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中国饮食上的习惯秉承南甜北咸,在粽子口味上却相反?

戀丄緦淰


作为北方人,从小到大我吃过的粽子确实都是甜的,但近几年在哈尔滨的市场上也能看到咸口的粽子。 在北方,最常见的粽子有用纯糯米做的,有包裹大枣、果脯的,还有就是豆沙粽,都是蒸熟以后蘸糖来吃。



之所以南北方对于粽子的口味有差异,我想可能是受饮食习惯的影响。在北方,粽子大多是在过端午节时才会吃的,更多是为了迎合节日气氛,很多人家一年也只吃这一次,粽子在北方有点像是点心,而不是主食;在南方,总是是可以当做主餐的,肉和米混合似乎也显得理所当然。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南方小伙伴喜爱腌制咸货腊肉,而东南沿海地区还盛产海货,所以就地取材,南方的粽子就会多有咸肉、海产品等。



这个问题,我之前也和生活在南方的朋友讨论过,可能许多人认为南方没有甜粽子,但其实南方过端午节时,除了有叉烧、五花肉、咸蛋黄、火腿等咸口味的粽子之外,也有包裹蜜枣、赤豆、豆沙等的甜口粽子。而且像广东潮汕比较有名气的双烹粽,它的馅料就是一半咸,一半甜的。

如此看来,南方也有喜欢吃甜粽子的人,同样在北方,喜欢咸口粽子的也大有人在。



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最近,京东发布了一份网购大数据就显示,从黑龙江网购消费者对粽子口味喜好上看,黑龙江人最喜欢吃的是肉粽、其次是枣粽和豆粽,看来今年咸口粽子更受一些北方小伙伴欢迎。

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前期,黑龙江省粽子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5%,网购粽子最多的城市是哈尔滨,其次是齐齐哈尔、绥化。

今年端午节前期,京东平均每天售出超过500万个粽子。从全国整体销量来看,咸口的肉粽也更受欢迎,其次是枣粽、豆粽和板栗粽等甜粽。京东上每卖出的100个粽子中,有56个是肉粽,23个是枣粽,13个是豆粽,6个是板栗粽。

看来吃惯了甜口粽子的北方人也想换个口味,尝尝鲜。


新晚报


我生活在北方,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们这边都喜欢吃甜粽子,糯米加蜜枣的,还有甜豇豆的,也有红枣的,记得小时候,妈妈每次赶集,都给我买上两个红枣的糯米粽。

现在想想,都觉得好吃,可惜现在搬到市里了,也吃不到那样的粽子了,我个人觉得南方才是吃咸粽子吧,我有个同事就是南方的,端午节的时候,老家给他寄来的,他就捎着粽子当中午饭,我还是第一见那样的粽子,不知道你们吃过没有,有腊肉的粽子,哎呀,那些肥肉呀,还有用微波炉一热,味道也不是很好。。。还有鲅鱼肉的,第一次觉得还有这样的粽子,不知道你们还吃过什么特色的粽子。谢谢,我觉得北方爱吃甜粽子。





小振浪里个浪


作为一个南方人,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的粽子基本上都是单纯的粽子,里面不会包什么馅的,通常都是干吃或者蘸着白糖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粽子里就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馅。我想可能是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变,引起了我们对生活的更高追求。小时候,粽子只会在端午节时吃。但是现在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吃到不同口味的粽子。南方人喜欢吃腌肉,所以粽子里包腌肉也成为一种最为常见的方式。南方人经常吃米饭,米饭微甜,再加上南方个人经常用盐腌制咸肉。当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渐提升后,人们首先要满足自身的生活水平。当时的腌肉相对于鲜肉而言算得上是常见物品,所以腌肉成为粽子馅也非常的不意外。另外一种原因是,随着社会生活以及结构的变化,全国人口流动比率也越来越高。南方人到北方,北方人到南方非常常见。当一个人突然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时,使人最不适应的应当是饮食习惯,所以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家乡的口味带到当地。所以“北咸南甜”这样的说法放在现在来说不是非常的准确,因为一个地方的口味会随着当地的人口复杂程度而产生改变,粽子也不例外。


八戒挑食


我不说南北,因为我是广东人…你们懂得…对于广东人来说,出了广东都叫北方人。近几年本人对这个观念开始慢慢更正。

我是广东客家人,在我的认知里,从小吃的粽子只有一种:灰水粽。也只有一种吃法:粘糖或者泡黄糖水吃。甜甜的。很好吃。我们老家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是自己裹粽子的。

我也没有吃过北方的甜粽,今年过节有客户送了粽子有红枣馅的,可能我比较无法接受,实在吃不下去。😂

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大学的时候,在广州,已经十年前了。那时候端午节第一次没有回家过节,广州同学带来的咸肉粽,我挺拒绝的,但是广州基本买不到灰水粽,所以尝尝鲜。第一次吃的感觉忘记了,肯定不会说是觉得很好吃,因为灰水粽在我心里是扎根了。

后来慢慢的发现家里我妈也随本地人做咸粽,到至今每年端午我家就是两种口味:灰水粽,咸肉粽。

而且我们这里有一家常年卖粽子的店铺的粽子超级好吃,好多种口味~但是都是咸肉粽~


阳光下的阿柒


饮食是一种习惯,吃惯了就好吃,没吃惯就觉得不好吃,南方人吃不惯北方人的咸,北方人吃不惯南方人的甜,没有哪里的东西更好吃,也没有那里的东西更难吃!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舌之争和护己之争!

咸粽和甜粽也是这样,每个地方喜欢每个地方的粽子,无论咸甜只要是自己从小吃到大的东西都觉得好吃,吃不惯的东西都觉得难吃极了。

吃得第一次吃北方甜粽的时候是在哈尔滨,那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端午节,哈尔滨的端午节又特隆重,当天同事都放半天假,由于大家都走了,办公室里只剩我一个外地人孤零零的,家在附近的同事觉得我一个人在外地过节怪冷清的,就专程给我送来几个粽子并且让我趁热吃了,我好当时特感动!我本来就喜欢粽子,看到外观绑得很漂亮的粽子,对我实在太有吸引力了,急急忙忙地剥开粽叶往嘴里塞,兴奋感戛然而止,粽子居然不香的?而是有点甜,只有淡淡的甜味,而且又煮得很烂,简直难以入咽,咽下又想吐,碍于同事在旁边,只能硬着头皮吃,心里想着:坚持一下,吃到馅就好吃了!往下咬了一大口,哪有什么馅啊?原来是两颗有点酸的红枣……,简直是难吃极了!第二天我把剩下的几个粽子分给当地的同事吃,他们都说太好吃了,直把我乐的!晚上客户请吃饭,在当地一家比较大的饭店,客户也很关照我,专门点了一份粽子给我过节,我有了前天的经验,我只切了一块试试,除了稍为甜一点,和同事送的没多大区别,可见我同事家的粽子做得并不难吃,而是我吃不惯。


为什么会粽子会与南甜北咸的饮食习惯相反呢?

这必定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有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在古代糖是北方比较珍贵的食物,只有贵族才能经常吃。北方你的糖主要来源于甜菜,产糖量远小于南方的甘蔗,所以在古代北方糖价要远远高于南方,普通老百姓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而端午节又是北方比较隆重的节日,当然要用最好的东西来做祭品了,所以甜粽就降重登场了!而糖实在是太贵了,老百姓又太穷了,只能放一点点糖,所以粽子只能做得甜不溜湫的!哈哈,这一句是开玩笑的啦!更合理的原因应是北方人习惯咸味,太甜反而会不习惯,这种淡淡的甜味对北方方人来说正是恰到好处,所以大家也都感觉这样的粽子最好吃。


至于南方由于是产糖区,糖价就要远远低于北方,在这里反而没有肉显得珍贵,重大的节日南方人会选择更多的肉制品作为祭品,南方多肉粽也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个珍贵定理,潮汕粽子最能得到体现!潮汕的粽子因其形为秀球状,所以潮汕人称为“粽球”,潮汕粽球以咸甜双拼最为出名,一半是咸肉粽,里面有五花肉、香菇、鸟蛋、莲子、板栗、虾米等配料,一半是甜豆沙,既能满足咸的香,也能满足甜的蜜,味道层次丰富,咸甜搭配多吃也不腻,非常之好吃,这也是我非常喜欢吃粽子的原因,见潮汕粽和哈尔滨粽到这么大的反差,你就能理解我第一次吃甜粽的感觉。介绍完潮汕的粽子,再来说珍贵定理在潮汕粽子里面的体现,粽子是端午节的特定祭品,家家户户都会做,不同的是里面的配料,有钱人家会包干贝、大虾米、花菇、五花肉、鸟蛋、莲子、豆沙甚至鲍鱼等珍贵的配料;一般人家主要猪肉、虾米、香菇、鸟蛋、板栗、豆沙等比较珍贵的配料;穷一点的人家则一般包点虾米、猪肉和鸡蛋什么的,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这些都是相对于相对于平时来说比较珍贵的食品了!



从潮汕人对祭品的重视程度也可以侧面说明南北粽子不同的形成原因——就是珍贵定理!虽然一定正确,但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你说呢?

治堵人原创文章!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广州发生


反过来说个笑话,本人没多有钱,吃过的粽子除了糯米还是糯米的;近日偶得一盒赠送的粽子,说的是法国粽子,拿到第一感看着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么个粽子哦,叫水晶粽,而且还不需要煮,解冻后直接吃,我觉得这很有突破,但是我想这个价格应该很贵,普通人一般不会购买,都是送礼适用,光看包装盒就好高大上的感觉。

总结就是现在的粽子即便是再好吃,也会吃腻,反过来这些新鲜新奇的品类出现后很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蚂蚁精品课


首先,东北人大部分,我是说大部分!都喜欢吃酸甜口的食物,锅包肉鱼香肉丝都是从小吃就是酸甜口的,冷面,凉皮也不在话下,都得是酸甜口的,甚至我们这边烧烤也有蜜汁排骨和蜜汁鸡翅,这就真的是甜的。所以什么南甜北咸都是扯犊子,我现在在江苏,这边没几个甜的玩意







倔强有原则的阿都


我出生在东北,却生活在四川。在东北生活了20年,印象里北方的粽子确实好吃些,糯米白粽,沾点白砂糖,美味极了。现在由于工作关系分到四川蜀地,这边的粽子里面确实是咸口肉粽,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白粽,吃起来味道巴适


晴子V漫说


作为北方人,第一次吃到咸的肉粽、糯米鸡以及月饼的时候,整个人都凌乱了,简直是难以下咽,难以理解怎么会有咸粽子呢,脑洞大开呀!之所以会出现中国饮食上的习惯秉承南甜北咸,在粽子口味上却相反,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南北方的口味并不是简单的“南甜北咸”,北方人喜欢主食以咸的食物为主,但并不排斥甜的食物,南方人反之亦然。而北方人不能接受咸粽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咸粽子不仅仅是咸,最主要的它加入了猪油,北方人吃起来认为太油腻了,有一种想吐的感觉,难以下咽。北方人在饮食上可以接受咸,但不能接受“油腻”。

二、糖在古代是一个奢侈品,并不是经常能够吃到的。在古代的北方,糖一度是贵族的专供的奢侈品,一般人是吃不到的,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甜的食物,因此形成了北方主要吃咸的饮食习惯,于是北方人在端午节才能吃到甜粽子。而在古代的南方就不一样了,南方本身就产蔗糖,因此南方人可以轻易的得到糖,并以此入菜,因此形成了南方人喜欢吃甜的饮食习惯。而南方人在端午节,以肉为料做成咸粽子,可能是为了表示对祭祀活动的重视性,并且南方人既吃咸粽子,也吃豆沙等甜粽子。

三、粽子更像一种零食,南北双方的人们偶尔也要换换口味。粽子在北方一般都是在端午节才吃的,它更像人们的一种零食。南北双方的人们在端午节,也会换换口味,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被一代代的继承下来了。

总之,在古代糖在南北方的不同地位,可能造成了南甜北咸的饮食习惯。在端午节,南北方的人们实际上都是吃甜粽的,只是南方人有发明了咸粽子,北方人一时难以适应罢了,并不冲突。只要端午节,大家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吃开心就好。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中国饮食上的习惯秉承南甜北咸,这是大家公认了,因为南方吃的比较清淡,而北方人就不同了,喜欢吃重口味,麻辣和油腻,而且菜的口味也比较重,就是盐味也比南方菜重。这是因为南天气炎热,而北方天气比较冷,所以口味就不太一样了,而粽子就反着来了,南咸北甜,那就分析自己的见解吧。

首先说南方,大家都知道南方一般吃大米比较多,而且爱喝汤和吃清淡口味,吃海鲜比较多,而且海鲜就是吃原汁原味才好吃,再由于一般的南方气候都是热带雨林季节,是比较潮湿的,还特别的闷热,不能吃的太咸和麻辣油腻,所以他们的菜都比较甜和清淡。而粽子就不同了,他们平时吃腻了甜味的菜,粽子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节日上的饭菜合一美食,南方人就把粽子做成了咸味,加了他们南方人喜欢吃的大肉、腊肉、蛋黄等等。要知道腊肉,蛋黄可是南方人喜欢的口味和特产,粽子毕竟是传统的节日美食,如果做成地方特色就更有特点了,据我所知,南方人吃汤圆都是以咸味为主,这是他们的饮食习惯所致,所以,南方人的粽子就是咸味的。

其次,说说北方吧,都知道北方人一般都以面食为主,平时的口味就是咸味,而且喜欢吃麻辣和油腻,口味都特别的重。气候也是以干燥和寒冷多些,而且北方的各种干果多,就像我们新疆,平时零食都以各种干果为主,平时吃的汤圆也是甜味的,北方人认为汤圆和粽子都是节日美食,就要有特色,就把平时吃的干果包进粽子里,比喻红枣、葡萄干、核桃等等,这才是最具特色的粽子。平时饮食习惯决定了口味,所以北方人的粽子就是甜味的。

我家都喜欢吃甜味粽子,认为粽子是和糯糯的,吃甜味最适合,咸味只能做为菜吃,而粽子是既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零食,甜味吃起来才有软糯香甜。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多讨论!


我是头条号天山可可,原创美食达人,家常菜、面食、早餐都有,擅长新疆菜,每天更新不同的菜谱,记得关注我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