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法国传教士潜伏景德镇偷秘方

法国传教士潜伏景德镇偷秘方


法国传教士潜伏景德镇偷秘方

青花压手杯(花心)

明永乐

高4.9cm,口径9.2cm,足径3.9cm


在所有中国瓷器中,青花瓷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力,无疑要排到第一位。


早在元代,它就成为阿拉伯人最喜爱的瓷器。但是,从中国进口的瓷器非常昂贵,一个青花瓷碗当时要价30两银子,除非贵族和富商,一般的穆斯林是用不起这些瓷器的。因此,他们试图仿制青花瓷器。


伊朗的古城克尔曼在13世纪(元朝时期),是东西方之间重要的贸易城市,那里的人们从元朝开始就试图仿制青花瓷器。伊朗的商人甚至从中国元朝带去了300多名工匠,试图仿制景德镇的瓷器。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没有高岭土,也没有能够达到1300度以上的瓷窑,烧制出来的依然是类似青花的陶器,而不是瓷器。


法国传教士潜伏景德镇偷秘方

青花八仙罐

明天顺

高37.5cm,口径20.5cm,足径21.5cm


在大洋彼岸的墨西哥,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西班牙殖民贵族用的是从中国购买的青花瓷器,他们甚至用它来装饰自己的豪宅,但是对一般的移民和当地的墨西哥人来讲,中国瓷器无疑是他们用不起的奢侈品。


于是,墨西哥人就开始仿制中国的青花瓷。不过和伊朗的情况类似,由于找不到上好的瓷土,窑温也不够高,他们制作出来的仍是相对厚重的陶器。


在从元朝开始的400多年里,这种仿制的尝试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到了17世纪起,工业化和贸易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的荷兰,也试图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很遗憾,他们并不比伊朗人和墨西哥走得更远。


荷兰代尔夫特的工匠们,最终烧制出的依然是一种青花的陶器,虽然它的做工相当精美。而荷兰代尔夫特的青花陶器(荷兰文称Delfts Blauw),则成了荷兰著名的手工纪念品。


但是,到了19世纪,欧洲人最终制造出了自己的青花瓷,而此时在中国,青花瓷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法国传教士潜伏景德镇偷秘方

青花花鸟纹梅瓶

明嘉靖

高44cm,口径6.5cm,足径13.8cm


关于欧洲人学会制作真正的硬质瓷,还有一个商业间谍的故事,堪比前些年的热播剧《潜伏》,其中的余则成是一位法国传教士。


18世纪初,史料记载是1705年,属于清朝康熙时期。法国传教士佩里·昂特雷科莱(汉文名字:殷宏绪),来到中国的景德镇传教。今天看来,这位殷神父显然是赋有特殊的使命,借助表面传教工作,窃取瓷器制作秘方。


法国传教士潜伏景德镇偷秘方

青花龙纹瓶

清康熙

高23.5cm,口径4cm,足径6.1cm


欧洲人长期制作不出来中国景德镇瓷器,最核心的技术专利壁垒是高岭土。烧制瓷器有两项基本技术指标:足够高的炉温+特殊的胎土。


景德镇使用的是高岭土,另外还需配比一定量的瓷土,景德镇窑工长期摸索出来的高岭土加上瓷土的“二元配方”,才是中国瓷器制作的最核心技术。


法国传教士潜伏景德镇偷秘方

青花鱼莲纹罐

高31cm,口径21cm,足径20.3cm


利用宗教信仰活动,也许再加上殷神父的个人魅力和超强情商,1712年,殷神父完成使命,获得了二元配方。他写了一封长信寄回法国,信中详细记载了景德镇制窑的全部独特秘方。


1716年,殷神父的这封长信,公开发表在法国《专家》杂志上。至此,欧洲人破解了中国景德镇的制瓷术。


殷神父依然没有离开景德镇,1722年,他又寄回法国第二封长信,对于景德镇制瓷术的配方、工艺流程等细节,再做详述,应该是第一封信的升级版吧。


18世纪后期,欧洲生产出来可以和中国技术相抗衡的瓷器。


法国传教士潜伏景德镇偷秘方

青花《兰亭会》笔筒

清雍正

口径19.8cm,底径19.2cm,高21cm


参考书目:吴军《文明之光》



有彩蛋:

物华天宝—重要私人旧藏古董珍玩专场(一)

正在进行中......

等你来!

近期热文链接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法国传教士潜伏景德镇偷秘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