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福安三中校園裡展出了大量“青銅器”作品

連日來,福建寧德市福安三中校園裡展出了大量“青銅器”作品,件件栩栩如生。它們的原材料均來自紙張,而它們的創造者都是該校的學生。紙張變廢為寶,可製作多種飾品、玩具已屢見不鮮,可是紙張可以“打磨”出青銅器你見過嗎?據福安三中教師郭抒婷介紹,其實該校開展變廢為寶製作“青銅器”“創意實踐”活動已有三四年。

福安三中校園裡展出了大量“青銅器”作品

最初的靈感來源於學生的美術課堂作業。其原理是運用《變廢為寶》中利用紙張特性,採用粘貼、揉搓、撕剝、上色等不同方法,改變紙質材料的表面質地,製作一幅平面紙青銅作品的基礎上,在創新意識的主導下進行“創意實踐”再創造,從而使原有的平面作品得到了昇華,有了立體感。

福安三中校園裡展出了大量“青銅器”作品

再通過欣賞作品的形式,進行情境創設,歸納主題,用藝術家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廢棄物,利用廢棄物創作藝術品,從而完成整個青銅器“創意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認識,表達自己對廢棄物的理解完成作品,然後通過小組之間交流製作經驗與感受,並相互介紹作品,使自己認識得到進一步昇華。在這個製作、學習青銅器的過程中,學生也可感受青銅器的美,激發學生對中國文物的保護與熱愛情感,感受創造的美好,樹立創新、創造意識,懂得怎樣節約和利用資源,培養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從而推進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