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先永久攻占天水等地?

洛阳老范


天水的地理位置,在蜀汉将领眼中是:“盖关中要害,常在秦州(今天水一带),争秦州,则自陇以东皆震矣”。在诸葛孔明眼中:“天水扼陇蜀之咽喉,乃曹魏和蜀汉必争之军事要地”而在摆在诸葛孔明面前的局面则是: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后出师表》。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了诸葛的五次北伐,最后饮恨魂散五丈原。

后人一直都不解一个问题:天水之么重要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为什么不重兵抢据。然后以天水为进攻长安的根据地,囤兵囤粮,积蓄力量,消灭曹魏呢?具我分析,当时孔明也肯定想过这个计划。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什么这么说呢?

孔明此时的蜀汉,是昭烈皇帝刘备在彝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打败后的蜀汉,是人才、将才、兵员都元气大伤的蜀汉、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汉:魏65万左右、吴25万左右、蜀汉15万左右。而且精锐老兵大多在彝陵一役损失殆尽。

而此时曹魏驻守关中的军团,就几乎上蜀国全国军力的总和。如果不消灭曹魏关中军团,直接进军关中,将会面临魏国中央军团和关中军团的两面夹击。而这时如果陇西还不在蜀汉手中的话,陇西的羌人估计也会共同攻击蜀军侧翼。这样,蜀汉北伐军就将面临三面夹击。别说占领长安,就连关中也别想得到。再严重些那就是想回家也回去不的局面。换做你是诸葛,你该如何办呢?

可惜第一次北伐,孔明派赵云、邓芝走斜谷道扬言取郿,来吸引曹真的主力军团。而自己却率主力取《诸葛亮传》: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在我看来,诸葛此次北伐的计划应该就是先取天水地区,切断关中和凉州地区的联系,完全占领凉州和河西走廊。在这个基础上,在凉州为基地,从凉州和汉中两个方向再图进攻关中地区。

可惜曹魏增援的速度让孔明兵少将寡的弱点顿时暴露无疑。张郃迅速领兵剑指街亭、而此时只要派出一将,固守街亭,撑到孔明完全控制天水地区、或张郃粮尽退兵、或各蜀将回归集结后与张郃决战。主动权将死死掌握在蜀汉一方。

而这员将不是别人,正是先主刘备所言:”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马谡。 而马谡失街亭,在我们看来,是用人的失误、是功败垂成的可惜。而在孔明的眼中,是蜀汉那危危欲坠的社稷江山、是中兴汉室的渺茫、是克复中原 、讨贼兴复无力回天的绝望之情。

随后的几次北伐:因为粮尽、因为李严谎报军情、因身亡故等等原因、无法实现北伐胜利、中兴汉室的宏图伟业。尽管姜维一直坚定不拔地执行诸葛孔明遗志28年,但也是无奈朝中小人当道、长年征战国力匮乏......从而无法逃脱蜀汉国灭的命运。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该文仅表述个人观点,因本人学识有限,文章有诸多错误之处,还请各位友友批评指正。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恒实说”。更多精彩,尽在恒实说!谢谢支持。

恒实说


因为守不住!天水没人口,汉中也没人口,一旦分兵防守就会造成天水守不住,汉中也守不住。反而会被魏军各个击破。

蜀汉进攻天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武都出发,走段谷。另外一种是攻破陈仓走陈仓谷口。当时诸葛亮兵分两路,一路走武都攻破了天水城,但是进攻陈仓的那路军却是屡攻不破。魏军卡着陈仓城,援军从长安出发,既可以向西北攻天水也可以南下攻阳平关。主动权在魏军手里。而蜀军分兵两处而守反而使得两面的兵力都不足了。这是纯军事的战术指挥上的问题。

其次,从战略上来看,蜀汉经营天水十分危险!天水距离汉中距离已经很近了,一旦蜀汉实施移民策略在天水迁入人口,天水被攻破了,这些人口反而成为魏国的臣民了,如此反而是在资敌了。弱小的蜀汉经不起这种损失。对于蜀汉最好的办法就是毁掉天水城,让魏军无法在天水囤积作战物资,就没法进攻蜀汉了!这才是诸葛亮的真正作战意图,这是一种以攻代守的策略!


优己


这个表面上是军事问题,其实是经济问题。

需要要指出的是诸葛亮北伐,每次都是开展灭国战,动辄征发全国一半以上兵力,光运输粮食的民夫都无数,由于运输艰难,道路长,即使在改进了运输工具使用木牛流马等机械的情况下,仍然有超过一半的粮食要消耗在路上。益州疲敝!


很多人觉得如果蜀军能占领天水等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变成进攻关中的桥头堡,北伐可能是另一种结局。

这一想法无法实现有以下三条原因:

首先,曹魏经营多年,百姓都已经承认了其正统地位,加上曹操父子经济建设搞得好,自曹操开始,历经几世,钱币都是始终如一的大,没有通货膨胀;而蜀汉政权,虽然诸葛丞相率先节俭廉政,但是长期战争频繁,钱币越做越小,到后来只有三分之一不到,通货膨胀严重,长期征兵征民夫,傻瓜都知道在蜀汉生活艰难,诸葛丞相有匡扶汉室的志向,平民百姓并没有,人口一直净流出。

第二,受到当时的劳动生产率的限制,要在前线养活1名士兵,需要6名劳动力,当地的魏人战争期间就逃了,结束后才回来,从蜀汉运人,一是老百姓未必愿意去,二是魏国经济条件好,怕得不偿失,别整到最后,给魏国送人去了。

第三,真正的精兵都是需要脱离劳动生产的。亦兵亦农会使得战斗力急剧下降。

我是“天下会会天下”,喜欢聊三国聊历史,欢迎关注!


天下会会天下


事实上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过程中,攻占陇右和凉州,就是蜀汉集团的主要战略计划之一。

在诸葛亮北伐的十年前,公元219年关羽丢失荆州,蜀汉集团丧失了北伐的最佳路线,直接从汉中北上,又会遇到高山峡谷等险要地形的阻挡,大部队难以长期作战,受困于地形的险要,物资运输也大受影响,因此蜀汉集团选择另寻路线,企图挥军向西北方向发展,攻占陇右和凉州区域,在进攻长安之前,先取得关中以西地区,然后在全力向东,进攻长安!



这个战略产生考虑的是蜀汉集团北伐的实际需求。

1、因汉中地势影响,蜀汉大兵团无法从汉中地区直接北上,虽然关中和凉州之间也有高山大川阻挡,但整个凉州地区地势相对平坦,适合大兵团活动。

2、蜀汉集团常年被压缩在益州地区,人口和兵员相对于魏国而言算是实力悬殊,想以益州一州之力来推翻整个魏国难度太大,全力向魏国首都进军前蜀汉集团需要补充实力,陇右及凉州地区有几十万人口,且由于该地区地处关外,魏国大兵团作战也会受到距离和运输的影响,魏国主力兵团很难长时间在这一带长期坚持,以蜀汉一益之力攻取凉州,有实力上的可行性,一旦拿下该地区获得几十万人口,蜀汉集团的实力也会大增,向西可以从少数民族地区获得战马,向东可以直接进攻关中,汉中地区的蜀军也可以进行牵制,关中地区将会受到蜀汉集团两个方向的攻击。



随后诸葛亮数次北伐,姜维十余次向北进攻,绝大部分都是沿这一路线发展,但非常可惜,前后十几次伐魏均没有获得成功,别说凉州,即便距离蜀国最近的陇右地区,也没能获得显著进展,主要问题还是差在实力上。



在蜀汉集团的北伐作战中,数第一次最为可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魏国防御作战以来最疏忽防备的一次的,由于前期魏国集团长期判断蜀汉集团没有能力向魏国发动进攻,即便进攻也是选择相对距离较近的汉中地区,因此凉州方向长期忽略战备,这一次北伐作战本来也获得了巨大进展,眼看就要拿下陇右地区的三个郡,甚至不排除还能继续扩大战果,但这一切都因为街亭的迅速失守,关中地区的魏军及时开入凉州地区展开救援而宣告失败,这一次突然袭击也让魏国集团意识到了这一方向存在巨大危险,从此也加大了对这一地区的防守,在实力强大的魏国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蜀汉集团想再一次染指这一地区,已经变得困难重重。

尤其在诸葛亮晚年和姜维时期,蜀汉集团也陷于各势力集团的内斗,北伐作战虽然不断进行,但却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兵力和物资供应都低于第一次北伐作战,在对手已经加强戒备的情况下,蜀汉集团已经很难再攻取陇右地区了。


辽宁资深球迷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直接正面回答。

三国时期的天水,不是现在的天水市,而是天水郡,诸葛亮北伐时,天水也不属于凉州,而属于雍州。雍州被陇山一分为二,东面的部分叫关中,西面的部分叫陇右,天水位于陇右最东面,紧挨着陇山。

鉴于天水郡的地理位置,有三个地方,尤其重要:

第一个就是冀县(今甘谷县),是天水郡的治所,政治中心,也是姜维老家。

第二个就是上邽(今天水市),不仅是天水郡唯一的集中产粮区,还是整个雍州的中枢,上邽北面接陇坻道,就是从关中到凉州的官方大道,也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东面接渭水道,就是沿渭水河谷从关中到陇右的小道;南面有三条道通往祁山,过了祁山就是武都和汉中;西面接治所冀县。

第三个重要地方就是祁山,是曹魏抵御蜀汉的南大门,这里不多说。

回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史书记载“天水,南安,安定纷纷响应”,其实是指天水郡的冀县投降了蜀汉,但是祁山在坚守,更主要的是郭淮等死死退守在上邽。

诸葛亮没有办法,一方面继续围攻祁山,一方面绕过祁山,继续向北进军,在投降的西县设立大本营,之后兵分两路,一路向北由魏延率领攻打上邽,一路向西接收冀县和南安郡等。

这时候的死结在上邽,只要把上邽打下来,蜀汉大军就可以堵住关中的援军,并且蚕食陇右,所以占领天水的核心,是占领上邽。

但也不巧,魏延打不下来,这时候张颌的援军火速前来,诸葛亮只好派马谡,王平绕过上邽向东北方陇山口去堵张颌,不料张颌骑兵速度太快,双方提前在街亭相遇,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马谡惨败,曹魏大军得以源源不断增援,诸葛亮只好撤军。


涵涵的小跟班


占领天水,夺取陇西粮仓,阻隔长安与大西北战略走廊的联系,才是北伐的重要之路。蜀国军队取胜心切,用斩首行动来迅速夺得北魏,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战略方针是错的。

从汉中进攻长安,山魈路险,就不说行军打仗了,就是后勤都无法得到保障。


襄阳论语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永久占据天水等地,不是诸葛亮不想,而是后继乏力,在战略和战术上都会被牵制,同时还可能随时遭受三面或者四面围攻的可能。

首先,天水地处蜀汉的突出部,容易遭受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的袭击,同时准备与曹魏的大兵团的对决,属于易攻难守的环境如果不能完整的占据雍凉之地,很难在该地区安身立命的发展壮大。

其次,受人口和军事实力上的限制。自从夷陵之战之后,蜀汉就一蹶不振,在诸葛亮的兢兢业业下恢复蜀汉的元气,但是其战力和当初相比还是相差甚远。又因诸葛亮指挥作战从不犯险的性格,就使得在三面可能面临威胁,同时可能被曹魏大兵团围困的可能之下,就显得更为慎重。蜀汉在作战上是伤不起的。

最后,雍凉之地虽然可以农耕,但是在面临外来骚扰时,屯粮的可行性就变得渺小了不少,甚至还需要大量士兵囤积于此的同时,还要远途跋涉从蜀汉向外输送粮食来进行补给。

总之,易攻难守的地方,并且还在对方的势力辐射范围之内。这样的屯兵屯粮很容易被对方全歼可能。古时候作战不像今天,那时候一旦被围困就基本处于死地,寻求炮火支援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心学智圣


诸葛亮一生的抱负都在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即大汉故都长安,洛阳,所以每次北伐都是从汉中出兵,但是当时蜀国的势力主要在于益州,而天水属于凉州,而且又多是少数民族区域,属于不毛之地,而且从地理位置来看,诸葛亮退兵回益州之后,天水属于一块飞地,而且是偏向于曹魏势力的飞地,属于两国交战区,诸葛亮一时占领是可以的,但是想要长久占领是不可能的,首先曹魏势力是不能允许的,纵观曹操后期,辛苦建立陈仓防线,就是为了把蜀国势力限制在益州,曹丕以及曹睿也继承了曹操的做法,所以,诸葛亮如果把势力延伸到凉州是不可能被曹魏所允许的。第二蜀国只有一个益州地广人稀,人口不过90万,要防御益州,防御南方少数民族,防御汉中,还要留下机动兵力北伐,如此情况下又能有多少兵力去占领天水呢!即少留兵则不足用,多留兵又实在没有。所以干脆放弃,防御好自己的咽喉之地汉中才是真的。


幸福小夫妻


因为占领了也维持不了多久。第一来自民间的反抗,曹魏时期统治下的老百姓已经认同了曹魏政权,并不想小说里面写的那样,蜀军一到老百姓夹道欢迎。第二天水属于边陲小镇,不足以维持军队的日常消耗。第三天水相对于蜀国来说孤悬在外,还要派兵住守,对于那时候的蜀国军力来说是不值得的。本来军队就不足还分兵住守只会死的更快。所以就像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占领了陇西几个小县城,第一件事就是全城迁移到蜀国境内。诸葛亮也知道守不住的。。。


环保工程1226


粮草太慢,所以每次诸葛亮几乎都走祁山道,因为有西汉水可以运兵运粮。天水自古兵家之地,名人辈出,要占领并不容易。隗嚣自立为王和光武帝都来回切磋了几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