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學密為何必須灌頂?經典論據21條

學密為何必須灌頂?經典論據21條

◆ ◆

学密为何必须灌顶?经典论据21条

展示學密

必須灌頂的論據

我在前次的《駁斥“修密法不需要灌頂”等謬論》中雖然引用了許多經續的原文,對方還說論據不足,根據對方的要求,再次展示權威性的密法經典論據,和由論據推出的總合結論。

一、經典論據

1.《密宗道次第廣論》雲:“欲入無上瑜伽法門速疾成佛,必須無倒了知續義、善學二種次第與諸密行,必須先受清淨灌頂如法護持三昧耶及律義,以灌頂與三昧耶是金剛乘之道基故。”

“欲成聞大密之器,要得清淨灌頂,是故灌頂即是成就根本,若無灌頂縱能無倒了達教義精進修習,終不能得殊勝悉地,非但有不得大悉地之失,縱得諸小悉地,師資亦俱墮那洛迦”(地獄)。

2.《密宗道次第廣論》按續部義,將無上密道攝為五聚謂:

“成熟修道法器之灌頂,清淨爾時所得三昧耶與律儀,依彼如何修道,增長道之諸行,證果之理。”

3.事部道次第,行部道次第。分為四:(一)為成修道之器而灌頂,(二)成器已清淨律儀及三昧耶,(三)住三昧耶先應如何承事(即閉關),(四)得堪能已如何修習成就。

4.瑜伽部次第捲雲:

(一)為成修道之器而行灌頂,(二)為成器已淨三昧耶及律儀,得灌頂已淨治三昧耶及律儀是初修者不可無,須善精進不可懈怠。

5.《大印空點》第二雲:

“若時諸師資,先灌一次頂,爾時即成為,宣說大密器,無灌頂不成,如壓沙無油,若無灌頂者,慢心說密教,師弟縱成就,死也墮地獄,從師請灌頂。”

6.《金剛經》雲:

“灌頂為諸要,諸悉地常住,我說如實義,故先應正聽,若具慧弟子,先受正灌頂,於滿次瑜伽,爾時成法器,若無正灌頂,雖了達教義,行者師弟子,但墮大苦獄。”

7.《佛頂經》雲:

“比如家無子,死後便空虛,如是無灌頂,諸智皆空無,猶如琵琶琴,無弦不可彈,如是無灌頂,咒定不能成,實無有灌頂,遇妄說雲有,雖然佛在世,師弟墮地獄。”

8.《無畏經釋》雲:

“決定當受一切灌頂。”

9.《金剛論》雲:

“記妄作阿梨耶全無教證,於無俱生灌頂及津儀者而妄說彼自性,全非佛說,也非正理。”

10.《金剛幕經》雲:

“行者未入壇,未受正灌頂,若未見善住,或未燒護摩,現世及後世,皆無大成就。”

11.《文殊本續》雲:

“佛弟子記住:入我殊勝密教門的誓言行概括起來有兩種,即根本和分枝。

不放棄灌頂是根本;分枝有三:若無正見,不會精進修持;若不皈依三寶,就不是教門中人;若不發菩提心,入不了菩薩道,猶如不灌頂得不到密修士資格一樣。”

又說:“欲進四續部中任何道次都不能缺少這四大根本誓言行。”

12.紅教大掘藏師久美林巴所著《功德藏》中說:

“入門之法成熟灌頂,解脫之法生圓二次,順緣三昧耶三行,此乃密法勝道定則。”

又說:“首先未受灌頂無成就,猶如沙中提煉不出油,聞法勤修也會墮地獄,受灌頂者便入佛子流。”

13.薩迦二祖索南澤茂說:

“雖行灌頂難憑信,如誑愚夫無所知識,又以微小加持而代灌頂宣說深法,應當棄此金剛乘之似法。”

14.薩迦四祖公嘎堅參在《分別三律儀》中說:

“佛說未受正灌頂,修密會成惡墮因。覓師求取四灌頂,以此圓滿三律儀。”

15.後宏期藏傳佛教開祖、孟加拉高僧阿底峽尊者在《道炬論》中說:

“如果要想學密法,為求上師授灌頂,盡心侍奉去供養,嚴格履行其教導,求得上師心歡喜。”

“博得上師歡心後,求得圓滿師灌頂,能淨一切惡罪業,成為獲得悉地器。”

16.印度大成就師德洛巴傳記中說:

“智慧空行母幻化壇城,向德洛巴舉行了灌頂加持,並傳授勝樂一切耳傳教授。”

“為了避免世人對其法脈傳承的懷疑,又拜具人身的上師黑行者、龍樹、拉瓦巴、蘇瑪底普賢母等,求得灌頂和秘密教授。”

17.印度大成就師那若巴傳中說,當那若巴去拜見德洛巴大師請求傳法時,德洛巴說:

“那若巴,學習秘密教授,要先進行灌頂。”

18.噶瑪巴祖師崗波瓦傳中說,崗波瓦去米拉日巴尊者處求法時,米拉日巴尊者說:

“如果一個放棄今生富貴安樂的成器弟子,向一位具足師德的上師請開密壇灌頂,並不間斷地修習生成和圓滿二次第,上等今生今世成佛,中等臨死或中陰身成佛,下等也將在七世或十六世以內成就佛果,若無成就,必定是三昧耶行不清淨。”

19.漢譯根桑慈成所講《大圓滿前行次第法》說:

“欲從自身口意三門清淨,勵力啟請上師加持灌頂,即得法報化等四身成就。”

“此根本儀軌中,灌頂最要,是求上師三業功德加持力。”

“如脩金剛法,先修儀軌領灌頂,次修本尊必得成就,凡皈依供曼遮(即曼荼羅,編注),也應觀想曼荼羅,請求灌頂尤為切要。”

“內加行所開示,從皈依至求灌頂止,於此信受行持。”

20.唐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中說:

“如教之所說,未達心灌頂,秘密慧不生,是故真言者,秘密道場中,具第五要誓,隨法應灌頂。當知異此者,非名三昧耶。

大德持金剛,所說殊勝戒,古佛所開演。緣明所起戒,住戒如正覺。今得成悉地(一般指修習成就,編注),為利眾生故,等起自真實,不生疑慮心,常住於等引,修行戒當竟。

若悲生曼荼,得大乘灌頂,調柔具善行,常悲利他者。”

21.唐譯《蘇悉地經毗奈耶品》雲:

“若無師隨許,不應持密咒。”

有關灌頂對學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從上述經典和經論中可以看得清楚,故不再多引經文,經典論據是看分量輕重的,若要量多,我可以從藏文密籍中毫不費力地摘抄千萬條。

但是反對“修密必先灌頂”原則的人,除了憑自己的感覺提出反對的觀點而外,拿不出一條經續根據和藏傳佛教公認善知識的語錄,這種情況實在令人好笑。

分享智慧,福運常伴您!

学密为何必须灌顶?经典论据21条

相遇,是一種緣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