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先永久攻佔天水等地?

洛陽老範


天水的地理位置,在蜀漢將領眼中是:“蓋關中要害,常在秦州(今天水一帶),爭秦州,則自隴以東皆震矣”。在諸葛孔明眼中:“天水扼隴蜀之咽喉,乃曹魏和蜀漢必爭之軍事要地”而在擺在諸葛孔明面前的局面則是: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後出師表》。也正是這個原因,才導致了諸葛的五次北伐,最後飲恨魂散五丈原。

後人一直都不解一個問題:天水之麼重要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為什麼不重兵搶據。然後以天水為進攻長安的根據地,囤兵囤糧,積蓄力量,消滅曹魏呢?具我分析,當時孔明也肯定想過這個計劃。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為什麼這麼說呢?

孔明此時的蜀漢,是昭烈皇帝劉備在彝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打敗後的蜀漢,是人才、將才、兵員都元氣大傷的蜀漢、是三國中實力最弱的蜀漢:魏65萬左右、吳25萬左右、蜀漢15萬左右。而且精銳老兵大多在彝陵一役損失殆盡。

而此時曹魏駐守關中的軍團,就幾乎上蜀國全國軍力的總和。如果不消滅曹魏關中軍團,直接進軍關中,將會面臨魏國中央軍團和關中軍團的兩面夾擊。而這時如果隴西還不在蜀漢手中的話,隴西的羌人估計也會共同攻擊蜀軍側翼。這樣,蜀漢北伐軍就將面臨三面夾擊。別說佔領長安,就連關中也別想得到。再嚴重些那就是想回家也回去不的局面。換做你是諸葛,你該如何辦呢?

可惜第一次北伐,孔明派趙雲、鄧芝走斜谷道揚言取郿,來吸引曹真的主力軍團。而自己卻率主力取《諸葛亮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在我看來,諸葛此次北伐的計劃應該就是先取天水地區,切斷關中和涼州地區的聯繫,完全佔領涼州和河西走廊。在這個基礎上,在涼州為基地,從涼州和漢中兩個方向再圖進攻關中地區。

可惜曹魏增援的速度讓孔明兵少將寡的弱點頓時暴露無疑。張郃迅速領兵劍指街亭、而此時只要派出一將,固守街亭,撐到孔明完全控制天水地區、或張郃糧盡退兵、或各蜀將回歸集結後與張郃決戰。主動權將死死掌握在蜀漢一方。

而這員將不是別人,正是先主劉備所言:”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馬謖。 而馬謖失街亭,在我們看來,是用人的失誤、是功敗垂成的可惜。而在孔明的眼中,是蜀漢那危危欲墜的社稷江山、是中興漢室的渺茫、是克復中原 、討賊興復無力迴天的絕望之情。

隨後的幾次北伐:因為糧盡、因為李嚴謊報軍情、因身亡故等等原因、無法實現北伐勝利、中興漢室的宏圖偉業。儘管姜維一直堅定不拔地執行諸葛孔明遺志28年,但也是無奈朝中小人當道、長年征戰國力匱乏......從而無法逃脫蜀漢國滅的命運。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該文僅表述個人觀點,因本人學識有限,文章有諸多錯誤之處,還請各位友友批評指正。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恆實說”。更多精彩,盡在恆實說!謝謝支持。

恆實說


因為守不住!天水沒人口,漢中也沒人口,一旦分兵防守就會造成天水守不住,漢中也守不住。反而會被魏軍各個擊破。

蜀漢進攻天水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武都出發,走段谷。另外一種是攻破陳倉走陳倉谷口。當時諸葛亮兵分兩路,一路走武都攻破了天水城,但是進攻陳倉的那路軍卻是屢攻不破。魏軍卡著陳倉城,援軍從長安出發,既可以向西北攻天水也可以南下攻陽平關。主動權在魏軍手裡。而蜀軍分兵兩處而守反而使得兩面的兵力都不足了。這是純軍事的戰術指揮上的問題。

其次,從戰略上來看,蜀漢經營天水十分危險!天水距離漢中距離已經很近了,一旦蜀漢實施移民策略在天水遷入人口,天水被攻破了,這些人口反而成為魏國的臣民了,如此反而是在資敵了。弱小的蜀漢經不起這種損失。對於蜀漢最好的辦法就是毀掉天水城,讓魏軍無法在天水囤積作戰物資,就沒法進攻蜀漢了!這才是諸葛亮的真正作戰意圖,這是一種以攻代守的策略!


優己


這個表面上是軍事問題,其實是經濟問題。

需要要指出的是諸葛亮北伐,每次都是開展滅國戰,動輒徵發全國一半以上兵力,光運輸糧食的民夫都無數,由於運輸艱難,道路長,即使在改進了運輸工具使用木牛流馬等機械的情況下,仍然有超過一半的糧食要消耗在路上。益州疲敝!


很多人覺得如果蜀軍能佔領天水等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變成進攻關中的橋頭堡,北伐可能是另一種結局。

這一想法無法實現有以下三條原因:

首先,曹魏經營多年,百姓都已經承認了其正統地位,加上曹操父子經濟建設搞得好,自曹操開始,歷經幾世,錢幣都是始終如一的大,沒有通貨膨脹;而蜀漢政權,雖然諸葛丞相率先節儉廉政,但是長期戰爭頻繁,錢幣越做越小,到後來只有三分之一不到,通貨膨脹嚴重,長期徵兵徵民夫,傻瓜都知道在蜀漢生活艱難,諸葛丞相有匡扶漢室的志向,平民百姓並沒有,人口一直淨流出。

第二,受到當時的勞動生產率的限制,要在前線養活1名士兵,需要6名勞動力,當地的魏人戰爭期間就逃了,結束後才回來,從蜀漢運人,一是老百姓未必願意去,二是魏國經濟條件好,怕得不償失,別整到最後,給魏國送人去了。

第三,真正的精兵都是需要脫離勞動生產的。亦兵亦農會使得戰鬥力急劇下降。

我是“天下會會天下”,喜歡聊三國聊歷史,歡迎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事實上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過程中,攻佔隴右和涼州,就是蜀漢集團的主要戰略計劃之一。

在諸葛亮北伐的十年前,公元219年關羽丟失荊州,蜀漢集團喪失了北伐的最佳路線,直接從漢中北上,又會遇到高山峽谷等險要地形的阻擋,大部隊難以長期作戰,受困於地形的險要,物資運輸也大受影響,因此蜀漢集團選擇另尋路線,企圖揮軍向西北方向發展,攻佔隴右和涼州區域,在進攻長安之前,先取得關中以西地區,然後在全力向東,進攻長安!



這個戰略產生考慮的是蜀漢集團北伐的實際需求。

1、因漢中地勢影響,蜀漢大兵團無法從漢中地區直接北上,雖然關中和涼州之間也有高山大川阻擋,但整個涼州地區地勢相對平坦,適合大兵團活動。

2、蜀漢集團常年被壓縮在益州地區,人口和兵員相對於魏國而言算是實力懸殊,想以益州一州之力來推翻整個魏國難度太大,全力向魏國首都進軍前蜀漢集團需要補充實力,隴右及涼州地區有幾十萬人口,且由於該地區地處關外,魏國大兵團作戰也會受到距離和運輸的影響,魏國主力兵團很難長時間在這一帶長期堅持,以蜀漢一益之力攻取涼州,有實力上的可行性,一旦拿下該地區獲得幾十萬人口,蜀漢集團的實力也會大增,向西可以從少數民族地區獲得戰馬,向東可以直接進攻關中,漢中地區的蜀軍也可以進行牽制,關中地區將會受到蜀漢集團兩個方向的攻擊。



隨後諸葛亮數次北伐,姜維十餘次向北進攻,絕大部分都是沿這一路線發展,但非常可惜,前後十幾次伐魏均沒有獲得成功,別說涼州,即便距離蜀國最近的隴右地區,也沒能獲得顯著進展,主要問題還是差在實力上。



在蜀漢集團的北伐作戰中,數第一次最為可惜,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魏國防禦作戰以來最疏忽防備的一次的,由於前期魏國集團長期判斷蜀漢集團沒有能力向魏國發動進攻,即便進攻也是選擇相對距離較近的漢中地區,因此涼州方向長期忽略戰備,這一次北伐作戰本來也獲得了巨大進展,眼看就要拿下隴右地區的三個郡,甚至不排除還能繼續擴大戰果,但這一切都因為街亭的迅速失守,關中地區的魏軍及時開入涼州地區展開救援而宣告失敗,這一次突然襲擊也讓魏國集團意識到了這一方向存在巨大危險,從此也加大了對這一地區的防守,在實力強大的魏國有所準備的情況下蜀漢集團想再一次染指這一地區,已經變得困難重重。

尤其在諸葛亮晚年和姜維時期,蜀漢集團也陷於各勢力集團的內鬥,北伐作戰雖然不斷進行,但卻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兵力和物資供應都低於第一次北伐作戰,在對手已經加強戒備的情況下,蜀漢集團已經很難再攻取隴右地區了。


遼寧資深球迷


這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直接正面回答。

三國時期的天水,不是現在的天水市,而是天水郡,諸葛亮北伐時,天水也不屬於涼州,而屬於雍州。雍州被隴山一分為二,東面的部分叫關中,西面的部分叫隴右,天水位於隴右最東面,緊挨著隴山。

鑑於天水郡的地理位置,有三個地方,尤其重要:

第一個就是冀縣(今甘谷縣),是天水郡的治所,政治中心,也是姜維老家。

第二個就是上邽(今天水市),不僅是天水郡唯一的集中產糧區,還是整個雍州的中樞,上邽北面接隴坻道,就是從關中到涼州的官方大道,也是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東面接渭水道,就是沿渭水河谷從關中到隴右的小道;南面有三條道通往祁山,過了祁山就是武都和漢中;西面接治所冀縣。

第三個重要地方就是祁山,是曹魏抵禦蜀漢的南大門,這裡不多說。

回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史書記載“天水,南安,安定紛紛響應”,其實是指天水郡的冀縣投降了蜀漢,但是祁山在堅守,更主要的是郭淮等死死退守在上邽。

諸葛亮沒有辦法,一方面繼續圍攻祁山,一方面繞過祁山,繼續向北進軍,在投降的西縣設立大本營,之後兵分兩路,一路向北由魏延率領攻打上邽,一路向西接收冀縣和南安郡等。

這時候的死結在上邽,只要把上邽打下來,蜀漢大軍就可以堵住關中的援軍,並且蠶食隴右,所以佔領天水的核心,是佔領上邽。

但也不巧,魏延打不下來,這時候張頜的援軍火速前來,諸葛亮只好派馬謖,王平繞過上邽向東北方隴山口去堵張頜,不料張頜騎兵速度太快,雙方提前在街亭相遇,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馬謖慘敗,曹魏大軍得以源源不斷增援,諸葛亮只好撤軍。


涵涵的小跟班


佔領天水,奪取隴西糧倉,阻隔長安與大西北戰略走廊的聯繫,才是北伐的重要之路。蜀國軍隊取勝心切,用斬首行動來迅速奪得北魏,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戰略方針是錯的。

從漢中進攻長安,山魈路險,就不說行軍打仗了,就是後勤都無法得到保障。


襄陽論語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永久佔據天水等地,不是諸葛亮不想,而是後繼乏力,在戰略和戰術上都會被牽制,同時還可能隨時遭受三面或者四面圍攻的可能。

首先,天水地處蜀漢的突出部,容易遭受西方和北方的少數民族的襲擊,同時準備與曹魏的大兵團的對決,屬於易攻難守的環境如果不能完整的佔據雍涼之地,很難在該地區安身立命的發展壯大。

其次,受人口和軍事實力上的限制。自從夷陵之戰之後,蜀漢就一蹶不振,在諸葛亮的兢兢業業下恢復蜀漢的元氣,但是其戰力和當初相比還是相差甚遠。又因諸葛亮指揮作戰從不犯險的性格,就使得在三面可能面臨威脅,同時可能被曹魏大兵團圍困的可能之下,就顯得更為慎重。蜀漢在作戰上是傷不起的。

最後,雍涼之地雖然可以農耕,但是在面臨外來騷擾時,屯糧的可行性就變得渺小了不少,甚至還需要大量士兵囤積於此的同時,還要遠途跋涉從蜀漢向外輸送糧食來進行補給。

總之,易攻難守的地方,並且還在對方的勢力輻射範圍之內。這樣的屯兵屯糧很容易被對方全殲可能。古時候作戰不像今天,那時候一旦被圍困就基本處於死地,尋求炮火支援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心學智聖


諸葛亮一生的抱負都在於“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即大漢故都長安,洛陽,所以每次北伐都是從漢中出兵,但是當時蜀國的勢力主要在於益州,而天水屬於涼州,而且又多是少數民族區域,屬於不毛之地,而且從地理位置來看,諸葛亮退兵回益州之後,天水屬於一塊飛地,而且是偏向於曹魏勢力的飛地,屬於兩國交戰區,諸葛亮一時佔領是可以的,但是想要長久佔領是不可能的,首先曹魏勢力是不能允許的,縱觀曹操後期,辛苦建立陳倉防線,就是為了把蜀國勢力限制在益州,曹丕以及曹睿也繼承了曹操的做法,所以,諸葛亮如果把勢力延伸到涼州是不可能被曹魏所允許的。第二蜀國只有一個益州地廣人稀,人口不過90萬,要防禦益州,防禦南方少數民族,防禦漢中,還要留下機動兵力北伐,如此情況下又能有多少兵力去佔領天水呢!即少留兵則不足用,多留兵又實在沒有。所以乾脆放棄,防禦好自己的咽喉之地漢中才是真的。


幸福小夫妻


因為佔領了也維持不了多久。第一來自民間的反抗,曹魏時期統治下的老百姓已經認同了曹魏政權,並不想小說裡面寫的那樣,蜀軍一到老百姓夾道歡迎。第二天水屬於邊陲小鎮,不足以維持軍隊的日常消耗。第三天水相對於蜀國來說孤懸在外,還要派兵住守,對於那時候的蜀國軍力來說是不值得的。本來軍隊就不足還分兵住守只會死的更快。所以就像第一次北伐諸葛亮佔領了隴西幾個小縣城,第一件事就是全城遷移到蜀國境內。諸葛亮也知道守不住的。。。


環保工程1226


糧草太慢,所以每次諸葛亮幾乎都走祁山道,因為有西漢水可以運兵運糧。天水自古兵家之地,名人輩出,要佔領並不容易。隗囂自立為王和光武帝都來回切磋了幾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