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比特幣到底浪費了多少能源?

大叔不二


一個非常不錯的問題,現在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比特幣的暴漲以及所謂的挖礦,但是卻很少知道比特幣也屬於高耗能產業之一。

援引自比特幣消耗指數最新的能源消耗數據顯示,目前的比特幣全球挖礦產業,一年消耗的電量達350億度。雖然有部分抗議者批評他們將數據誇大了1.15倍,但這個數字同樣是非常令人驚訝的。


比特幣到底有多耗能?

簡單舉個例子,就拿市面上功耗較小的螞蟻s9的礦機來說算力是13.5t,功耗是1400w 礦機在二十四小時運行的情況下:1.4千瓦*24=33.6度。

很多人對這個數字不太有概念。其實大概就相當於比較節能的空調的用電量,但是比特幣礦機是需要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運行的,一年算下來就單臺機器耗電量就是非常大的,家用電的階梯電價成本太高,在行情不好的時候甚至可能收益不夠電費支出的,所以目前挖礦都會選擇在礦場託管,可以拿到便宜電。



一年350億度的電這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據,即使是誇大了一倍有餘也是175億度電量。但是真實的數據肯定遠遠比這大,大概是目前的世界消耗電量的3%-5%。

比特幣的挖礦成本80%來自於電力價格,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理解比特幣的成本為何會如此之高,加上每週以6%的難度激增這一用電量還會持續上漲。


晴天財經閣


先說答案:基本沒有浪費能源,實際上還解決了一部分棄電問題。



談浪費能源,主要指比特幣等挖礦行為

區塊鏈技術在保證各個節點數據一致性時,採用了各種共識機制,其中最早使用(比特幣)也最被為廣泛驗證為真正安全的共識算法叫做Pow(工作量證明)。



這種共識算法需要依賴大量的算力去確保整個分佈式網絡數據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由於這種共識算法對“去中心化”被認為是最安全有效的,所以社區廣泛接受在此過程中消耗一部分能源的理念。



為什麼會被稱浪費能源

因為早期確實有很多的礦場是黑礦場。

所謂的黑礦場就是在很多發電站(國家不允許私賣)附近盜接電纜進行偷電行為。接入的這些電都是當地消耗不了又輸送不出去的。發電站低價賣給礦場俗稱“灰電”,完全盜接稱“黑電”。



到後來,隨著礦場的規模日漸擴大,挖礦消耗的電量劇增。面臨這樣的問題,礦場不得不去和地方政府合作。

但實際上,這些地方政府(比較貧窮)通常十分歡迎大型的比特幣礦場到他們當地落地生產。



因為當地有海量的過剩電力消耗不掉,或者是不便於輸出,那麼比特幣礦場就可以把這部分電用掉,給當地政府帶來部分經濟收入。

所以說,從經濟角度,挖礦行為是利大於弊的。

而挖礦生產出來的比特幣,只需要通過網絡就可以把這個價值輸送到全世界各地。這樣一種生產輸出價值的方式,實際上是比較環保的。



從能源角度來看,挖礦行為對電力使用是不存在浪費現象的。

結論&觀點

比特幣挖礦消耗的電不是浪費,挖礦用的電力都有著清晰產權。

這部分電力來源,都是由礦場合法購買,所以不存在法律風險。



同時挖礦生產很大程度上是解決了棄電和電力產能過剩的問題,應該叫高效利用電力資源,幫助當地社會解決了一些問題。

而我認為:比特幣的價值一部分來源恰好體現在能源消耗帶來的轉移增值,所以整個比特幣網絡的市值增長也是合乎情理的。


【關注&點贊】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我會給你回覆!


愛讀Ido科技


說浪費,其實也不一定是浪費,這個是有爭議的。


很多人對於挖礦的過程其實並不瞭解,這裡的許多回答也沒有介紹,我覺得有必要再說一說。


比特幣系統是一個電子賬本,每一個礦工最主要的工作是記賬,為了防止這些礦工亂記賬,擾亂正常的系統運作,所以出了一道題,這道題有無數個解,誰算出一個,就可以記上去,並且獲得一定的獎勵。


舉個簡單的例子,100可以等於50+50,也可以等於1+99,如果題目是,求出兩個數,這兩個數加起來是100,那麼就可以有很多個解,比特幣的挖礦就是算類似的一道題,但是這道題比我上面列出來的難多了,只有機器才能解,配置越好的機器,解的越快,解的越快,就越有可能獲得獎勵,也就是挖出的礦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礦機,這些礦機又為什麼要耗這麼多電的原因。


那麼,用這麼多電,是浪費嗎?毫無疑問,比特幣系統消耗了大量的電力,但問題是,礦場不會開在你家旁邊吧,很簡單的道理,電費是成本,而收益是基本固定的,那麼,電費只有越便宜,這件事才賺錢,所以,人們只會在電最便宜的地方開礦場。


為什麼電費在有些地方更便宜呢?因為電的運輸是一個麻煩事情,同樣的電,從北京運到上海,在高壓電線上就得消耗一半,所以遠距離傳輸電力,這個是非常浪費的,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因為地熱,風力,河流,可能電的資源很豐富,但是也運不出去,所以只能低價處理,甚至白白浪費,比特幣把這個電用起來了,所以並不一定是浪費


貓匆匆


比特幣這幾年一直很火,價格更是炒的一路暴漲,近幾天國家開始潑冷水了,而且還要關閉平臺。不管比特幣是不是一套合法的貨幣,更為先進的貨幣,但之前每天上百億的成交量是巨大的,對世界資本投機者中已經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們來談一談比特幣是怎麼挖出來的,到底要消耗(暫時不說浪費)多少能源?

比特幣是通過計算機聯網計算來產出(具體不再科普),通常稱為挖礦。最初個人電腦也可以挖,但效率很低,很費顯卡。後來出現了專門的比特幣挖礦機,價錢在幾百元到二三十萬元不等。對於比特幣挖礦行業來說,成本包括了比特幣礦機、電費以及人工,而在這三者中間,電費有非常大的變量空間,對於一個規模較大的礦場而言,電費佔經營成本六七成。

例如,天嘉網絡的芭蕉溪水電站“礦場”,是樂山市目前最大的比特幣“礦場”,四個機房裡擺放著超過5800多臺比特幣礦機,擁有40多個P(petahashes)的算力,每天能“挖”出近27個比特幣。按照今年年初比特幣市價折算,該“礦場”一天產值近20萬元。


在這20萬元背後,“礦場”也有很大的成本支出。經營一家比特幣“礦場”,每個月最大開支是電費,佔到經營成本的六七成左右。與之相比,人工成本、寬帶費、場地費開支等相對較少。例如,礦機運轉需要高速網絡,芭蕉溪“礦場”接入了三條寬帶專線,年費僅5萬多元。但芭蕉溪“礦場”1個小時用掉7000度電,24小時用掉16.8萬度電。但若按照每度電0.4元的行業均價計算,該“礦場”一天的電費成本為6720元,一年電費將近245萬元。

當然,“礦場”主最初搭建機房時、佈置散熱系統、購買礦機費用都不菲。據芭蕉溪“礦場”運營班長雷科介紹,前期光是搭建芭蕉溪“礦場”廠房,公司總共就投入了500多萬元。礦機價格更是不菲,一臺礦機均價達到近1萬元,整個“礦場”5800多臺礦機,算下來,整體投入超過了6000萬元。整個“礦場”的盈利狀況如何呢?據工作人員介紹,芭蕉溪“礦場”每用1度電可產生3分錢的利潤。該“礦場”一天用掉16.8萬度電,每天產生利潤為5040元,預計“礦場”年利潤能達到184萬元。

由此可見,電費是重要消耗支出,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選擇四川作為比特幣挖礦的首選地。這裡不僅有非常廉價的電力,還有低密度的人口和寒冷的氣候,對解決礦機噪音和散熱問題有先天優勢。出於節省鋪設線路成本以及用電便利性方面的考慮,比特幣“礦場”大多直接建在水電站內部。

按此實例,每產出一個比特幣(雖然產出速度是遞減的,暫且按今年年初產出速度),需要消耗0.62萬度電。比特幣共2100萬個(很多還沒產出),算上初期成本低,後期成本高,暫且按目前估算,共需消耗電力1300億度電!大概等於北京一年的用電量!


藍藻能源


最近幾年,隨著比特幣價格一路飛漲,比特幣挖礦的耗電量急劇上升。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高耗能的礦機被用於比特幣挖礦。一項統計顯示,截至去年11月,比特幣礦工年耗電達到29萬億瓦時,這相當於全球總用電量的0.13%,比愛爾蘭和尼日利亞的耗電量還多,尼日利亞有1.86億人口。即便是在用電大國美國,比特幣礦工消耗的電力也可滿足數百萬戶美國家庭的需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產生數量將越來越少。2009年“創世區塊”給予礦工的獎勵是50枚比特幣;而今天挖出新區快的礦工酬勞已經降至12.5枚比特幣。未來“開採”新的比特幣區塊,對礦機的算力要求越來越高,設備也越來越昂貴,作為成本大頭維持礦場運作的電費也愈來愈高。今年1月,比特幣挖礦的預計年耗電量達到39.84太瓦時,短短的一個月後,這一數字攀升至48.37太瓦時。

甚至有分析預計,如果繼續按這樣的速度增長下去,到2020年時,比特幣挖礦將消耗掉世界上的所有電力。

除了浪費電能,比特幣挖礦導致的另一問題是碳排放。就是碳排放量。根據地處蒙古的一個靠燃煤發電驅動的比特幣礦場數據估算,該比特幣礦場每挖掘一塊比特幣,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8000-1300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4000-40000千克/時。

挖礦損耗了大量的電能,碳排放則對環境造成汙染,因此,比特幣挖礦遭到外界不少質疑與批評。


全天候科技


在2013年的泡沫中,專用於生產比特幣的『挖礦機』曾經在淘寶暢銷一時。不過2013年12月,央行聯合四部委發出《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並提醒公眾不要參與炒作。如今,你在淘寶上已經搜索不到『挖礦機』,但在某些小眾網站上,依然可以買到此類機器。以某品牌運算能力2000G的礦機,售價為3800元。一臺2000G運算能力的挖礦機能給為你帶來多大的收益?我們可以這樣估算。按照全球每天3600枚比特幣的生產速度,你開機計算24小時而得的比特幣可以按照2000G運算速度佔到了150000萬G運算總速度的比例來折算,大體是1.333333333e-006比特幣——按照3700元人民幣的市價計算,則相當於0.0049元人民幣。當然,在考慮收益時,不能忽略了電費的開支。以上述2000G的礦機為例,功率為1380w,即每24小時消耗33.12度點,即使按照0.617元計算,也是20.435元的電費開支——花20元電費挖出1分錢都不到的比特幣,可見如今比特幣的生產完全成為了電能的巨大浪費。是的,在2013年的那波泡沫中,用挖礦機還依然是一筆賺錢的買賣。雖然那時一臺礦機可能只有120G的運算能力,但由於當時全球比特幣的生產計算能力只有500萬G,按照600美元的比特幣價格,每天大概能夠挖出300元人民幣的比特幣,雖然當時一臺120G運算能力的礦機售價高達13200元,但你也只需要45天就能收回成本。然而,伴隨GPU(顯示處理器)計算能力的飆升,挖礦生產比特幣已不再是一門有『錢途』的生意。撇開經濟賬,比特幣的生產更不環保。如果以2000G挖礦機1380W的能耗計算,每1G的計算功耗是0.69W,那麼15億G的計算功耗在一整天24小時的耗電量將是248.4億度電,即使我們假設更多專業玩家用的是更低能耗的專用挖礦機,即使能耗只有上述假設的1/10,那麼能耗也是20多億度電——考慮到每節省一度電,可節省0.4千克的標準煤,節省4升淨水,減少0.272千克粉塵,減少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顯然比特幣的製造並不怎麼環保。如果耗費電力為社會製造了需要的資源,那麼電力的消耗物有所值。但比特幣很有可能只不過是又一場炒作泡沫。


古今中外的剪輯師


實際情況是,挖礦的人把礦機搬到山區,小型的水電站,發電站等地方,直接買他們的電。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國家電網和發電單位是分開的,國家電網是傳輸網絡。發電單位是乙方,供應商。我們家用電,工業用電都是國家電網通過把發電供應商的電倒賣出來的,而且正常用電必須通過國家電網才行,壟斷。所以說國網在裡面吃差價,賺了鉅額利潤的同時還把企業做虧,起碼賬面上不好看,用以維持運行。

而一些小的發電企業,為了上國家電網,是要有很多關係,很多流程的,因為人家是買家,且是唯一買家。之前也有發電企業自給自足的電力運行,但是最終都是因為各種不合格,不規範等原因,要麼關閉,要麼就賣給國網(要讓你停,很簡單的事情),國網原則上不希望其他個體不通過他來私自買賣電力,因為這樣就動了他的奶酪啦。

最後比特幣挖礦的人之前在四川的小山溝裡面,依附小型發電企業,讓發電企業的電發出來直接賣給礦工,持續了1年左右,雖然發電企業所有資質齊全,可以賣電,但是國網還是不允許這種行為發生,所以透過政府,環保等手段,說在那種鳥都沒有幾個的小山區,發電企業噪聲汙染嚴重,關停。本來挖礦可以帶動小型電力企業存活,但是國網太強大,無奈礦工只有搬走,另外找地方買高價電。

所以各位覺得它浪費能源了麼?本來就是產能過剩,賣不出去東西了,經濟拉不動了,無奈還是窮地方繼續窮,因為被巨型國企打壓,民營經濟是鬥不過國企的。


squall13


”比特幣“浪費能源這種說法,我個人不是很認同,無論是黃金的開採,還是為了運行現有的貨幣系統(銀行、信用卡),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比”比特幣“網絡要消耗的更多。

不過倒是可以回答一下,比特幣需要消耗多少能源?

想必幣圈的朋友都已經很清楚了挖礦的原理,我這裡就不重複介紹了。比特幣採用的是PoW(工作量證明機制),通過窮舉哈希碰撞的方式找到答案,來獲得比特幣的獎勵。

因為比特幣的價格一路走高,所以加入挖礦的人也越來越多,導致比特幣全網的算力已經達到每秒300萬萬億次哈希碰撞,相當於從地球全部沙子裡找到一粒特定的沙子。

要保持這樣的算力,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根據”Bitcoin Energy Consumption Index“統計,截至2017年11月20日,比特幣過去一年消耗電力已累計達29.51兆瓦小時(TWh),約佔全球總電力消耗的0.13%,甚至已經超過160個國家一年的電力消耗。

一筆比特幣交易消耗的電力可以供一個家庭3周的用電。俄羅斯的比特幣礦工突發奇想,用礦機取暖,比特幣礦機在挖礦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一般為了降溫都需要安裝巨大的風扇,但在俄羅斯的冬天,就可以用礦機產生的熱量為屋子供暖。不得不佩服戰鬥民族的智慧。

比特幣現在基本都是由”礦場“在挖礦,58%在中國,16%在美國。而中國的礦場都集中在四川等水電發達的地區,因為這裡人口稀少,電費便宜,氣候寒冷,可以降低挖礦的成本,同時也能夠利用上這部分棄電,給當地政府帶來一些財政收入。

通過這個角度看,其實是一件雙贏的事情,將當地過剩的電力(這些電力也轉移不出去)轉化成了數字資產。

以上就是我對於比特幣消耗能源的觀察和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借鑑意義,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一個10年互聯網老兵,每天聊聊互聯網、區塊鏈,分享個人經驗和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非常感謝!


程序猿的雕刻時光


不僅沒有浪費能源,反而充分利用能源。比特幣礦場都建在電力成本低、偏遠地區。如果放在城市附近,電費都抵不上挖礦所得。比特幣礦場一般選擇在偏遠的水電站,這些地方發電不僅用不完還輸送不出去,有些甚至連電網都上不去,白白浪費。投資水電無論個人還是地方政府都很樂於礦場進駐。拋開比特幣本身性質,礦場的出現對當地百利而無一害。


你可當呢


虛擬貨幣並未搶佔工農業和生活用電,考慮成本問題,大礦場基本找的是電力富餘的地方,這些電不用這是浪費,這是常識和事實,當然一部分用的是火電,有人拿環保說事,但同樣的火電用在其他地方就環保了嗎?再說環保是電廠的問題,你去研究下會發現仍然在運行的火電廠環保標準都很高了。

究竟有沒有價值呢?說高大上的區塊鏈應用大家還看不到,但事實上已經存在一個很完整的產業鏈,礦機研發生產銷售,挖礦,礦池搭建和運營,交易市場的運作等等,好吧,這些你們可以都不瞭解,鄂爾多斯對礦場的扶持是為什麼呢?因為可以讓閒置的電廠設備運轉,可以促進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