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当年袁世凯站在了光绪一侧,戊戌变法能成功吗?

CRONALDO828


看到好友历史达人清水空流在答题,苍茫大地也技痒难耐,试着一答:百日维新即便有袁世凯的支持还是要失败的。原因如下:

一、光绪作为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本是傀儡皇帝,不掌握实权。

中国历代变法成功的,无非两种情形:一是变法领导者有绝对的权利,如大明张居正,明为相,实为摄(代理皇上),还有李太后、秉笔太监冯保作盟友;二是后面有执实权的最高统治者撑腰,如商鞅变法,靠秦孝公做后台。还要有一个重要条件:得民心。

大清自肃顺等八个咸丰帝顾命大臣被慈禧、鬼子六联合干掉后,清朝权利一直掌控在那拉氏(慈禧)之手,(慈安去世后更是如此),即便光绪亲政,朝廷三品以上(各部侍郎)官员任免,仍需慈禧同意。说白了光绪是个空壳皇帝。

直隶总督荣禄是慈禧的心腹确切无疑,是否有一腿子,就像张居正和李太后丶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关系一样,是个历史之谜,文友们如有兴趣可再安排一个悟空问答交流切磋。袁世凯小站练兵,不要说当时还没练成,即便练成也不够保卫的京师荣禄士兵们塞牙缝。

二、康有为的人品极为垃圾,且无执政经验,他的很多所谓的新政有多少可行性是个大大的问号。中国开启民智任重,日本明治维新的策划者伊藤博文首相的政治才能远非康有为所能比。

康有为后来挪用摹捐款,妻妾成群、任意挥霍,搞得一片狼藉,我更不好意思说出他的死因,可见人品之劣。

康有为对大清的病因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像一个中医不好好给病人把脉就匆匆忙忙开出处方,还自以为是天下第一的处方。他的变革方略很多还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水准。

三、光绪政治上像个巨型婴儿,极为幼稚。

变革即改天换地,会触及天下当权者及大地主们的利益,稍有不慎千万人头落地,应该有“如临深渊、如履簿冰"的感觉,他却身无分文却气壮如牛,政治手段拙劣却视若等闲,这是找死的节奏。

他应该耗死慈禧,或夺回皇权后再变革,他见掌握实权慈禧对他的所谓新法日益反对,听从康有为的主张铤而走险,想拉拢提拔掌握新军的袁世凯发动政变。光绪临时召见袁世凯,提拔他为兵部侍郎时,掌控皇宫实权的慈禧两只眼盯着哩,背后少不了敲打、敲打,到光绪被控制,却让谭嗣同深入皇宫带什么衣带诏让袁世凯政变,慈禧应该已经得到情报,不像民间以讹化讹说的:袁世凯告密,慈禧才得知政变的消息,袁世凯一肚子花花肠子,本是秀才出身的他久历行伍,在朝鲜历练多年,对政变的一套熟悉得不要不要的,老奸巨猾的他把政变详情告知慈禧,是权衡利弊后的自保。他知道政治上的巨型婴儿光绪属于“被慈禧卖了、给慈禧点钞票"的主儿!他怎么会搭上身家性命玩这种没有任何胜算的死亡游戏呢?

慈禧及后来的朝廷对袁世凯的态度一直是且疑且用之。

四、那个时代的以农民成分为主体的中国人还处于愚昧、没有现代意识,有待全面接受现代教育的阶段。大变革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像鲁迅的著作中所说,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中,我普通百姓为蝇头小利,送情报、送给养、搞后勤的大有人在,不拯救民众麻木的灵魂,任何变革措施都难见成效。

谭嗣同的爱国情怀、献身精神令我辈追慕不已,谭在维新失败后本可到国外逃生,却为唤醒国人,引颈就戮,事迹感天动地,但他在菜市口的一腔满血唤醒民众了吗?没有!即便到辛亥革命胜利,国人也只是剪掉了一根头上的辫子,心中的辫子难剪掉啊!

在这样的社会大氛围中,搞现代意义上的变革,都是势比登天的!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如果当年袁世凯站在了光绪一侧,戊戌变法能成功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当春天快要到来,桃李还未满山开放的时候,人是感觉得不到的,但是鸭子却能最先感受到,它们畅游江中,体验着翻波浮游的快感。


作为政客,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政治敏感度。

别人看到是海上的风平浪静,政客就要能看到海底的暗潮涌动。

否则,是在官场上是混不久的,要不然也只能坐等退休而已。

唐朝的诗仙笔下有神,诗文惊天地泣鬼神。但却一生无为,抱憾而终。简单的说就是不体上意。

要不然就是书生意气发作,不愿意催眉折腰事权贵。谪仙人交游满天下,但是在政治敏感度上也是有所缺陷。

永王造反,看中了李白在士林中的影响力,所以力邀李白加入,不明白我们的谪仙人是怎么样想,他居然答应了,没有一点自保之力就敢在风暴中心玩水。

果不其然,永王造反失败后,永王被赐死,而李白被李隆基强行赐金回乡。

恰恰要强调的是,变法主要推手谭嗣同并不是一个政客,而袁世凯不仅是个军阀头子,治军有一手不说,却还是一个政客。

武昌起义爆发,仅仅一个营级的军事暴动,转瞬就让风云变色。

袁世凯果断出手,逼迫宣统帝退位,终结掉满清二百六十年的江山,完成了他投机革命的目的,逼帝退位成就了他的名声,这就让他有了与南方革命党分庭抗礼的本钱。


由此可见袁世凯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厚黑的政客本色。

而1898年,老袁手下才多少人!光绪帝去天津检阅的就是这支只有6000人的军队。

光绪回来之后,慈禧从颐和园出,软禁光绪帝。万难之中,一封“帝位且不能保”的信,到达了维新一派首脑的手中。

谭嗣同全力营救光绪,康、梁远避海外。 我个人认为,维新一派缺乏政治斗争觉悟和权力斗争经验。就这一封信来说,疑点重重。

这封信是光绪所写,那是肯定的。古时候虽然没有现代化机器来验证笔迹,但他们应该是对过笔迹的。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封信是怎么到达维新一派的手中的。

那么我们作两方面假设:

其一,这封信是光绪自已写的,并且通过了自己的秘密渠道发出来的,那就是要让这些头头脑脑们想办法盈救他。

其二,信是被逼着写的,那用意就非常毒辣了。可以用这一封信作为引子,让该跳的人自已跳出来,然后一网打尽,就此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维新一派。

毕竟从此以后,皇帝一直被软禁到死,这封信的真实情况也没人知道了。

接到求救信后,谭嗣同想 “围园劫后”,执行“兵谏”。袁世凯密告荣禄,慈禧震怒,连下诣旨,捕捉维新派。


以袁世凯的政客本色,他这么做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基于保守派系的庞大势力,变法不可能成功,如果再不做出改变,还会有身家性命之忧。

其二,袁世凯看破,如果这一封是慈禧太后的“引蛇出洞”、“一网打尽”之计,既然形势都掌在慈禧手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闹腾什么?

赶紧出卖变法,既表忠心,又可打开上升的通道。

至此,维新一派全面败退,康梁远避海外,六君子被斩首于市。

既然在百年之前,枭雄老袁既然做出这样的选择,那他肯定有过对局势的推演。就算老袁再支持,变法也不会成功。

这些仅仅是外部原因,而内部原因就表现得更复杂。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这个“四不像”团体。

每个人的想法的都不一样,并不是志同道合之人,历史告诉我们,不是有着相同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理念的人,绝对不会走到一条道上来。

首先,光绪变法,意在皇权。历史上太多的变法了,很多的变法其实只是野心家集权的工具而已。

其次,康梁二人,利用变法来实施个人的政治野心,康有为避走海外,其所作所为,无不让人所诟病。

康有为:

其三,康广仁被抓之前,还在坐等收最后一笔钱,临刑中,还大喊无辜,其实他也只是一个中间联系人而已。

其四,手握军权的袁世凯左右逢缘,只是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只有谭嗣同等人才是真正将变法作为政治理想来实现他们的强国强种之梦。 如此的一个“四不像”哪有不败之理。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难度很大,但总有一些希望。

袁世凯的难度主要是:

第一,实力悬殊。

袁世凯的嫡系只有数千人,但北京周边忠于慈禧的清军新军有几万人。

袁世凯如果支持光绪,那么就要同数倍兵力对抗,危险是非常大的。

有八成可能,是兵败,袁世凯被抓住杀掉。

第二,后勤补给不在自己手中

袁世凯控制不了补给,必须依赖朝廷提供。

一旦起兵就要速战速决,务必迅速政变成功,不然就是万劫不复。

自然,这个难度很大。

第三,即便兵变成功,光绪也很难搞定满清权贵势力

反对变法的不仅仅是慈禧,还有腐败昏庸的满清权贵集团。

这些人推动慈禧反对变法,因为变法直接威胁到他们的实际利益。

即便抓了荣禄,杀了慈禧,光绪仍然必须面对满清权贵集团的阻拦。

这些集团实力强大,控制着国家的财政、军事、行政大部分权力,光绪又没什么力量,手下只有一群文人,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话又说回来,如果袁世凯同意兵变,真正能够迅速搞定慈禧,说不定国内形势会出现变化。

当时满清已经承受甲午战争的大败,国家经济的接近破产,西北和中原的连连战乱,朝廷和权贵集团威信大减、控制你降低、威风扫地。

这种情况下,戊戌变法还是有胜利的可能。

退一步说,就算失败了,也会对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就是孙中山那么多次革命一样。

但袁世凯只是个军阀,他是不可能用自己的荣华富贵甚至性命来冒险的。

他绝对不会同意。

其实,戊戌变法在当时看来,似乎是对满清权贵的打击,但仅仅13年后不变法的满清就垮台了。

当时如果按照戊戌变法的模式走下去,最低程度可以延迟满清垮台的时间。


萨沙


政治如同打牌下棋,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变法维新宣告失败。后来的历史学者都认为,如果袁世凯不告密,变法可能不至于败得那么惨。

首先,袁世凯其实就是站在光绪一侧的,而不是如果。袁世凯在康有为经过天津之时,就刻意拉拢他。之后,历来与维新派过从甚密,参与了兵变密谋。


试想,如果不是与袁世凯的交往深厚,谭嗣同可能夜访法华寺,告知要其杀荣禄,围袁夺权计划吗?在康有为公车上书之后袁世凯也曾上奏折,条陈变法事宜。康有为的第四次上书,也是袁世凯从中转圜,在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康有为亲自为袁设酒饯行。

再者,袁世凯的逐级跃升,也与维新派大力举荐,互相利用有关系,让他在天津办理改革。戊戌变法后,袁世凯做出了“赴汤蹈火,亦所不辞”的维新承诺。并且,在光绪帝大位不保时,众维新人士跪诵密诏,谋救光绪时,袁世凯的代表徐世昌也曾参加,袁世凯与维新派的关系是说不清,斩不断的。

那么袁世凯为什么要告密呢?因为他已经认识到政变已经不可能成功,所谓出兵勤王,密谋太后的计划及其冒险,没有胜算。此时,直接掌控的精锐只有数千人。而且,敏锐的荣禄已经按照秘密布防,聂士成、董福祥的军队开进,提前分做牵制。从天津小站长途奔袭颐和园,中间要想突破各路清军的阻拦,实在没有可行性。

袁世凯曾经设想让光绪皇帝利用赴天津阅兵的机会,走入袁营,以静制动。谁想政变提前发生,袁世凯也只能告密自保了,这是最优选择。袁世凯是一个多面派,几手打牌,但不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秦右史


如果袁世凯站在光绪一边,戊戌变法就能成功的话,那么当初他就会选择站在光绪一边了。他之所以选择站在了慈禧一边,就是因为他知道光绪赢不了。

当初,维新派的计划是“围园杀后”。他们借助袁世凯的,就是他在小站所练的七千新兵。这七千兵,包围颐和园活捉慈禧当然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之后呢?

慈禧的心腹荣禄,手中的兵要比袁世凯多得多。袁世凯一旦“围园杀后”,荣禄必将反扑。那么,袁世凯的脑袋肯定要搬家了,而维新派以及光绪皇帝也将面临惨痛的命运。

所以,不管袁世凯站在哪边,戊戌变法必定是要失败的。

戊戌变法本身没错,错的是主持变法的人。不管是站在最高处的光绪皇帝,还是具体操办此事的康有为等人,都是缺少历练的浅薄之人。

光绪皇帝不必说,虽然名义上已经亲政,实际上那些重要的大臣都是慈禧的心腹,光绪根本没能建立起自己的队伍。大家都知道,没有自己的队伍,就是被架空,即便身居高位,说了也不算。

康有为等人则完全是书呆子,既不懂得变法之险要,又不知道循序渐进的道理,只凭一时的热情,妄想一蹴而就,结果把事情办得一团糟。不仅害了自己,也害惨了光绪。

自古变法,都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那些成功的,比如商鞅变法,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得到强有力的君主的支持;二要有一个有勇有谋、经验丰富的深沉之人来主持。

这两个方面,戊戌变法都不具备,所以必定失败。这失败,与袁世凯毫无关系。


趣谈国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戊戌变法的时候,袁世凯的职务不高、对政局影响不大。而至于袁世凯 出卖戊戌派出卖光绪。则完全是日后康有为的污蔑。也就是说,袁世凯即便站在光绪一侧,戊戌变法也必将失败。这是历史的必然,和个人无关。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结束就103天,所以有百日维新之说。但就实际而言,戊戌办法根本就没有成功可言。完全是闭门造车空中楼阁。并非谁支持就可以成功的,即便是慈禧支持戊戌变法也无法成功。

光绪的戊戌变法的首要目的并非国家强盛,而是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力。让自己成为真正的皇帝。当时的袁世凯不过是个小站练兵的。既无军权也无相权、就凭几千人就想造慈禧的反,也太小瞧我们的老太后了,要知道。27岁的慈禧在没有政治经验的情况下,就能一举拿下顾命八大臣。而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在慈禧麾下俯首听命,可见慈禧的能力。光绪那点的权谋在慈禧眼里简直就是小儿科。再以袁世凯的心机,他应该比谁都清楚后果。

退一万步说,袁世凯头脑发热,全力支持光绪也是啥用没有。最多就是唯菜市口多了一颗袁世凯的人头而已,光绪让袁世凯包围颐和园,逼迫慈禧退位。而袁世凯也确实见了谭嗣同,也名义答应了光绪的要求。而实际上就在在光绪发诏书的前一天,慈禧已经开始返回北京。随后,九门提督荣禄就关闭北京所有城门,北京已经被慈禧控制,就算袁世凯去颐和园也是白扯。

再退一万步说,袁世凯囚禁慈禧成功。光绪秉政,以康有为的能力他能够主持变法?国家立宪?就算办成,光绪也未必答应,康有为嫉贤妒能,肯定也和袁世凯尿不到一个壶里。以后康有为难免拿袁世凯的脑袋祭旗。

戊戌变法的政治主张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而领导变法的又是一些百无一用的书生所托非人。光绪更是政治上的白痴,幼稚而可笑。既无胆也不才,满脑子政治幻想。说白了,戊戌变法就是一场103天的政治走秀。




清水空流


在当时的社会形势下,戊戌变法不可能成功。即使袁世凯站在光绪一侧,也只能是成为陪葬品。为什么这么说?


戊戌变法既得不到社会上层的支持,也得不到下层民众的理解。

维新派的变法措施根本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只是要用西方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模式,取代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

从变法的一开始,对于康有为的奏折和光绪皇帝一系列关于变法和新政的诏谕,除了手无实权的某些开明帝党官员表示支持,湖南巡抚陈宝箴能认真执行,湖北巡抚曾鉌比较热心外,其他各省督抚则观望敷衍,甚至抵制。比如两江总督刘坤一,对变法期间“谕令筹办之事,竟无一字复奏”。

而维新派也没有足够重视底层群众,其理论根本就不能被下层民众理解和接受,更谈不上支持变法了。

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虽然朝气蓬勃,但却缺乏实力。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产生的,是一个带有两重性的阶级。它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侵略和反对封建压迫的要求,希望中国能够独立富强。另一方面,它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本身就具有亦官亦商或绅商兼备的多重身份),缺乏彻底反侵略、反封建压迫的坚决性。

光绪皇帝既无实权,又无军队,维新派也只是一些空谈理论的士人,甚至妄图得到英、日等殖民者的帮助。虽然维新派谈起变法头头是道,而一遇武力威胁,就一筹莫展。



旧的封建势力虽然腐朽没落,但是对于维新变法来说仍然具有强大的阻碍力量、破坏力量。

当时驻扎在京城周围的军队,以慈禧太后的铁杆支持者荣禄为总统帅驻扎在天津。聂士成部淮军驻芦台(今天津宁河);董福祥部甘军,驻蓟州(今天津蓟县)一带;宋庆部毅军,驻山海关内外;袁世凯部新建陆军,驻天津小站。

袁世凯的新军只有7000多人,而且如果带兵进京又必须在其他军队集结未定的情况下,迅速通过荣禄驻守的天津,这对于当时的袁世凯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吴勘


戊戌年,也就是1898年,距离当下120年,也就是两个甲子。

弹指一挥间,谈这些问题,还有什么用呢?

不过既然有人喜欢穿越,那笔者就带你飞一次!

————————分割线————————————



现在我就是袁世凯了。

话说八月初三的那天晚上,有个叫谭嗣同的神经病突然跑来找我,说皇上有难了!你是皇上新提拔的侍郎,咋办?

莫名其妙的一通话!咋办,我还能咋办,当然是忠君爱国了,我还能咋说?

好!只见他拿出一张白纸,上面写着一道诏书,我拿到灯下一看,就看到几个关键字,说“朕位尚且不保,如何如何……”

啥玩意啊这是——这是诏书么?分别是伪造的么。

谭嗣同尴尬地一笑:这是抄下来的,真诏书在林旭那……

好吧,你说咋办。



谭嗣同狞笑道:一不做二不休,咱把宫里那老妖婆做了,让皇上独揽大权,变法就成了!

把老佛爷做了?把执政三十多年的老佛爷做了!我顿时惊呆了,嘴里支吾了起来:啊,做了,做,咋做?红烧还是清蒸?

谭嗣同面不改色,说:别慌!我们早就定计了,你手里不是有七千新建陆军吗,武器都是进口货,牛逼!届时你把这些人全拉来,把园子给围了,我自会带着好汉进园子收拾那老妖婆!

我的妈啊,这就是你的大计啊,真是吓死宝宝了!

这不疯了吗?



就我手里这点兵力,哪能杀进京城啊?别说京城里有几万旗兵,就是城外还有董福祥的甘军,我周边还有聂士成、宋庆的部队,都不是吃素的啊!这些人都在我的顶头上司荣禄大人的手中,我哪敢轻举妄动,这可是诛九族的啊!

疯了疯了,我看这谭嗣同完全是疯了,跟一个疯子没法计较,看他腰里好像还揣着手枪,今晚要是不答应的话,搞不好他要发疯,拔枪乱射了!

好吧,我只好敷衍他说,现在子弹不够,等我回去后,慢慢积攒子弹再说这事也不迟,您先回去吧!



完了,还没两天呢,老佛爷已经得到风声了,先把这帮人给拿下了,妈呀,这要是谭嗣同这小子把我供出去,我还不死翘翘了!

赶紧的,找恩公荣禄荣大人坦白去啊!……

完~


(补充一句,康梁谭等人搞的“围园杀后”,光绪皇帝一点也不知情。这帮小子把光绪给坑苦了!~)


坑爹史册


不能。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势力统治时期,虽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萌芽,但是还很不成熟,正处于起步阶段,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封建地主式的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


其次,民族资本主义没有掌握政治实权。

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来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和自然经济,必然要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当时掌握中国政治大权、经济命脉的是封建地主阶级,戊戌变法是改革,触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变法改革的阶级没有实权。

第三,历史是循序渐进向前发展的,不存在突发的根本性的剧变。

任何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毫无政治斗争经验和实权的维新派急于求成,想用激进的行为来夺权,不符合国情和得不到原本就对改革接受和承受能力就脆弱的中国各阶层的支持。

维新派对变法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综述所述,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野钓鱼倌


袁世凯本来就是站在光绪一侧的,戊戌变法的失败和他没关系。

维新变法,袁世凯始终和光绪站在一条线上。

袁世凯是从总督朝鲜开始发迹的。朝鲜内乱,向清朝求助。清朝派兵镇压,袁世凯随兵前往,表现出色,受到朝廷赞扬。镇压朝鲜内乱后,袁世凯留下帮朝鲜训练新军,袁世凯在朝鲜期间,练兵很有成效,而且有效地遏制日本和俄国对朝鲜的渗透,表现出很高的军事政治才能。

甲午战争后,举国上下掀起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高潮。其实,光绪皇帝、恭亲王奕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袁等都是维新变法的支持者,世凯也其中比较积极的一员。1895年6月,袁世凯在李鸿章等人保举下觐见光绪。8月,袁世凯给光绪上万言条陈,展示他的改革思想。光绪很欣赏袁世凯,对条陈中提出的西法练军很有兴趣,也很重视。12月,奕訢、荣禄等大臣联名推举,光绪批准袁世凯去天津小站操练新军。



光绪要维新变法,袁世凯是真心支持的。光绪召见袁世凯,提拔袁世凯,应该说是对袁世凯有恩的。袁世凯从感情上对光绪也是比较接近的。

袁世凯背叛光绪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事。

光绪的变法,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作为保守派首领,慈禧忍无可忍,决定对光绪等维新派下手。

1898年9月18日,光绪给康有为下密诏“朕位且不能保”。康有为接到密诏后,感觉事情紧急,决定铤而走险,“围园劫太后”。这个任务,他们安排袁世凯完成,而且也只能安排袁世凯。手里有兵,而且和他们走得近的只有袁世凯。当晚,谭词同找到袁世凯。袁世凯不太赞同,但最后还是答应去做。



9月21日早晨,慈禧从颐和园到紫禁城,宣布临朝称制,下令逮捕变法的康梁等人。这中间给袁世凯的时间只有两天。“围园劫太后”是极其困难的任务,而且风险很大,任务失败是会掉脑袋的。没有预谋,两天时间,从天津小站秘密调兵,完成这个高难度高风险任务,袁世凯能不好好想象,想清楚再做吗?可是时间太短,袁世凯还没想清楚,慈禧就先动手了。袁世凯为了自保,变法失败后才告的密。

劫杀太后不是光绪的主意。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矛盾激化,慈禧要把光绪拿掉,光绪情急之下,找康有为商量,没有好办法,才铤而走险,想出“围园劫太后”这招。如果这一招真的成功了,光绪就落得个杀母之名,在中国这个尊崇孝道的国度里,他的皇帝根本没法当下去。



光绪只是想软禁慈禧,如果光绪不杀慈禧,只是把慈禧软禁起来,慈禧的党羽那么多,而且都是实权者,以光绪手下那些没权势没有政治能力的变法派书生能对付得了,早晚也得被掀翻。

也就是说,袁世凯站在光绪一边,完成了“围园劫太后”的任务,结果变法也是失败。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