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不會編程就是未來的“文盲”?一篇文章讀懂教育科技大勢

編者的話

要想把握今天的教育科技脈搏,你不得不前往美國,參加一年一次的IST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國際教育技術協會的會展。本文作者觀展後,將他觀察到的教育科技的最新趨勢娓娓道來,為家長、學生、教育機構提供一手的資訊;同時,科技發展將對教育帶來哪些挑戰,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科技走進課堂,與教育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已成不爭事實。一年一度的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國際教育技術協會的會展,日前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聖安東尼奧舉行,吸引了來自70多個國家的兩萬多人參加,他們多是教師、學校管理者、科技公司、技術專家、政策制訂者以及媒體。

置身會場,猶如陷入了科技的風暴當中,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字編程、機器人、遊戲、視頻、3D打印等,讓人應接不暇,而這些都預示著未來的課堂、家庭、個體學習領域即將發生的一系列變革。

教育科技大勢速覽

包括谷歌、蘋果、微軟、培生、思科系統、華為美國、樂高等多達近600家公司參加會展,粗粗分類,1/3的展示STEM學習產品,1/3的是數字化學習產品和管理系統,1/3的是數據管理和存儲。

其中,STEM學習產品近年來廣受關注。STEM教育強調利用科學、技術、工程或數學等學科相互關聯的知識解決問題,從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角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構建個性化學習環境,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展臺中,最火的當屬谷歌、蘋果和微軟的學習產品,谷歌和微軟的展臺前從早到晚都坐滿了聽講座的人,蘋果的課堂App2.0體驗和教師專場,得提前兩小時排隊取票方可進去聽講。

美國教育期刊EdWeek的執行編輯凱文·布什維勒說,這三家公司是教育科技市場的三巨頭,但並非三分天下,而是谷歌的優勢地位明顯,尤其是在K12教育上。為何如此呢?布什維勒說,谷歌產品的最大特點是易於使用,很直觀簡潔,這對老師、學生和家長來說,至關重要。比如,谷歌課堂、谷歌地圖配合的教學、谷歌文檔的實時性和直觀性,都讓教師和學生易於接受。

不會編程就是未來的“文盲”?一篇文章讀懂教育科技大勢

谷歌產品以其強大功能和簡潔性,吸引了不少用戶

在未來,有讀寫能力=會編程?

如今,教育市場缺少的似乎不是技術,而是甄別哪些技術和產品才是最適合和最具競爭優勢的,並且能夠被學校和家庭所採納、修改直至應用。教育科技日新月異,那麼近幾年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呢?美國新媒體聯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和美國學校網絡聯合會(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CoSN)在會展上陳述說:

短期的趨勢是:

1)編程作為識字 2)學生成為創造者

中期的趨勢是:

1)協作學習 2)深度學習方法

長期的趨勢是:

1)重新設計學習空間 2)重新思考學校該如何運作

其中,編程能力近年來被各個國家所重視。從美國STEM理念的流行,到國內編程學習的熱潮,這項計算機技能已經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時代變化,科技已經以讓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改變生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有讀寫能力”(literate)已經被重新定義。

喬布斯曾說過,“人人都應該學習一門計算機語言,因為它將教會你如何思考”。比爾·蓋茨說,“每一名學生都應該有機會學習必備技能——編程。”扎克伯格這樣說,“15年內,我們將像教授閱讀和寫作一樣,同樣重視教授編程……並會在那時懊悔為什麼沒有早點開始。”

在這樣的趨勢下,老師、學生、家長將會迎來一系列的挑戰。

能夠解決的挑戰是:

1)實境式學習體驗 2)重新定位教師的作用

具有難度的挑戰是:

1)促進數字時代的學生學習的公平性 2)普及教學創新

頗為棘手的挑戰是:

1)成績差距 2)個性化的學習

不會編程就是未來的“文盲”?一篇文章讀懂教育科技大勢

教育技術日新月異,帶來諸多挑戰

教育公平的更多可能

科技走進課堂,意味著科技也要走進家庭。很多與會者說,要使學生和老師能擁抱技術,也需要家長的參與和配合。

家庭貧困無法負擔起數字化學習產品的難度或許可以克服,因為未來學校能提供給家境貧困的學生電子產品,但如果學生在家裡使用電子產品時遇到困難,這就需要家長的參與。

美國加州橙縣的小學教育官納迪亞·希爾曼說:“我們不僅希望家長能幫助他們的孩子,而且希望他們能真正具有技術的本領。”希爾曼在橙縣開辦了“數字公民學院”,吸引了一些家長報名學習電腦科技;當然,不是所有家長都有時間和興趣參加,於是家長之間的互助學習小組也出現了,鄰居或好友相互“傳幫帶”,共同探討和提高。

除了打破家長和學校的界限外,還需要破除在科學和STEM領域的“性別歧視”,比如,傳統思維認為女孩在學習編碼、機器人等方面,不如男孩子。來自芝加哥一所公立小學的首席創新官珍妮·麥基拉做了一項實驗,試圖推翻這一傳統思維。她讓兩名四年級的女生,學習編碼,一步步地來,結果在四天後,這兩名女生就能讓Dash機器人跟著阿黛爾的音樂,踩著節奏跳舞了。

教育與科技的結合帶來了無限可能,我們期待更個性化的學習場景、更高效的學習模式、更智能化的學習工具、更系統化的學習體驗。同時,我們都要以更開放的頭腦進行嘗試,懷著一顆好奇心去不斷學習和突破自我。

不會編程就是未來的“文盲”?一篇文章讀懂教育科技大勢

美國小學生在講解什麼是AR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