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推薦電影

微米是認真的

眾所周知,香港的金像獎和臺灣的金馬獎,是華語電影的兩個至高獎項。

近年來,由於香港本土新生代中青年演員一輩的凋落,青黃不接,加上一直隱隱有排斥大陸電影的詬病,香港金像獎這些年來明顯呈凋落勢頭。原本金馬獎也沉寂了不少年沒什麼大動靜,但是近幾年,金馬獎明顯的想要重振士氣,一改往日頹靡,對大陸電影放開懷抱摒棄排斥和偏見,廣納華語電影的同時,悄默默的培養著臺灣本土的新生代力量,使得金馬獎近年來的聲勢逐漸回溫。

而今天,微米要給大家推薦的,正是2017年金馬獎最佳影片——

《血觀音》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血觀音》。

前段時間微米看到後臺有人留言微米推送歐美和韓影比較多,微米就開始推送日影,後來又想著,好像在港臺電影,尤其是臺灣地區的電影上有點疏忽,所以想看幾部口碑還不錯的臺灣電影。

微米選了幾部風評上好的臺灣地區電影,本來今天是準備看一下《目擊者》的,後來不知怎的先點了《血觀音》,後來想想也好,《目擊者》節奏相對快一點,《血觀音》是劇情片,主角又基本上全是女性,應該會節奏慢一點,這樣兩部交替著看,可能還蠻有趣。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沒想到點開《血觀音》之後,看的入了神,一發不可收拾,看完全片才發現自己忘記了本來是想交替著觀影的。

小編直截了當的評價:《血觀音》拍的好,劇情好,節奏好,演員好,畫面好。反正就是好。好的有點出乎小編的預料。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小編給《血觀音》打到了8分,在小編的觀影評價體系裡,算得上前15%,甚至10%的影片了。加上小編本來就不太會看那種明顯特爛的爛片,而是會進行一定篩選,這樣算起來,《血觀音》夠格稱得上一部優質影片,毫無疑問。

劇情當然是要給大家做個基本介紹的,但是這個劇情簡介對於《血觀音》這部電影來說其實一定程度上是個雞肋,沒什麼大用。等大家看完簡介再說說為什麼。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在女人組成的棠府裡,住著3位不同世代但一樣懂人心的女性,棠夫人主持大局,穿梭權貴間,靠著高超手腕與柔軟身段,在複雜的政商關係中生存取利;個性如刺蝟般的大女兒棠寧為求母親肯定,勉力配合;乖巧的小女兒棠真多半時候是在靜靜觀察,唯母命是從。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直到某天,棠家親密友人林議員一家人慘遭滅門,事件驚動全臺灣,三人各自被牽扯其中,一向以大局為重的棠夫人,為了守護一切,費盡心機,卻讓三人走向不同的命;看似風騷浪蕩的大女兒棠寧其實至情至性,最後死於親生母親棠夫人之手;而最小的棠真,其實是全片最狠最毒辣的角色,她不動聲色的用她稚嫩的眼睛觀察著,決斷著,最後在這場硝煙中活了下來,並且將一生中唯一的天真和愛意就此埋葬。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看這個簡介,你是不是覺得並沒有什麼卵用?

確實沒什麼卵用。你如果去看了電影,就知道上面的電影簡介就是一坨垃圾,只講了人設和背景即大致結局。但是也只能講到這裡,《血觀音》是少有的,小編不願意將整個劇情講的太清楚,而是想讓大家自己去觀影,去理清線索的片子。

而且關鍵是根本講不清啊。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這麼說吧,如果小編今天想把這樣一部100分鐘出頭的片子的所有線索,人物關係,伏筆和暗線以及劇情理清楚講給大家,那估計光是劇情簡介,沒個兩千字(保守估計)都打不住,而且電影中大量的留白和隱晦,如果由小編這麼直接說出來,實在太沒意思了。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就小編現在只看了一遍,沒來得及二刷三刷的前提下,就已經被整部片子處處暗藏的伏筆和不動聲色的暗藏在酒桌和笑容之下的生死對決砸的頭暈,全講出來,那你們哪還有什麼觀影的樂趣嘛。

所以今天的重點不是劇情,劇情是要你們自己去看的。今天的重點,是小編很驚訝的發現,一部《血觀音》,一下子整整打破了小編的三個固有偏見。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偏見一:臺灣人拍電影格局小家子氣,上不了檯面,只能拍拍小清新愛情片。

小編一直認為臺灣受地域限制,加上近年來一直不斷的當地部分居民對大陸地區的敵意和排斥,以及他們本土新聞常有的讓人啼笑皆非的井底之蛙言論,再加上近年來臺灣地區有點影響力的電影基本都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種純愛片,讓小編一度覺得臺灣這地兒就敗在小家子氣上了,拍什麼都小家子氣。

《血觀音》完全不是。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大格局說的不是找幾千個甚至幾萬個群演拿著假刀假槍打個架吐口血就行了,那撐死叫大場景,不叫大格局。更不是說人物少對話多場景單一就是小格局,那撐死叫小場景。

大格局,說的是電影的內涵和高度,它本質上和場景大小關係不大,而是指眼界,延伸範圍,世界觀的延展,包含哲學思想的高度等等。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血觀音》裡面顯然暗含著太多政治意味,這個小編不是專家,隨口說兩句沒問題,但是專門開個單篇來論述就不夠看了。不過哪怕你看不懂暗含的政治意味,起碼檯面上面直接了當的陰暗交易是直接拍出來的,雖然全片中沒有哪個人是直接赤裸裸的做交易,大家都是“文化人”,都是“微笑常在”,沒有一個字是直接交易,但是所有那些赤裸的貪慾和交易都寫在臉上。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一部片長中等的影片,幾乎是將那個年代的臺灣(不一定只是那個年代,也不一定只是臺灣,你懂得)政治亂象揭露了個乾淨,這種本事,哪裡和“小格局”沾得上半點關係?

看完這部片子,小編才感嘆一聲,你們臺灣人正經拍起片子也是有胸襟的嘛,格局也不小。雖然是小編之前有偏見,但你們最近十年確實有點不爭氣……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偏見二:男導演拍不好女人。

這個偏見,關注微米有一段時間的粉絲應該多少都有看到過。在《驢得水》《超時空同居》裡小編都有提過。大部分情況下,小編基本上都能做到看完電影,就能根據裡面對於女性角色的塑造來判斷導演性別了。這可不是猜現實中人性別那樣一半對一半的概率,導演界男女比例是嚴重失衡的啊,猜女導演錯誤率極高。

到目前為止,小編大部分時候猜的還挺準。可是在《血觀音》上……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大家是不是以為小編滑鐵盧了?倒是沒有啦。小編沒有猜這是女導演的作品,因為《血觀音》雖然對於女性形象刻畫的極好,但是和一般女導演在塑造女性角色上的過分細膩和注重細節相比,《血觀音》裡的女性形象控制分寸太好了。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

導演將三位女主角祖孫三代人每一個人最重要的,最典型的特質拎出來,不是用說的,而是用每一個行為動作和神態處理細節去加固特質,讓觀眾自然體會到,而那些女性導演作品裡比較常見的過分細膩化,從而導致有些累贅的心理活動和不必要的歇斯底里,則全部被大刀闊斧的拋棄不用,也不需要用,單是這些留白悠遠,意味深長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完全夠用了。

看完電影之後,祖孫三人每一個人的特質躍然紙上,這些,完全是靠情節,人物神態表現,和整個劇情推動立起來的,自然到讓你大讚特贊。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這就不像是女導演的作品了。小編在此絕非倡導另一種性別歧視,即暗示女導演沒有殺伐決斷的能力,只是就以往經驗來做的大數據判斷。

所以小編沒有武斷的下判斷,看完電影之後一查,果然還是男導演作品,而且這位導演甚至還很年輕,前途無量啊。

因為《血觀音》裡的三位女主角,人物形象塑造,實在是,太,棒,了!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小編給電影打的8分裡,有一大半的分數都是打給三位主角的。當然這裡指的是演員本身加角色塑造兩重分數。

細心的讀者讀到這裡,應該會發現本文到這裡為止,出現了一個矛盾之處?

在電影劇情簡介部分,小編寫的是“大女兒和小女兒”,而在上文裡,小編寫的是“祖孫三人”。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其實,這就是電影中最大的一個人物關係亂局:小女兒棠真,其實根本不是棠夫人的小女兒,而是大女兒棠寧的女兒。母女三人,其實是祖孫三代。

這個秘密,所有上流社會的人都心照不宣,表面笑吟吟,在那些晦暗陰森的角落深處,和觥籌交錯的笑語之中,那些曖昧嘲諷的眼神和話語飄蕩在空氣中,從未停歇。

三位女主角,即祖孫三代,扭曲至極的關係,和這三個女人各自的性格,命運,才是《血觀音》一片最大的亮點。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小編有看到部分影評者認為《血觀音》的中心思想是揭露上流社會階級的冷血殘酷,和人性本身的罪惡等等。小編不能說反對這個觀點,但是小編認為,這並不是《血觀音》一片最出色的地方。

當然這也是小編的一家之言,未必正確,但是小編認為,《血觀音》最出色的地方就是人物塑造和劇情張力。後者很好理解,前者真心不容易。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可以說,《血觀音》全片,用很高級,很優雅,很殺人不見血的方式完成了這兩個對於電影來說最重要的特質之二:人設和劇情。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偏見三:臺灣年青一代已經沒有好苗子了。

可能是因為對臺影的偏見讓小編沒有過多去了解當今的臺灣電影市場,

一度認為臺灣電影已經沒有接班人,現在的臺灣年輕演員都只能演演純愛片。

然而在《血觀音》裡,惠英紅自然是名副其實的金馬影后,而年輕的兩位演員,吳可熙和文淇,表現也相當亮眼。

因為文淇參演本片時才十四歲,實在前途光明天賦很高,所以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將讚美聲給了文淇。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但是吳可熙的表現何嘗不出彩?她幾乎將這個表面風騷人盡可夫,實際比任何人都至情至性為愛痴狂的棠寧演活了,小編說這話估計要被人罵捧一踩一,但說句不中聽的,目前大陸當紅的年青一代小花裡面,小編不認為任何一個,有本事演到吳可熙這個程度。簡單的來說,能打的一個都沒有。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小編對85-95年出生這一代的演員基本上已經不抱太大期待了,雖然也有《踏雪尋梅》裡的春夏那樣實力尚可的,但是還是扭轉不了頹勢。只能將期待放在劉昊然等新晉95後小生,和張子楓等00後小花身上,但願他們能給小編更多驚喜。

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整整打破了我三個偏見!

看今天的推送文章篇幅也知道,小編對於《血觀音》這部影片的評價是相當高的。本片中太多內涵和細節是需要大家自己去體會的,還是建議大家去看原片,應該不會覺得枉費。其實小編和大家一樣,大家看到好電影會心情好,覺得不浪費時間,而小編推薦起好電影來,也覺得寫起來暢快又有趣,不覺得累。小編以後也會擯棄觀影時候的一些偏見,給大家推薦更多的優質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