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家长制思想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这个题目好像有点大,其深度和广度不是我这个小会计能写出来的,这里也就是写写自己的感悟,实际上连砖也算不上。

前段时间在网易公开课听了复旦大学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公开课,一共十二集。里面讲到中国这一两千年的法律保护的是家长,家长是社会最容易稳定的因素,保护了家长也就意味着稳定。仔细想想好像也真是这么回事,大家到哪里都得有家长管着,没人管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政府就是大家长,老百姓遇到任何问题先找政府,比如前几年房价跌了也拉条幅找政府。

企业里也是如此,老板就是家长,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家长的指令,大家什么都不会干什么都不敢干。老板也把自己当成了家长,老担心下属做不好不肯授权,下属也不敢随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等着老板下指令。结果是原本不大的公司却长了大企业病,其实真正的小公司倒还没什么问题,老板一个人能指挥到最基层,大家都执行就可以了;等到企业规模更大一些,几百人上千人的时候,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全公司就等老板一个人发号施令,可老板只有那么多的精力,总有忘记的时候,那大家就只有等待了。

作为员工,从小在家长制思想下成长,父母包办了一切可以包办的事情,很多父母甚至连孩子犯错的机会都给屏蔽掉了(看似给孩子设计了一条康庄大道)),从小长到大,基本没有自己做决定的习惯,所以大家发现企业里大部分员工都是被动等待指令,很少会主动去思考一件事情该怎么处理,实际上也根本不敢去尝试。也有极少数员工愿意主动思考,善于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可是时不时地会触动家长的权威,家长也不适应。更有甚者,自己不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看到别人有办法解决问题了,赶紧去家长那里告一状或借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别人,结果就是大家水平都一致了。

这种情况,在中小民营企业里比比皆是。外部经济环境好的时候,还感觉不到这方面的弊端,但当外部经济环境不好需要企业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的时候,就发现这种思想严重阻碍着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还讲到中国老百姓对待法律的态度,老百姓和官府是对立的情绪,基本上是官府颁布官府的,老百姓自己干自己的,好像两者不相干。任何新法和制度的颁布,只要不在眼前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一般是不关心的,但一旦有一天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了,想着各种法子不执行。实际上企业里的制度也是这样的遭遇,不论大小的民营企业,制度是不少的,但基本都处于未执行状态,一旦执行,被涉及到利益的一方马上或明或暗地阻挠,最后不了了之。

中国一两千年的家长制思想,加上重农不重商,并没有建立起商业活动的规则和体系,而企业这种组织是从商业很发达的西方传过来的(重规则且有一套独自的体系),形式很容易借鉴,但文化无法借鉴,所以中国的家长制思想遇到西方的企业组织形式,中间的纠葛和混乱可想而知。

或许,这也是魅力所在吧!我们财务夹在中间该怎么办?国家的政策导向已经是向重规则的方向发展了,比如营改增、金税三已经开始让所有企业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竞争了。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崛起,都将迫使中国企业重规则重制度。还有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各种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企业也要随着变化而变化,变化过程中就蕴含着机会。实际上财务人员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当然,这也仅是个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