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國2
有人可能會說,窩闊臺後人和察合臺後人與忽必烈(以及他的元朝)關係緊張,是因為忽必烈曾奪去了大家選出來的阿里不哥的汗位。其實,這種說法是有些偏頗的。為什麼呢?咱們來詳細瞭解一下具體情況。
窩闊臺後人與忽必烈的矛盾,還得往上推到蒙哥。
原本蒙古大汗之位一直在窩闊臺系後人中傳遞,包括成吉思汗早就已經說過,不管怎樣,大汗之位都要在窩闊臺後人中傳遞這樣的話。但是由於窩闊臺本人沒有選好接班人,再加上窩闊臺後人們鬧不團結,互相攻擊,因此,最有實力的朮赤系與拖雷系聯合起來,武力干預,生生地把大汗之位從窩闊臺系後人手中,轉移到拖雷系後人(蒙哥)手中。
(忽必烈的軍隊)
這件事當然引起了窩闊臺後人(主要是他的孫子們)不滿。他們停止了互相攻擊和爭論,聯合起來,準備造反。
蒙哥當大汗後,為了感謝大家,擺了一個多月的酒宴,請貴族宗王們吃喝玩樂。窩闊臺的孫子(失烈門、忽察、腦忽等人)便利用這個空檔,悄悄把武器運達宴會附近,準備趁大家喝醉不注意的時候,發動政變。
可惜事情做得太不牢靠,被蒙哥的一個放鷹人給發現了,立刻報告蒙哥。蒙哥迅速出動軍隊,把窩闊臺的孫子們一鍋端。他把主謀者貴由的遺孀海迷失放在口袋裡,沉入水中悶死。窩闊臺的那些孫子們,他則把他們遷往各地軟禁起來。並奪了他們的軍隊,派人嚴密看守。
在整個蒙哥時代,窩闊臺後人們都閉聲閉氣。
事情的轉機出現了蒙哥戰死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打了起來。就像蒙哥利用窩闊臺後人們不團結而奪得汗位一樣。窩闊臺孫子中,有個被遷到海押立的宗王海都,也利用蒙哥的兄弟們不團結,開始崛起。他先是把窩闊臺的後人們都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團體,然後聯合朮赤後人攻打察合臺後人,把自己做大。接著,便和忽必烈打了起來。
為了對付忽必烈,海都一方面試圖讓朮赤後人繼續和自己聯合與忽必烈作對。另一方面,他又聯合位於東北地區的成吉思汗幼弟的後人乃顏,試圖東西聯合夾攻忽必烈。
但忽必烈不是善類,他雖然已經74歲了,但依然坐在由四匹大象馱著的一座大房子中,親自指揮打了這場戰爭。打敗了乃顏,並打傷海都。海都不久去世。
海都去世後,窩闊臺後人們沒有了海都這樣一個強力君王,又開始鬧不團結,互相攻擊,結果被忽必烈的後人各個擊破,(這個我們後面還要說道)。
(忽必烈坐在大象房子上作戰)
咱們再來說,察合臺後人為什麼也與忽必烈(以及他的元朝)關係緊張。這件事,還應該朝更遠的地方推,推到貴由那裡。
察合臺去世時,把他可汗的位置傳給自己的孫子哈剌旭烈。哈剌旭烈是察合臺長子木阿禿乾的兒子。木阿禿幹是成吉思汗最喜歡的一個兒子,打仗非常勇猛,但是在第一次西征中戰死了,成吉思汗非常傷心。察合臺可能是想彌補木阿禿幹,可汗之位不傳子,傳給了孫子。
窩闊臺兒子貴由與察合臺第五子也速蒙哥關係好。貴由上臺後,就領兵前往干預,把哈剌旭烈的汗位奪了,交給也速蒙哥。(歷史上說也速蒙哥是個憨子,不知道是否屬實。)哈剌旭烈和他的妻子兀魯忽乃,逃到拖雷系手下躲藏起來。
後來,拖雷系的蒙哥上臺後,再一次武力干預,讓哈剌旭烈和他的妻子兀魯忽乃回去復國。結果哈剌旭烈走到一半就死了。兀魯忽乃是個了不起的女子,她繼續往國內趕,在蒙哥幫助下,殺死也速蒙哥,主持察合臺汗國政務長達10年。
蒙哥戰死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大打出手,兩人同時派了一個人回去當察合臺汗國的可汗(當時還是兀魯忽乃監國)。結果忽必烈派去的人兀魯克被阿里不哥派去的人阿魯忽(察合臺第六子)給殺了。阿魯忽就娶了兀魯忽乃為妻,兀魯忽乃退位,阿魯忽當了可汗。
不久,阿魯忽去世,他的兒子木八剌沙當了可汗。但這時候,忽必烈已經戰勝阿里不哥,坐穩了大汗的位置。他當然要干涉。於是又派八剌(察合臺的重孫子)去奪取了木八剌沙的汗位。
這時候,窩闊臺汗國的海都崛起。海都當然是要和忽必烈斗的,同時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聯合金帳汗國攻打八剌,八剌戰敗去世,汗位由布花帖木爾獲得,這是海都的一個傀儡。
(強力崛起的海都)
後來,海都又將汗位交給八剌的兒子都哇。雖然海都曾打敗都哇老爹八剌,但既然汗位是海都給的,他自然聽海都的,和忽必烈鬥。
後來,海都在和忽必烈作戰中受傷去世,都哇這時候不想受窩闊臺汗國控制,就投靠了忽必烈,和海都的兒子察八兒打起來,併吞並了窩闊臺汗國的大部分土地。
由此可見,所謂窩闊臺後人、察合臺後人反對忽必烈,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忽必烈奪去了阿里不哥的汗位,而是為了自身利益。
張生全精彩歷史
大家好,我是雜史譚。
窩闊臺、察合臺兩系與元朝關係緊張的根源,在於貴由汗死後蒙古汗統從窩闊臺系轉到了拖雷系,而察合臺系則是窩闊臺系的盟友。
但蒙哥汗時期,這個問題沒有暴露。他作為整個蒙古帝國大汗的地位依然是無可動搖的,特別是在1255年堂哥,實力強大的金帳汗國的拔都汗去世之後,金帳汗國的繼任者們對來自蒙哥的指令俯首帖耳,蒙哥再次成為帝國獨一無二的握有實權的元首。而這樣的局面隨著他的去世也一去不復返了。
關鍵在於,1259年8月,蒙哥汗在攻取釣魚城的前線猝然去世。他生前未來得及對汗位繼承作任何安排或指定。而在蒙古“黃金家族”內部,關於大汗之位的歸屬向來也沒有一個預定的、明確的意見,因此必須召開又一次“忽裡勒臺”選舉新汗。可是,當年圍繞選舉蒙哥所發生的種種鬥爭、選舉的爭議以及繼位後無情的政治清洗等等,這一切使得後來的選舉愈加困難,並且玷汙了成吉思汗時代以來“忽裡勒臺”的形象。拔都在蒙哥稱汗一事上所起的作用顯示,軍事實力最強的領袖可以左右選舉。這就沒有什麼“民主”可言了,對汗位最強有力的挑戰全憑軍事實力,而不是什麼特定的繼承原則。結果,對於大汗的爭奪就在蒙哥汗的另外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間爆發了。
忽必烈
阿里不哥
最後忽必烈所取得的也是一個苦澀的勝利。窩闊臺第五子合失之子海都借阿里不哥之勢逐漸控制了窩闊臺封國。當1264年忽必烈兄弟爭位戰爭結束時,海都已經成為窩闊臺封國之主,而且將窩闊臺封國整合為一個內部統一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顯而易見,由於窩闊臺汗國的自立,大都朝廷自然更無力掌控遠在東歐草原的欽察(金帳)汗國了,從這時起,蒙古“四大汗國”便徹底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了。
蒙古戰士
為了遏制“大蒙古國”解體的趨勢,在內戰中獲勝的忽必烈做出最後的努力,召集各系宗王赴蒙古高原開“忽裡勒臺”確認自己當選大汗的既成事實。在爭位之戰中雖支持阿里不哥但實際上保持中立的欽察汗別兒哥,還有支持忽必烈的伊利汗旭烈兀和察合臺汗阿魯忽都一致同意東來赴會,然而之後一年這三位汗王相繼去世,未能成行。忽必烈也向海都發出了詔令,但海都拒絕前往。這次“忽裡勒臺”大會最終沒能如約舉行,而以後的元朝皇帝雖空有大汗的名號卻再也無法召開全蒙古的“忽裡勒臺”大會。規模空前的大蒙古國,儘管一度如日中天似地輝煌,卻也似曇花一現似地短暫,它真正統一存在的時間不足六十年。大蒙古國時期的波斯歷史學家志費尼,在其《世界征服者史》一書中反覆吟誦道:“這始終是藍色天軌的習慣,當他看到滿足時,就很快使它破滅。”
雜史譚
窩闊臺封地和察合臺封地與元朝關係緊張,歸根結底就是兄弟國間利益的衝突,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一直站在一起,他們看到自己漸漸弱小,而拖雷系越來越強大,心理上自然不舒服,拖雷系將他們的疆域壓制得越來越小,他們自然心理不服,不服只有拖雷家壟斷了大汗之位。
首先不合的是成吉思汗時期,察合臺與朮赤間不和,察合臺從小就看不起朮赤,嫌棄他是外族血統,因為成吉思汗年輕時妻子被蔑兒乞人搶去了,等成吉思汗找到妻子時,她已懷孕,朮赤血統一直備受爭議,成吉思汗之後把朮赤留在遙遠的欽察就是個見證。察合臺後來在攻打花剌子模有功,將撒馬兒幹直到伊犁河谷一帶封給了察合臺,兩個離得很近,漸漸形成了獨自的汗國,尤其不時壯大的朮赤汗國,朮赤兒子拔都在二次西征歐洲時,戰功赫赫,攻陷俄羅斯諸國,波蘭,匈牙利,直到維也納,等西征軍全部返回蒙古時,這裡已成了拔都領地,拔都將朮赤國都玉龍傑赤遷到伏爾加河出海口的薩萊就是今天俄羅斯的阿斯特拉罕,拔都後來又在以北建立了新的首都拔都薩萊。在太宗窩闊臺時,他在欽察草原建立汗國,經過一次西征,頓時汗國管轄的面積翻倍,西起多瑙河,東起額兒齊斯河。面對不斷壯大的拔都勢力,定宗貴由很快坐不住了,這是首次窩闊臺家與朮赤家衝突,拔都趁此也想扳倒窩闊臺家,窩闊臺系獨掌大汗位,貴由登基前,諸王和大臣早已是承諾好了,只要窩闊臺後代即便剩下一個吃奶的男孩也要讓他當大汗,窩闊臺家駐足在權利中心,上有脫列哥那,下有貴由,而守灶的拖雷家早已被剝奪兵權,已無權無勢,只有靠一個遺孀唆魯禾帖尼扛著,四個兒子像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已被窩闊臺大汗早已遣返於各自分地,他們仍在等,等翻身之日。窩闊臺毒死拖雷後,又擔心拖雷家虎子們以後不安分,想將唆魯禾帖尼嫁給長子貴由,但被她謝絕了,從此窩闊臺家坐穩了大汗寶座。
可不久事又出來了,定宗貴由繼位不到兩年病逝,還是在征討拔都的路上,死在新疆清河,由於未立遺囑,大汗位瞬間空旋,海迷失監國不力,下面開始沸騰,立大汗的呼聲越來越大。這時拔都扳倒窩闊臺家的機會來了,拖雷妻子唆魯禾帖尼想討好拔都,提前通報給拔都貴由來犯,拔都才做此警覺的。拔都是感恩圖報的人,他在大會上一致擁立蒙哥,大會原來所說誓言的大臣和諸王們瞬間變卦,他們為了自己前途將目光投向蒙哥。蒙哥上位後,拖雷家一剎那間翻了牌,大汗位易手,對窩闊臺系打擊相當大,海迷失和她的兒子們和失烈門等坐不住了,他們開始造反,正好蒙哥找到了剪除窩闊臺家的機會,想趁此將他們遠遠的驅逐出中央,蒙哥殘酷的鎮壓了他們的叛亂,還處死了鎮海還有一些窩闊臺家心腹,將窩闊臺家壓縮到新疆一帶,還派了十萬大軍駐紮,零星幾萬大軍將他們分割,由此窩闊臺家和拖雷家結怨,在海押立封地合失的兒子海都當時就反心畢露,還扣押了蒙哥的使臣。蒙哥為了感恩拔都所賜將河中一帶給了拔都,拔都一時坐大,察合臺領地被朮赤系截斷了西面,蒙哥的這一安排,讓察合臺系開始嫉恨。
第三次西征打響,蒙哥讓自己兄弟旭烈兀西征,戰後,波斯很大成了旭烈兀天下。在中原一帶,忽必烈趁蒙哥一死,汗位空虛,與阿里不哥一起稱汗,拖雷家一下掌控了蒙古帝國大部分地區。這讓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一下看不過眼,他們將目光投向阿里不哥,因為阿里不哥畢竟當時和他們相處時間比較長,是守舊的蒙古貴族,而對手忽必烈卻不料得,執意推行漢法,處處為蒙古人掣肘。阿里不哥就是他們理想的大汗,原因是他素來對忽必烈行漢法不滿,而且是幼子,幼子守灶一直是蒙古慣例。阿里不哥讓阿魯忽接管察合臺領地,後來,阿里不哥敗了,逃到察合臺領地,任意殺戮和搶劫,導致阿魯忽的遺棄,阿里不哥投降後。海都沒有了主子,呆到領地發展,他一時強盛時還吞併了察合臺領地,在東邊,又不時提防忽必烈的進攻,他時刻不忘記爭奪蒙古大汗之位,沒有忘記那句誓言,窩闊臺家現在只有靠海都翻身了。
忽必烈大汗汗國在1271年改為元朝,元朝成功過渡成中原王朝,遷都大都是個例子,可海都卻不安寧了,他瞧不起忽必烈漢化政策,認為他是叛徒,而自己卻是真正蒙古大汗,幾次攻取和林,都被忽必烈打退。察合臺後來又恢復過來,他擔憂的西面旭烈兀汗國的侵襲,拖雷家伊兒汗國在西部已對他們構成威脅,東面元朝也一樣,海都一敗,窩闊臺封地漸漸被吞併,察合臺也受到東西壓力,在他們眼裡豈能容拖雷家一直獨享大汗寶座呢,因此他們是不容拖雷家坐大的。
龍文說史
已有答案大都沒有說到最關鍵的原因。
大多數人都提到了蒙古帝國分裂的幾個關鍵點。包括朮赤與察合臺的矛盾,窩闊臺和拖雷系的矛盾,貴由和拔都的矛盾,蒙哥上臺導致和窩闊臺系及察合臺系產生的巨大矛盾,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矛盾等等。
通常認為是這一系列的矛盾和鬥爭造成了幾個汗國先後獨立,蒙古帝國實際分裂。
但實際上這些矛盾都不是西北諸王與元朝關係緊張的根本原因。如果要說根本原因,還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矛盾關係。
從漢代開始,中央和地方勢力的矛盾就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大問題。尤其是在分封體制下,地方勢力坐大,一定會侵奪中央的人口和權力。這個問題實際上在元朝之前的各個朝代都沒能根本解決。
蒙古帝國實際上是個分封制的大帝國。成吉思汗時期就把西方分封給三個年長的兒子,被稱為西道諸王,把東方分封給諸弟,成為東道諸王。成吉思汗在位時期,他地位極高,各個分封勢力不敢生出異心,但也出現了朮赤、察合臺和窩闊臺攻下花剌子模都城玉龍傑赤後,私自瓜分了城中的民戶,沒有給父親留下份額,因此成吉思汗大怒,嚴厲訓斥他們。從這個細節已經可看出,有了獨立封地的兒子們不可能不想擴大自己的力量,即使是在成吉思汗在世時都難免有所行動。
窩闊臺汗時期,諸王和大汗的關係從父子變成了兄弟,心態也不可能不產生變化。窩闊臺為了感謝察合臺擁立自己為大汗,為他鑄造了一個“皇兄之寶”。察合臺雖然對窩闊臺非常尊重,但《史集》中也記載了他酒後和窩闊臺賽馬打賭,贏了大汗的事件。
根據《史集》的記載。察合臺酒醒之後非常懊悔:“怎麼能容許我與合罕打賭並讓我的馬超過他呢。這是一件大不敬的行為。別人見到這件事,也會粗魯無禮起來,這就會造成有害的後果。”於是次日清晨,他召集大臣,講明自己的罪過,帶著大家前往窩闊臺的宮帳門前準備認罪。窩闊臺得知大清早察合臺帶著大批人前來,感到不安,於是派人去詢問緣故。察合臺說明了原委。窩闊臺也對自己的多疑感到慚愧,他們相互謙讓,最後達成了這樣的協議。窩闊臺寬恕察合臺的性命,而察合臺則進獻九匹馬來賠罪。必闍赤們被命將此事宣告於眾人。因此窩闊臺和察合臺的關係親密無間,窩闊臺甚至把自己的長子貴由派到察合臺的身邊擔任怯薛之職。
從中可以看出,作為諸王的察合臺和作為大汗的窩闊臺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之所以能夠保持君臣之禮,完全靠察合臺的自我要求。一旦察合臺帶著一批人到了窩闊臺的宮帳前,窩闊臺立刻會有強烈的危機感。
貴由時期和拔都幾乎開戰,蒙哥清洗窩闊臺和察合臺后王勢力,根本說來都是中央權力和地方勢力的矛盾。忽必烈即位之後,先後與阿里不哥、北方漢人將領李璮和南宋開戰,把統治和擴張的中心放在漢地和南方,這種情況下,位於中央之國東方和西方的諸王不趁機擴張是不可能的。因此西北諸王和東道諸王都採取了擴張行為。只不過西北諸王的擴張行動幾乎與進攻南宋重合,因此取得了重大成果,之後和元朝一直進行拉鋸戰。而東道諸王到至元二十四年才開始反叛,導致被鎮壓而已。
pku小動物
這要從成吉思汗子孫們爭奪蒙古帝國繼承權說起。他的四個兒子對大汗位置的爭奪使蒙古帝國產生不穩定。
成吉思汗死前指定的繼承人是三兒子窩闊臺,但是蒙古部落的傳統是小兒子守產。也就是說成吉思汗死後,四兒子拖雷繼承了成吉思汗的私人軍隊和領地,實際上代行一部分大汗的職權,使得蒙古部落宗族會議一直達不成統一意見,這樣窩闊臺也一直不能繼承蒙古汗位。
這樣因為繼承權問題,三兒子窩闊臺和四兒子拖雷扯皮了好幾年。而二兒子察合臺在這中間搖擺不定,也有心思爭一爭汗位。大兒子朮赤死得早,但是其後代是認為長子一脈也有繼承權,是不服窩闊臺的。
最後,窩闊臺在牛人耶律楚才幫助下,搞定所有競爭者當上大汗,拖雷也死得不明不白,但是內部不穩定因素並沒解決。等到窩闊臺死後,大汗位置在他的後代傳了兩代的時候,拖雷的老婆和兒子蒙哥強勢出擊,取得大汗位置並且對窩闊臺一脈進行強烈打壓。
蒙哥沒多久就死了,這一下針對汗位的爭奪達到火熱化。成吉思汗的孫子們紛紛停下對外征服的腳步,加入到蒙古帝國內戰中來。最後演變為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的雙雄對決。當時的四大汗國中,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支持阿里不哥,伊爾汗國支持忽必烈,欽察汗國乘機擴大地盤。蒙古帝國內戰從中東、中亞到中原都打得火熱。
大家都是蒙古騎兵,誰也討不了好,最後忽必烈慘勝,奪得汗位,並且對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進行了長久打壓。忽必烈建立元朝,但是蒙古大汗名義上得不到蒙古宗族會議的承認。四大汗國實際上已經獨立與中央汗國,蒙古帝國從此分裂。使得元朝和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打了好幾十年。
爾朱少帥
剛好以前整理過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的汗位演變歷史,這個問題我想主要有三個原因:
- 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第四子,而成吉思汗當年指定的是其第三子窩闊臺為大汗,這當然造成了窩闊臺系子孫的不服。
- 蒙哥汗被南宋打死在釣魚城下,事先沒有指定繼承人,而忽必烈只是依靠武力爭奪到了汗位,不是“庫里爾泰會”推選出來的,不合法。所以各大汗國對忽必烈都是面服心不服,蒙古帝國到此實際已經分裂。
- 忽必烈本人比較親近漢文化,這招致了很多蒙古族貴族的不滿,他們甚至還擁立了他的弟弟阿里不哥為汗,但軍事上打不過忽必烈,沒辦法,只能心裡上鄙視了。
雖然忽必烈在長達四年的汗位之爭中最終勝出了,但另一方面也導致了蒙古內部的分裂。原本大家都服從大汗的調配權,蒙古軍隊縱橫歐亞,所向無敵。但分裂以後,各大汗國各自為政,蒙古的對外攻勢也就基本停止了。
特別需要說一下的是,察合臺汗國為什麼也跟元朝不對付?這得從他們的創建者察合臺說起。
察合臺是成吉思汗第二子,當年就是因為他極其鄙視長兄朮赤(懷疑他不是爸爸親生),明確表示反對朮赤繼位為大汗,又不好自己推薦自己,所以就推舉了三弟窩闊臺繼位。拖雷當時因為資歷最淺所以也沒反對。於是,窩闊臺才成為了名正言順的第二代大汗。
察合臺在蒙古貴族中位高權重,具有極大的話語權。後來大汗的位置過渡到拖雷系,在幾個節點性的過程中,察合臺的子孫們基本都是站到了反對方。
特別是貴由汗(窩闊臺長子)死後,也速蒙哥(察合臺第五子,察合臺汗國第三代汗)和窩闊臺系的諸王一起反對蒙哥汗繼位(因為也速蒙哥就是貴由汗扶持上位的),所以招致了蒙哥汗的憤恨。
蒙哥汗死後,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爭位,都派了支持者去爭奪察合臺汗國的領導權。最終阿里不哥支持的阿魯忽勝出,自然跟忽必烈也不對付了。
阿魯忽死後,傳位給木八剌沙,沒經過忽必烈同意(名義上元朝還是大家的宗主國),這可讓忽必烈逮到了機會。忽必烈立刻支持察合臺系另一子孫八剌回國奪取汗位。誰知道八剌得到汗位後,轉頭就反咬一口,幹起了忽必烈,攻取元朝和田地區。可把忽必烈氣的,白眼狼啊。。。
當然,打是打不過忽必烈的,但八剌雖然戰敗,還是控制了察合臺汗國,並且在中亞和窩闊臺汗國的海都汗(也被忽必烈擊敗)重新劃分了勢力範圍。只可惜,面對這兩個戰敗者,忽必烈再強,終歸也是鞭長莫及。
八卦歷史課
這兩個汗國之所以和忽必烈的元政權關係緊張是有多種原因的比較紛繁複雜,尤其是窩闊臺汗國至始至終與元朝的關係十分緊張,昨天我看了《新元史》的《憲宗本紀》還有察合臺諸子和元太宗諸子的傳記做了推想,一家之言,若有問題請指正。
首先,我來說說察合臺后王封地和元政權的關係,其實這兩個政權的關係並不是一直緊張,也是有友好期的,其中摩擦的時間段是在元成宗大德七年之前,以後的關係基本上還算和睦。
那麼這段時間為何和元朝廷關係不友好呢?
雙方交惡還得追溯到蒙哥汗時代,想當年蒙哥繼承汗位的時候,時任察合臺汗的也速蒙哥和元太宗、元定宗勢力站在了一起,反對蒙哥繼承汗位,由於歷史原因雙方關係本身就好不到哪裡去。
元年辛亥春,諸王、大將再會於闊帖兀阿蘭之地。太宗、定宗諸子及察合臺子也速蒙哥皆不至。大家看這段史料,這明顯就是不買拖雷系的賬嘛!
等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的時候,當時的察合臺汗王阿魯忽又站在了阿里不哥一邊。當然後來由於利益分配的問題又與阿里不哥鬧翻,又倒向了忽必烈的一邊,在背後牽制阿里不哥,加速了忽必烈的勝利。忽必烈也承認了阿魯忽對察合臺地方的統治權。自此,在阿魯忽執政期間兩國關係還是有所緩和的。
等到阿魯忽過世形勢又是一變,阿魯忽的妃子倭耳幹那又立了自己的兒子謨巴里克沙為汗,而他們在選定繼承人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元朝廷享有的最高認定權。於是,忽必烈採取了比較隱蔽的措施,派察合臺系的博拉克去輔佐,說好聽點是去輔佐,而他的真實目的從事態發展來看就是讓博拉克奪取汗位牽制窩闊臺系后王海都。
欲借其力以制叛王海都而博拉克廢掉謨巴里克沙自立後,確實執行了忽必烈給的任務,與海都開戰。但是最後居然在元太宗的孫子乞卜察克的調停下和好,更讓忽必烈大感意外的是野心進一步膨脹的博拉克還進攻位於新疆的元軍。
至元五年,博拉克在進攻旭烈兀汗國后王阿八哈汗的時候兵敗身死,海都藉機控制察合臺汗國的內政,立博拉克之子篤哇為汗。於是,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兩國交戰不休。海都立博拉克之子篤哇,由是篤哇甘心從叛,海都勢益張。
兩國關係直到元成宗大德五年,海都死後才有所轉機,由於篤哇屢戰屢敗,眼看軍事形勢不利,於是在大德七年請和。自此以後,兩國關係才和解。
而窩闊臺汗國與元朝廷關係惡劣的原因就比較好解釋了,真可謂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
首先還是歷史問題。想當年,窩闊臺那一系子孫沒有爭位成功也就罷了。元憲宗蒙哥上位的第二年就開始打壓元太宗的子孫,具體時間就是在憲宗二年的夏四月,大家可以去看看。所以窩闊臺系的子孫還是很“委屈”的。
第二點原因其實也是由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引起的。看著汗位在拖雷一系手裡打轉轉,身為元太宗嫡孫並且手握重兵的海都嫉妒之火熊熊燃燒,而海都在以後更成為了讓忽必烈頭疼的人物。
又自以太宗嫡孫,不得立,而憲宗、世祖皆以皇侄承大統,內不平。
第三點,據《劍橋中國史》上說那就是三觀不和了。海都蒙古守舊派勢力的代表,而忽必烈在那時是傾向漢化的。無論如何,他表現為蒙古傳統的捍衛者,並且在他看來,忽必烈是背叛者。
以上三點就是窩闊臺汗國與元朝勢同水火的原因。
論史
歷史百家爭鳴
為什麼和元朝關係緊張,是人都知道親兄弟都得明算賬,為了權利和利益由兄弟成為敵人的事很常見也很正常。
回答就得像我這樣簡單明瞭,多了都是廢話。