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當年袁世凱站在了光緒一側,戊戌變法能成功嗎?

CRONALDO828


看到好友歷史達人清水空流在答題,蒼茫大地也技癢難耐,試著一答:百日維新即便有袁世凱的支持還是要失敗的。原因如下:

一、光緒作為變法的最高領導者本是傀儡皇帝,不掌握實權。

中國曆代變法成功的,無非兩種情形:一是變法領導者有絕對的權利,如大明張居正,明為相,實為攝(代理皇上),還有李太后、秉筆太監馮保作盟友;二是後面有執實權的最高統治者撐腰,如商鞅變法,靠秦孝公做後臺。還要有一個重要條件:得民心。

大清自肅順等八個咸豐帝顧命大臣被慈禧、鬼子六聯合幹掉後,清朝權利一直掌控在那拉氏(慈禧)之手,(慈安去世後更是如此),即便光緒親政,朝廷三品以上(各部侍郎)官員任免,仍需慈禧同意。說白了光緒是個空殼皇帝。

直隸總督榮祿是慈禧的心腹確切無疑,是否有一腿子,就像張居正和李太后丶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關係一樣,是個歷史之謎,文友們如有興趣可再安排一個悟空問答交流切磋。袁世凱小站練兵,不要說當時還沒練成,即便練成也不夠保衛的京師榮祿士兵們塞牙縫。

二、康有為的人品極為垃圾,且無執政經驗,他的很多所謂的新政有多少可行性是個大大的問號。中國開啟民智任重,日本明治維新的策劃者伊藤博文首相的政治才能遠非康有為所能比。

康有為後來挪用摹捐款,妻妾成群、任意揮霍,搞得一片狼藉,我更不好意思說出他的死因,可見人品之劣。

康有為對大清的病因缺乏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像一箇中醫不好好給病人把脈就匆匆忙忙開出處方,還自以為是天下第一的處方。他的變革方略很多還停留在紙上談兵這個水準。

三、光緒政治上像個巨型嬰兒,極為幼稚。

變革即改天換地,會觸及天下當權者及大地主們的利益,稍有不慎千萬人頭落地,應該有“如臨深淵、如履簿冰"的感覺,他卻身無分文卻氣壯如牛,政治手段拙劣卻視若等閒,這是找死的節奏。

他應該耗死慈禧,或奪回皇權後再變革,他見掌握實權慈禧對他的所謂新法日益反對,聽從康有為的主張鋌而走險,想拉攏提拔掌握新軍的袁世凱發動政變。光緒臨時召見袁世凱,提拔他為兵部侍郎時,掌控皇宮實權的慈禧兩隻眼盯著哩,背後少不了敲打、敲打,到光緒被控制,卻讓譚嗣同深入皇宮帶什麼衣帶詔讓袁世凱政變,慈禧應該已經得到情報,不像民間以訛化訛說的:袁世凱告密,慈禧才得知政變的消息,袁世凱一肚子花花腸子,本是秀才出身的他久歷行伍,在朝鮮歷練多年,對政變的一套熟悉得不要不要的,老奸巨猾的他把政變詳情告知慈禧,是權衡利弊後的自保。他知道政治上的巨型嬰兒光緒屬於“被慈禧賣了、給慈禧點鈔票"的主兒!他怎麼會搭上身家性命玩這種沒有任何勝算的死亡遊戲呢?

慈禧及後來的朝廷對袁世凱的態度一直是且疑且用之。

四、那個時代的以農民成分為主體的中國人還處於愚昧、沒有現代意識,有待全面接受現代教育的階段。大變革缺乏深厚的群眾基礎。,

像魯迅的著作中所說,日俄爭奪中國東北的戰爭中,我普通百姓為蠅頭小利,送情報、送給養、搞後勤的大有人在,不拯救民眾麻木的靈魂,任何變革措施都難見成效。

譚嗣同的愛國情懷、獻身精神令我輩追慕不已,譚在維新失敗後本可到國外逃生,卻為喚醒國人,引頸就戮,事蹟感天動地,但他在菜市口的一腔滿血喚醒民眾了嗎?沒有!即便到辛亥革命勝利,國人也只是剪掉了一根頭上的辮子,心中的辮子難剪掉啊!

在這樣的社會大氛圍中,搞現代意義上的變革,都是勢比登天的!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如果當年袁世凱站在了光緒一側,戊戌變法能成功嗎?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當春天快要到來,桃李還未滿山開放的時候,人是感覺得不到的,但是鴨子卻能最先感受到,它們暢遊江中,體驗著翻波浮游的快感。


作為政客,必須要有這樣的一個政治敏感度。

別人看到是海上的風平浪靜,政客就要能看到海底的暗潮湧動。

否則,是在官場上是混不久的,要不然也只能坐等退休而已。

唐朝的詩仙筆下有神,詩文驚天地泣鬼神。但卻一生無為,抱憾而終。簡單的說就是不體上意。

要不然就是書生意氣發作,不願意催眉折腰事權貴。謫仙人交遊滿天下,但是在政治敏感度上也是有所缺陷。

永王造反,看中了李白在士林中的影響力,所以力邀李白加入,不明白我們的謫仙人是怎麼樣想,他居然答應了,沒有一點自保之力就敢在風暴中心玩水。

果不其然,永王造反失敗後,永王被賜死,而李白被李隆基強行賜金回鄉。

恰恰要強調的是,變法主要推手譚嗣同並不是一個政客,而袁世凱不僅是個軍閥頭子,治軍有一手不說,卻還是一個政客。

武昌起義爆發,僅僅一個營級的軍事暴動,轉瞬就讓風雲變色。

袁世凱果斷出手,逼迫宣統帝退位,終結掉滿清二百六十年的江山,完成了他投機革命的目的,逼帝退位成就了他的名聲,這就讓他有了與南方革命黨分庭抗禮的本錢。


由此可見袁世凱 “人不為已天誅地滅”厚黑的政客本色。

而1898年,老袁手下才多少人!光緒帝去天津檢閱的就是這支只有6000人的軍隊。

光緒回來之後,慈禧從頤和園出,軟禁光緒帝。萬難之中,一封“帝位且不能保”的信,到達了維新一派首腦的手中。

譚嗣同全力營救光緒,康、梁遠避海外。 我個人認為,維新一派缺乏政治鬥爭覺悟和權力鬥爭經驗。就這一封信來說,疑點重重。

這封信是光緒所寫,那是肯定的。古時候雖然沒有現代化機器來驗證筆跡,但他們應該是對過筆跡的。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封信是怎麼到達維新一派的手中的。

那麼我們作兩方面假設:

其一,這封信是光緒自已寫的,並且通過了自己的秘密渠道發出來的,那就是要讓這些頭頭腦腦們想辦法盈救他。

其二,信是被逼著寫的,那用意就非常毒辣了。可以用這一封信作為引子,讓該跳的人自已跳出來,然後一網打盡,就此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維新一派。

畢竟從此以後,皇帝一直被軟禁到死,這封信的真實情況也沒人知道了。

接到求救信後,譚嗣同想 “圍園劫後”,執行“兵諫”。袁世凱密告榮祿,慈禧震怒,連下詣旨,捕捉維新派。


以袁世凱的政客本色,他這麼做只有兩個原因:

其一,基於保守派系的龐大勢力,變法不可能成功,如果再不做出改變,還會有身家性命之憂。

其二,袁世凱看破,如果這一封是慈禧太后的“引蛇出洞”、“一網打盡”之計,既然形勢都掌在慈禧手裡,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鬧騰什麼?

趕緊出賣變法,既表忠心,又可打開上升的通道。

至此,維新一派全面敗退,康梁遠避海外,六君子被斬首於市。

既然在百年之前,梟雄老袁既然做出這樣的選擇,那他肯定有過對局勢的推演。就算老袁再支持,變法也不會成功。

這些僅僅是外部原因,而內部原因就表現得更復雜。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這個“四不像”團體。

每個人的想法的都不一樣,並不是志同道合之人,歷史告訴我們,不是有著相同的思想體系和政治理念的人,絕對不會走到一條道上來。

首先,光緒變法,意在皇權。歷史上太多的變法了,很多的變法其實只是野心家集權的工具而已。

其次,康梁二人,利用變法來實施個人的政治野心,康有為避走海外,其所作所為,無不讓人所詬病。

康有為:

其三,康廣仁被抓之前,還在坐等收最後一筆錢,臨刑中,還大喊無辜,其實他也只是一箇中間聯繫人而已。

其四,手握軍權的袁世凱左右逢緣,只是為了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只有譚嗣同等人才是真正將變法作為政治理想來實現他們的強國強種之夢。 如此的一個“四不像”哪有不敗之理。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難度很大,但總有一些希望。

袁世凱的難度主要是:

第一,實力懸殊。

袁世凱的嫡系只有數千人,但北京周邊忠於慈禧的清軍新軍有幾萬人。

袁世凱如果支持光緒,那麼就要同數倍兵力對抗,危險是非常大的。

有八成可能,是兵敗,袁世凱被抓住殺掉。

第二,後勤補給不在自己手中

袁世凱控制不了補給,必須依賴朝廷提供。

一旦起兵就要速戰速決,務必迅速政變成功,不然就是萬劫不復。

自然,這個難度很大。

第三,即便兵變成功,光緒也很難搞定滿清權貴勢力

反對變法的不僅僅是慈禧,還有腐敗昏庸的滿清權貴集團。

這些人推動慈禧反對變法,因為變法直接威脅到他們的實際利益。

即便抓了榮祿,殺了慈禧,光緒仍然必須面對滿清權貴集團的阻攔。

這些集團實力強大,控制著國家的財政、軍事、行政大部分權力,光緒又沒什麼力量,手下只有一群文人,失敗的可能性很大。

話又說回來,如果袁世凱同意兵變,真正能夠迅速搞定慈禧,說不定國內形勢會出現變化。

當時滿清已經承受甲午戰爭的大敗,國家經濟的接近破產,西北和中原的連連戰亂,朝廷和權貴集團威信大減、控制你降低、威風掃地。

這種情況下,戊戌變法還是有勝利的可能。

退一步說,就算失敗了,也會對中國產生積極的影響,就是孫中山那麼多次革命一樣。

但袁世凱只是個軍閥,他是不可能用自己的榮華富貴甚至性命來冒險的。

他絕對不會同意。

其實,戊戌變法在當時看來,似乎是對滿清權貴的打擊,但僅僅13年後不變法的滿清就垮臺了。

當時如果按照戊戌變法的模式走下去,最低程度可以延遲滿清垮臺的時間。


薩沙


政治如同打牌下棋,一招不慎全盤皆輸。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變法維新宣告失敗。後來的歷史學者都認為,如果袁世凱不告密,變法可能不至於敗得那麼慘。

首先,袁世凱其實就是站在光緒一側的,而不是如果。袁世凱在康有為經過天津之時,就刻意拉攏他。之後,歷來與維新派過從甚密,參與了兵變密謀。


試想,如果不是與袁世凱的交往深厚,譚嗣同可能夜訪法華寺,告知要其殺榮祿,圍袁奪權計劃嗎?在康有為公車上書之後袁世凱也曾上奏摺,條陳變法事宜。康有為的第四次上書,也是袁世凱從中轉圜,在袁世凱小站練兵時,康有為親自為袁設酒餞行。

再者,袁世凱的逐級躍升,也與維新派大力舉薦,互相利用有關係,讓他在天津辦理改革。戊戌變法後,袁世凱做出了“赴湯蹈火,亦所不辭”的維新承諾。並且,在光緒帝大位不保時,眾維新人士跪誦密詔,謀救光緒時,袁世凱的代表徐世昌也曾參加,袁世凱與維新派的關係是說不清,斬不斷的。

那麼袁世凱為什麼要告密呢?因為他已經認識到政變已經不可能成功,所謂出兵勤王,密謀太后的計劃及其冒險,沒有勝算。此時,直接掌控的精銳只有數千人。而且,敏銳的榮祿已經按照秘密佈防,聶士成、董福祥的軍隊開進,提前分做牽制。從天津小站長途奔襲頤和園,中間要想突破各路清軍的阻攔,實在沒有可行性。

袁世凱曾經設想讓光緒皇帝利用赴天津閱兵的機會,走入袁營,以靜制動。誰想政變提前發生,袁世凱也只能告密自保了,這是最優選擇。袁世凱是一個多面派,幾手打牌,但不是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


秦右史


如果袁世凱站在光緒一邊,戊戌變法就能成功的話,那麼當初他就會選擇站在光緒一邊了。他之所以選擇站在了慈禧一邊,就是因為他知道光緒贏不了。

當初,維新派的計劃是“圍園殺後”。他們藉助袁世凱的,就是他在小站所練的七千新兵。這七千兵,包圍頤和園活捉慈禧當然是綽綽有餘的。

但是之後呢?

慈禧的心腹榮祿,手中的兵要比袁世凱多得多。袁世凱一旦“圍園殺後”,榮祿必將反撲。那麼,袁世凱的腦袋肯定要搬家了,而維新派以及光緒皇帝也將面臨慘痛的命運。

所以,不管袁世凱站在哪邊,戊戌變法必定是要失敗的。

戊戌變法本身沒錯,錯的是主持變法的人。不管是站在最高處的光緒皇帝,還是具體操辦此事的康有為等人,都是缺少歷練的淺薄之人。

光緒皇帝不必說,雖然名義上已經親政,實際上那些重要的大臣都是慈禧的心腹,光緒根本沒能建立起自己的隊伍。大家都知道,沒有自己的隊伍,就是被架空,即便身居高位,說了也不算。

康有為等人則完全是書呆子,既不懂得變法之險要,又不知道循序漸進的道理,只憑一時的熱情,妄想一蹴而就,結果把事情辦得一團糟。不僅害了自己,也害慘了光緒。

自古變法,都是失敗的多,成功的少。那些成功的,比如商鞅變法,都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要得到強有力的君主的支持;二要有一個有勇有謀、經驗豐富的深沉之人來主持。

這兩個方面,戊戌變法都不具備,所以必定失敗。這失敗,與袁世凱毫無關係。


趣談國史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首先要說明的是,在戊戌變法的時候,袁世凱的職務不高、對政局影響不大。而至於袁世凱 出賣戊戌派出賣光緒。則完全是日後康有為的汙衊。也就是說,袁世凱即便站在光緒一側,戊戌變法也必將失敗。這是歷史的必然,和個人無關。

戊戌變法從開始到結束就103天,所以有百日維新之說。但就實際而言,戊戌辦法根本就沒有成功可言。完全是閉門造車空中樓閣。並非誰支持就可以成功的,即便是慈禧支持戊戌變法也無法成功。

光緒的戊戌變法的首要目的並非國家強盛,而是為了奪回自己的權力。讓自己成為真正的皇帝。當時的袁世凱不過是個小站練兵的。既無軍權也無相權、就憑几千人就想造慈禧的反,也太小瞧我們的老太后了,要知道。27歲的慈禧在沒有政治經驗的情況下,就能一舉拿下顧命八大臣。而後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在慈禧麾下俯首聽命,可見慈禧的能力。光緒那點的權謀在慈禧眼裡簡直就是小兒科。再以袁世凱的心機,他應該比誰都清楚後果。

退一萬步說,袁世凱頭腦發熱,全力支持光緒也是啥用沒有。最多就是唯菜市口多了一顆袁世凱的人頭而已,光緒讓袁世凱包圍頤和園,逼迫慈禧退位。而袁世凱也確實見了譚嗣同,也名義答應了光緒的要求。而實際上就在在光緒發詔書的前一天,慈禧已經開始返回北京。隨後,九門提督榮祿就關閉北京所有城門,北京已經被慈禧控制,就算袁世凱去頤和園也是白扯。

再退一萬步說,袁世凱囚禁慈禧成功。光緒秉政,以康有為的能力他能夠主持變法?國家立憲?就算辦成,光緒也未必答應,康有為嫉賢妒能,肯定也和袁世凱尿不到一個壺裡。以後康有為難免拿袁世凱的腦袋祭旗。

戊戌變法的政治主張本身就是一個錯誤,而領導變法的又是一些百無一用的書生所託非人。光緒更是政治上的白痴,幼稚而可笑。既無膽也不才,滿腦子政治幻想。說白了,戊戌變法就是一場103天的政治走秀。




清水空流


在當時的社會形勢下,戊戌變法不可能成功。即使袁世凱站在光緒一側,也只能是成為陪葬品。為什麼這麼說?


戊戌變法既得不到社會上層的支持,也得不到下層民眾的理解。

維新派的變法措施根本沒有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只是要用西方和日本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模式,取代中國的傳統封建制度。

從變法的一開始,對於康有為的奏摺和光緒皇帝一系列關於變法和新政的詔諭,除了手無實權的某些開明帝黨官員表示支持,湖南巡撫陳寶箴能認真執行,湖北巡撫曾鉌比較熱心外,其他各省督撫則觀望敷衍,甚至抵制。比如兩江總督劉坤一,對變法期間“諭令籌辦之事,竟無一字復奏”。

而維新派也沒有足夠重視底層群眾,其理論根本就不能被下層民眾理解和接受,更談不上支持變法了。

新興的資產階級維新派,雖然朝氣蓬勃,但卻缺乏實力。

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是在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下產生的,是一個帶有兩重性的階級。它一方面受到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壓迫,具有反對外國侵略和反對封建壓迫的要求,希望中國能夠獨立富強。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國資本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本身就具有亦官亦商或紳商兼備的多重身份),缺乏徹底反侵略、反封建壓迫的堅決性。

光緒皇帝既無實權,又無軍隊,維新派也只是一些空談理論的士人,甚至妄圖得到英、日等殖民者的幫助。雖然維新派談起變法頭頭是道,而一遇武力威脅,就一籌莫展。



舊的封建勢力雖然腐朽沒落,但是對於維新變法來說仍然具有強大的阻礙力量、破壞力量。

當時駐紮在京城周圍的軍隊,以慈禧太后的鐵桿支持者榮祿為總統帥駐紮在天津。聶士成部淮軍駐蘆臺(今天津寧河);董福祥部甘軍,駐薊州(今天津薊縣)一帶;宋慶部毅軍,駐山海關內外;袁世凱部新建陸軍,駐天津小站。

袁世凱的新軍只有7000多人,而且如果帶兵進京又必須在其他軍隊集結未定的情況下,迅速通過榮祿駐守的天津,這對於當時的袁世凱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吳勘


戊戌年,也就是1898年,距離當下120年,也就是兩個甲子。

彈指一揮間,談這些問題,還有什麼用呢?

不過既然有人喜歡穿越,那筆者就帶你飛一次!

————————分割線————————————



現在我就是袁世凱了。

話說八月初三的那天晚上,有個叫譚嗣同的神經病突然跑來找我,說皇上有難了!你是皇上新提拔的侍郎,咋辦?

莫名其妙的一通話!咋辦,我還能咋辦,當然是忠君愛國了,我還能咋說?

好!只見他拿出一張白紙,上面寫著一道詔書,我拿到燈下一看,就看到幾個關鍵字,說“朕位尚且不保,如何如何……”

啥玩意啊這是——這是詔書麼?分別是偽造的麼。

譚嗣同尷尬地一笑:這是抄下來的,真詔書在林旭那……

好吧,你說咋辦。



譚嗣同獰笑道:一不做二不休,咱把宮裡那老妖婆做了,讓皇上獨攬大權,變法就成了!

把老佛爺做了?把執政三十多年的老佛爺做了!我頓時驚呆了,嘴裡支吾了起來:啊,做了,做,咋做?紅燒還是清蒸?

譚嗣同面不改色,說:別慌!我們早就定計了,你手裡不是有七千新建陸軍嗎,武器都是進口貨,牛逼!屆時你把這些人全拉來,把園子給圍了,我自會帶著好漢進園子收拾那老妖婆!

我的媽啊,這就是你的大計啊,真是嚇死寶寶了!

這不瘋了嗎?



就我手裡這點兵力,哪能殺進京城啊?別說京城裡有幾萬旗兵,就是城外還有董福祥的甘軍,我周邊還有聶士成、宋慶的部隊,都不是吃素的啊!這些人都在我的頂頭上司榮祿大人的手中,我哪敢輕舉妄動,這可是誅九族的啊!

瘋了瘋了,我看這譚嗣同完全是瘋了,跟一個瘋子沒法計較,看他腰裡好像還揣著手槍,今晚要是不答應的話,搞不好他要發瘋,拔槍亂射了!

好吧,我只好敷衍他說,現在子彈不夠,等我回去後,慢慢積攢子彈再說這事也不遲,您先回去吧!



完了,還沒兩天呢,老佛爺已經得到風聲了,先把這幫人給拿下了,媽呀,這要是譚嗣同這小子把我供出去,我還不死翹翹了!

趕緊的,找恩公榮祿榮大人坦白去啊!……

完~


(補充一句,康梁譚等人搞的“圍園殺後”,光緒皇帝一點也不知情。這幫小子把光緒給坑苦了!~)


坑爹史冊


不能。

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當時中國正處於封建勢力統治時期,雖然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已經萌芽,但是還很不成熟,正處於起步階段,起決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封建地主式的自然經濟和小農經濟。


其次,民族資本主義沒有掌握政治實權。

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用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教育制度來取代封建專制的政治體制和自然經濟,必然要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當時掌握中國政治大權、經濟命脈的是封建地主階級,戊戌變法是改革,觸動的是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而變法改革的階級沒有實權。

第三,歷史是循序漸進向前發展的,不存在突發的根本性的劇變。

任何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畢其功於一役是不現實的,毫無政治鬥爭經驗和實權的維新派急於求成,想用激進的行為來奪權,不符合國情和得不到原本就對改革接受和承受能力就脆弱的中國各階層的支持。

維新派對變法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也是戊戌變法失敗的重要原因。

綜述所述,戊戌變法的失敗是必然的。


野釣魚倌


袁世凱本來就是站在光緒一側的,戊戌變法的失敗和他沒關係。

維新變法,袁世凱始終和光緒站在一條線上。

袁世凱是從總督朝鮮開始發跡的。朝鮮內亂,向清朝求助。清朝派兵鎮壓,袁世凱隨兵前往,表現出色,受到朝廷讚揚。鎮壓朝鮮內亂後,袁世凱留下幫朝鮮訓練新軍,袁世凱在朝鮮期間,練兵很有成效,而且有效地遏制日本和俄國對朝鮮的滲透,表現出很高的軍事政治才能。

甲午戰爭後,舉國上下掀起了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的高潮。其實,光緒皇帝、恭親王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袁等都是維新變法的支持者,世凱也其中比較積極的一員。1895年6月,袁世凱在李鴻章等人保舉下覲見光緒。8月,袁世凱給光緒上萬言條陳,展示他的改革思想。光緒很欣賞袁世凱,對條陳中提出的西法練軍很有興趣,也很重視。12月,奕訢、榮祿等大臣聯名推舉,光緒批准袁世凱去天津小站操練新軍。



光緒要維新變法,袁世凱是真心支持的。光緒召見袁世凱,提拔袁世凱,應該說是對袁世凱有恩的。袁世凱從感情上對光緒也是比較接近的。

袁世凱背叛光緒是戊戌變法失敗後的事。

光緒的變法,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作為保守派首領,慈禧忍無可忍,決定對光緒等維新派下手。

1898年9月18日,光緒給康有為下密詔“朕位且不能保”。康有為接到密詔後,感覺事情緊急,決定鋌而走險,“圍園劫太后”。這個任務,他們安排袁世凱完成,而且也只能安排袁世凱。手裡有兵,而且和他們走得近的只有袁世凱。當晚,譚詞同找到袁世凱。袁世凱不太贊同,但最後還是答應去做。



9月21日早晨,慈禧從頤和園到紫禁城,宣佈臨朝稱制,下令逮捕變法的康梁等人。這中間給袁世凱的時間只有兩天。“圍園劫太后”是極其困難的任務,而且風險很大,任務失敗是會掉腦袋的。沒有預謀,兩天時間,從天津小站秘密調兵,完成這個高難度高風險任務,袁世凱能不好好想象,想清楚再做嗎?可是時間太短,袁世凱還沒想清楚,慈禧就先動手了。袁世凱為了自保,變法失敗後才告的密。

劫殺太后不是光緒的主意。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矛盾激化,慈禧要把光緒拿掉,光緒情急之下,找康有為商量,沒有好辦法,才鋌而走險,想出“圍園劫太后”這招。如果這一招真的成功了,光緒就落得個殺母之名,在中國這個尊崇孝道的國度裡,他的皇帝根本沒法當下去。



光緒只是想軟禁慈禧,如果光緒不殺慈禧,只是把慈禧軟禁起來,慈禧的黨羽那麼多,而且都是實權者,以光緒手下那些沒權勢沒有政治能力的變法派書生能對付得了,早晚也得被掀翻。

也就是說,袁世凱站在光緒一邊,完成了“圍園劫太后”的任務,結果變法也是失敗。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