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曾仕強:學會這八個字,你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曾仕強教授

曾仕強:學會這八個字,你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閱讀本文您將徹悟

1. 人為什麼要活到老,修到老?

2. 這八個字,就是終生修習的準則。

3. 年輕人如何選擇老師?

曾仕強:學會這八個字,你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全文共1741字,深度閱讀需6分鐘,受益終生|

我們常常說一句話,叫作活到老,學到老。今天,我們把這句話稍微改一改,叫作活到老,一定要修到老。

為什麼要一直修到老?因為你的功課沒有做完,你才會活著,哪一天功德圓滿了,你就回去了。所以只要活著,就要不停地修,但是也不必急,急也沒用,慢慢來。

一切都在變,我們終身都要修習,提升自己。尤其是年輕人,面對眼花繚亂的世界,更容易迷失方向。怎麼辦?牢記孔老夫子講的八個字:學則不固,擇善固執。前者叫修,後者叫行。人的人一生,不過修行二字。

學則不固,說的是你學了以後,不是要拿回去用的。很多人說,我學了就拿回去用,那完全錯了。學東西只是讓你不固執而已,讓你知道原來還有此一說,原來還有這麼一個可以供自己參考的觀點。他講的不一定對,而且他講的對也沒有用,因為不適合你。

很多人說,自己去聽課就是要聽完回去用的,這也不對。聽完回去之後要調整,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情況,你才能去用,這叫作擇善固執。學的時候,修的時候,不要這個要,那個不要,因為你沒有什麼選擇的能力。你沒有聽完,怎麼知道他講的是對是錯?

比如有的人聽到中國式管理就搖頭,認為中國式管理講的都是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樣的人一輩子都進不來。

聽到《易經》就說是怪力亂神,那是你的事;聽到《易經》就說是看風水的,那也是你的事。一個人只要有成見,就等於把自己的門通通關死了。

佛家一直要我們不執著,意思就是說聽聽看,也沒害處。你聽幾分算幾分,能夠做多少算多少,這才是正確。

當你要做的時候,要把所學的東西跟當時的環境做一個配合。配合你的能力,配合你的時間,配合你的分,配合你現在所處的環境,這樣的行才有意義。

我們中國人還有兩句話,大家可以做參考。年紀大的時候要慎選徒弟,年紀輕的時候要慎選老師。因為年紀大的最後都是被徒弟幹掉的,年紀輕的只要找錯老師,就白忙一場。所以,做人一方面要慎選徒弟,一方面要慎選老師,這是很難的事情。

我們看孔子就好了。孔子自己沒有寫書,他那麼多言論都是他的學生寫的。人要出名其實並非靠自己,而要靠學生。你死了以後,學生什麼話都沒有,把你忘光光,那你這輩子就白忙一場了。你死了以後,你的學生還記得你以前講的話,那你就了不起了。

《論語》中都是“子曰”,孔子不可能自己寫書,自己說“老師說”,可見,凡是有“子曰”的都是孔子的學生寫的。其實這樣來看,孔子也沒有什麼責任,不是他寫的,如果寫錯了,你也別找他,那就比較有彈性。從這個角度去看,我們就知道中國人的這一套安排非常巧妙,幾乎是高度藝術的。

孔子的話是隨時在變的,大家不要以為孔子的話就是聖旨。有些人說孔子很少講占卜,其實不是。孔子碰到年輕的學生不會跟他講,因為講了他也不懂。但是如果碰到那些比較有生活經驗,比較老道能夠聽懂的人,也會跟他講占卜。你怎麼能說他沒有講呢?

孔子絕對占卜,而且他說自己占卜很靈,可是他碰到剛進來的學生,根本不談。大家不要把孔子說過的每一句話,都當成不能更改的定律,說什麼就是這樣,沒得商量之類的話,沒有這回事,它是有彈性的。

所以,你學了孔子的話,老子的話,或者什麼人的話,先把它們放在腦海裡面,然後碰到事情的時候再把它打開,參照當時的狀況,自己做好調整。

同時,尤其是年輕人,在跟老師學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記住,聽其言而觀其行。這個老師所講的他自己有沒有做到,這是最要緊的。太多的人嘴巴講的是一套,行為卻是另外一套,我們要知道分辨,才不至於上當。

現在很多人被人家騙得一塌糊塗,就是因為沒有去注意對方的行為。他講的時候頭頭是道,但是做不出來。換句話說,他的行為跟他的言論正好背道而馳,那你就要提高警覺了。你沒有辦法去改變他,只能離開他。

孔子提醒我們遠小人,就是要我們與小人保持距離,因為誰靠近他,誰倒黴。當然,你要靠得很近是你的事,你要離得很遠也是你的事。記住,

對言行不一致的人,要特別小心,敬而遠之,但那個距離要你自己拿捏。

另外,學習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學常識,再求知識。可現在的人都在學知識,甚至很多大學畢業的人,都沒有常識。閩南話罵人的時候,不是罵沒知識,而是罵沒常識。一個人沒常識,就連做人的基礎條件都沒有。現在的很多孩子沒有學到常識,反而很早就被灌輸了很多知識,這對他的一生都有很糟糕的影響。

最後,對你所學的那些知識,我們提出一個判斷的標準:合不合自然規律,合不合倫理道德,合不合你的身份地位。合,你就用;不合,就不要用,一切決定於你,不在別人。

記住,一切以自然倫理為標準,學則不固,擇善固執,這樣,活到老,修到老,才真正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