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網絡大電影的機遇,你瞭解多少?

中國電影市場正在迴歸理性、走向成熟。院線電影打開新局面的同時,網絡電影市場也正在經歷裂變式成長,並且變化之勢更加猛烈。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通過網絡發行直面觀眾,找到打開市場的鑰匙。

憑藉對“互聯網+內容”的精準判斷和深入思考,董冠傑在2015年強勢進入網絡電影市場,創立東陽奇樹有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進行“精品化”戰略佈局,發行400餘部網絡電影,以爆款片量第一的成績進入第一梯隊。

2017年,網絡大電影市場進入更激烈的專業化、結構化升級和洗牌期。在網絡大電影逐步產業化、規模化的重要節點,董冠傑是如何提前佈局、深耕網絡大電影市場的?面對新的機遇,董冠傑又將帶領奇樹有魚向何處發展?我們特別採訪了奇樹有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董冠傑。

聚焦電影 佈局宣發平臺

21世紀全面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呈現前所未有的大爆炸,再加上科技的不斷創新,多媒體內容、視頻內容越來越多已經成為必然。

從客觀規律上看,物質生活得到富足之後,精神方面一定需要更多的填充,中國正處於這個時機。其次,在線內容模式逐漸成為全球趨勢,硅谷的科技公司在改變內容,Netflix投資60億美金,亞馬遜投資45億美金,蘋果也投資10億美金進入內容市場。

2015年,董冠傑看到用戶對數字內容的極度渴求,決定進入網生內容領域。再加上當時的網絡大電影行業,平臺和內容提供方的信息極其不對稱,很難產生有效溝通。董冠傑抓住這一時機,以宣發立足,搭建平臺和內容提供方之間的橋樑,打入網絡大電影市場。

網絡電影的宣發與院線電影有著顯著的區別。董冠傑說,院線電影的宣發傳播的主要看品牌和口碑,而網絡電影看重的是效果,重點是效果宣發,是付費觀影用戶的有效轉化,如何在互聯網的海量信息中抓住用戶的眼球並完成付費,是網絡電影宣發的關鍵。

與傳統宣發公司不同的是,董冠傑等人在互聯網方面有十餘年的經驗,深諳效果轉化的手段和方式,如海報的設計,最短跳轉路徑的規劃,大量的數據支持等,並且著力於調查視頻播放平臺的用戶喜好,定點投放。2016年,奇樹有魚與騰訊視頻合作的《深宮遺夢》總播放量超過2億,成為當時播放量最高的影片。

網絡大電影的機遇,你瞭解多少?

深耕網大 實現工業化

2015年到2017年是網絡大電影行業飛速發展與變化的三年,從篳路藍縷的拓荒時代,開始進入精耕細作的深度運營時代。題材創新、IP深度挖掘、把握核心用戶,成為網絡大電影從業者思考的問題。

網絡大電影剛剛起步的時候,成本低,製作相對粗糙,主要是靠創意吸引用戶。隨著行業逐漸發展,董冠傑在2017年提出IP化戰略,指出網絡大電影市場可以容納更高成本的優質作品,打造出《四大名捕》系列、《牧野詭事》系列等爆款產品,整體提升了網大的製作水平,實現了票房數據、題材創新和製作水準的飛躍。

如今,視頻行業用戶付費規模呈爆發式增長,2016年全網的會員數量僅為3000萬+,截至2017年底,會員數量已近1.7億。付費轉化率也日漸飆升,平均轉化率從3%增長到28%,增長近10倍。這說明中國用戶的付費習慣正在養成,並且出現由短期向長期轉移的趨勢。

網絡大電影的機遇,你瞭解多少?

就小成本電影而言,已經可以發現,網絡電影的機會比院線電影大得多。2017年上半年,院線上映了177部國產電影,大概有160餘部國產電影的成本在5000萬以下,其中只有4部是賺錢的,160部左右都是虧損的。董冠傑認為,未來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的分水嶺可能就是5000萬成本。

因為網大在製作上具有它的特殊性。第一,它要求高時效性。網絡大電影行業的變化極快,所以網大必須在半年到八個月的時間內上線。第二,網大是產品制,在製作時要儘可能地壓縮成本和週期,這種壓力讓網大的整個製作環節趨向標準化、工業化。

而好的工業化標準是需要數據作為支撐的。董冠傑表示,隨著製作水準的提升,類型化越來越豐富,數據分析平臺至少要達到四個目的,首先要對未來半年的內容走向進行精準判斷,第二要對票房進行預判,第三要對宣發進行精確的指導,第四要對演員的價值進行有效的評估,以此來為導演、製片人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這在未來將成為一種趨勢。

理論加持 以用戶為中心

網絡大電影的發展中伴隨著“互聯網+”浪潮的興起與消弭。隨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網絡大電影市場也開始迴歸理性。但在董冠傑看來,網絡大電影行業仍處於發展的初期,一旦出現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整個行業的資源都會相對靠攏,市場將迅速發展。

董冠傑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從直播到現在的網絡大電影,他一直是在實踐中摸索、印證。來到長江以後,教授講授的理論知識讓他更看好網絡大電影的前景。他說,網絡大電影的6分鐘試看有很好的用戶體驗,還巧妙地運用了前景理論,即先有獲得,讓用戶出現害怕失去的心理,更容易形成付費。

不僅如此,在長江的學習還讓董冠傑在設計商業模式、考慮戰略的時候有了理論支撐。奇樹有魚放棄中間製作環節,從做宣發系統到向上遊蔓延做內容研發的發展模式就是以“微笑曲線”理論為依據設計的。董冠傑說,正是因為放棄了製作這個重要環節,才獲得了更多的嘗試機會和市場空間。

網絡大電影的機遇,你瞭解多少?

從電影到網絡大電影,中國電影市場歷經更迭,互聯網促使電影市場更加註重用戶需求董冠傑提到,他一路行來也趟過坑、賠過錢,但一直在不斷地趨向於用戶的需求。他認為,無論是構築公司組織結構,還是風險預估,一切商業模式的前提都應該以滿足用戶的需求為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