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殲20真的一點都不簡單:其全身都是隱身結構!電磁波變沒了

殲20真的一點都不簡單:其全身都是隱身結構!電磁波變沒了

6月21日,中國航空報發表題為《成都所勞動模範彭濤:鑄敬業魂 追空天夢》的文章,文章稱,“成都所的飛機以鴨式佈局聞名,能夠有幸從老前輩手中接過鴨翼結構設計,讓彭濤自豪的同時也倍感壓力。如何能把鴨翼結構設計得更好,成為他不懈努力的目標。從殲10系列飛機鴨翼結構完善的一筆一劃,到帶領團隊在研製中創新性地實現了某複合材料整體結構在鴨翼上的裝機應用,彭濤始終堅守著那份對完美的執著,始終結合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推動著鴨翼結構的設計進化”。軍事專家告訴記者,文章中的新型號和某複合材料整體結構正是殲20戰機的專門項目,從文章可以看出,殲-20的全動鴨翼、全動垂尾、腹鰭、主機翼都由新一代複合材料製成,並具有大型一體化特殊結構,具備較強的隱身性能,曾有西方媒體認為鴨翼式殲20戰機隱身的之大問題,但實際上,通過技術革新,鴨翼對殲20飛機正向雷達反射截面積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

殲20真的一點都不簡單:其全身都是隱身結構!電磁波變沒了

在另外一段中,文章還說到,“在擔任翼面室副主任後,他的這份執著更擴展到了垂尾、腹鰭等由他負責分管的結構上,主持完成了多項技術要求高、設計難度大的攻關任務,從2002年參與某項結構設計的預研工作到最終將其成功應用到飛機翼面結構上,彭濤用了整整8年時間。”。從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殲20戰鬥機的整體複合材料結構遠比想象中複雜,其加工可以算的上我國軍用飛機結構設計和生產製造的最高峰。

殲20真的一點都不簡單:其全身都是隱身結構!電磁波變沒了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戰鬥機隱身技術是一門多學科、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其中隱身材料是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將外形隱身技術與隱身材料的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 才能取得更好的隱身效果。美軍的F-35、F-22、B-2等飛機都大量使用了隱身複合材料,軍事專家告訴記者,結構隱身材料是指既具有隱身性能又可作為結構部件使用的材料,實際上是一種具有隱身性能的先進複合材料,為使結構材料能夠吸收、衰減入射的雷達波,必須使它具有一定的表面電阻,但如果材料表面電阻太低,則雷達波從材料表面反射出去而不被吸收,最近十年來,國際上主要是通過在基體樹脂中添加某些電損耗物質 , 如碳粉、石墨粉或金屬顆粒和磁損耗吸波物質 , 如羥基鐵粉或鐵氧體等,來實現較為穩定的導電性和隱身效果,而我國則發力超材料(Metamaterial),特別是太赫茲波段超材料在隱身能力上近乎於完美。

殲20真的一點都不簡單:其全身都是隱身結構!電磁波變沒了

目前,我國研究人員採用不同吸收劑相互複合,取長補短,利用納米材料的獨特效應,為殲20後續戰機研製和製備兼具電損耗、磁損耗及納米特殊效應於一體的某新型複合吸波材料,並利用導電高分子的成纖特性和碳纖維等作為增強基體材料,通過一定的結構設計滿足雷達隱身吸波材料“薄輕”的特點。據悉,殲20戰鬥機的表面蒙皮和大部分非承力件結構均使用到複合材料,在殲20戰鬥機內部形成了一個吸波結構體,這是殲20戰機在隱身上的一個技術創新之一。

縱覽軍事風雲,品讀大國縱橫,看吾旅世春秋——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