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中國飲食上的習慣秉承南甜北鹹,在粽子口味上卻相反?

戀丄緦淰


作為北方人,從小到大我吃過的粽子確實都是甜的,但近幾年在哈爾濱的市場上也能看到鹹口的粽子。 在北方,最常見的粽子有用純糯米做的,有包裹大棗、果脯的,還有就是豆沙粽,都是蒸熟以後蘸糖來吃。



之所以南北方對於粽子的口味有差異,我想可能是受飲食習慣的影響。在北方,粽子大多是在過端午節時才會吃的,更多是為了迎合節日氣氛,很多人家一年也只吃這一次,粽子在北方有點像是點心,而不是主食;在南方,總是是可以當做主餐的,肉和米混合似乎也顯得理所當然。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南方小夥伴喜愛醃製鹹貨臘肉,而東南沿海地區還盛產海貨,所以就地取材,南方的粽子就會多有鹹肉、海產品等。



這個問題,我之前也和生活在南方的朋友討論過,可能許多人認為南方沒有甜粽子,但其實南方過端午節時,除了有叉燒、五花肉、鹹蛋黃、火腿等鹹口味的粽子之外,也有包裹蜜棗、赤豆、豆沙等的甜口粽子。而且像廣東潮汕比較有名氣的雙烹粽,它的餡料就是一半鹹,一半甜的。

如此看來,南方也有喜歡吃甜粽子的人,同樣在北方,喜歡鹹口粽子的也大有人在。



我這麼說是有依據的。最近,京東發佈了一份網購大數據就顯示,從黑龍江網購消費者對粽子口味喜好上看,黑龍江人最喜歡吃的是肉粽、其次是棗粽和豆粽,看來今年鹹口粽子更受一些北方小夥伴歡迎。

數據顯示,今年端午前期,黑龍江省粽子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5%,網購粽子最多的城市是哈爾濱,其次是齊齊哈爾、綏化。

今年端午節前期,京東平均每天售出超過500萬個粽子。從全國整體銷量來看,鹹口的肉粽也更受歡迎,其次是棗粽、豆粽和板栗粽等甜粽。京東上每賣出的100個粽子中,有56個是肉粽,23個是棗粽,13個是豆粽,6個是板栗粽。

看來吃慣了甜口粽子的北方人也想換個口味,嚐嚐鮮。


新晚報


我生活在北方,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們這邊都喜歡吃甜粽子,糯米加蜜棗的,還有甜豇豆的,也有紅棗的,記得小時候,媽媽每次趕集,都給我買上兩個紅棗的糯米粽。

現在想想,都覺得好吃,可惜現在搬到市裡了,也吃不到那樣的粽子了,我個人覺得南方才是吃鹹粽子吧,我有個同事就是南方的,端午節的時候,老家給他寄來的,他就捎著粽子當中午飯,我還是第一見那樣的粽子,不知道你們吃過沒有,有臘肉的粽子,哎呀,那些肥肉呀,還有用微波爐一熱,味道也不是很好。。。還有鮁魚肉的,第一次覺得還有這樣的粽子,不知道你們還吃過什麼特色的粽子。謝謝,我覺得北方愛吃甜粽子。





小振浪裡個浪


作為一個南方人,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的粽子基本上都是單純的粽子,裡面不會包什麼餡的,通常都是幹吃或者蘸著白糖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粽子裡就包含了各種各樣的餡。我想可能是由於經濟條件的改變,引起了我們對生活的更高追求。小時候,粽子只會在端午節時吃。但是現在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能吃到不同口味的粽子。南方人喜歡吃醃肉,所以粽子裡包醃肉也成為一種最為常見的方式。南方人經常吃米飯,米飯微甜,再加上南方個人經常用鹽醃製鹹肉。當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逐漸提升後,人們首先要滿足自身的生活水平。當時的醃肉相對於鮮肉而言算得上是常見物品,所以醃肉成為粽子餡也非常的不意外。另外一種原因是,隨著社會生活以及結構的變化,全國人口流動比率也越來越高。南方人到北方,北方人到南方非常常見。當一個人突然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時,使人最不適應的應當是飲食習慣,所以會自然而然的將自己家鄉的口味帶到當地。所以“北鹹南甜”這樣的說法放在現在來說不是非常的準確,因為一個地方的口味會隨著當地的人口複雜程度而產生改變,粽子也不例外。


八戒挑食


我不說南北,因為我是廣東人…你們懂得…對於廣東人來說,出了廣東都叫北方人。近幾年本人對這個觀念開始慢慢更正。

我是廣東客家人,在我的認知裡,從小吃的粽子只有一種:灰水粽。也只有一種吃法:粘糖或者泡黃糖水吃。甜甜的。很好吃。我們老家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是自己裹粽子的。

我也沒有吃過北方的甜粽,今年過節有客戶送了粽子有紅棗餡的,可能我比較無法接受,實在吃不下去。😂

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大學的時候,在廣州,已經十年前了。那時候端午節第一次沒有回家過節,廣州同學帶來的鹹肉粽,我挺拒絕的,但是廣州基本買不到灰水粽,所以嚐嚐鮮。第一次吃的感覺忘記了,肯定不會說是覺得很好吃,因為灰水粽在我心裡是紮根了。

後來慢慢的發現家裡我媽也隨本地人做鹹粽,到至今每年端午我家就是兩種口味:灰水粽,鹹肉粽。

而且我們這裡有一家常年賣粽子的店鋪的粽子超級好吃,好多種口味~但是都是鹹肉粽~


陽光下的阿柒


飲食是一種習慣,吃慣了就好吃,沒吃慣就覺得不好吃,南方人吃不慣北方人的鹹,北方人吃不慣南方人的甜,沒有哪裡的東西更好吃,也沒有那裡的東西更難吃!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口舌之爭和護己之爭!

鹹粽和甜粽也是這樣,每個地方喜歡每個地方的粽子,無論鹹甜只要是自己從小吃到大的東西都覺得好吃,吃不慣的東西都覺得難吃極了。

吃得第一次吃北方甜粽的時候是在哈爾濱,那是我第一次在外地過端午節,哈爾濱的端午節又特隆重,當天同事都放半天假,由於大家都走了,辦公室裡只剩我一個外地人孤零零的,家在附近的同事覺得我一個人在外地過節怪冷清的,就專程給我送來幾個粽子並且讓我趁熱吃了,我好當時特感動!我本來就喜歡粽子,看到外觀綁得很漂亮的粽子,對我實在太有吸引力了,急急忙忙地剝開粽葉往嘴裡塞,興奮感戛然而止,粽子居然不香的?而是有點甜,只有淡淡的甜味,而且又煮得很爛,簡直難以入咽,嚥下又想吐,礙於同事在旁邊,只能硬著頭皮吃,心裡想著:堅持一下,吃到餡就好吃了!往下咬了一大口,哪有什麼餡啊?原來是兩顆有點酸的紅棗……,簡直是難吃極了!第二天我把剩下的幾個粽子分給當地的同事吃,他們都說太好吃了,直把我樂的!晚上客戶請吃飯,在當地一家比較大的飯店,客戶也很關照我,專門點了一份粽子給我過節,我有了前天的經驗,我只切了一塊試試,除了稍為甜一點,和同事送的沒多大區別,可見我同事家的粽子做得並不難吃,而是我吃不慣。


為什麼會粽子會與南甜北鹹的飲食習慣相反呢?

這必定有一定的歷史原因,有一種比較靠譜的說法是:在古代糖是北方比較珍貴的食物,只有貴族才能經常吃。北方你的糖主要來源於甜菜,產糖量遠小於南方的甘蔗,所以在古代北方糖價要遠遠高於南方,普通老百姓一年難得吃上幾回,而端午節又是北方比較隆重的節日,當然要用最好的東西來做祭品了,所以甜粽就降重登場了!而糖實在是太貴了,老百姓又太窮了,只能放一點點糖,所以粽子只能做得甜不溜湫的!哈哈,這一句是開玩笑的啦!更合理的原因應是北方人習慣鹹味,太甜反而會不習慣,這種淡淡的甜味對北方方人來說正是恰到好處,所以大家也都感覺這樣的粽子最好吃。


至於南方由於是產糖區,糖價就要遠遠低於北方,在這裡反而沒有肉顯得珍貴,重大的節日南方人會選擇更多的肉製品作為祭品,南方多肉粽也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這個珍貴定理,潮汕粽子最能得到體現!潮汕的粽子因其形為秀球狀,所以潮汕人稱為“粽球”,潮汕粽球以鹹甜雙拼最為出名,一半是鹹肉粽,裡面有五花肉、香菇、鳥蛋、蓮子、板栗、蝦米等配料,一半是甜豆沙,既能滿足鹹的香,也能滿足甜的蜜,味道層次豐富,鹹甜搭配多吃也不膩,非常之好吃,這也是我非常喜歡吃粽子的原因,見潮汕粽和哈爾濱粽到這麼大的反差,你就能理解我第一次吃甜粽的感覺。介紹完潮汕的粽子,再來說珍貴定理在潮汕粽子裡面的體現,粽子是端午節的特定祭品,家家戶戶都會做,不同的是裡面的配料,有錢人家會包乾貝、大蝦米、花菇、五花肉、鳥蛋、蓮子、豆沙甚至鮑魚等珍貴的配料;一般人家主要豬肉、蝦米、香菇、鳥蛋、板栗、豆沙等比較珍貴的配料;窮一點的人家則一般包點蝦米、豬肉和雞蛋什麼的,相對來說就比較簡單,這些都是相對於相對於平時來說比較珍貴的食品了!



從潮汕人對祭品的重視程度也可以側面說明南北粽子不同的形成原因——就是珍貴定理!雖然一定正確,但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你說呢?

治堵人原創文章!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廣州發生


反過來說個笑話,本人沒多有錢,吃過的粽子除了糯米還是糯米的;近日偶得一盒贈送的粽子,說的是法國粽子,拿到第一感看著還是第一次知道這麼個粽子哦,叫水晶粽,而且還不需要煮,解凍後直接吃,我覺得這很有突破,但是我想這個價格應該很貴,普通人一般不會購買,都是送禮適用,光看包裝盒就好高大上的感覺。

總結就是現在的粽子即便是再好吃,也會吃膩,反過來這些新鮮新奇的品類出現後很能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螞蟻精品課


首先,東北人大部分,我是說大部分!都喜歡吃酸甜口的食物,鍋包肉魚香肉絲都是從小吃就是酸甜口的,冷麵,涼皮也不在話下,都得是酸甜口的,甚至我們這邊燒烤也有蜜汁排骨和蜜汁雞翅,這就真的是甜的。所以什麼南甜北鹹都是扯犢子,我現在在江蘇,這邊沒幾個甜的玩意







倔強有原則的阿都


我出生在東北,卻生活在四川。在東北生活了20年,印象裡北方的粽子確實好吃些,糯米白粽,沾點白砂糖,美味極了。現在由於工作關係分到四川蜀地,這邊的粽子裡面確實是鹹口肉粽,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白粽,吃起來味道巴適


晴子V漫說


作為北方人,第一次吃到鹹的肉粽、糯米雞以及月餅的時候,整個人都凌亂了,簡直是難以下嚥,難以理解怎麼會有鹹粽子呢,腦洞大開呀!之所以會出現中國飲食上的習慣秉承南甜北鹹,在粽子口味上卻相反,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南北方的口味並不是簡單的“南甜北鹹”,北方人喜歡主食以鹹的食物為主,但並不排斥甜的食物,南方人反之亦然。而北方人不能接受鹹粽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鹹粽子不僅僅是鹹,最主要的它加入了豬油,北方人吃起來認為太油膩了,有一種想吐的感覺,難以下嚥。北方人在飲食上可以接受鹹,但不能接受“油膩”。

二、糖在古代是一個奢侈品,並不是經常能夠吃到的。在古代的北方,糖一度是貴族的專供的奢侈品,一般人是吃不到的,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到甜的食物,因此形成了北方主要吃鹹的飲食習慣,於是北方人在端午節才能吃到甜粽子。而在古代的南方就不一樣了,南方本身就產蔗糖,因此南方人可以輕易的得到糖,並以此入菜,因此形成了南方人喜歡吃甜的飲食習慣。而南方人在端午節,以肉為料做成鹹粽子,可能是為了表示對祭祀活動的重視性,並且南方人既吃鹹粽子,也吃豆沙等甜粽子。

三、粽子更像一種零食,南北雙方的人們偶爾也要換換口味。粽子在北方一般都是在端午節才吃的,它更像人們的一種零食。南北雙方的人們在端午節,也會換換口味,後來就成了一種習慣被一代代的繼承下來了。

總之,在古代糖在南北方的不同地位,可能造成了南甜北鹹的飲食習慣。在端午節,南北方的人們實際上都是吃甜粽的,只是南方人有發明了鹹粽子,北方人一時難以適應罷了,並不衝突。只要端午節,大家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吃開心就好。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中國飲食上的習慣秉承南甜北鹹,這是大家公認了,因為南方吃的比較清淡,而北方人就不同了,喜歡吃重口味,麻辣和油膩,而且菜的口味也比較重,就是鹽味也比南方菜重。這是因為南天氣炎熱,而北方天氣比較冷,所以口味就不太一樣了,而粽子就反著來了,南鹹北甜,那就分析自己的見解吧。

首先說南方,大家都知道南方一般吃大米比較多,而且愛喝湯和吃清淡口味,吃海鮮比較多,而且海鮮就是吃原汁原味才好吃,再由於一般的南方氣候都是熱帶雨林季節,是比較潮溼的,還特別的悶熱,不能吃的太鹹和麻辣油膩,所以他們的菜都比較甜和清淡。而粽子就不同了,他們平時吃膩了甜味的菜,粽子可以作為主食,也可以作為節日上的飯菜合一美食,南方人就把粽子做成了鹹味,加了他們南方人喜歡吃的大肉、臘肉、蛋黃等等。要知道臘肉,蛋黃可是南方人喜歡的口味和特產,粽子畢竟是傳統的節日美食,如果做成地方特色就更有特點了,據我所知,南方人吃湯圓都是以鹹味為主,這是他們的飲食習慣所致,所以,南方人的粽子就是鹹味的。

其次,說說北方吧,都知道北方人一般都以麵食為主,平時的口味就是鹹味,而且喜歡吃麻辣和油膩,口味都特別的重。氣候也是以乾燥和寒冷多些,而且北方的各種乾果多,就像我們新疆,平時零食都以各種乾果為主,平時吃的湯圓也是甜味的,北方人認為湯圓和粽子都是節日美食,就要有特色,就把平時吃的乾果包進粽子裡,比喻紅棗、葡萄乾、核桃等等,這才是最具特色的粽子。平時飲食習慣決定了口味,所以北方人的粽子就是甜味的。

我家都喜歡吃甜味粽子,認為粽子是和糯糯的,吃甜味最適合,鹹味只能做為菜吃,而粽子是既可以作為主食,也可以作為零食,甜味吃起來才有軟糯香甜。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多討論!


我是頭條號天山可可,原創美食達人,家常菜、麵食、早餐都有,擅長新疆菜,每天更新不同的菜譜,記得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