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京碑林在哪裡?千種石刻藏古寺


3月19日,北京真覺寺。真覺寺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寺內金剛寶座是明代真覺寺的唯一建築遺存。整個建築不僅融合了中外建築的形式和特點,而且兼容了藏傳佛教文化的內容及中原文化的表現方式。

明朝初年,明代皇帝為使邊陲的少數民族聽命於大唐朝廷,利用當地人所信奉的喇嘛教作為手段,廣邀天下高僧入京並大加封號,因此吸引了許多密教高僧前往京城,向皇帝宣講佛法或表示忠誠。西域的番僧班迪達即是其中之一。明永樂年間,西域番僧班迪達嚮明成祖朱棣敬獻五尊金佛和古印度金剛寶座規式,被封為大國師,賜地興建真覺寺及金剛寶座。金剛寶座仿照班迪達所獻古印度比哈省佛陀耶大菩提大塔的式樣所建。

真覺寺金剛寶座的造型雖然仿的是古印度佛陀迪耶大菩提塔的規式,但建築上卻採用了明朝初年始用於宮殿、寺廟的磚石拱券結構的建築技術,而未採用中國傳統的“大木結構”的做法,正緣於此,有人認為五塔寺的建成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整個建築不僅融合了中外建築的形式和特點,而且兼容了藏傳佛教文化的內容及中原文化的表現方式。

清代乾隆年間,乾隆皇帝為了給母親祝壽,曾兩次重修真覺寺,共花費銀子六萬五千多兩。

流連於五塔寺內,讓人同樣震撼的還有設在寺內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各種石雕。五塔寺這裡共展出歷代石刻文物500餘種,加上庫藏曆代石刻,計千餘種。

藝術水平極高的金元石雕及唐代以後歷代墓誌,如北京現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漢故幽州書佐秦君之神道》柱及石闕構件,雕鏤精湛的清代石享堂,清雍正皇帝御製的《廣寧門外石道碑》,明景泰年間的創建隆福寺碑,明洪武年間的漢白玉平則門匾額等,堪稱北京碑林。---添加攝影微信公眾號 zxmxj123 分享圖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