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有道理嗎?

常聽到農村老人在評論誰家孩子怎麼樣怎麼樣的時候,談論之後總愛發出用“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的感慨,人們聽完都付之一笑,當個玩笑來聽,其實這句話很有道理。老大傻,老大是人們生下的第一個孩子,為人父母剛有了自己第一個寶寶,當然會將全部的愛給老大,即使家庭不富裕的情況下,也要極力滿足孩子的各方面需求,所以老大基本在幼年階段收穫很大,不用自己主動去要什麼,不用自己考慮怎麼得到。家長就會滿足自己的需要。所以,人一旦外界環境滿足了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就不用自己再去努力去思考,去花費心思了,最後就會導致老大成年後繼續維持這種生活習慣,所以同其他孩子相比,會覺得有些傻。

老二奸,老二生下了以後,由於父母都過了初得貴子的新鮮感,所以對待老二在各方面的照顧,明顯要低於老大剛出生的時候,這樣老二為了得到更多的物質和關心,所以就要不斷的動心思了。所以同老大相比,老二比較奸。再有老大因為比老二大了幾歲,所以就有了照顧維護老二的心理,很多事情儘量讓著老二,所以老二就比較奸了。

家家有個壞老三,老三出生了,老大、老二所走過的路,老三都無法在重複了,所以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得到父母的關愛,想著辦法的作鬧,惹出點事情來,這樣好受到父母的關注。這符合人們的心理學思想,有專家論證表明,孩子會在缺少父母的愛和關注的時候,做出一些沒事找事,或故意做錯事來吸引父母的注意。這些調皮搗蛋的行為也就被稱為“壞”了。再加上老大、老二的嬌慣、讓步所以老三在三個孩子中是比較壞的。

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其實蘊含著很深的心理學原理,現在農村也幾乎很少生三胎了,所以“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這句話沒有了現實的基礎也就慢慢會被人遺忘了。但事物也不是絕對的,人的性格養成關鍵也在於自身的思想,和人的生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