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精讀8│北大金融課:金融風險(一)風險與回報

為你精讀《北大金融課》

的第八篇文章

關注,回覆“北大”,完整閱讀

第四章

關於金融風險的財經常識

(一)玩錢者要承擔的風險

金融學所涉及的無非是風險與回報這兩大話題。哪兩個問題呢?

第一個問題,風險與回報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的?

第二個問題,如何在降低或者控制風險的同時,獲得儘可能高的回報?

為什麼風險與回報的問題這麼重要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不願意承擔風險是絕大部分人的本性,可是我們又想得到儘可能高的回報。

所以,在從事金融活動中,我們就要儘可能控制風險,採取辦法降低風險。而要控制風險、降低風險,我們就必須瞭解風險是怎麼回事,哪些因素可能導致風險?怎麼衡量風險的大小?

在金融學中,風險是指我們投資實際獲得的回報達不到我們的預期,也就是我們的投資可能遭受部分損失甚至是全部損失。

我們把風險分為兩大類。一類叫系統性風險,這類風險的特點是,只要你從事金融活動,你就要承擔這種風險,誰也躲避不了,這類風險包括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等因素。

例如,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利率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受到影響。

再如,出現通貨膨脹的時候,誰都受到影響。

有人說,那我到美國去投資,向美國的銀行借款,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利率以及中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對我就沒有影響了。其實你還是會受到影響,因為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利率可能導致美國的美聯儲也跟著提高利率。

所以,有些風險是誰也躲不開的。這就是系統性風險。

另一類風險叫作非系統性風險,就是每一個公司所獨有的風險。

比如,你購買了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通用汽車前不久宣佈破產保護了,但別的很多公司並沒有破產,而且在汽車行業內,很多公司也活得好好的。因此,破產就是通用汽車所獨有的風險。

精讀8│北大金融課:金融風險(一)風險與回報

(二)無處不在的道德風險

假定你向一位親戚邁爾叔叔發放了1000美元的貸款,他要用這筆貸款去購置一部文字處理機,以便開一家為學生打印學期論文的打印社。

然而,如果他用你的錢下了這筆貸款,邁爾叔叔可能不去購買文字處理機,而是去賽馬。如果他用你的錢下了一個20:1的賭注,並且賭贏了,他就有能力歸還你的1000美元貸款,並用餘下的19000美元過奢侈的生活。

但是,一旦賭輸了,你就無法得到還款。而邁爾叔叔失去的只是作為一個可信賴的、誠實的叔叔的名譽。也就是說,對邁爾叔叔而言,賭贏了的回報是19000美元。而賭輸了的損失只是他的名譽,因此,他有足夠強的動力用這筆貸款去賽馬。如果你知道邁爾叔叔的下一步行動,你當然會阻止他用這筆貸款去賽馬,道德風險也就不會發生。

信息的不對稱往往是造成道德風險的原因之一。

道德風險是在交易之後發生的。

由於借款人從事了與貸款人意願相背離的活動,增大了貸款違約的可能性,導致貸款人承擔較大的風險。

一旦借款人取得貸款,由於使用的是別人的錢,他就可能會冒比較大的風險,因為這樣收益將會很高,當然虧損的風險也很大。由於道德風險降低了貸款歸還的概率,貸款人可能作出寧可不貸款的決定。

精讀8│北大金融課:金融風險(一)風險與回報

(三)信心風險下的逆向選擇

一個普遍卻有意思的現象:

假設有一個二手車市場,裡面的車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都一樣,但其質量有很大差別,賣主對自己車的質量了解得很清楚,而買主則沒法知道車的質量,假設汽車的質量由好到壞分佈比較均勻,質量最好的車價格為50萬元,買方會願意出多少錢買一輛他不清楚質量的車呢?最正常的出價是25萬元。

那麼,賣方會怎麼做呢?

很明顯,價格在25萬元以上的“好車”的主人將不在這個市場上出售他的車了。這樣一來,進入惡性循環狀態,當買車的人發現有一半的車退出市場後,他們就會判斷剩下的都是中等質量以下的車了,於是,買方的出價就會降到15萬元,車主對此的反應是再次將質量高於15萬元的車退出市場。

依此類推,市場上的“好車”數量將越來越少,最終導致這個二手車市場的瓦解。在這裡,人們通常作出的是“逆向選擇”,它出現的原因就在於信息不對稱。

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中,因為產品的賣方對產品的質量擁有比買方更多的信息。在極端情況下,市場會止步萎縮和不存在,這就是信息經濟學中的逆向選擇。

檸檬市場效應則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會逐漸佔領市場,從而取代好的商品,導致市場中都是劣等品。

本來,按常規降低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提高商品的價格,該商品的供給量就會增加。

但是,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有時候,降低商品的價格,消費者也不會做出增加購買的選擇,提高價格,生產者也不會增加供給的現象。所以叫“逆向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