。紅利稅的比例為千分之四。

假如第二天的股價保持不變,股價自然除權到9塊8。一萬塊錢的股票如果持有,變成9800塊錢的股票加上160塊錢的分紅現金。

看起來損失了四十塊錢,但是分紅本身並不影響企業利潤,也就是說每股收益還是和原來一樣。所以分紅後大概率會走出填權走勢,也就是說股價會回到十塊錢(理論上)。

而且買進賣出還要有一個手續費,印花稅千分之一,買賣佣金現在行情價萬二左右,也就是合計千分之1.2的手續費,十二快。

如果走出貼權走勢,那這種行為就是賺了,否則,只要填權0.3%以上,則是虧了。

其實2%的分紅率已經算是很高了。絕大股份票的分紅在1%以下,這時候去折騰一下,實在是沒有什麼必要。

(晴溪)


孫建波


當然有不同,在不考慮股價波動情況下,如果你在股票分紅前買入的話與股票分紅除權後買入相比會損失部分資金。

為什麼在分紅前買入比分紅前買入要貴?

因為你持有的那部分分紅會納稅,所以說你在分紅前買入還不如在分紅後買入,因為這樣就不用繳納稅費了。

可能大家不怎麼理解,我舉個例子來說:

分紅除權前與分紅除權後交易手續費基本不變,假如A股票價格為10元,你持有1000股A股票,當股票進行分紅時,假設每10股分紅10元,那麼你持有的1000股10元的A股票賬戶,將會變成1000股9元Q股票+1000元現金,不過這部分分紅的現金需要納稅(根據持有的時間所需繳納的稅率不同),資金量肯定會減少。

所以說如果在分紅前購買的話,你股票賬戶上的資金將會因為扣稅而減少。如果在分紅後入手的話,股票價格變成9元,購買1000股後,賬戶將會變成持有1000股A股票和1000元現金。

那麼國家對分紅是如何收稅的呢?

持股時間在1個月以內的,稅負為20%;

持股時間在1個月以上至1年的,稅負為10%;

持股時間超過1年的,稅負為5%。

對於那些持股不滿一年的,分紅扣稅將分成兩步,上市公司首先會先按照5%的最低稅率繳納紅利稅,然後再根據投資者的賣出時間再補繳5%或15%的稅費。


與財為伴


總體而言沒有太大的區別,唯一區別的地方就在於,所要交納的個稅的成本。

關於這個問題有三個概念需要注意

第一個概念,股權登記日。

股權登記日是上市公司在進行。分紅配股的時候。來統計公司所有股份持有人,也就是公司所有股東的持有股份情況的一個截止日期。這個日期會是某個交易日的收盤之後。

也就是說只有再進一天收盤之後依然持有公司股份的人才有分紅,配股的權利。如果不想參與上市公司的分紅,配股,只需要在這一天的收盤之前賣出持有的股份。

第二個概念,除權除息日。

除權除息日是對於,上市公司所有股東按照,之前股東大會的決議。對於上市公司相應的利潤進行分紅,配股的具體分配。

也就是在這一天的收盤之後。相應的分紅和配股。通常第一天是在股權登記的次日完成。

第三個概念,繳納個稅比例。

經國務院批准,自2013年1月1日起,對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息紅利所得按持股時間長短實行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

持股超過1年的,稅負為5%;持股1個月至1年的,稅負為10%;持股1個月以內的,稅負為20%。

專業解答希望對你有所裨益,請交流點贊!需要更多專業幫助,請關注頭條號——張貴傑!


張貴傑


進入成熟期增長放緩的公司,分紅是對股東最重要的現金回報,比如現在的銀行股,每年股息率很高,利潤很好,但增長緩慢,這也是很多投資人願意覺得買銀行股靠譜的原因。

從公司價值的角度,分紅是將公司的賬面現金要回報給投資者,相當於公司的資產減少了,對應體現到股價就會有除權除息的動作,在股票除權除息日,開盤的股價會在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基礎上,剔除分紅部分,形成除權除息日的開盤價。如下圖,是工商銀行分紅後,日線的變化。


樓主的問題,如果只是分紅,前一天的股票份數和後一日的份數是沒有區別的。從價值角度,如果持有時間不夠一年,分紅要交個人所得稅,所以,投資者的價值在分紅後是減少了的。所以,有些投資人就會在分紅前把股票賣掉,除權除息日再買回來。以避開分紅要交的稅額。這種操作,在債券投資中,也會有類似的方式,避開債券利息收入的稅收。

如果公司不僅是分紅,還有“十轉十送十”之類的,那股票份額就會增加,但價格同樣會變化。


不過,樓主的問題,其實也要分公司,如果公司業績很好,在分紅後,因為投資人看好,很可能很快就會有填權動作,也就是說,除權日下跌的價格,很快又會再漲回來,而且很可能除權除息當日,開盤後立馬價格就上漲了,也就沒有好的買回機會。

總之,都是各種權衡後的選擇。


康愉子


筆者不知道這樣操作的意義何在。大多數投資者都希望得到分化的股息。而不是放棄。就像格力電器因為不分紅導致股價大跌。

這裡的分紅是不是指單純的現金分紅還是包括送轉股。就以現金分紅為例來說明。

比如股價10元分紅兩毛錢。股息率2%。除權前是10元。除權後是9.8元。賣出買進手續費大概是萬分之七。買賣一手一千元七毛錢。對應每股七釐錢。手續費肯定要。這時一種算法。買賣一手要按照最低費用計算。費用就高了。

一買一賣一手損失七毛錢。根本沒有意義的操作。當然如果碰到貼權走勢。股價下跌。可能是賺了。如果碰到填權走勢。股價上漲就虧大了。

如果不操作持有投資者獲得兩元錢現金股利。股價除權不考慮貼權填權股價變成9.8元。如果考慮股息紅利差異化徵收。自然另當別論。但即使安照20%徵收。每股也就是兩釐錢 遠低於手續費。


杜坤維



分紅前一天買的股票變現和分紅後一天買股其實並無分別,前提是不漲不跌。如果硬要分別的話就是所分紅利還要交稅損失一點。

假設分紅前一天股價收盤是十元,分紅當天每股紅利一元(含稅),那它除權價就是九元。以一手為例:分紅前購入價值=100x10=1000元

分紅後購入價值=100×9+100(含稅)


實際情況中,短線操作者其實並沒有享受到紅利收益,只有長線投資者才真正享受了紅利並且得到價格上升帶來的收益。

長線投資確實是吃肉又喝湯,短線投資者基本上連湯是啥味道都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