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摸金校尉”偷盜“九層妖塔”落網

“摸金校尉”偷盜“九層妖塔”落網

被稱為“九層妖塔”的“血渭一號大墓”

“摸金校尉”偷盗“九层妖塔”落网

公安部A級通緝犯王某落網

電影《九層妖塔》講述的探險故事曾吸引眾多觀眾,但很少有人知道,現實中真的有一座九層妖樓,它就是位於青海省都蘭縣的“血渭一號大墓”,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一群“盜墓賊”盯上了這座大墓,並從中盜走紋貼金錫盤、動物錫鈑指杯等珍貴文物。此後,參與盜墓的賀某、馬某等共17人相繼落網,唯獨王某一直在逃,並於今年6月被公安部列為A級逃犯。6月22日,浙江省台州市警方發佈消息,日前王某已在臺州市天台縣落網,並於21日被青海都蘭警方帶回受審。

“有妖怪的高樓”

小說《鬼吹燈》和電影《九層妖塔》,都曾對“九層妖塔”有過描寫。不同於其他虛構情節,“九層妖塔”在現實中確有原型。這座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的唐代早期吐蕃墓葬,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吐蕃墓葬,名為“血渭一號大墓”。因其墓葬共有9層,又有許多不吉利的傳說,所以也被當地人稱之為“九層妖樓”、“有妖怪的高樓”。

大墓依山傍水,坐北朝南,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從正面看宛如一個“金”字。經考古專家考證,墓葬級別很高,其主人或為吐蕃吐谷渾王室成員。整座大墓由穿木、混凝夯土圍牆,石砌圍牆等組成。所用穿木均為上百年的柏木,共有9層之多。大墓周圍有許多小古墓,數量達200餘穴。“血渭一號大墓”曾被列為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如今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考古專家已經發掘了墓葬一、二層,出土東羅馬金幣、波斯銀幣、絲綢織物等大量陪葬品,及馬、牛、羊動物遺骸700餘具。其中,織金錦、嵌合顯花綾等品類均為國內首次發現,共有不重複圖案的品種130餘種。非常特別的是,這裡面既有中原漢地織造,又有中西亞織造。

“摸金校尉”盯上大墓

因其巨大的經濟價值,“血渭一號大墓”一直都是盜墓賊眼中的最佳下手目標。早在抗戰時期,軍閥馬步芳就曾派出工兵對熱水古墓群大肆挖掘。上世紀80年代末,當地再次出現大量盜墓賊,最猖獗時甚至有犯罪分子開著挖掘機在現場盜墓。

2017年,對大墓珍寶垂涎已久的當地人馬某、夏某,召集十餘人計劃盜墓。為了行動成功,他們還特意邀請遠在河南的“摸金校尉”席某、王某等人。雙方商定,由夏某等人提供古墓地理信息,席某等熟悉盜墓技術的人實施盜掘。一個二十餘人的盜墓團伙就此形成。

去年11月,團伙購置了鐵鍬、十字鎬、洛陽鏟等工具,趁夜深人靜實施了盜墓。由於所盜文物數量眾多,一時難以出手,今年2月席某、王某等人先行回河南老家過年。與此同時,夏某、馬某等人已經進入當地警方視線。3月17日,青海警方在西寧、都蘭多地抓獲團伙13名犯罪嫌疑人,追回被盜文物400餘件。

高山密林裡的逃犯

同月20日,浙江天台縣公安局接到青海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的協查通報,稱涉嫌盜掘都蘭縣“血渭一號大墓”文物的王某極有可能逃往該地。

但很長時間內,警方並沒有發現王某的蹤跡。原來,王某具有較強的反偵查意識,在逃期間他從不在一個地方待半個月以上時間,也不和家人聯繫。後經天台警方調查,3月份王某從老家潛逃到浙江後,就躲進了台州市天台縣、臨海市、仙居縣與紹興市新昌縣、金華市磐安縣接壤的高山密林中,以幫人砍伐木頭為業。其間吃住都在山上,所需的必要生活用品均由僱主帶上山。

6月11日,公安部發布A級懸賞通緝令,公開通緝第三批10名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員,王某就是其中之一。

得知自己被通緝,王某打算再次潛逃。6月15日下午,王某委託人購買一輛二手的車,並於當天夜裡趁夜色掩護,進入天台城區某村的民房。次日凌晨,在蹲守了18個小時並制定了周密的抓捕方案後,天台刑偵大隊集結足夠警力,封鎖了進出該民房的路口。隨後在二樓的陽臺上,將正要準備逃跑的王某抓獲。王某對參與挖掘盜竊古墓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文/本報記者 孔令晗 供圖/浙江警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