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環保局長指使,作案者戴頭盔……臨汾監測造假窩案堪比諜戰劇

環保局長指使,作案者戴頭盔……臨汾監測造假窩案堪比諜戰劇

西安長安區監測數據造假事件殷鑑在前,臨汾時任環保局長仍敢指使下屬干擾監測點,頂風違規背後寫著兩個字:猖獗。

环保局长指使,作案者戴头盔……临汾监测造假窝案堪比谍战剧

臨汾曾因“二氧化硫超標十倍”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圖源:視覺中國。

文 | 社論

今年4月,臨汾市環保局原局長張文清指使手下對市區6個國控站點進行干擾;臨汾市環境監測站原聘用人員張永鵬還建立名為“兄弟”的微信群,許諾給作案者每人每月3000元好處費;為了不被拍到,作案者配備了口罩、帽子、頭盔、手套等,更請人實施遠程屏蔽技術……臨汾近日被曝出的大氣監測數據造假窩案,引發關注。

6月23日下午,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就此向媒體通報,稱該案影響惡劣、性質嚴重、教訓深刻,發人深思,令人警醒。

臨汾大氣監測數據造假窩案與之前西安長安區曝出的監測造假案,可謂驚人的相似——都是環保局長指使,都是通過非法手段干擾監測點。相形之下,臨汾一案涉及人員更多、組織更嚴密、干擾站點更多、持續時間更長,作為地方環保部門竟猖獗至此,難怪環境部會震怒、輿論會驚愕。

長安區監測造假案被曝光後,當時的環保部曾表示,要堅決打擊環境監測不當干預和弄虛作假行為;“兩高”還為此出臺司法解釋,將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納入汙染環境罪。但為何臨汾涉事環保官員對此仍敢置若罔聞,最終重蹈覆轍?

這也反映出,部分環保官員仍存在投機取巧心態。拿臨汾來說,2017年當地曾因“二氧化硫超標千倍”事件上了輿論黑榜,面對環保考核壓力,涉事環保官員拿出的不是治汙魄力,而是自以為是的小聰明。

环保局长指使,作案者戴头盔……临汾监测造假窝案堪比谍战剧

臨汾“毒霧”事件。圖源:視覺中國。

此種心態非涉事官員獨有:前幾年,不少地方都曝出疑似利用霧炮車干擾環境監測的情況。今年1月,寧夏石嘴山市“為改善數據霧炮車‘用力過猛’ 環保局大樓被噴成冰雕”一事,也引發軒然大波。

這背後或許連著造假的低風險。臨汾此案若不是作案者太猖狂,作案頻密且持續時間太長,手法欠專業,使得監測數據出現明顯異常,恐怕還不至於被輕易發現。最初被發現後,該案還差點被“壓下去”——案發後,山西省環保廳曾向臨汾市環保局通報,後者將此事定義為個人行為,直接作案者只被公安機關拘留10日,後來環保部介入真相才大白。

從公開報道看,目前地方環保官員因監測數據造假被治罪的,有西安和臨汾兩地。但這或是冰山一角。臨汾這起案件中就有個細節,張文清指使造假前,認為“本省別的附近地市空氣監測數據有些失真”。他何以有此判斷,這是否屬實,所謂“失真”有無連著秘密,令人遐想聯翩。

环保局长指使,作案者戴头盔……临汾监测造假窝案堪比谍战剧

臨汾市區內的6個國控站點。

這起監測數據造假窩案,堪稱負面典型。對這類觸犯法律“紅線”、汙染行政作風的做法,就該以鐵腕姿態打擊,該追責就追責,以儆效尤。

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現,接下來,環境主管部門不妨從幾點著手:首先,對環境監測數據異常進行更嚴密監控和分析,強化大數據執法,動用更多“飛行檢查”手段。不僅要查直接篡改數據的造假,對於類似霧炮車干擾這類擦邊球式的造假行為,也要零容忍。對於個別地方政府掩蓋和袒護監測數據造假的,也要一查到底。

再者,積極引入社會監督。事實上,在官方環境監測外,許多專業環保組織也會對地方汙染數據展開日常監測。鑑於此,不妨將其納入合力監督體系中,甚至以開放態度扶持民間環境監測,增強對監測數據造假的震懾。

無論如何,決不能容許這類惡劣的監測數據造假窩案再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