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手術中肝被割去了一點,以後還能生長嗎?

手機用戶51113398531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肝切除術應用極其廣泛。

幾乎各種肝臟良疾病都有可能涉及肝切除。肝臟惡性腫瘤如肝癌、肝臟良性腫瘤如血管瘤、肝內膽管結石等等,均需要切除部分肝臟才能達到治療效果。無論肝臟切除部分或大或小,均會出現肝功能損害,人體是如何反應的呢?那就是——肝再生!!

經常看到新聞,父親為孩子捐獻一部分肝臟行肝移植術,切除部分肝臟的父親會不會有影響?大部分情況下,切除部分肝臟肯定對人體有影響,但影響有限。

正常肝臟行肝切除術時,可以切除不超過75%的肝體積,對有慢性肝病且無肝硬化的患者,可以切除不超過70%的肝體積,這些都歸功於肝臟強大的再生能力。

但對於肝硬化就不同了,有的肝硬化術前評估肝功能良好(Child A級),剩餘肝臟體積也夠,但手術切除部分肝臟導致肝臟體積減小,同時手術創傷等等多重因素打擊使得肝功能惡化,超出肝臟代償能力,肝臟來不及代償性增生,術後肝功能變成了Child B級,一步步惡化為C級,最終肝衰竭,因此,對有肝硬化且無門靜脈高壓症的患者,術後殘肝體積要求超過原肝臟體積的40%。

早在數千年前的古希臘時期,人們就已經認識到肝臟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20世紀30年代研究者發現大鼠肝臟被切除70%以後,2周內肝臟內可恢復至原來的重量和功能。

針對肝臟再生能力強這一特點,醫學上運用的最淋漓盡致的當屬這一術式——聯合肝臟分割和門靜脈結紮的分階段肝切除術(ALPPS)。

這一術式是2007年首次被一位德國教授提出的,當時這位教授在手術治療一位膽管癌患者時,需要切除右肝腫瘤,但剩餘左肝比較小,存在肝衰竭可能,因此,術中離斷肝臟,同時結紮肝臟供血血管門靜脈右側分支,術後8天覆查CT發現左肝顯著增生,隨後第2步行擴大右半肝切除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這一發現使得這一手術方式被首次提出,並迅速在全世界推廣,以後陸續有病例報道。ALPPS最大的優勢在於能促進殘餘肝臟快速增生,雖然應用比較少,主要應用於那些大範圍切肝的病例,比如說右肝三葉切除,但它打破了目前人們對於肝切除術的認識,為部分殘肝體積小於標準的患者帶來肝切除治療的希望。

這一手術的門檻很高,不是一般的醫院能做的,只有少數“二般(水平超高)”的醫院才有技術水平開展這一手術。

為什麼肝臟會再生?

相信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肝切除後會再生?相信科學家更想知道箇中原理。

對於肝臟再生機制的研究一直是存在的,ALPPS這一手術方式進一步加深了人類對於肝臟再生的認識,一般認為肝再生有3個階段,啟動階段、增殖階段和終止階段,但整個過程如何發展,各階段如何調控,促進或抑制肝臟再生的因素有哪些等,目前仍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

1、肝臟血流動力學的改變:結紮一側肝的血流供應,但肝臟血流總量基本不會改變,最終血流全部流向非結紮側肝臟,營養物質全部流向殘餘肝臟,可促使殘肝迅速再生。

2、各種細胞因子分泌,激活靜止期肝細胞進入細胞週期循環,從而促進肝再生。

什麼情況下會影響肝再生?

研究已經證明,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臟脂肪變性(脂肪肝)均影響肝臟再生,明顯不如健康肝臟的再生能力強。

別的器官會不會切了之後也會再生?

明確告訴大家,目前的研究表明,別的器官不能。

人體是非常有趣的,很多情況下,我們對自己的瞭解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透過現象看本質”是科學的任務和責任。認清自己,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我們才能生活的更好,不是嗎?


頭號在線醫生


肝臟是人體內一個“神奇”的器官。肝臟重約800~1600克,佔體重的2%~3%,是人體腹腔中最大的器官,1分鐘流經肝臟的血液量可高達1000ml以上。肝臟不僅有強大的解毒功能,還可以再生,而且是人體內再生能力最強的器官,這種再生是在肝臟損傷(包括部分切除和肝病損害)後發生的一種複雜的修復和代償反應。

在平時,肝細胞的更新速度是比較慢的。然而,當肝臟受到損傷或手術部分切除以後,成熟的肝細胞可迅速進入細胞週期,通過再生以代償肝功能。肝臟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即使被割掉一半,或者受到嚴重傷害,殘留的正常肝細胞仍能照常從事其工作。而且,即使三分之二的肝被切除以後,肝功能也可在兩週時恢復正常,其體積和重量最後也能恢復到同術前相仿的程度。

那麼,肝臟為什麼會再生呢?肝臟再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也是有多種細胞因子、激素參與調節的精確而有序的過程,肝細胞生長因子作為其中一種強大的促肝細胞分裂原可啟動肝臟再生,胰島素與之也有協同作用。影響肝臟再生的因素有肝臟的供血、營養、年齡和藥物等。

正因為肝臟有強大的再生能力,加上正常人只需35%的肝臟即可以完全承擔其生理功能,所以才有了“親體肝移植”這項移植技術。從健康人體上切取部分肝臟作為供肝移植給患者的手術方式,如果捐獻肝臟的人和接受肝臟的人之間有血緣關係,則稱之為親體肝移植,它緩解了供肝不足的難題。而親屬捐獻肝臟後的再生能力是有保證的,一般在切除後3個月就可以長回接近原來大小,而且一旦達到原來的大小,就會停止繼續生長,對捐獻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勞動和生兒育女不造成任何負擔。




上面說的都是正常肝的再生能力,已經發生肝硬化的異常肝臟就不能再生出完全正常的肝細胞,合併有肝硬化的患者,由於大量的增生結節減慢門靜脈的血流速度,影響肝內血液循環,加上肝細胞對細胞再生因子反應減弱,手術後肝臟再生修復能力也會減慢。


菊花使者林國樂醫生


在手術中肝臟割去一點還可以生長。因為肝臟細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是特別強的。由於肝臟在人體各個系統及器官中充當著合成各種營養物質以及解毒、免疫的作用。所以每天都有好多肝細胞為了給人體解除血液中的毒素而死亡,但是肝臟很快就會重新生成新的細胞將死亡的肝細胞補上以保證肝臟功能的正常運轉。所以手術中由於治療疾病的需要,在疾病的早期將壞死的肝臟切除一部分之後,肝臟很快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的。經醫學研究發現,在疾病早期和肝功能正常時肝細胞會以每分鐘10到15個肝細胞的速度增長。

但是由於受疾病的影響(比如肝炎、肝硬化、肝纖維化、肝癌等),當肝臟壞死的細胞過多時,壞死的速度過快,遠遠超過再生的速度時,就會出現肝功能衰竭,這時再進行手術切除時肝臟就不能再進行生長了,只能不斷萎縮變小。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在人體的正常器官中,肝臟的再生能力可以說是名列前矛。肝臟實質部分切除後,肝細胞可在短時間內分裂再生,能夠代償性增生。正常質地的肝臟,最大切除體積可達75%,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術前栓塞給肝臟供血的血管,使術前肝臟代償性增生,增加術前肝體積。在臨床實踐中,切除少量肝組織,剩餘肝臟能夠代償正常生理功能,也可不發生代償性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